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1|回复: 15

哲理诗系列赏析(一)《赠萧瑀》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3 2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4-5 08:58 编辑

赠萧瑀
作者:大唐太宗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此诗乃为唐太宗李世民赠宰相萧瑀所作。萧瑀在玄武门之变中助太宗登基立有大功,后因与魏征等不和被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教导太子有方,受太宗赏识,故赠此诗。此诗首联便以比兴开篇,谓之只有疾风才识得劲草,板荡乃为用典,比喻为乱世,乱世才知谁为忠诚之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虽为勇夫却知不背义,智者却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太宗于此诗中给予萧瑀极高赞誉,视萧瑀为尽守仁义礼智信之肱骨之臣。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2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4-3 23:55 编辑

哲理诗,诗歌之瑰宝,虽不以浓艳色彩、缠绵情意、奇突想象、华丽辞藻取胜,往往以朴实字句言简意赅揭示哲理。

诗坛千年长为李杜等艳俗、哀叹、颓靡之诗风所蒙,趋于宣泄市井恩怨甚深。如观深感长此以往甚是不妥,故发此心,昭隆哲理诗、禅诗,致其中兴而制衡之,是为缘起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22: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今日起如观建议《奇文神韵》专栏除”擂台示范赛“之外举办“每周一诗,每月一论”活动,以活跃人气。

“每周一诗”题材可取自各处,可解、可论、可评、可步“。

”每月一论”,主要为诗论,引经据典讲授。此之重任交由三羊先生代劳。杂体方面,刚刚、莹莹二老因故拂袖而去,故多劳烦追星族先生转帖,把二老著作系统转载到此处。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不能再浑浑噩噩下去,要通过《奇文神韵》专栏之交流,成为既有理论又擅实战、有胆有识之诗歌全才,如此方不负组建《奇文神韵》之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6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8
金钱
1591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4 16: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该诗揭示了忠臣良将的可贵品质,知义,怀仁。

点评

谢谢安版赏读,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4 2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4 2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1-4-4 16:52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该诗揭示了忠臣良将的可贵品质,知义,怀仁。 ...

谢谢安版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23: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4-11 21:35
诗中之理来自生活,就必然带有生活本身的感性色彩和丰富内涵。它是鲜活的、流动的、无限量的,不可界定的。 ...

禅的概念已经被世俗化了。
禅不是世俗所理解的朦胧,含蓄。禅是要直指人心。

文人禅是一种攀缘,不是正思维,它实际上是与真正的禅背道而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23: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4-11 21:35
诗中之理来自生活,就必然带有生活本身的感性色彩和丰富内涵。它是鲜活的、流动的、无限量的,不可界定的。 ...

古印度人没有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并贪着其中。他们观察世间的真相是苦的,苦才是真谛。

文人禅无非就是设法‘把世间色彩弄得更多,把万花筒的颜色弄的更丰富,花的形态更多一些,用来麻痹自己而已。加重对世间幻相的依恋,贪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2: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4-12 07:48
非也!文人禅写的是诗人自己的体认与顿悟。

自己的体悟都不究竟达彻,这些几千年来在古印度都辨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