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8|回复: 1

欧洲一瞥——巴黎印象

[复制链接]

931

主题

365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37
贡献
4109
金钱
7622
发表于 2021-3-23 2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洲一瞥——巴黎印象
                        
                       一  
        任何一座美丽的城市,几乎都是与一泽美丽的水域联系在一起的。与松花江之于哈尔滨,黄浦江之于上海,伏尔加河之于莫斯科,多瑙河之于维也纳,尼罗河之于开罗,莱菌河之于科隆,爱琴海之于雅典,特韦雷河之于罗马一样,巴黎的美丽,是离不开塞纳河的。
       塞纳河滋润养育了巴黎,没有塞纳河,可能也就不会有巴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塞纳河自法国东部郎格勒高原漂逝而下,而后款款走进巴黎,法兰西民族的心腑自此便注进了生机和灵性。骁勇好战的高卢人来了,与不断丰满的河水同步两岸的建筑像积木一样不断矗起来,无以数计的大片绿色的栖息地盎然起来……塞纳河给野蛮的高卢人(康有为在《法兰西游记》中言:“夫轻喜易怒者,野人之性也,法人犹未离之耶”)带来了诗意的生活。
       塞纳河与巴黎的密切已经到了不可分。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含。测量巴黎市区距离,以塞纳河为基准;巴黎市区的门牌号,与塞纳河一起排列;巴黎市内行政区域的界定,以塞纳河顺时针方向划分;整个巴黎市区的所有最重要的建筑物,都建在塞纳河沿岸。
       塞纳河的桥,是连结岸与岸区与区的纽带。导游孙博士告诉我,塞纳河流经市区这一段,不同质地、不同风格的桥有30多座,每一座桥上,都铺满了故事。
       在巴黎,连乘车带步行我走了八九座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亚历山大三世桥富丽堂皇,恢宏开阔。桥头两端各有两座四棱形高塔,塔身为石头构造,上面雕刻着人物和花饰。塔的顶端是镏金的人和飞马的雕像,在较远处即可领略到它的金光大气。亚力山大三世桥与19世纪末法国与俄国的一断“交往”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名为“新桥”的桥其实是年令最长的桥,它的“新”,是因为没有顶棚。在过去,巴黎的桥都是有顶棚的,这座“新桥”之所以没加顶棚,是享利四世怕挡了在桥上观看卢浮宫的视线而特批的。“交易桥”,是巴黎唯一可以用来进行商业交易的桥,高级、贵重的器皿、珠宝和钱币等,都可以在这里商讨交易。塞纳河上很多桥的饰品十分珍贵,“阿尔玛”桥旁的一座雕像是埃及“卢克索神庙”的珍品,“格赫内桥”身上矗立着的是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原作。
      “桥是巴黎的发簪”,这是中国画家黄永玉对巴黎塞纳河上的桥的贴切比喻。在巴黎,桥不仅仅是纽带,是“不断的路”,还是装饰,还是艺术。
       在塞纳河旁漫步,不仅是老年人的休闲嗜好,更是年轻人的浪漫所爱,也是旅游者缓解鞍马劳顿的一种诗意调整。塞纳河是平缓的,漫步人的心情便是平和的;塞纳河畔的草坪绿草茵茵,漫步人的心头便惬意盎然。老人牵手的姿态,情侣深吻的画面,孩子嬉戏的场景,画家描绘的专注,永远都是塞纳河畔固有的生命特写。
       在塞纳河上看巴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那就仿佛在你面前打开了一轴多彩的艺术长卷:伟大的卢浮宫,秀美的杜伊勒里公园,典雅的奥塞美术馆,华丽的协和广场,堂皇的香榭里舍大街,高大的埃菲尔铁塔……一幅幅、一帧帧的在你眼前展开。你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不禁惊叹,甚至会怀疑:如此众多的世界级的文明和艺术,居然可以在一条河道上一一领教?一览无余?这时候,你会对塞纳河是“眼睛会笑的金发女郎”的比拟,心生讪笑。
                         二
       巴黎圣母院在西岱岛上,它是巴黎和雨果一起向世界发出的较早的一张关于法国和巴黎的名片。
       巴黎圣母院宽近50米,深近130米,高90米,正面一对塔楼高60米,里面可容纳近万人。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从兴建到完工历时87年。
       巴黎圣母院为哥特式建筑,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形体修长的立柱簇柱,色彩绚烂的花窗,给人一种飞升入天、神秘梦幻的感觉。
       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的产物。在宗教主宰一切的年代,巴黎圣母院更像是一个政治舞台,法国历史上很多大事件,相继在这里上演。国民会议,登基大典,公主婚礼等等,都在这里举行。这种状况到了近代仍在延续,拿破仑的皇帝加冕,戴高乐庆祝二战胜利的感恩仪式,仍然在这里举行。
       巴黎圣母院的声名远播,起了重要作用的应该是作家雨果,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让人们不但知道了宗教的虚伪,专制的落后,也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更知道了巴黎塞纳河边有一座圣母院。艺术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丁玲的一本书主义不是没有道理。
       举目凝望圣母院的塔楼,我想像着单纯美丽的吉卜塞少女艾丝米拉尔达无辜凄美的死去,想象着貌丑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舍身救美为美丽而献身的情景,想象着虚伪邪恶的黑衣主教被正义之手从圣母院楼顶推下的那一幕……克洛德被摔死了,邪恶自此终结。这是浪漫主义的必然结局,它很能满足普通人群的审美愿望。
       圣母院广场比我想象中的要小得多,广场上的设施也很简单,几株小树,几只铁椅。石头铺砌的地面上、树枝上和圣母院的房顶上,到处都挤满了鸽子。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安详地坐在铁椅上看着走动、跳跃的鸽子,一个金发少女靠在椅背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不同肤色的游人或伫足、或凝望、或竞相与圣母院合影……自由和祥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场,笼罩着整个广场,荡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这,应该是法国浪漫主义旗手雨果文豪曾经向往的吧?
                        三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一张宗教名片,那么卢浮宫,就应该是巴黎的一张艺术名片了。
       端庄大气的卢浮宫当然不能不依傍塞纳河,是塞纳绵绵不断的河水,蓄足了卢浮宫丰富的艺术馆藏。而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玻璃体金字塔,则如天外来客飞落在卢浮宫的建筑群之中,与卢浮宫一个古典,一个现代,相反相成,相映成趣。贝聿铭自信金字塔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完美形式,它放在哪儿都合适。说老实话,我实在有些“认识”不上去,我觉得反差大。但在卢浮宫这一端庄的建筑面前,在这一块着实过于狭促的空间内,建造任何一个别的什么建筑立在卢浮宫面前都确实难以适宜,都要成为一个蹩脚的“障碍物”。我以为,玻璃体金字塔在卢浮宫面前不是最合适,是没有不合适。
       俯瞰卢浮宫,呈“U”字形。它有3个展馆,近200个展厅,藏有6千多座雕像,6千多幅油画,4万多版画,9万张素描,15万件有关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
       细说卢浮宫内的馆藏是办不到的,也冗长锁细。只说3件,它们是卢浮宫的镇宫之宝。
       一件是出土已近200年公元前2世纪的理石雕像女神阿芙罗蒂德,雕塑家为维纳斯。这雕像后来被人们以雕塑家的名字来称谓,就是世人皆知的“断臂维纳斯”。维纳斯是公认的现存雕像中最美的一个,她胸脯丰满、双肩浑圆、腰肢柔软、肌肤光滑,通体给人一种成熟的女性美。尽管雕像出土时双臂就已经没有了,但仍然给人以完整的美感,以至于后来很多人设计了多种造型为她还原双臂,但怎么做都与现有的雕像不协调。
       一件是“展开双翼的胜利女神”。“胜利女神”是在19世纪中叶才找到的,女神像的头和双臂也已缺失,但从雕像现有身体和衣物的造型上看,胜利女神的美丽绝对是超常卓群的:迎风而立的姿态,后掠的双翼,溥纱似的衣裙,飘动的衣带,让你感到它完全不是一块石头、一尊雕像,而就是一个质感的飘逸的美丽的英姿的女人。
       一件是达芬奇的名作油画《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在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展室,这样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居然置于如此一间小小的空间里,太让《蒙娜丽莎》受委屈了!更令人不能满意的是,为了争睹《蒙娜丽莎》的芳容,这里集聚了太多的慕名者,以至于这间展室总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要完成一个与《蒙娜丽莎》合影的“到此一游”,立此存照,都十分困难。
       但是,不论观者有多少,不管你是什么心情,《蒙娜丽莎》总是那个样子:以半身75度端坐在那儿,平静的、安祥的、温柔的、矜持的向你微笑。而不论你在哪一个角度去观望她,她都在微笑的注视着你。她一头长发自然的垂挂在脸旁,长圆而有一点儿尖下颌的脸上表现着平静,直挺的鼻子与微闭的嘴显示着矜持,处于极其自然状态下的一对大眼睛放射着美丽,丰满的手腕与细长的手指裸露出安逸,深褐色的低胸衣裙(没有达到现在的“低胸”程度)透露着沉稳。这是达·芬奇用了整整4年创造出来的震憾世界的美丽,蒙娜丽莎当时的年令是24岁。
       蒙娜丽莎的美丽应该是可以公认的,这里面就出来一个对女人美的共同认同问题。对于《蒙娜丽莎》美的认同,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在这里找到了一致,那就是:美而不艳,丽而不华,娇而不贵,贵而不俗,矜而不持,持而不重,稳而不滞,灵而不浮,简而不褥,纯而不憨,娴而不讷,慧而不黠,柔而不弱,含而不露,雅而不奥,真而不伪……
       对于美,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居然找到了一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却在《蒙娜丽莎》身上发生了,答案可能有二:一、人类对于美的认知有其一致性和共同性;二、《蒙娜丽莎》的美是世界级的她统一了人的审美。
       从卢浮宫走出来已经是下午15点多了(当地时间)。展厅太多,路程太远,不可能一一细看,只能是走马观花领略大概而已,这也是短暂考查固有的局限。孙博士说,整条线路要完整走下来,仔细看下来,得40多公里,得半个月。我们只是走了一部分,看了一部分。只能如此,美是不能胜收的,总得留有余味,以待来日再品。
                          四
       埃菲尔说:“应该说我对铁塔是嫉妒的,因为它比我出名”。这当然是一种幽默,但确也说出了事实:设计铁塔的埃菲尔似乎没有人去注意他,而由他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在世界却享有顶顶大名。
       埃菲尔铁塔在塞纳河左岸,它崛起于1889年,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塔高324米,重7000吨。在巴黎市内建筑一般只有20米左右的当时,它真的是鹤立鸡群,玉树临风。它的高度占居世界第一达半个世纪,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后,埃菲尔铁塔的这一纪录才被打破。
       我是上午九时多开始接近这座久负盛名的铁塔的,先是在远处一个专供游人照像而临时搭建的木台子上(似乎在修缮)与铁塔合了个影,尔后用10分钟时间走到了塔下。铁塔的底盘之大,令我吃惊。它有四只“脚”,而两只脚之间的间距就有50多米。在它四只“脚”之间,便是街道,车辆、行人穿流不息。它的颜色也让我一愣,过去一直以为是黑色的,在远处看也是黑色的,其实不是,它是黄褐色的。
       有两条“道路”可抵铁塔顶端,一条为阶梯,有1711级台阶,一般人拾级而“爬”得半个小时;一条为电梯,三五分钟即可上去。我是乘电梯上去的。那日阴天,放眼望去,视觉中虽不够光亮,但在半隐半露于茫茫之中的巴黎仍然可以尽收眼底,也别有一番景致。极远处雾霭苍茫,然后可见塞纳河由远及近蜿蜓蛇行而来,协和广场那块来自于埃及的方尖碑像根小方木桩,凯旋门像个礼品盆,巴黎圣母院像一方微雕,街道上爬行的轿车像甲壳虫……
      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了为庆祝千年之禧而不断四射着烟火和灯光的埃菲尔铁塔,那多彩多色和通体透明,使我想起了小时看的一本连环画叫珍珠塔。
       就是这样一个足以代表法国、曾经占据最高被世人称道的建筑,一个经过装饰像一座晶莹剔透的珍珠宝塔,在建成之初,它很是不被一些人所看好,在寻规蹈矩的巴黎贵族群,几无例外地贬斥埃菲尔铁塔为“粗鄙的铁架”。就连写过《羊脂球》和《菲菲小姐》的“短篇之王”莫泊桑,对埃菲尔铁塔也厌恶至极,他用文人的幽默表达了他对铁塔的讨厌——常常跑到铁塔的咖啡屋,长时间地坐在一隅喝咖啡。他说:只有在这里,才可能看不到埃菲尔铁塔。
      对埃菲尔铁塔的这种偏见,100多年里只停留了短暂的片刻,埃菲尔铁塔以其自身的钢筋铁骨,不管日出日落,无意云卷云舒,缄默镇定,卓然挺立,巡天遥看,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扬与喝采。这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怎样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都有可能不被人们认识或看好。
                         五
       从协和广场端踏上香榭里舍大街步行几分钟,便可以远远望到凯旋门了,这时它很小。及至近处,依然没有感觉到它的高大。
       在香榭里舍大街的西端是戴高乐广场,这一片广场很大比天安门广场略小,有12条大街辐射开去。在广场的中心,凯旋门在这里突兀而立。
       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用石头砌成,形似门楼,东西南北四面都设有门,皆可出入。
       站在凯旋门下,才感到凯旋门其实不小,它在你面前赫然而立,威武逼人。
       凯旋门的内壁刻载着追随拿破仑南征北战的500多位将军的名字,外墙四面是浮雕,形象表达了拿破仑以来的重大军事史实。
       凯旋门内有电梯可至门顶平台,在平台可远望协和广场、卢浮宫以及拉德芳斯新区的新凯旋门。
       凯旋门的“设计者”为天才军事家拿破仑,灵感来于托尔期泰在《战争与和平》里记录的那场法俄战争。拿破仑在那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下令在巴黎建造一座与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那样形式的凯旋门,用来纪念他在对外军事交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
       巴黎凯旋门因为拿破仑后来的对外作战不断失败而建建停停,从1806年到1836年,用了整整30年才总算建成。
       对于拿破仑自己来说,也许这个凯旋门根本就不应该建。自打建设这座凯旋门开始,拿破仑就连吃败仗。在有生之年,这位咤叱欧洲的风云人物居然不能来到凯旋门下,无缘以胜利者的姿态来接受凯旋门的隆重祝贺和虔诚洗尘。
       本来是作为迎接英雄、欢庆胜利的凯旋彩门,却完全变成了表示哀悼、缅怀逝者的肃穆墓碑。1840年,人们把早已病逝于流放之地的拿破仑一世的遗体运回法国。巴黎人在大雪纷飞的冬日,陪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默默地、悲痛地走过了凯旋门。
       巴黎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拿破仑虽然兵败滑铁卢,但巴黎人仍然把拿破仑视为法兰西民族最伟大的英雄,就像我们对待走麦城的关云长。
                         六
       巴黎是美丽的,是文化的,是艺术的,是浪漫的,是现代的。它之于我的印象甚至无以言表,而短期的造访及其如上点滴的表述只能是一鳞半爪,要准确的表述巴黎印象,还是让名家们来说吧。
       徐志摩说:“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康有为说:“要而论之,巴黎博物院之宏伟繁伙,铁塔之高壮宏大,实甲天下”。海明威说:“如果你够幸运,年轻时在巴黎呆过,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肖邦说:“巴黎有你希望的一切”。      (2000年冬)


100

主题

535

帖子

3492

积分

首席版主

百家论坛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
贡献
741
金钱
14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25 14: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志摩说:“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康有为说:“要而论之,巴黎博物院之宏伟繁伙,铁塔之高壮宏大,实甲天下”。海明威说:“如果你够幸运,年轻时在巴黎呆过,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肖邦说:“巴黎有你希望的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