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8

对联班讲义 正对反对流水对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22 08: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1-4-22 14:39 编辑

实字小类
《词林典腋》名词三十小类举例:
1.天文门    天日月星霄霞风雨霁霰露霜雪电雹虹雾霾云气烟斗岚阳阴飚
2.时令门    春夏秋冬年岁月日时世古今节晨夕朝晚昏晓午宵昼夜晴湿晦暑朔闰腊伏热暄寒丰荒旱律历
3.地理门    地壤块尘山石丘陵孤陉峡冈岩谷岭窟野郊陆京阿岘陇堆墟林麓原隰水海河湖潭池溪壑冰浪潮川涧洲湍滩渊泉瀑津渚湄坻波泽堰塘堤岛屿浒圻垠岸泥砾沙沟读渎渠浍湾浦径堤畦田谷岛境矶州郡京都县邑乡党里坊阊邻道路阡陌桥
4.帝后门    皇王帝君主妃储霸后伯姬婕妤嫔妇娣
5.职官门    公侯伯子男臣丞相师傅保宰尉司郎史令尹守长卿监将卫校牧督曹
6.政治门    君臣贡赋赐赏举弄律令讼狱囚徒族黥劓膑宫膑刖髡赦赎禁锢免督玺印仪仗绶
7.礼仪门    祭郊宗祀礼祷祈庙社稷学校奠禅巡狩聘贽冠婚姻丧贺讣殓棺椁冢墓谥忌节
8.音乐门    乐雅鼓优倡歌钟磬瑟筝筑准琴笛管箫笳笙竽簧埙琵琶弦缶铎铙镯钹拍板拊宫商角徵羽
9.人伦门    人师友近父母兄弟夫妻祖族姊妹嫂伯叔舅妾姨甥朋翁姑子孥妇儿媳女婿孙伯伴侣
10.人物门    孝悌忠勇忠贞仁德恻义谦清廉正直公平信谨慎勤俭约啬慈爱恭敬聪敏烈贞权谋谏诤戒贵盛忧讷富侠贤惠盟仇恩亲贫穷骄惰贪奢诡傲愚智庸逸
11.闺阁门    箱匣镜奁盒钗镊粉黛脂步摇梳麝郁金
12.形体门    孕产姓名字首头角额面眉耳目颊鼻口舌唇吻齿牙喉咽牙颐颔颈项肩胛臂腕腋肘手掌指爪胸膈腹背胁肋脐腰髀股臀膝胫腓胀足踝毛发鬓髻须髯髑髅肉皮肤骨盘脉髓脑血膏心肝肺脾肾胆胃肠膀长短肥瘦美丑病寿老幼健赢汗泪涕嚏声色影迹
13.文事门    诗文赋颂赞碑铭志辞制诏策诰教章表奏论议书记启诔檄移符卷史传笔砚墨纸简牍牒札刺函经典易诗书礼春秋
14.武备门    兵将帅敌间军士阵征伐骑队伍殿师战俘武羽候边斥塞险屯辎重戎车舟楫艋艨营垒烽燧枪角金鼓铙铃铎柝旗旌旗帜旄麾幢节剑刃铗铍弓弩箭弹戈殳矛枪钩甲鍪枚椎鞍辔勒障鞘鞭
15.技艺门    医卜筮相侯占星望巫祝符术艺射书篆隶草行棋博弹戏
16.外教门    使夷蛮戎狄胡越
17.珍宝门    珠玉圭宝璋璜瑁贝琥瑶金银铅锡铜铁
18.宫室门    宫室殿堂楼台阙观宅第邸屋舍墅家庐庵门户枢关钥闱闺阁闼厅斋房庭阶陛墀序廊塾坛屏厨灶屏窦而墙壁柱梁栋窗槛椽檐奥瓦砖井仓瘐府库市城郭壕堞馆驿亭传舍旅巷街范囿园圃圈篱藩
19.器用门    帐床幔幌帘帷幄幕屏镜扇壶箧榻枕被褥簟席几案杖器鬲甑俎豆盆盘笾钵杯孟箸箕爵觥钟壶瓢杵碾碓镘觯畚梯笠蓑竿绳瓦砖钉钩耒犁耦缲
20.服饰门    冠冕弁缨帻帽巾衣佩环袍褐衫裘笏带宽裙履屐屦
21.饮食门    酒饭糟糠豉茹蜜酪酥粥糜饼糗羹脍脯鲭肉炙脂膏油盐酱醯醢茗
22.菽粟门
谷米麦禾稻稷豆麻黍梁稔粟
23.布帛门    丝素缯染锦绣罗绮绫纱绡绨绢缣绵絮纨纶缟衲布
24.草木门    木松柏桑榆桐柳椒枞柞桂楸栎槿杉荆棘栀竹榈栎桄茑杨杞楸柘楠桂茱萸葵椿笋
25.花卉门    草麻葛藤萝菊苕萱茅蓝茶蒿萎蓬艾薇苹蔷微卷耳鞭蕖菖蒲菰萍苔芰荷莞苕蒹苇芦获花
26.果品门    粟枣甘桔桃杏李梨楂樱梅榴橙荔榄枸蔗蕉芋菱芡藕莲椹枇杷
27.飞禽门    鸟凤鸾鹤鸿秸雁雉鸡鹅鸭鹜凫乌鹊鸦鸽鸢鸥鹭鹰鹞鹏卵巢
28.走兽门    狮虎犀象豹马牛驴骡驼羊犬狗鹿麋麂罴熊狼狐貉鼠狸貂獭猿
29.鳞介门    龙蛟螭鳖鲤鱼鲂鳟鲫鲮鲸鲛虾鲶鲲贝螺蚌蛤蟹蚬蛎蚶
30.昆虫门    虫蝉蝇蚊蚋蝴蝶萤蝙蝠螳螂蚯蚓蚁蜘蛛蝼蛄蟋蟀蠖蛇蛭蛹蛾蚨蜂虱

第三节   正对  反对  流水对
一、正对(真对、的对、正名对、名对、名正对、切对、同类对、的名对)
“理殊趣合”叫作“反对”,“事异义同”叫作“正对”。这四种对法概括了对偶的主要形式。
(一)正对
正对,上下两联,角度不同,内容相似或相关(相似、相近),意思互相补充(相补、相称)。它是律诗里用得最普遍的对仗形式。
上下联各写一事,都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内容相似或相关,意思互相补充。用反映同类事物或概念的词语两两相对。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从不同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即将同类事与物从不同时空、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并列描写同一主题,抒发同一情感,互相加强、印证,相辅相成。因此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这种“互补”,不是意义的雷同,也不是同义反复。而是上下联的关系为互相映衬,内容上为互为补充,意思同向并立,逻辑上则上下联之间是并列关系。
分类分析
【一】、互补关系的正对
互补关系的正对,它把一个写作对象一分为二地加以说明,也就是从两个方面去说明同一处景点、一个人物、一件事情,或者别的什么。
格律诗的句子很短,一般五个字,最多七个字,一个句子常常言犹未尽,因此一句不够用便用一联来叙述,上不足下补,下不足上补,于是形成互补关系,把事件完整的说清。
分析下列对仗哪些是全合掌、部分合掌、不合掌。哪些“对联”其实只是对子,哪些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联语写的是求学一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并列描写同一主题,以“苦”补衬“勤”,通过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全面说明应如何来求学。
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昆明西山三清阁联)写的是昆明西山三清阁的景观。上联写这里群鸟争鸣,下联写这里花开似锦。此联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一下子联想到此地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
南宋状元宰相,西京孝子忠臣。(广东文丞相祠联)写的是文天祥丞相这个人,上联写这个人的业绩,说他是状元宰相,下联写这个人的为人,说他是孝子忠臣。这也是写同一个对象的两个侧面。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141岁生日联)据说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一个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写的对联,联意是“141岁”,但它从两种人不同的计算方法去写。六十岁的人这样算:花甲重开为120岁,外加21岁,合共141岁;七十岁的人又这样算:古稀双庆为140岁,内多一岁,合共也是141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人生不满百”而隐去“百”字;“世上难逢百岁人”而隐去了“百岁人”三字。前四字都指100岁,似乎合掌了。但“公今满”是别人祝贺,而“我独逢”却是自我感觉,从不同的层次下笔,不能认为合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写的是送别友人的地方,上联写这地方北边有山横过外城,下联写这地方东边有水绕过内城。这是写同一个对象的两个侧面。
【二】、叠加关系的正对
叠加关系的正对,其特点则是把两个写作对象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种正对,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上下联作为映衬与被映衬而存在;另一种上下联作为某主题体现者而存在。下面分别叙述。
第一、上下联作为映衬与被映衬而存在的正对。句子虽并列,其实有主有次。
映衬方的存在,可使被映衬方更易被人理解,而叠加的映衬则意味着一方如同另一方。
千峰拔地,万笏朝天。(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长白山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如同成万片古代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笏,hù。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早读书。(传统对联)意为“人求上进早读书”如同“鸟欲高飞先振翅”。
第二、上下联作为某主题体现者而存在的正对。与互补一样也是一个主题分几个方面。但不同的是互补为相关(合二为一),此纯分列(一分为二)。
这一类的正对为数也较多,其特点则是以主题统率内容,上下联常常是在一个主题统率下的两个方面。
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关岳庙联)上联写关羽“扶汉三分鼎”,下联写岳飞“平金一片心”撰联者要刻画的是两位忠君为国的古人。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俞伯牙鼓琴遇知音联)上联写俞伯牙的琴声有深意,下联写虽有客荷樵离席而一客仍在专心倾听,显示一个终遇知音的动人场面。
写作这种服从于某个中心思想的正对,如果思考不足,心无主见,则容易写出上下脱节的作品。例如以下一些对句:
动物园中看动物,图书馆里借图书。
难凭只手擎南宋,(写岳飞)能使双眸复大明。(写眼镜)此为诗钟。
这样的对句仅仅描写了两种不相干的事物,上下联没有必然的联系,被称为“对而不联”,可称之为“对子”,却不可叫“对联”。诗钟无情对之类都不是对联。对联,要前后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要说明一件事情,表达一个理念。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定意义之外,两者还要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主旨之中,这才会“对而又联”。第一幅也可加工成对联,加一个横幅:“快乐”的周末。则上下联就相干了,有主题了。
作业  分析以下例子,各属于正对的哪种关系?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近代/鲁迅《自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联)
二、反对(背体对、开合对)
反对,上下两联,一正一反,即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指将意义相反、矛盾对立的事与物并列、对比、映衬,以达到相反相成的目的。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或一联讲现在,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词。表达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意思互相映衬,形成内容相反、对比鲜明,再使人受到启发。
之所以“反对”比“正对”好,主要在于后者的意义空间狭窄而前者的意义空间开阔。因上下联内容相反,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从这个角度说,《文心雕龙》中的“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之说是正确的。
“反对为优”是事实,但它又不大准确,正对也可以为优,正对反对是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对是事物的两个侧面,反对是事物的对立面,它们都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都能全面的反映事物,都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正对远多于反对,你能说这么多的正对就劣,只占少数的反对才优?
①反对常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正反对立)
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春联)上联表现一种行为,下联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即破除千年旧俗,其目的就是要树立一代新风。上下构成反对,使“破旧立新”这一主题,在正反两方面相辅相成,变得更深刻、更强烈,特具表现力。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清代徐氏女题西湖岳飞墓联)上联之褒,荣于华衮;下联之贬,严于斧钺。对比尖锐,爱憎分明,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前句写和敌人斗争横眉冷对,后句写为人民服务俯首听命,两相对照,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表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②“反对”不是指出句和对句在旨意上相反相违,而是从相反的角度说明同一旨意,或者表现相关的景象,这就是所谓“理殊趣合”,也就是明人胡应麟所说:“然二者理虽相成,体实相反。”(正反合一)
视觉空间的开阔与对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颈联。
时间关系的移位与重叠: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颔联
意义内涵的曲折与对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感觉体验的挪移与变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说明
1.“反对”的诗句并非相对仗的词全都意义相反,而多是关键性的词意义相反。这种词大多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如: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唐/岑参《送张子尉南海》)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唐/崔曙《途中晓发》)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唐/高适《送郑侍御谪闽中》)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唐/杜甫《夜宴左氏庄》)
2.但有的反对中并无反义词(内容上),如:
庭前广种虚心竹;院内休栽带刺花。
3.诗中“反对”所用的反义词往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只要大致具有相反的属性即可。如: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唐/李白《过崔八丈水亭》)
丹阳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唐/皇甫冉《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唐/卢纶《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4.有反义词的不一定是反对。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庆新春。(对联)我们不能认为联中有“旧”和“新”,就说是反对,其实这是一副正对。不是反对,但是是反义对。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人遗矢”和“鬼唱歌”强烈对照,深刻揭露了旧中国是人民的地狱、魔鬼的天堂的现实。全联却为正对。
5.我们可以把反对理解得宽泛一些,凡是上下两句能够形成视境转移、意味参差、情感起伏的,我们都可以叫做“反对”。
下面是杜甫的作品,有反义词,是反对,又是反义对: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有无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非是
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动静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摇落》)多少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严中丞枉驾见过》)合分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二首》之一)落生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去来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秋野五首》之三)短长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有感五首》之一)新旧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去留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明暗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泛舟送客》)重轻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七)深浅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十月一日》)暖寒
三、流水对(串对、顺对、顺接对、走马对、十字格、十字对、十四字格、十四字对)
其一,什么叫流水对
诗有流水句,流水句分为不对仗的流水句和对仗的流水句,对偶的流水句叫流水对,这里研究的便是流水对。
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又是律诗中最常见的对仗形式。
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有着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也就是将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或一句分为两句,在意义上具有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仗形式,形如流水,循环往复,上下衔接紧密。
正对反对都是平行对,流水对却是一意相承,两句可以当作一句来读,它不是平行对,或者是假平行对。它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它的上句意思没说完,两句要连贯而下像流水一样,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个比喻词,所以叫流水对。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
写流水对要注意:
1、上联要为下联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满”,让下联“无话可说”。常见的是上联“问”下联“答”,二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或者上联为下联埋伏笔,下联则能把伏笔处填满。
2、上下联要相互呼应,不能“各行其是”。特别是下联在补充、应答上联时,要注意是否还有漏洞,补充是否完整。
3、既然要有“动感”,就要加强对动词的把握:一要看选用的动词是否符合联意的需要,二要看用的是否得当。
类型分析
① 、 因果句
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先因后果的。有的有的有关联词,也有的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的,你可自己用加关联词“因为┅ ┅所以”来检验。
a有用关联词的: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唐/杜甫《放船》)
b有不用关联词的: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唐/杜甫《宾至》)意为:“我写的诗文并没有惊动海内文坛的声望,所以空劳你驾车到临江的草堂相访。”前因后果,条达理畅,可视为因果复句。
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宋/梅尧臣《寄题石埭权县乐尉碧澜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唐/李绅《悯农》)
②、推断句
先果后因的。与①的因果不同的是此因果是推理出来的。用这一句式可造出流水对。
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仗,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流水对作品中也很多见。
a有不用关联词的
自当舟楫路,应济往来人。(唐/张众甫《送李观之宣州谒袁中丞赋得三州渡》)用了互成对。
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雁门关集句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
在不用关联词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表结果的部分常用反问语气。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唐/王维《赠东岳焦炼师》)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唐/杜甫《独酌成诗》)
b也有用关联词的,特别是在赋中。
本既强固,人斯服从。(宋/楼钥《本强则精神折冲赋》)
彼之降也,既挺身而至矣;我之受也,当开心而待之。(又《受降如受敌赋》)

③、假设句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这也是先果后因,但与②不同的,此果是假设的。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
a有的不用关联词。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唐/李白《长歌行》)这完全没用关联词,但假设性因果推断的意思是明确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这是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的对仗句。正因为无关联词,所以这句可有多种分析:a有人把它当目的复句,解读为目的关系:(为了)穷千里目,(才)更上一层楼。b解读为因果关系:(因为)欲穷千里目,(所以)更上一层楼。同时是用“更”字串接。c但有“欲”暗示,作假设复句更好。

b也有用关联词的。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启功先生自题联)
若教花事能从我,定让诗篇总溢香。(网络对句)
许有惊鸿句,能温倦客心。(网络对句)
④、条件句
a、出句提出条件,对句说出结果。
可用来检验的关联词有:充足条件句的关联词:“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必要条件句的关联词:“只有(除非)……才(否则)……”(或者单用“才”字);充分必要条件句的关联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无关联词的需要推敲: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唐/王维《过香积寺》)无关联词,当条件复句或假设复句皆可。
表示必要条件的例句: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唐/元稹《遣悲怀》之三)○尾联。《遣悲怀》是诗人怀念亡妻韦丛的悼亡名作。意为:“我只有永远怀念你,以‘终夜长开眼’的无尽思念,才能报答你‘平生未展眉’的一片真情。”前后句形成条件关系,相当于典型的条件复句。
必须经得千般冷;才可炼得一段香。(苏振民赠李必才联)
b、上联说结果,下联则说行动。
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晋/王羲之《治学篇》)
抛开俗事陪山坐,才得闲心听水歌。(今人诗句)
⑤、目的句
有些在偏句中用了关联词语“为”“为了”,有些在第二个分句中用了“以便、以期、以求、用以、借以”等,还有的用了避免发生某种情况之意的“以免、免得、省得”等关联词语。
a上半联表目的,下半联表行为:
欲呼樵子说山事;便携春茶到竹林。(今人诗句)
b或者倒过来上半联表行为,下半联表目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宋/白玉蟾《集句赠王秀才》)集王维李白诗句
为炼二行平仄字;频翻万卷古今书。(今人诗句)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唐/元稹《遣悲怀》)


⑥、选择复句、取舍复句
这一句式基于选言推理,它的推理过程大致为:存在A、B,因为A不好,所以,与其A,不如B。平常说话时一般只说出结论。
选择复句常用“与其……孰如”、“其……其”、“非……则”、“且”、“抑”、“将”等关联词语,也有不用关联词语的。取舍复句就是选取一种,常用关联词有“与其”、“宁可”等,1.与其……,不如……;与其……,宁肯(毋宁、宁愿、宁可)…… 表示先舍后取,在比较两种做法的优劣中取(优)舍(劣)的意图。2.宁可(宁肯、宁愿)……,也不(不、不愿)……,宁……,不…… 一般表示先取后舍,取舍态度明确,语气决断。
选择复句与取舍复句的区别:选择复句在二者中没决断;取舍复句在二者中选一,态度明确。
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中医诊所联)
取舍复句
第一,先取后舍:
独守毫端一寸静,不争身外半分名。(今人诗句)
宁无喜鹊檐前噪;不愿晨鸡架上鸣。
第二,先舍后取:
未教俗事填胸次,只许闲情入砚池。(今人诗句)
莫为墙上随风草,当作篱边傲雪梅。(今人诗句)
⑦、转折句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当的好 。
转折复句流水对的两个分句可以用关联词粘合起来。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唐/王昌龄《诗中密旨》所引诗例)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铺联 古联)此联语义双关。
没有关联词的:
转折句的转折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客观过程中两事先后发生,自有其因由和规律,无所谓转折与否。某两句所叙之事,在读者看来可能有转折,但如果没加关联词或其他显示转折意味的词语,则那个句子也可以理解为连贯句。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宋/苏舜卿《览照》)后一句是前一句的转折。
已过半程临古渡,忽生一念转长安。(对联)从联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
⑧、让步句
邢福义先生是将让步句归到转折类复句的(第45,46页)。这一句式的流水对必用关联词语。去掉关联词,让步关系就不能显现。
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唐/令狐楚《相和歌辞•从军行五首》之四)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宋/陈师道《次韵东坡》)
纵使有钱难买命,须知无药可通神。(湖南衡阳花药寺联)
由以上诸例可见,让步句流水对之所以成立,全靠关联词,此关联词既有粘接作用,又有实际意义。
⑨、递进句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
a递进句的有些关联词本身就是时间副词。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唐/杜甫《捣衣》)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唐/杜甫《卜居》)
b也有用其他关联词的。
不但铺垫美,而且坐卧安。(家具店广告联)
这一类对子,如果去掉关联词,就不是流水对了,如上例去掉后就成了:“铺垫美,坐卧安。”这就成了平行对。
一生不曾屈服,临死还要斗争。(章乃器挽鲁迅先生联)
不堪花落春犹老;更是月圆人未还。(今人诗句)

⑩、问答型(略)后面有问答对专节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4-22 1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141岁生日联)据说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一个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写的对联,联意是“141岁”,但它从两种人不同的计算方法去写。六十岁的人这样算:花甲重开为120岁,外加21岁,合共141岁;七十岁的人又这样算:古稀双庆为140岁,内多一岁,合共也是141岁。
=====================
典型合掌联例: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点评

是。这是个典型的合掌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22 14: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4: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4-22 10:40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141岁生日联)据说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一个一百四十 ...

是。这是个典型的合掌对

点评

张东继的说法是错误的!张东继的原文: “内容相关”谈——张东继 笔者在对联讲座讲到“内容相关”之后,有学员举出一些上下联一写人、一写物或一写事、一写理,似乎不“相关”的联例进行质疑。为此,我写点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22 1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4-22 15: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1-4-22 14:38
是。这是个典型的合掌对

张东继的说法是错误的!张东继的原文:
“内容相关”谈——张东继

    笔者在对联讲座讲到“内容相关”之后,有学员举出一些上下联一写人、一写物或一写事、一写理,似乎不“相关”的联例进行质疑。为此,我写点文字,发点议论。

    上下联“内容相关”是对联的特点之一,也是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素。所谓“相关”,是说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上下联的关系,有的相向,有的相反,有的相继或相补,有的相交或相同,总之,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一)“内容相关”,并非内容都相同
    上下联内容相同,但并不要求都相同,且多数对联上下联内容是不同的,但必须相关。内容相同的上下联是围绕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表达方式去阐述,而不是上下联的重合。如: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一四一岁生日联)

南宋状元宰相;
西京孝子忠臣。(广东文丞相祠联)

这些对联,上下联不仅“内容相关”,而且“内容相同”,所表达的是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的两个(几个)方面。第一联祝颂同一个人一百四十一岁高寿,但上下联的数学算式不同而已。第二联以“状元宰相”赞扬其官位之高,以“孝子忠臣”赞扬其道德之美,所颂扬的则是同一个人(文丞相)。

    上下联内容相同的对联,如果思路狭窄,又大量运用同义词,表达不得法的话,就很可能要犯“合掌”的错误。请看:

布谷声声催懒汉;
子规句句警闲人。

上下联不仅内容相同,其实是内容相重,而且大量运用同义词相对,“布谷”与“子规”属同一事物的两种名称相对,是典型的“合掌”病联。当然,内容合掌,主要看语意,并非一律排斥个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
    上下联内容不同,但必须“相关”。如:

五亩自栽池上竹;
三人同作月中游。(黎泉集句联)

一写“池上竹”,一写“月中游”。上下联所述事件各异,但反映了苏轼的生活经历(均集苏轼诗句),内容不能说不关联。

    总之,上下联“内容相关”并非内容相同;内容不同,但必须相关。

(二)“内容相关”看主题
    对联同文学作品一样,不仅有内容,而且有主题。总是内容表现主题,以主题统帅内容。上下联常常是在一个主题统帅下的两个方面。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兴撰题)

从内容看,上联颂“七十二健儿”,下联述“四百兆国子”,但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沉痛悼念广州起义的死难烈士,热情歌颂辛亥革命战士的英雄壮举,反映全国人民反对清王朝的共同愿望。

良工造物维其巧;
大匠诲人必以规。(竹木业联)

表面看,上联说“造物”,下联写“诲人”,内容各异。其实,下联是上联的类比和引申。对联不仅宣传了按规矩制出竹木产品的精巧,而且进一步说明教育人也必须按一定的道德标准、一定的法规和一定的文化水准进行,这便是此联的主题。“大匠诲人”语出《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所谓“大匠”是指在学艺上有重大成就而为众所敬仰的人。缺乏主题(中心)的对联,上下联内容也必然难以关联。

(三)“内容相关”看“正”“反”
    正对、反对、串对的类别就是根据对联内容来划分的。不管哪一种“对”,都必须上下联“内容相关”。

    正对的内容相关,而“反对”是否“内容相关”呢?请看: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广州四烈士墓联)

有好儿孙当是福;
无多田地不为贫。(佚名)

但以诗书教子弟;
莫将成败论英雄。(江苏项羽庙联)

第一联说生与死的意义,是人生的两极关系,旨在颂扬烈士死的意义。第二联从“有好儿孙”和“无多田地”对“福”与“贫”的看法,上下联是辩证关系。第三联“教子弟”与“论英雄”旨在下联,上下联是衬托关系。此三联的上下联内容均一正一反,但彼此的内涵及逻辑关系都是很紧密的。

    反对的上下联是从相反或对立面的角度写的,使之互相映衬,鲜明对照,相反相成,共同表达一个中心。但相反的事物(道理)必须互为关联。或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下面一联,上下联意思虽相反,但无逻辑关系,彼此内容也不关联,故不成对联:

坚持重教尊师方向;
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重教尊师”与“贪污受贿”虽是一正一反,但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没有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将“重教尊师”改成“勤政爱民”则可成联。

    串对,是把一件完整的事或一个完整的意思分作两步表达,即把一句话分作两句来说,组成上下联,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因此,上下联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上下联的关系有递进、转折、选择、假设、条件、因果、顺承等等。例子就不必赘述。

点评

不管他正错,只管你正错,说说你的看法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22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1-4-22 19:4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4-22 15:12
张东继的说法是错误的!张东继的原文:
“内容相关”谈——张东继


不管他正错,只管你正错,说说你的看法吧


内容相关绝对正确,没有一点问题,但个人理解则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点评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一四一岁生日联)==================== 此联上联和下联,说的都是141岁,绝对合掌没商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22 2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1-4-22 19:32 编辑

“内容相关”不是这个人倡议的,他是谁,我不知道,他的文章原来没见。
百度: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
对联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9: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字典>>诗词知识>>什么是对联

什么是对联



【对联的定义】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的对联。 [编辑本段]

【对联之格律】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

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4-22 21: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的思想内容无非两类:
一是分咏截然不同两个事物的。
一是合咏一个事物的截然不同方面的。
对联上句和下句之间,哪里存在【思想内容】的相关之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4-22 2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1-4-22 19:22
不管他正错,只管你正错,说说你的看法吧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一四一岁生日联)
====================
此联上联和下联,说的都是141岁,绝对合掌没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6 1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