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02
注册时间2019-5-17
威望3065
金钱10489
贡献5088
金牌会员
 
威望- 3065 点
贡献- 5088 次
金钱- 1048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4-5 0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1-4-9 06:34 编辑
维权中正道,大治虎狼师
哈,大谬!
这是个理论问题,是个严肃的文学原则问题,也是常识性问题,所以我不能不直言:
从辩论来说,你这回答是一个说辞。
但从道理来说,你之所言十分荒谬。
一个人的写作,需要生活、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技巧。但决定上述这些的,是思想、觉悟,就是三观,有什么样的三观,就有什么样的创作。
从一个国度、民族、时代的创作来说,要靠这个国度民族时代的最先进的思想主义道德伦理引领认识。身在当下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创作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江、胡、习的有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准是是否有民族性、人民性和时代性。
而中庸之道,它的哲学核心是中正,它的基本内容是天人合一、至诚至善。作为方法论,它可以作为思想和方法指导当下的创作;作为创作内容,它可以写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写人的初心不变目标不变,写人性的诚信和友善······
怎么能把它割裂断开?或只写过去或只写现在?或者继承或者不继承?完全不是这样也不会出现这种怪象!
站在当下写作,就是要用当下时代中国的文学指导思想写作,即用马克思主义和人民性做观照,去写历史题材和写现实题材。在这些题材里,体现的是中华道德伦理、中华思想风貌,体现的是现代思维现代高度。而绝不是一会儿继承一会儿不继承,这个题材继承那个题材就不继承。中庸之道的对目标持之以恒、天人合一、中正不邪、真挚诚善,既可以作为指导思想也可以作为具体内容。用此做指导思想写过去写现在,用此作文学内容写现实题材,这就是继承,怎么就成了昨日黄花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