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3|回复: 5

关于诗味和审美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28 09: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4-28 09:15 编辑

七绝 以诗代序
艺术何尝无是非,关乎审美莫心违。纵然遮掩成虚伪,也出一番人指挥。
——下文是刚刚贴在别网系列拙文中的一篇,原题《写诗的原理三百七十六(关于诗味和审美)》,见huge诗词吾爱网。


关于诗味和审美

  诗味,是写出来的诗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这对一般不写诗的人,可能是感受到的初步感性印象,但对于写诗的人,则是进一步的以理性察觉意识,带着分辨力和学习姿态,进行反复品味的一种详细体验,
  这就是写诗的人跟不写诗的人在欣赏和审美上的区别。这意味写诗的人要更有欣赏本领和审美能力,不然不仅意味否定了写诗资格,也意味要从初步体验开始重新学诗。
  为什么这么讲?不重新从头体验,就永远不可能把自己从不会写诗的人,真正送入会写诗的人当中,即使还在写诗,也不过有其形而难有其实。
  欣赏和审美,如果尚处于一般般的门外感受阶段,仅凭囿于如此感性意识而出不来,就永远不可能让人学会写诗,毕竟欣赏本身可以由当个读者简单就能说了算,但写诗本身却属于实践,既有创作上的甘苦,也联系着生活中的甘苦,只有用实践活生生的滋味才能更有说服力地,让读者以会写诗的身份,或曰以会写诗的身份当读者,说了算,而非以简单读者身份自以为是地说了算。
  写诗服务于欣赏,终究不是被动迁就和迎合欣赏,而是主动用欣赏做一定参照,来体验自身对实践规律的把握程度。这既是从欣赏学不会写诗的道理,也是不能不重视欣赏的原因。
  就比如,一个园艺师,他的劳动成果是能够让旁观者欣赏到的,也必须这样,他的劳动才有意义,但他之所以是园艺师,真正不可动摇的,还是以理性姿态和亲身探索规律的方式,来提供和满足观赏者的感性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顾己是人谁,就跟着观赏者的感觉跑了,他还是园艺师否?还能源源不断提供和满足新的观赏需要否?
  总的看,诗味是一种感性体验,但创造诗味需要的却是理性体验。这决定了写诗的人,不能从表面仅仅是否合辙押韵,是否形象感性这种单一形式味道上,来学诗和写诗,更不能以此评诗论诗,而是要从理性审美意识,以及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从更深的内涵出发,从实践具体规律出发,创造性地表现和揭示诗味。
  不然,因审美受到局限,写诗就会受到局限,变得偏颇和执拗,除了停留于满足人的审美由易到难的易的一面,便无法透过由易到难的规律,把写诗引向真正的多元化和丰富的创作天地,反而在喊着“多元化”和“创作自由”的幌子下,变成了这样那样的美其名曰写诗,又非有能力写诗的所谓“创新”。
  审美起源于人的天性,受经历、情感等主观制约,但怎样认识美才终归是主要的,是凭后天来修养的。也就是说,只要认识符合认识原理,是走在艺术规律上的,审美就不会有多么不合理。
  认识产生于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是从接受外界感性刺激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因此形成了感性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同时感性思维也因此而更有创造性,成了抽象思维的开发性思维,并最终把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的理性任务,还是更多地交给了抽象思维。
  正是这个原因,在自然成长情况下,人对感性事物和运用感性思维总比对抽象事物和运用抽象思维更情有独钟,然而这仅仅意味更易于审美,若因此便逃避抽象思维,腻烦不直观的事物,甚至以为没趣,则是谬之又谬了。
归根结底,出现这种审美错觉,还是由于懒惰和不求甚解造成的,过于贪图感官上引起的情感反应所带来的简单快娱,害怕抽象上理性认识客观世界所需要的复杂思考。
  要知道,只有深藏于理性中的情感,其快娱才是持久的,稳定的,完全不像感性情感那样易于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就是说,马虎眼打得再好,马虎眼还是马虎眼,感性的优势无法否定理性的优势。
  实事求是讲,任何人的思维都无法是空洞的,不是思考有用的,就是思考没用的,不是想好事情,就是想坏事情,即使什么都不想,也离不开跟着感觉走、离不开信马由缰地做大梦。
  思维虽然是人脑的认识活动,来自于对外界的反映和自然而然的受激性反应,但很难单纯到不是这样就是那样般的简单,如此简单倒是极端和片面,而是无时不刻不与人的情感、经历,包括所在环境,都有扯不清的复杂联系,非到智慧程度,即,明白各种道理和有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是很难趋向合理的。
  仅从认识、情感、经历这三样说,无非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想逃开道理而不讲,根本就会不明白这三者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关系,尤其在这个普遍厌烦听道理的时代。
  然而,不弄清这些,一个人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别人是谁,更别提用这些进行良好地思维和审美了,如此又有谁富于耐心地来拷问,不同的思维方式到底与审美有什么联系?
  经历是实践的代名词,包括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又分泛泛经历和具体经历。泛泛经历是指被动经历,即盲目经历,具体经历是指主动经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受一定理论指导的实践意义。
  真正实践意义上的经历,都是这样的主动经历,特别是指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的亲身经历活动。之所以说有修养才能写诗,或在写诗过程中要注意修身养性,就是指让经历摆脱盲目而变得有用。
  经历是认识和情感的物质基础,是温床。没有经历等于让认识和情感成了空中楼阁。事实是,大多数人不是没有经历,而是多趋向于泛泛经历。这与制造空中楼阁,没有多大实质差异。
  泛泛经历,都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更不可能有明确指导下的秩序性和收效性。这种情况下,即使具有基本技术,也是盲目的,如同放羊式的经历状态。这种经历对打造认识和情感极为不利,而且这本身就是日常生活审美的不足,又怎么能平白无故有益于艺术审美?
  经历的泛泛,不可能带来认识和情感有多么结构感,即系统性和有用性,因而认识和情感也定是都打了伤耗的。认识、情感和经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矛盾,其它也都有矛盾。
  在正常的经历下,当然不是一般般现状经历下,而是有系统地身心和谐发展的经历下,认识是使人所有意识得以提高的精神来源,是情感的精神支柱,是有灵魂的东西,情感会随着意识的提高而越来越趋向合理化,最终成为认识的唯一动力和保护神。
  是在这种情形下,认识和情感都会随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始从保持正常发展,同时也会促进经历,向主动积极方面和有厚重方向发展,如此人的各种审美才能跟得上来。
  事实是,随着大环境精神面貌的每况日下,不择手段致富导致人的心态普遍昏天黑地,人的经历多因围绕金钱而变得盲目和飘摇不定,更难有合理的空间和时间而有利于认识和情感的发展,于是认识不仅缺少了实践这个稳定基础,甚至从温床变成了冰床,非但不利于形成好的认识,反而打碎的往往恰是好的认识,因此情感也变成了跟着感觉走。
  跟着感觉走,永远不意味有合理的审美,除了先入为主,守啥学啥,近啥好啥,几乎什么审美都称不上。在这种情形下,人的认识、情感、经历,几乎都成了不可靠的东西,审美也就很难说了。说到底,审美是对美的一种稳定态度,来自于人的总的精神意识,特别是精神境界,这让审美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不可动摇的灵魂。
  概括起来讲,审美是是非曲直问题,来自于认识,认识就是审美,正是审美和相应认识,让人有了靠得住的情感和灵魂,并解决了好恶昏明等精神作风和价值观问题。也是这个过程中,人懂得了什么是落后,什么是进步,什么是真善美。相反,以落后为美,以破坏真善美为美,则不仅不是审美,也注定是错误的认识。
  于是,回到前面。诗味虽是最直接的感性审美体验,受制于读者和作者的主观,就诗本身而言,却注定是由诗的灵魂发出的,而与任何皮毛无关,如果以皮毛为诗味,则绝对是上了当的。皮毛上即使带有诗味,也是死的。客观的,活的根子最终在于灵魂,且是真善美的灵魂,所谓“满园花好靠人栽”。
  也是这样,不管谁的审美是看重内涵的一面,还是看重客观形式一面,也不管今天人们多么不顾传统,多么热衷“创新”,多么喜好凭个人泛泛经历和情感用事,更不管怎么下断言而莫衷一是,只要认识能本着应有的原理,该坚持的坚持,该改变的改变,审美就都能在规律上。

4649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4
贡献
102638
金钱
1158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28 1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关于诗味和审美”的论述,让我真切的明白了审美和认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正如老师讲的那样,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出真知是提高人认识的两条路,实际上是一回事。感性认识是人认识的基础,每个人的学习和实践都从此开始,不管是泛泛的经历,还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具体经历,也大多从此开始。比如,教育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具体经历,遵循的就是认识的原理,所以才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非等认识和思想有了理性再去教育。这样我就明白,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身并无矛盾,只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也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的问题,更是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回事,都是人认识和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发展阶段。
      常听人说,社会才是大学堂,人具体的经历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认识和情感,终究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所以,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就尤为重要。社会中因利益的驱动,就能够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其中多以纷繁复杂的现象存在,没有经验或者是有所贪图的人,最容易身陷其中,而随波逐流,如此认识和情感也随之扭曲而堕落。但是凡是有两个方面的可能,如果能从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就不会被表相所迷惑,就能够让自己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这需要人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唯一这句话说着好说,做着不容易,需要一步一步的坚持原则,需要一点一点的提高认识,更需要时时刻刻的反省自和警惕意识,最终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任何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的想法,注定于认识的规律背道而驰,也同样与客观世界事物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这就是认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和准确的反映的原理所在。
      对于审美就是认识,我是这样理解的,具体来说审美就是认识的选择和倾向,这就又关系到了情感的合理与否。是非曲直是是认识的分辨能力,这也是审美的分辨能力,但审美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审美不能仅仅只看到短期的是非对错,而是要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时刻瞄准普遍规律和大的方向,从而做总的价值观判断和审美。这样我就知道,靠谱的审美是认识和情感的共同结果,是人智慧的选择,也同样是智慧的能力。诗味之所以通常给人一种主观审美体验的感觉,原因就在这里,这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选择和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401

帖子

2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8
贡献
397
金钱
1095
发表于 2021-4-29 06: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文论诗心启达诗者的精神境界,并诗歌欣赏的境界生发美好,诗歌写作的学习及创作,向之客观世界的不断的深刻的思想认知,诗者的良好风貌展现。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实际实践的诗者深刻思想的认识再认识,诗者精神境界升华,亦为欣赏诗歌者的人生境界升华!人性致高尚,诗歌创作展现艺术美,承起诗歌欣赏的诗境向高尚,人生岁月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经历,时时刻刻的诗志诗情诗韵诗意诗质诗格诗骨诗风诗者之精神境界抒发,递深认识境界珍,诗心灵魂明心扉。物事重重心扉感,劳动实践励精神。诗心诗志宏意气,天弘地阔岁月心。诗心诗境尚高风,砥砺识见韵不违。诗心赓续志升华,义理心头晓知音。诗情画意真自我,精神来源不是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9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4
贡献
102638
金钱
1158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2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论述,我是这样理解,写诗之所以要参考欣赏,是因为欣赏可以检验自己的表面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欣赏者已经明白还不能理解,那要么是自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欣赏者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是坚持还是改正,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也就不能迎合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9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4
贡献
102638
金钱
1158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2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教诲,使我明白了,泛泛的经历总是被动的,盲目的,无序的,只有有计划,有目的的具体经历才能成为有的个人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9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4
贡献
102638
金钱
1158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23: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文章,使我明白了经历的重要性。正如老师说的那样,经历是认识和情感的物质基础,因为认识和情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得到验证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5 1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