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31

[七律] 七律·古体诗词写作有感

[复制链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3-20 20: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田雨 于 2015-3-21 04:07 编辑

七律·古体诗词写作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人们热爱她,传诵她,更不断地摹写她。这种文学体裁的最大长处就是含蓄典雅,能陶情冶性,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要学习这种文体,就要了解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而才能熟练的运用。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遵循古诗词的格律。当然我主张格律应当活用,不可过于拘泥而造成以词害意,毕竟意境才是学写古诗词的灵魂。对此我有以下的一些体会:

有律方能叫律诗,更凭意境辩妍媸。
铿锵音调缘平仄,蕴秀情怀寓字词。
李杜文章传后世,风骚雅韵是先师。
而今寄语行吟者,悟出真情句自奇。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3-20 2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律诗,只有按律作诗方能称为律诗,否则就是其他诗体了,赞同阿含先生观点。至于意境等其他种种,皆属于另外话题了。
诗作语言朴实,道理实在,诗言志,诗缘情,作诗须见情志。

点评

感谢泉石老师指导。我觉得,诗之境与诗之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重境而轻格或重格而轻境,皆不可取,而应相辅相成。诗更重要的是不能一味的只讲格律,舍本逐末,把文章的内容、立意、境界等等本质性的东西弃之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1 11:01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5-3-20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先生观点,赏学先生好律。“不可过于拘泥而造成以词害意,毕竟意境才是学写古诗词的灵魂。”欣赏先生意境,也欣赏“有律方能叫律诗”之高见。
探讨,铿锵=蕴秀,不能属对吧?“李杜文章”亦属“风骚雅韵”吧?意义重复。“李杜文章传后世”,撞韵。“个见。

点评

感谢沧海老师的指教,几处错谬,指点的非常正确,“传后世”改为“传后辈”是否能避开撞韵?其它几处地方应该怎么改为好?能否请沧海老师进一步指点?学生顿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1 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7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律诗绝句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029
贡献
57295
金钱
73160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3-21 04: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田雨 于 2015-3-21 04:14 编辑

就整首诗而言,颈联有些软,没撑起来。我一直认为对于一首律而言,颈联是转,非常关键,一定要把整首诗撑起来才好。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遵循古诗词的格律。”赞同,我一直提倡“旧瓶装新酒”,就是遵格律,但有用新时代的词和景,泥古,是一种风格,亦可并存。
有的诗友,一直认为有古味才是诗,如用的词“青灯”,“腊烛”,时下都用电了。而“电脑”、“手机”等时尚词出现了,就应入诗,以彰显时代的特征。

点评

感谢田雨老师的教诲指点,您的意见非常中肯,毛病我自己也感觉到,就是不知道怎么努力。还望老师多多指教。 在格律诗词的创作中,拟古与时尚都是一种创作方法,拟古者崇尚古朴高雅,描写场景仿佛穿越了时空,什么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1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6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3-21 08: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3-21 16:15 编辑

學詩
拈來平仄一東中,底事些些強與同。
靑菜蘿蔔因所好,陽春下里本來通。
出新休把陳推去,得意還將筌始終。
畱得丹田心水在,何須跳躍説魚龍。

点评

梅岭老师好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推陈出新,不无偏颇,得鱼忘筌,难称智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1 15:58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5-3-21 10: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也攀陪有感:
腕促蹄高笔下奇,屈子离骚李白诗。俗物惟知守平仄,痴儿一味说虚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傲岸泉石 发表于 2015-3-20 21:30
律诗律诗,只有按律作诗方能称为律诗,否则就是其他诗体了,赞同阿含先生观点。至于意境等其他种种,皆属于 ...

感谢泉石老师指导。我觉得,诗之境与诗之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重境而轻格或重格而轻境,皆不可取,而应相辅相成。诗更重要的是不能一味的只讲格律,舍本逐末,把文章的内容、立意、境界等等本质性的东西弃之不顾,那就叫买椟还珠了。袁枚说:“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诗在骨不在格也。”毕竟主题内容意境才是学写古诗词的灵魂。格律岂能关大计,诗词无奈是多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47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6
贡献
2743
金钱
3689
QQ
发表于 2015-3-21 11: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诗词有平仄格律无非是更符合音乐感。今人多不知道音调,故而对平仄格律有些不喜欢。拘泥不好,不遵守规则更不好

点评

赞同香杉候观点,可太多人不明其中奥妙。俺在学诗时平仄格律时有出错,俺师傅(嘿嘿,不好意思他自称是民国秀才)总是拿来一吟唱,顺与不顺一下子就鉴定出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2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5-3-20 21:39
赞同先生观点,赏学先生好律。“不可过于拘泥而造成以词害意,毕竟意境才是学写古诗词的灵魂。”欣赏先生意 ...

感谢沧海老师的指教,几处错谬,指点的非常正确,“传后世”改为“传后辈”是否能避开撞韵?其它几处地方应该怎么改为好?能否请沧海老师进一步指点?学生顿首。

点评

阿首挚诚人也,不必客气,建议这首诗就先沉淀着吧。就冲这份胸襟,我想大家都会支持你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3 1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7

主题

863

帖子

40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85
贡献
921
金钱
1489
发表于 2015-3-21 11: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5: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田雨 发表于 2015-3-21 04:08
就整首诗而言,颈联有些软,没撑起来。我一直认为对于一首律而言,颈联是转,非常关键,一定要把整首诗撑起 ...

感谢田雨老师的教诲指点,您的意见非常中肯,毛病我自己也感觉到,就是不知道怎么努力。还望老师多多指教。
在格律诗词的创作中,拟古与时尚都是一种创作方法,拟古者崇尚古朴高雅,描写场景仿佛穿越了时空,什么郊原策马,湖海扬帆,烛摇残焰,剑吼西风,今天根本不可能再有,但很多人依然喜欢这样写,觉得有味道。时尚者追求时髦新潮,什么新颖词汇,科技用语,政治口号,网络流行,就好像西装革履抽旱烟袋,十分新奇。这两种方式,写得好的也不少,我也想试着学习,但就是学不像。

点评

不必客气,各行其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1 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5: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3-21 08:38
學詩
拈來平仄一東中,底事些些強與同。
靑菜蘿蔔因所好,陽春白雪本來通。

梅岭老师好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推陈出新,不无偏颇,得鱼忘筌,难称智人。

点评

您客气了,各抒己见,互相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1 1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6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3-21 19: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含山人 发表于 2015-3-21 15:58
梅岭老师好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推陈出新,不无偏颇,得鱼忘筌,难称智人。 ...

您客气了,各抒己见,互相学习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7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律诗绝句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029
贡献
57295
金钱
73160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3-21 1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含山人 发表于 2015-3-21 15:45
感谢田雨老师的教诲指点,您的意见非常中肯,毛病我自己也感觉到,就是不知道怎么努力。还望老师多多指教 ...

不必客气,各行其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3-21 2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氛很好,春意融融。

点评

这里的氛围确实很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老师们与人为善,细心提点。学员若谦虚好学,确实能颇有进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2 00:29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主题

238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7
贡献
2667
金钱
3583
QQ
发表于 2015-3-21 22: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格律没过高要求,若写,学古体诗。

点评

我倒是认为,古体诗比近体诗更难写,对作者的学养功底造诣要求更高。古体诗一般要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没有相当的笔力,写不出来。比如说《将尽酒》、《蜀道难》这些千古名篇,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一般四平八稳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2 0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0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傲岸泉石 发表于 2015-3-21 20:07
气氛很好,春意融融。

这里的氛围确实很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老师们与人为善,细心提点。学员若谦虚好学,确实能颇有进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0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舞蝶 发表于 2015-3-21 22:10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格律没过高要求,若写,学古体诗。

我倒是认为,古体诗比近体诗更难写,对作者的学养功底造诣要求更高。古体诗一般要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没有相当的笔力,写不出来。比如说《将尽酒》、《蜀道难》这些千古名篇,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一般四平八稳的格律诗很难有达到这个效果。

点评

按诗家的说法:唐以前的诗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均为近体诗。 《蜀道难》等属古风。在一般叙事或是寄情,格律诗受字数限制,往往难尽其意,只有写古风,古风就很灵活了,一是字数行数不限,二是可以换韵,三是对于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2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7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律诗绝句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029
贡献
57295
金钱
73160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3-22 08: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含山人 发表于 2015-3-22 00:38
我倒是认为,古体诗比近体诗更难写,对作者的学养功底造诣要求更高。古体诗一般要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 ...

按诗家的说法:唐以前的诗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均为近体诗。
《蜀道难》等属古风。在一般叙事或是寄情,格律诗受字数限制,往往难尽其意,只有写古风,古风就很灵活了,一是字数行数不限,二是可以换韵,三是对于律诗所要求的限制均可自由一些。但写好古风往往比律诗要难的很多。对于近代出现的自由体诗,诗家仍存争议,代表人物是以郭沫若等老一辈诗人。
  试想:格律诗字数、行数、平仄均有规定,对格律和诗病还有明令,搞个比赛,标准很好把握。现代诗呢?行数、字数、韵脚、平仄都没有限制,用什么标准来评定呢?搞个比赛都难。
   这几年来,俺组织过多次诗会或是诗赛,大家争来论去的,每次都要把现代诗这一大块舍掉,只能说明:现代诗不超过30行,只发优秀奖,等比赛结束后朗诵会上,每次都是现代诗最受欢迎,格律诗一是短、二是很少有人听明白,打成字幕也就那几行。真真的让我很无奈,只能是苦笑一下。

点评

田雨老师: 我觉得,诗的好坏,不在于体裁而在于内容,只要内容精湛,不论是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还是现代诗,均能写出不朽名篇,比如杜甫的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2 1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1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田雨 发表于 2015-3-22 08:49
按诗家的说法:唐以前的诗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均为近体诗。
《蜀道难》等属古风。在一般叙事或是寄情, ...

田雨老师:
    我觉得,诗的好坏,不在于体裁而在于内容,只要内容精湛,不论是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还是现代诗,均能写出不朽名篇,比如杜甫的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读起来也令人心潮澎拜,现代诗中,贺敬之、郭小川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同样脍炙人口。比如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那气势,怎么样?但有的现代诗,写得就不怎么样了特别是近些年的,说老实话,我很少看现代诗,我也看不懂,也许这就是时代的烙印吧。当然,也不能说唐朝人写的诗首首都好,不好的肯定也有,而且是多数,只不过大浪淘沙,被淘汰了,没有流传下来。一千年后,在看看今天的诗吧,不知道还能流传下来多少。
    郭沫若的诗,早期的还不错,晚期的嘛。哈哈……你懂的。抄他的一首词,叫《水调歌头》:“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扫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接班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还有一事要和田雨老师商榷:唐以后的诗均为近体诗。此论不确吧?宋、明、清及之后,古风体的诗作还是很多,优秀的传世佳作也不少。只能说近体诗一般唐以后开始出现。此论当否?请老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3-22 18: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阿含先生加入香港诗词律诗绝句版主QQ群,号码173500147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3-22 18: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请先生加强和诗友之间的交流,点评来访诗友的作品。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945

帖子

41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2
贡献
1159
金钱
146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5-3-22 18: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杉侯 发表于 2015-3-20 18:04
其实诗词有平仄格律无非是更符合音乐感。今人多不知道音调,故而对平仄格律有些不喜欢。拘泥不好,不遵守规 ...

赞同香杉候观点,可太多人不明其中奥妙。俺在学诗时平仄格律时有出错,俺师傅(嘿嘿,不好意思他自称是民国秀才)总是拿来一吟唱,顺与不顺一下子就鉴定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945

帖子

41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2
贡献
1159
金钱
146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5-3-22 18: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悟出真情句自奇)道出了作诗的真谛,其它的是手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47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6
贡献
2743
金钱
3689
QQ
发表于 2015-3-23 08: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吟居士 发表于 2015-3-22 18:42
赞同香杉候观点,可太多人不明其中奥妙。俺在学诗时平仄格律时有出错,俺师傅(嘿嘿,不好意思他自称是民 ...

您说的这个是正确的,诗歌是来吟唱的,所以很多时候需要了解音调与字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5-3-23 08: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尽是些门外汉的话!要说就说全面,别只说平仄。古诗的节律问题哪只是一个平仄问题?里面内容多呢,比如停延啊、节奏啊、重音啊、语调啊、基调啊、字数句数啊、韵律词特点啊,多得很!一个平仄决定不了古诗读起来好不好听,只说音顿,这个就比平仄重要N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5-3-23 08: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文章里的一节给诸位门外汉瞧瞧。

     长期以来,当代诗论家对于古典诗歌格律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特别表现在平仄理论与节奏的关系上。这一误区最容易对新诗格律产生误导,有必要澄清。
第一节 平仄与节奏无关
  受西方轻重律和长短律的影响,很多学者猜想:古代平声重、长、高且平衍,仄声轻、短、低且不平,平仄递换能产生长短、轻重、高低、平与不平的对比,从而产生节奏美。这一猜想是错误的。当代语言学家已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证实:
  一、平仄之间并无长短对比。1934年,白涤洲使用浪纹计首次测量了北京话四个声调时长:阴平为436σ,阳平为455σ,上声为483σ,去声为425σ〔1σ=1/1000秒〕。其中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又次,去声最短。当代学者的测量也相近:“冯隆〔1985〕研究了北京话声调的时长,发现句中阳平最长,其他三声基本相同;句末则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较短,去声最短。”〔注⑧〕不仅仅北京话是这样,各地方言里,除了保留了塞擦音收尾的入声较短之外,其它的声调长度差别均很小,决不可能相差两倍之多,这是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的。由此可知,平仄决不可能形成长短律。
  二、平仄声根本无明显的音强差异。据冯隆的测试:“研究表明,普通话四声的音强曲线并没有显著差异:阴平、阳平和去声都以‘前强型’和‘中强型’为主,上声以‘双峰型’为多。”〔注⑨〕现代普通话里,除了轻声较轻之外,其余四声差异甚微;而轻声字太少,又不足以与其它声调抗衡而形成轻重律。各地方言的声调也根本不存在如英语、俄语一般鲜明的轻重音对比,每个人对此都应当有切身感受。因此,平仄也决不可能形成轻重律。
  三,平仄无明显的高低对比。虽然音高是汉语声调的第一要素,但汉语的声调不是单纯的高音或低音,绝大多数都是滑音,如普通话的阳平由中音部3滑至高音部的5度,去声由高音部的5度滑至低音部的1度。其余大抵如此。因此无法把它们定性为高音或低音。特别是保留了入声的南方方言里,平声大都是中平调33,仄声或升到最高音5或降到最低音1,平仄之间的高低对比彻底不存在了。因此平仄也不可能形成高低律。
  四、现代汉语所有方言里,大都是平声中夹有不平声调,而仄声里夹有平直调。如普通话里,平声中的阳平35就不平,仄声里的上声在句中大部分变调为211,其升降的幅度比阳平还要小。然而用普通话朗诵近体诗,只要平仄不错,其抑扬顿挫的声律美一点也不输其它方言。因此,汉语诗歌的节奏与“平与不平的对比”也没有任何关系。
  以上理由,均雄辩地证明了平仄根本不具备形成节奏美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5-3-23 09: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观点好多都是几十年以前的老观点了,很不新鲜,但是就是这么不新鲜的观点,现在仍不被写诗的人所认识,实在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7

主题

863

帖子

40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85
贡献
921
金钱
1489
发表于 2015-3-23 09: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5-3-23 0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山先生 发表于 2015-3-23 09:39
我就从来不看那些浑帐理论。王力研究了一辈子诗,也缠了好多的裹脚布,结果没一首拿得出来的好诗,前一段时 ...


每到一个网站都要说这事,简直不胜其烦。

点评

专家都这样,他们在养活你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3 0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3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