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0|回复: 8

写诗:关于人和认识本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1 10: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5-1 10:30 编辑

七绝 以诗代序
写诗关键在何人,天赋再强愁有尘。藏垢定然无好事,心思费尽缺真纯。
——下文是刚刚贴在别网系列拙文中的一篇,原题《写诗的原理三百七十九(关于人和认识本身)》,见huge诗词吾爱网。
写诗:关于人和认识本身
  一个人要想真正找到人生价值所在,说到底还是要从物质世界走到精神世界上来,让自己在劳动中有双重贡献。方法就是,积极改变原来受物质世界制约的脑袋,直至形成与人的根本属性相称的,一个合理的,良好的,乃至美好和高尚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一旦到了美好和高尚层次,才彻底证明精神世界有了高度,才可以用这个高度称作“精神境界”。有了精神境界意味有了灵魂,而灵魂恰恰是一种什么都不怕的力量,这就让精神世界因为有了这两样以后,也有了随时能够抵御一切的安全感和享受感,乃至攻无不克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试问,为什么越以追求金钱为快,反而越得不到满足,越找不到幸福感?甚至想暂时蒙蒙自己,却连自己也不信能经得起推敲?
  其实,把思想感情交给金钱永远是不合理的,因为什么东西一变成自私自利的东西,都当不了精神依托,反而造成一认真思考,就不得不充满解不开的疙瘩。一句话:金钱可以买来鬼推磨,终买不来人活得像人,买不来人的精神。
  究根结底,人不是鬼,也不是一般动物。即便可以认为,在客观不能满足基本生存时,为活着去打拼,并让此占据人生价值的全部,这个层次再不对,也是合理的,毕竟这也是无奈,不管怎么说人只有保障了生存,才可以活得像人,然而为了活着就离开了人性,怎么都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只要是人,就没有先是鬼,再是人的道理,何况一旦人有了基本生存条件,还以追求个人物质最大化为人生价值的全部,就是大错特错的了,这意味从一个客观造成的无奈中走出来了,又去寻找新的客观主动制造无奈来制约,恰恰违背的是人活着的实际意义及其价值。
  只有在机会主义不择手段的做法里,才会以违背道德,抛弃道德的方式求生存,甘于为了活着而像个动物,从而给世界留下了“第一桶金都是肮脏的”印象,进而也扭曲了人活着和发展的关系,导致“胆大不嫌寒碜”,“光脚不怕穿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混蛋逻辑泛滥。
  机会主义之所以是短视的,是逻辑混蛋的,表面看能够解决一时困难,其后果则是贻患无穷的,永远抹不去的是与人类发展的自相矛盾,站在人人自私自利的立场或许说得通,站在人类总的发展大方向上,则无异于自掘坟墓。
  在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因为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难再苦也能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了活下去刨了百姓的土豆红薯,也会照价赔偿,是这注定了有了后来的新中国,也因此绝不会指向今天这般,为了致富而不顾一切地从官员大面积贪污腐败,到全社会普遍人人思腐。
  人活着是为了实现人应有的意义,可什么是人应有的意义?是人的社会价值。人不是空洞的,是在与客观打交道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找到和实现这个意义的,故从顺应到改造客观以满足生存的同时,让自身尽快摆脱自私自利的生存客观制约,并尽早展现出社会属性,才是人活着的根本。
  只有站在了这个根本上,人才能不受制约地尽情发挥做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彰显劳动价值和真正存在意义。这之中,时间是不等人的,毕竟人生苦短,需要只争朝夕。
  人作为高等动物,纵然摆脱不了原始动物性,纵然这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纵然永远逃不开躲不掉,怎么都是回避不了的,也依然不能把这当做活着的全部意义,“人穷志不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还是要讲的。
  人的动物性仅仅关乎着人生存和繁衍的一面,除此都应该属于高等动物的一面。“高等”之何谓?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也是最终的属性。这种属性形式上是以人的劳动关系形成的物质联系而联系在一起的,实质则是人与人有了精神的维系,才有了形式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持久性。
  试问,人为什么要从生到死?总不能到死不知道自己是人吧?总不能到死也未曾思考过,活成没活成人吧?怎么知道和证明自己是否是人?凭什么?凭的是有一点精神可传承下去,凭的是这点精神一生从未丢失,并给周围人带来过好的影响。
  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就早有过认识和总结,如无人不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抑或“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唯这方面缺乏的是,从人类生活具体实践的角度,细细进行系统的论证和研究,但这不能成为人们认识不到自身根本属性的借口。
  “人为财死”与“其言也善”之所以有矛盾,无非就是尚未找到合理的答案,苦于现象太深而找不到本质。那么人活着的本质是什么呢?当然还是社会价值。
  又如,曹孟德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在回首和思考,体现的是对人生奋斗的觉醒,最终落脚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世人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想的是“及时行乐”,最终暴露的却是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
  在消极态度里,永远找不到人活着的本质。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就在于比一般动物积极,有主动进步意识,而这只有通过社会属性才得以体现出来。
  也只有体现出社会属性,才能见诸人的社会价值,才能从中建立起合理的人脑思维结构,算与精神联系了起来,且与客观世界形成同样合理的,而不是其它动物也能做到的,唯有良好人性才可能形成的良好关系,并做出合理反映,得出合理认识,既能贡献给自己,也能贡献给周围人。
  反过来,有了合理认识,就不愁找不到合理属性定位,所以是认识决定了人到底是什么人。认识不合理,人活得就不合理,就等于把活着的出路堵死了,干什么都意味偏离了轨道。
  为什么说,公大于私,无私奉献总有意义?因为这是社会价值的体现,不仅代表一个人有生存能力、劳动能力和尽劳动义务的能力,还代表有很好的个人附加值,非但这份精神是可传承的精神,其中所有的物质也都是带有精神价值的,尽管物质可以让人用尽,但精神是取之不尽的。这就叫“双重贡献”。
  凡取之不尽的东西,都符合灵魂的意义,也就可当做灵魂而以精神的形式永远存在于世,这是多大的价值?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价值,才说明人有合理的认识,不然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价值。
  写诗之所以可看成提供美的精神食粮,就是因为有双重贡献意义。一方面生活里做得很好,写出来能给人以引导和启发,一方面把其中的体会以精神的形式留下来,提供给更多的人,通过扩大周围世界来扩大生活贡献的影响力,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这就是美的精神食粮的意义,也是人诗合一的意义。如果生活里做得不好,本来是可以写教训的,毕竟教训提出来对人也有借鉴价值,但反过来就图个用写诗遮掩,以满足作者的虚荣心,这时不仅不意味美,实际更意味走向了美的反面。
  从认识上讲,写诗造假不仅没有道理,简直是谬误。又如:诗圣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世人却只道:“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什么逻辑?
  是合则用不合则弃的主观主义逻辑。在这种逻辑里,非但没有把古人创造的价值传下来,反而窄化了古人的贡献,是越来越把有用的价值往死路上拖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没有劳动的意义,更不符合人类应有的精神,自然让其中的认识也一无是处。
  不难理解,纵然什么人都有认识,什么人都想表现话语权,但只有真正懂得了做人,有了配得上“高等”二字的认识和这样的思维结构,才能有靠得住的认识,才能真正明白人自身是怎么回事。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只有反映正确了,准确了,才能说得上是科学合理的认识,是真正应该有的认识,进而明白,也只有合理认识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都会有漏洞。
  想一想,人为什么好冒出这样那样稀奇古怪的想法,乃至引起普遍不合理思潮?表面看是思维丰富,头脑发达的表现,其实还是认识欠缺造成的。
  认识跟不上来,就摆脱不了思想贫瘠、精神空虚、情感萎靡,就会越来越倾向懒惰,越来越倾向动物习性,也就不得不造成活得越来越自相矛盾,犹如让脑细胞蒙着眼走路,怎能不脚探手抓地胡思瞎想?
  这从懒惰的人害怕抽象思维,就可看得出来。害怕抽象思维,就是害怕动脑,必然造成理性不足而趋向认识肤浅和盲目,总摆不脱被感性的东西牵着鼻子走,越是这样就越缺少稳定性,反而想法越多。
  这说明,想法多仅仅是个现象,未有合理认识支撑,就不一定就是好事。

13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773
贡献
22151
金钱
2431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 14: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火 于 2021-5-1 14:26 编辑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只有反映正确了,准确了,才能说得上是科学合理的认识,是真正应该有的认识,进而明白,也只有合理认识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都会有漏洞。
  想一想,人为什么好冒出这样那样稀奇古怪的想法,乃至引起普遍不合理思潮?表面看是思维丰富,头脑发达的表现,其实还是认识欠缺造成的。
  认识跟不上来,就摆脱不了思想贫瘠、精神空虚、情感萎靡,就会越来越倾向懒惰,越来越倾向动物习性,也就不得不造成活得越来越自相矛盾,犹如让脑细胞蒙着眼走路,怎能不脚探手抓地胡思瞎想?

  这从懒惰的人害怕抽象思维,就可看得出来。害怕抽象思维,就是害怕动脑,必然造成理性不足而趋向认识肤浅和盲目,总摆不脱被感性的东西牵着鼻子走,越是这样就越缺少稳定性,反而想法越多。
  这说明,想法多仅仅是个现象,未有合理认识支撑,就不一定就是好事。
老师以上这段话很重要,须切记、领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401

帖子

2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8
贡献
397
金钱
1095
发表于 2021-5-2 06: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文论达心启思人生工作生活向之客观事物的不断的思想认知深刻,感获人格精神境界的心灵美好生发,诗者的个性风采,是为诗者行为实际实践的不断的思想境界的升华。诗歌写作的学习及创作,行为人生实际实践的主动的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昨天是为今天的历史,今天成为未来的历史,向昨天的认知不虚无,向未来的实践认知在今天的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筑建的不断的深刻承为,进步发展的人类史,热血磅礴大义的中国革命史,优秀的中华民族文明史,改革开放迎接重大挑战的中华民族奋进史,诗心诗志人诗合一意义所在,美好人格人性的思想情感达为社会生命力精神的风采。向历史,诗心感为宏发的力量。向实际实践,诗心意气昂扬。向未来,诗心岁月大义激励!诗心何磅礴,光阴不蹉跎。文化情怀深,境界励高格。世界小小我,岁月磅礴着。天地博心韵,大义劳动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 12: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对“关于人和认识本身”的论述,使我明白了认识对人的决定作用。之所以说人是观念的产物,就在于人是认识的产物,是认识决定了人的一切思想行为。认识不到,怎么做怎么错,这也是说,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能力。解决问题要和客观世界打交道,所以,认识里必然要包含客观世界的种种事物发展规律,明白了这些,人才能很好地对客观规律把握和运,也才能真正的解决客观世界存在的问题。
     从人各种关系和联系来说,人的认识来自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是这些关系的综合反应。所以,人也同样是社会的产物。人是以社会的方式而存在,也就不存在绝对意义上孤立的人,而社会的运转,就靠人与人之间的劳动联系,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为社会做贡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人的社会属性就缺失,人的社会价值也无从体现,从而也无法体现人的劳动价值和独立人格。也因此,人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单独个体,是因为对社会有用,才被称为有用的人才。
    这样说就明白,那些对社会毫无益处的人,甚至扰乱社会秩序的人,他们非但不存在社会价值,事实上,连人格和劳动价值也丢失了,那么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落后因子,比如贪官污吏,奸商村霸等等。这些人之所以如此猖狂,非但证明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和缺陷,也同时证明社会本身存在了严重的问题。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配问题,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合理问题等等。
     可以这样说,人类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认识的问题。所有的不合理都,根源都是认识的不合理。这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甚至是国际环境之间的意识形态等等,无不是人的认识或集中,或局部,或综合的反应。可见,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也同样是对认识的证明,这是不能割裂来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22: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教诲,使我更加清晰的明白的认识的重要性。通过曹操诗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内容可知,曹操也同样认为认识和修养无有止境,可见古今的修养是一个方向,同时也说明了断章取义是多么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22: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包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样的人生感悟,可见,人只有真正的放下自己,才可能真正的与人为善,否则就只能是“人为财死”的陋习占据着心灵的主要说是,这正是修养的拦路虎。人稍有有我的想法,主观主义观念就开始抬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23: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文章,是我明白了人和鬼之间的区别。我想鬼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小算盘,就是自我的欲望,而人性却讲求客观事实,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摒弃自私自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23:3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人和动物的区别。人确实有动物的属性,因为那是生存的需要,但人决不能仅仅是动物,因为那样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自私,从而认识的大门被关闭。如此,总有一天人类会因为智慧不足,自己把自己亲手毁灭,比如世界大战,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仇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2 23: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人是认识 的载体,如果不能承载好的认识,人自身的价值也无法体现,也就不能很好的奉献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