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5

评仄平老师的诗作《七律 送朝晖之钦州》

[复制链接]

139

主题

1094

帖子

47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1186
金钱
16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3-19 14: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仄平老师的诗作《七律 送朝晖之钦州》
四年前,山人曾有幸在中华诗词大学网站上结识了傲岸泉石老师,拜读了老师的很多首佳作。那时老师的网名叫仄仄平平。他的诗作下笔如神,出语不凡,山人感佩由衷。读他的诗,如登珠玑之肆,琳琅缭乱双眸;似临芝兰之室,清芬直沁肺腑。含咀芳华,只觉齿颊留香;沐浴春风,顿感心神俱泰。我是读一首,赞一首;赞一首,抄一首。通过对仄平老师佳作的学习,山人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下面,我想就仄平老师的一首诗作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由于山人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浅薄,对老师诗作的佳妙之处不能深刻领会,管窥蠡测,有很多地方说得不对或说不到位,请仄平老师和其他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七律 送朝晖之钦州
作者:仄平

斜月依依照小楼,离情眷眷话钦州。
六峰石瘦云天淡,八寨沟奇风雨稠。
举酒三杯三哽咽,别君一步一回头。
未行先咏秋池涨,恨不劳歌系旅舟。
    这首诗仄平老师用的是下平十一尤韵,仄起平收,首句入韵,颔颈二联,对仗工整,首联也用了对仗。
    可以说这首诗在格律上十分精严,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是七律中的规范化作品。
    首联“斜月依依照小楼,离情眷眷话钦州。”起兴。
一勾弯弯的月亮依依不舍的映照在小楼上,作者送别友人朝晖到钦州去。临行的时候,正在离情眷眷的谈话。
说句题外话,这位朝晖是谁?友人乎?恋人乎?作者没有说明。但我认为很可能是恋人,否则怎么会这样缠绵悱恻,依依不舍?
古今诗人写到送别,总喜欢写在月下。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当时是“别时茫茫江浸月”;
毛主席别友,“挥手从兹去”,也是“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作者写送别,又是写在月下。为什么都喜欢月下送别?是不是夜间航班机票打折多些?(一笑)。
我想,主要是月下送别,更能熏托出离情别绪的气氛。作者真的深得其中三味。
颔联“六峰石瘦云天淡,八寨沟奇风雨稠。”承接上句。
临行送别时“离情眷眷”的谈话,话钦州,都说些什么话题呢?
他们说到了六峰的石,八寨的沟。六峰和八寨,也许是钦州的风景名胜地点。
我猜想,这两处地方,可能是作者和朝晖友人曾经共同游历过的地方。
就这两处的风光景物,他们有着说不尽的话题,道不完的往事。
在天高云淡的季节,他们一起赞叹过六峰石的瘦峻;在风疏雨稠的时候,他们一起领略过八寨沟的奇幻。
在那里,他们留下过多少甜蜜的回忆;在那里,他们寄托了多少瑰丽的憧憬。
还有什么话题,比这些更吸引人,更令人回味无穷,难舍难分吗?
颈联“举酒三杯三哽咽,别君一步一回头。”这一联转得最妙!堪称诗眼,将全诗推向了高潮。这一句话把送行的和告别的人们的情态举措都写活了。
朋友们正聊得起劲,逸兴遄飞的时候,船(或者飞机、火车)就要开了,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不忍离去也要离,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真是多情自古伤离别呀。
他们饱含着热泪,哽咽着咽喉,饮罢了三杯苦涩涩的分别饯行酒。
走的人是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送的人是频频挥手,脉脉含情。
此情此景,不要说送别的人们肝肠寸断,情何以堪,就是我们读诗的人读到这里,也禁不住为之感动,而为他们洒一掬同情伤感之泪。
尾联“未行先咏秋池涨,恨不劳歌系旅舟。”
到这里,送行的过程就要结束了,可是送行的人却意犹未尽,心有不甘。
船还没开走,送行的人站在岸边(当然也可能是登机口、站台上)先咏唱起一首秋池涨的歌,恨不能用歌声化作万丈钢缆,把这条船紧紧的拴起来,不让他开走。
古人送别,不忍分离的时候,总喜欢在交通工具上打主意。什么轮生四角,垂杨系马,铁索横舟,南宋周紫芝也说过:“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仿佛这样就能把人留住。作者用歌声来系旅舟,也算是别出机杼了。
说到秋池涨的歌,我们大家似乎都很熟悉。不错,这里用的是李商隐《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典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似乎用这歌声在问:“朋友啊,你什么时候回来?”作者用典用得这么自然,的确有大家风范,让人不得不佩服。
这里有一处我看不懂,劳歌这个词怎么讲?后来请平仄老师解释,老师告诉我:劳歌即离歌。忧伤、惜别之歌。唐骆宾王 《送吴七游蜀》诗:“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唐 许浑 《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这也是一处用典。
总之,这首诗写得好!实在是好!它的好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这首诗真实自然,发自肺腑。诗最大的好处是真实。作者用的是真情实感,写的是真境实景,发的是真知实见。真正是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东西。不像有的诗词作品,假的很,一看就知道那不是作者自己的心里话,只不过是从哪里东拼西凑抄来的,有的抄报纸,有的抄古人,就是没有自己的话。
第二,这首诗主题明确,言之有物。一首诗首先要有主题,前人写诗,都是有感而发,即使是冠名无题的诗,也不过是不敢明说,把主题隐藏得隐晦曲折让人猜想,用香草美人去影射别有怀抱。现如今有的诗词作品,看不出主题,通篇罗织了一大堆华丽词藻,格律倒是一丝不错,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让人看不懂,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
第三,这首诗立意正确,格调高雅。孔老二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首诗作者歌颂的是友人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抒发的是友人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体现的是优秀传统美德,反映的是健康向上情怀。不矫揉不造作,不像有的诗词作品,无病呻吟,读起来令人作呕。
第四,这首诗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遣词用字上质朴无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大众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犹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艰涩窒碍之处。不像有的诗词作品,通篇塞满了作者自己生造的词语,故作艰深,存心让人读不懂。
第五,这首诗层次分明,结构井然。把一个送别的过程写得环环相扣,叙说完整清晰。全诗谋篇布局很有章法,什么叫章法?刚刚老师说过:章法就是谋篇,就是层次结构是否得法。无非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之类。忌东拉西扯,不成段落。好诗血脉贯通,如珠串连,又有轻重腾挪的功夫。我们初学,不妨如写作文一般,老老实实安排妥当平稳。这首诗起承转合一步不差。这说明作者下笔之前,就做到胸有成竹,写成功后毫无斧凿痕迹。这也是作者诗词功力深厚的一种体现。
第六,这首诗格律精严,中规中矩。如前所说,这首诗用的是下平十一尤韵,仄起平收,首句入韵,颔颈二联,对仗工整,临联相粘,也丝毫不错。仅从对仗上看:六峰对八寨;石瘦对沟奇;云天对风雨;淡对稠。举酒对别君;三杯三哽咽对一步一回头。十分工稳。
以上就是我对仄仄平平老师这首《七律 送朝晖之钦州》的学习体会,一点粗浅的认识,很多地方可能说的不对或说不到位,请仄平老师和其他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3-19 15: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同时发到律绝版。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3-19 15: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个板块都可以发表,但先生主要职责在律绝版,因为你是那里的副首版。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主题

8176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5
贡献
8684
金钱
10363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3-19 19: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评,我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诗词创作容不得易,诗词鉴赏很难。而先生这一鉴赏文章写得非常到位,劲赏红亮推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

主题

6597

帖子

3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2308
贡献
7995
金钱
11499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3-20 06: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佳作。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3-26 10: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谢阿含先生青眼高评,致以诚挚问候!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1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