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9

哲理诗系列赏析(二)《琴诗》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10 1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18 16:34 编辑

琴诗
作者: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任何事情皆不出因、缘、果三字。此诗中何为因?琴与手指。何为缘?手指在琴上弹拨。何为果?发出声响。如此因缘相互交错、错综复杂,便易使世人认知出错。既便圣贤亦难免因智慧不足而致判断失误。故儒门要求作为领导者要多去深入调查,作为臣民应多去包容领导者过失,如此方使社会和谐。

释门有“十二因缘”之说,便是从根本上阐述此理。不通佛理者难以锲入。故哲理诗与禅诗何别?禅诗包含圣谛与俗谛,阐述如何从无明到觉彻之理。哲理诗仅从世俗角度而观、世俗角度所崇看似深邃之哲理。

故同一首诗,以学佛人而观,可锲入领悟佛理便是禅诗;以非学佛人而观,难以锲入领悟佛理便是哲理诗。如此,究竟何为禅诗、何为哲理诗取决于修学者之道行。故诗人修学之本全在诗外,即为传统文化之熏陶。此方为本,而诗为末,切不可本末倒置而误其生。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4 21: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首是哲理诗没错,但可作多种解读。苏轼喜欢佛理,《楞严经》有云:“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显然此诗是受此启迪而来。佛教的缘起理论,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依赖一定的条件和相互作用而产生,发展和消亡,没有固定不变,独立存在的性质。《中阿含经》有一首著名的偈语:“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苏轼此诗没有演绎抽象的佛理,而是以琴作喻,以巧妙的设问与反诘来暗示、点化、随说随扫,圆机无碍,洋溢着一种玄虚的理趣。这便是文人禅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4 22: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初看颇似佛教的偈语,但细读还是发现有着明显的不同。此诗并不象僧人写的偈语那样不描募物态,亦不抒发情愫,而纯以理语发人妙悟。它有深刻的哲理,却无深奥的理语。

点评

文人禅参差不齐,当然有些诗也写得不错。但是总体上文人虽有近三宝者,却终因鲜有真正依止我佛法八正道者。故写出来的诗难免难以达了义,觉彻,甚至不如法之漏频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4 2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23: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4-14 22:03
此诗初看颇似佛教的偈语,但细读还是发现有着明显的不同。此诗并不象僧人写的偈语那样不描募物态,亦不抒发 ...

文人禅参差不齐,当然有些诗也写得不错。但是总体上文人虽有近三宝者,却终因鲜有真正依止我佛法八正道者。故写出来的诗难免难以达了义,觉彻,甚至不如法之漏频出。

点评

此诗的旨趣在于破除偏执之见,而取一种叩其两端的态度,于是自然会启发读者去领悟主客观统一的哲理。总体上还能注意到诗的形象性,诗僧们纯以理语发人妙悟,未免拘于形式。用理语入诗,文人也在用,但就算苏轼这样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5 07:45
再来看看这首吧: 若解捉老鼠 若解捉老鼠,不在五白猫。 若能悟理性,那由锦绣包。 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 一群敢相议,用意总无交。 此诗也是哲理诗,它所写的是修道的方法,作者主张抓根本,要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5 0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5 07: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4-14 23:23
文人禅参差不齐,当然有些诗也写得不错。但是总体上文人虽有近三宝者,却终因鲜有真正依止我佛法八正道者 ...

  再来看看这首吧:
         若解捉老鼠
若解捉老鼠,不在五白猫。
若能悟理性,那由锦绣包。
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
一群敢相议,用意总无交。
  此诗也是哲理诗,它所写的是修道的方法,作者主张抓根本,要彻悟理性,掌握本质。但相较于苏诗,明显韵味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5 07: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4-14 23:23
文人禅参差不齐,当然有些诗也写得不错。但是总体上文人虽有近三宝者,却终因鲜有真正依止我佛法八正道者 ...

此诗的旨趣在于破除偏执之见,而取一种叩其两端的态度,于是自然会启发读者去领悟主客观统一的哲理。总体上还能注意到诗的形象性,诗僧们纯以理语发人妙悟,未免拘于形式。用理语入诗,文人也在用,但就算苏轼这样的大诗人也有失败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5 1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写的禅诗较之诗僧们写的禅诗,所阐述的哲理要深刻得多,且往往可以作多种解读,而不象诗僧的禅诗那样直接明了。比如此诗,既可解读为其旨趣在于破除偏执之间,而取一种叩其两端的态度,于是起到启示读者去领悟主客观统一的哲理。如换一个角度,读者还可以对此诗做这样的解会:琴声固然有赖妙指而发,若无心灵的妙悟,则无所运其妙指,亦无从产生妙音。陶渊明常抚无弦琴以自娱,乃因为心中有美妙的音乐,人虽不闻其声,而怡然自得其乐。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也云:“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以这一意义上说,美妙的琴声既非出于琴,亦非出于指,而是存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5 1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禅诗与诗僧禅诗的最大区别在于文采。分析下此诗的文法,可窥一斑。此诗由两个设问、两个反问组成,有点类似形式逻辑假言选言的二难推理;就内容来说是思辨而非抒情的。苏轼似乎要推究美妙的琴声从何而来,前两句是就客观之物的琴而言,后两句是就弹拨而生琴声的主体而发。两个假设均被后面的反诘所推翻,前一联的否定又成为后一联新假设的前提。两个前提相续相生,又相继被破。表面看来,琴声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然而经过否定之否定,肯定也就存乎其中了。这么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是一般诗僧所没法企及的。

点评

阿赖耶识,如来藏。 这两个词汇你如何用诗句通俗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所以,文人禅的所谓哲理是浅显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6 14:17
一个苹果再加上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是两个,所以一加一等于二。低等数学易用形象比喻。 但是高等数学如用形象比喻难度就加大了。 哲理上同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比喻起来很容易,但是高层次的哲理无法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6 14: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14:0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4-15 10:51
文人禅诗与诗僧禅诗的最大区别在于文采。分析下此诗的文法,可窥一斑。此诗由两个设问、两个反问组成,有点 ...

一个苹果再加上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是两个,所以一加一等于二。低等数学易用形象比喻。

但是高等数学如用形象比喻难度就加大了。

哲理上同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比喻起来很容易,但是高层次的哲理无法这样去比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14: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4-15 10:51
文人禅诗与诗僧禅诗的最大区别在于文采。分析下此诗的文法,可窥一斑。此诗由两个设问、两个反问组成,有点 ...

阿赖耶识,如来藏。

这两个词汇你如何用诗句通俗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所以,文人禅的所谓哲理是浅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