请简述周公所创建的礼乐制度为什么到春秋战国时期就无法继续实行下去
周公制定的宗法,封建和礼乐制度,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周武王大封天下的时候,社会伦理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周王平定天下后无论他的兄弟,子孙,还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都能得到自己的一份东西,就是土地。 但是共了天下之后,其实政权是不稳定的,所以周公创建了礼乐制度,为什么到春秋战国时期就无法继续实行下去,从以下三点分析: 首先是春秋时期开始很多诸侯,大夫等国家,都开始不遵王了。因为时局在不停的变化,经过了几百年,从西周变成了东周。当初周公所建立的这种血缘关系和从属关系发生了大量的变化,以前某国的国君是周王的弟弟或者侄子或者儿子,但经过几百年演变之后,这个国家可能发生过政变,也可能被灭掉,那么这种伦理从属关系就不一定存在了。 其次,人的心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从春秋开始,已经无义战了,叫礼坏乐崩。大家开始都不遵从礼法了,什么大国灭小国,弟弟打哥哥,啥事情都出来了。周公所制定的礼乐,礼法,宗法,就在这个时期,开始被颠覆。 第三方面,社会风气的奢靡和贪婪,也导致了礼乐制度很难再被执行下去。因为君王,是可以有无数妻妾的,嫡长子继承制很多时候很难被推行,主要原因是君王喜新厌旧。往往喜欢后来的,那些个更年轻的嫔妃,而在喜欢嫔妃的同时,也会更喜欢那个美貌嫔妃为他生的小儿子。很多时候,君王并不主动去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加上年轻的嫔妃一撺掇,废掉原先的太子可能性很大。那么,原先的那个嫡长子,太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接班。古人是世袭,要不被废掉,提前接班唯一的方法就是杀掉自己的老爸。 总之,周公所制定的礼法制度,作用期限只能在西周,而不能行之有效地在东周,甚至战国时期产生作用,这是政治、社会、伦理和人的意识形态同时发生变化后,所产生的正常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