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6-15
威望1070
金钱2806
贡献1706
金牌会员
 
威望- 1070 点
贡献- 1706 次
金钱- 2806 枚
|
发表于 2021-3-10 1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11 08:20 编辑
古风小令五初级词班测试题;
百分制考核:满分100分
出题人:凤儿
审核人:风林
考生:组 学号 学名 浣花05-四月天
考试时间:3月9号晚八点
交卷时间:3月10号24点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答一下你对词的理解。
答:
词是我国唐宋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就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2、单调小令与双调小令的章法有哪些特点。
答:
单调小令:平起、陡起均可。单刀直入,言简意赅。赋比兴手法的综合运用。常用来描写某个特定的场景、某个瞬间的心理,因此就需要下笔快进快出:起句要能使读者迅速进入你的情感,结句则要意在言外、重笔点题,万不可将意思说尽,要使读者读罢仍能情思萦绕。
双调小令:常用的五种上下片章法:上景下情、上昔下今(或上今下昔)、上起下续、上问下答、上幻下真。如果起拍是景起,准备过片出就改由景转情,比如人物的或明或暗的出现,或者情融与景情感的抒发,但是记住,这里不可话说太满,稍微勒马一下,留点余地给过片来继续拓展。那么反过来,如果你是情起或者议论起拍,建议准备过片就景语来为下片准备,然后过片续景再发挥,最后情景交融作结。若上片和下片色调对比反衬来布局,记得准备过片要做情感色调转折的准备。
3、何为倚声填词?
答:
倚声是依照乐曲的声情、句拍填词,也称“依声”或“寄声”。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填词”。
4、词与诗的区别。
答:
(1)特性不同
格律诗,多用于隋唐时期科举取仕,具有书面的吟咏性,非常严肃的话题;而词,吸收了大量的民乐燕乐,使之具备了与生俱来的歌唱性。很大众化。
(2)表达的主旨不同
词言情,诗言志。
(3)句式的不同,词与诗的不同是诗是整齐的,词被称为长短句, 长短句使词与近体诗在句子的外形上一下子区别开来。
(4)格式上的不同。一词一格,字数不等。有不同的平仄格式,独有的声情,
(5)用韵的不同。填词用《词林正韵》,作诗用《平水韵》。词的用韵比近体诗宽泛很多
(6)诗高雅,曲近俚。而词在两者之间。
(7)用语的不同。词可以用词组,诗不可以多用。就是说诗是不用或者尽量少用成词,词这方面不是很严格要求。
5、按照押韵分,写出(学过的)词的几种押韵形式。
答:
平韵:整首词押平韵,如《忆江南》、《鹧鸪天》
协韵: 协韵又叫“叶韵”,简而言之,就是全词的用韵都在一个韵部,只是平仄不同而已。如:《西江月》属于平仄协韵格。
转韵:就是词的用韵从一个韵部转到另外一个韵部,如《清平乐》。有时候连转几次不同的韵部。如《虞美人》、《减字木兰花》等都属于平仄转韵格。
叠韵:前后两拍韵字相同。例如《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每空1分每题3分,共15分。
1、词的分类:按照字数分:
小令(C)、中调(B)、长调(A)。
A、91字以上 B、59-90字 C、58字以内,D、60-91字 E、59字以内
2、意象如何选择:(A)(C)(D)及唯美性。
A、逻辑性 B、诗意性 C、有效性
D、疏密性
3、如何写景:顺序写景,(D),(B),修辞手法写景,(C),因果关系为脉络写景。
A、情景交融写景 B、通感写景 C、缘情写景 D、视觉写景
4、过片怎样过渡之一,今昔、正反过渡:常见手法是(E),准备过片铺垫好(C),灵活运用(A)来加以转折,抚今追昔,引发感慨。
A、虚词 B、副词 C、情绪 D、借景抒情 E、触景生情
5、词按照风格分:婉约词(B)、豪放词(D)、花间派(C)。
A、陆游、张先。B、柳永、李清照为代表。:C、温庭筠为代表。D、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是谁?【苏轼】,朝代【宋】,词牌名与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2,转韵词牌之一,词的上片【仄韵】且句句押韵,声情稍显紧凑,下片转【平韵】,声情稍显和缓,绵绵不尽之意,在小令中尤为幽美。可记事,可抒情的词牌是【清平乐】。
3,词的特点:词的词谱是【一词一谱】。词的押韵是【限用词林正韵】。词的句式是【长短句】。书写格式为词牌与词题之间用黑圆点隔开,或者只写词牌。
4,过片:也叫【过变】或【换头】,就是上下片之间的【过度句】。具有承上启下、过度转折,衔接【两片】的作用。
5,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构成【意境】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说作者所描绘的【景象】,要和诗人心中的【情感】,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分析题15分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词作回答问题:
1,这首词以什么为线索,以什么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什么样的境遇与心情?
答: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2,词中“起拍”,“过片”,“结拍”分别是哪句?
答:
“起拍”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过片”是: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结拍”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词的起拍是用了叙事起吗?本词的章法结构是哪种模式?
答:
起拍是用了叙事起,章法结构是上昔下今模式。
4,此词呈现的声情是什么?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是何种表达方式?
答:
词牌声情:凄婉愁苦,抒发郁结之情。
表达思想感情是:作者听雨的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表达方式: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5、写出此词营造的意境。主要表现的是其中哪一种手法?“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答:
意境:以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少年时:不识愁滋味,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一种由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
主要表现手法是:“反衬”
五、写作题:
根据所学的填词知识,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原点,进行生发拓展。
填词 《清平乐》一首,依龙谱,不限韵部。本题30分。
评分标准参考:
1.立意清晰。(3分)
2.标注题目,书写格式正确。(2分)
3.格律正确。(2分)
4.营造意境。(3分)
5.词句通顺语感佳,含蓄委婉,有靓点,无不规则重字。(3分)
6.符合词牌声情,切合主题思想。(3分)
7.正确转韵。(2分)
8. 景情关联紧密,意象融入自然合理,有时效性,表现手法运用得当。(3分)
9.章法布局新颖,承上启下过渡无痕,句与句之间关联紧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围绕题旨表情达意。(4分)
10.过片两个6字句要求对偶,且为彩句,后两个6字句可对亦可不对。(3分)
11·结句留白。(2分)
清平乐
文/四月天
春光正好,风暖闻啼鸟。枝上桃花坡上草,有女盈盈浅笑。
鬓云斜盖柔肩,酒红初上腮前。欲问君家何处,又愁招惹人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