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精华805
注册时间2021-2-27
威望18572
金钱60940
贡献249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威望- 18572 点
贡献- 24966 次
金钱- 60940 枚
 
|
发表于 2021-4-19 20: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嗨,中毒不浅啊,这又得说好多话,不说不礼,说又不能像这些东西似的只冒观点,而且对这些东西反复论过,总需要一次次找个新角度,煞是费头颅。
老兄引用的这些东西,都是主观主义,属没边没沿的欣赏论,胡说八道,既不懂得思维结构运动原理,本身也是一堆浆糊,且透露出说者能夸夸其谈,诗之实践之理却一窍不通,诗写出来也定是似是而非,酸腐不堪,甚至所谓“狗屁不通”,除了蒙人,误人,就是害人。
“由诗入词,初难分野,每以《鹧鸪天》为判然。以其体格最近七律而非七律,其要领约在虚字之用,七律之所忌正此调之所宜也。而虚字亦须派置得当,无则质实,多则伤气。前四句亦有起承转合讲求,倘能得体,气象全出矣。而三四句尤关紧要,对得精彩,全篇生色,亦诗之眼也。”——这一堆全是故弄玄虚,盲人摸象和主观印象,属于牵强附会,模棱两可,编八造模,合则用不合则弃的选择性冒观点。
其下举例,也是拿“承上”,“宕开”,鼓弄文字游戏蒙人。什么叫“承上”?怎么叫“宕开”?完全不敢从实践和思维两个角度,描述大脑运动原理和语言产生的来龙去脉,却有人一再深信不疑,咄咄怪焉。
“从别后,忆相逢”,是描述完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情形,想到了分别之后的相逢,因为有前面铺垫,所以情景依旧,才说“几回魂梦与君同”,这是过渡句的天然承上启下作用,如果谓“后三字亦作流水,可承上”,“贵在自然流畅”,那么对任何一个人,除了说话开头,谁的话不是“流水”,不是“流畅”?这样解释写诗有用乎?还不是学成了老兄这般?
“今古事(恨),几千般”,还如是,是用来概括前面铺陈的,然后才总结为“只应离合是悲欢”,如此仍是承上启下,哪里有什么必要非得说成“宕开”?
稍有点逻辑知识,就明白,这还不是一个意思掰两半,想怎么蒙人就怎么蒙人?是不是没边没沿?如此人人嘴里,哪句话不可说成“贵在造势发端。学者可自行揣摩”?还有颜面说“倘能领会无施不可”?是不是故弄玄虚?
古人尚知先铺垫以后,才提得起承上启下,老兄的“追往昔”铺垫在哪里?如,“往昔”什么样?怎么“追”的?即使把末两句“酸鱼腊肉迎来客,阿妹山歌荡碧山”,改成“夜郎国里迎来客,阿妹山歌荡碧山”,也不妥,“追往昔,看新颜”,岂能跨度这么远?如此说哪个朝代都未尝不可,甚至说反了,也有道理。
实际还是原来讲的,老兄连自己的诗意、灵感,等真实的东西,都没搞明白,就是因为中毒太深,胡乱学习吸收,不知不觉钻进了抽象作诗憋诗,盲目咬文嚼字里造成的。难道真的不懂得自己大脑里想的,是脱贫前后的对比吗?该追哪个“往昔”,又该看哪个“新颜”?为什么出现了找得到“新颜”,找不到“往昔”的情形?
老弟每每读到一首诗,评与不评,都不是盯住几行字,这没有价值,也不想被这么蒙来蒙去,一入眼就先透视作者脑袋里的小九九,像思维怎么运动,有什么牵扯,遇到了什么甘苦,天赋多少,后天多少,人性、脾性、学习、意识、生活等怎么样、以及认识程度、情感倾向、思想境界、写诗能力和阶段,具体瓶颈、缺陷、局限等问题在哪里,所以从不听什么人的胡说八道,他们也没这个能力,也就不上他们的当,不妨老兄去看看老弟在吾爱网写的《浅浮之见可以休矣》,就明白他们糊弄人的东西有多少。
老弟不想与老兄脑袋里的这些趸来的成见斗争,就想说说诗怎么写,实践规律在哪,如何坚持写诗实践论,毕竟对各种成见问题,在老弟的大量文章和诗评里,都是有过清晰论述和上万次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的,不方便一次次对一个个人重复,我更喜欢老兄自己脑袋里怎么想,就怎么实事求是道来。几句,----
倒去颠来论正偏,须从往日说红专。无私奉献新中国,一夕沉沦怎向前。
休狡辩,审机关。扪心不可太惭颜。光荣本色交糖弹,革命精神让与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