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2|回复: 5

七律 记2021年4月15日沙尘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5 2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绝以诗代序
构思于路中,刹那遇强风。横起沙尘暴,强睁俩窟窿。


七律 沙尘暴
2021年4月15

黄沙漫卷猛遮天,自北推来压眼前。
举目强睁睁不动,躬身直走走还偏。
泥丸落地频传响,雨点盖头深着鞭。
白昼霎时成夜晚,黑云一顶入狼烟。

4649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4
贡献
102642
金钱
1159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15 2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作,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首联,写事情的起因,写景,写出了沙尘暴的来势迅猛。颔联,上承首联,写人的视觉感受,写出了沙尘暴迎面扑来的力量。颈联,写人的听觉感受和身体感受,写出了沙尘暴的厚重和稠密。尾联,写出了沙尘暴对天气的变化和影响。总的来说,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沙尘暴来的整个过程,以及人在其中的反应,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已经达到了艺术的再现和表现效果。

点评

写诗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也不是有可写的就写诗,更不是见什么写什么,而是有所感,有所触动,即出现了有的提炼、凝聚和升华,有修身养性的快乐感,有对己对人有益的愉悦感,有可上升为艺术的审美之感,也就是有了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6 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401

帖子

2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8
贡献
397
金钱
1095
发表于 2021-4-16 07: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诗心大义!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773
贡献
22151
金钱
2431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16 08: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能据真实情况快速成诗,艺术地表现真情实感。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1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1-4-15 23:17
谢谢老师作,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首联,写事情的起因,写景,写出了沙尘暴的来势迅猛。颔联,上承首联,写 ...

写诗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也不是有可写的就写诗,更不是见什么写什么,而是有所感,有所触动,即出现了有的提炼、凝聚和升华,有修身养性的快乐感,有对己对人有益的愉悦感,有可上升为艺术的审美之感,也就是有了这样的明确激情和灵感,才有价值写诗。
这种情况下,写诗总是有原则的,也必然承载着写诗规律。,这就是,对美的再现不怕,毕竟是美的,误导不了人,难点在于怎么提炼出与众不同的美,所谓想人之未想,说人之未说,道人之想道,如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苏轼《花影》,王维《山居秋暝》《鸟鸣涧》《鹿柴》。
相反,不美的东西怎么再现都不美,也就怎么再现都成不了艺术,若当艺术来写,形式用得再好,也是害人,这时的难点就是从不美中,必须提炼出美。
对此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用强大的认识支撑起对不美的东西的有力批判,最终通过显著情感倾向,把再现变为表现,引起读者的反思、向好的方面思考,乃至觉醒,如果体会深刻,通常形成的就是讽刺诗,如杜牧《遣怀》,包括给出或不给出答案。
一是把不美的东西作为素材,运用辩证原理和一分为二法则,直接从不美中进行美的提炼,如王昌龄《出塞》,张继《枫桥夜泊》。
在这种方法中,因为以提炼为主,可介于二者之间,表达更丰富的认识、情感和内涵,就不怕,也无所谓素材美与不美,便可以美与不美同时夹杂,共同参与再现、表现和提炼,最终表达出有倾向的认识和感情,如王维《使至塞上》,王之涣《凉州词》,又如苏轼《一树梨花压海棠》。
用这些,想想怎么看这首诗?提示一下,这首诗把所有分量都压在了末句上,这虽加大了全诗运作空间,但也增加了上面说的创作难度,不适合写诗不熟练。------
娃娃不解写诗难,以为身临其境欢。哪有这般容易事,岂无心底起波澜。

点评

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让我明白了三种写诗的方法和策略。我十几岁时去过一次北京,也亲身经历过一次沙尘暴,那时是黄沙漫天,细沙迷眼,屋外房内一片金黄,显然没有这一场沙尘暴大。这属于自然灾害,对人的生活和出行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6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9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4
贡献
102642
金钱
1159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16 1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4-16 10:02
写诗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也不是有可写的就写诗,更不是见什么写什么,而是有所感,有所触动,即出现了有 ...

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让我明白了三种写诗的方法和策略。我十几岁时去过一次北京,也亲身经历过一次沙尘暴,那时是黄沙漫天,细沙迷眼,屋外房内一片金黄,显然没有这一场沙尘暴大。这属于自然灾害,对人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您这首诗的尾联,交代了这次沙尘暴的严重危害程度,已经达到了昼夜反转的地步,“黑云一顶入狼烟”更是用艺术性的手法,即是对真实情况的形象描写,也意在的唤醒人们的斗争意识和反省意识。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一定要有这种警惕性和防范性,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长久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5 1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