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1|回复: 23

永明体五言二四‘平仄’交换句的新思考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3-1 0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9-16 20:25 编辑

@#$^&%!$# ……*&%¥&@34%#!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3-1 07:0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二四平仄交换句,是整个永明体诗的主要组成部份

……
据统计,齐梁到初唐时期,二四平仄相对的句子比例确实在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所以刘滔的二四四声相对,主要还是二四平仄相对,但还不能说已经有了后来二四分明的句律,否则就不会再搞《诗章中用声法式》,而《诗章中用声法式》所列五言句,主要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句子,但也有二四不分明的特拗句(平平仄平仄),这与唐代律诗情况是吻合的。

点评

对,无论从句律、联律还是篇律的角度看,齐梁到初唐时期处在调声阶段,所以都不能说形成了律诗而只说永明体是律诗之源,初唐是律诗之雏型,声律未密,多齐梁遗风,只有到了沈宋的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后律诗才被诗论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08: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3-1 07:04
五言二四平仄交换句,是整个永明体诗的主要组成部份

……

对,无论从句律、联律还是篇律的角度看,齐梁到初唐时期还处在调声阶段,所以都不能说形成了律诗而只说永明体是律诗之源,初唐是律诗之雏型,声律未密,多齐梁遗风,只有到了沈宋的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后律诗才被诗论家们所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7: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18:31 编辑

王力答读者问可资参考

  《詩詞格律十讲》的讀者們来信提出一些問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
    問:旧体詩词格律是经过怎样的演变才形成那个样子的?为什么那样就算好?
    答: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题目,还沒有人深入探討过。律句是逐漸形成的,起初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并沒有規定必須这样做,但詩人自己大约是有意識地这样做的。范文瀾同志在《文心雕龙·声律》注中引曹植《贈白馬王彪》:“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情詩》:“游魚潜綠水,翔鳥薄天飞。始出严霜結,今来白露稀”,并且說:“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这可以說是律句的萌芽。后来詩人們继續从声律方面揣摩,逐漸积累經驗,到了庾信等人的时代,已經有整套經驗了,但是还沒有規定为格律。到了初唐的末期,才明白定为格律。南北朝的骈体文对律詩也有很大的影响,律詩又回过头影响后代的駢体文(所謂“四六”)。至于为什么那样就算好,这牵涉到語言形式美的問題。我在《文艺报》一九六二年二月号发表了一篇《中国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可以参看。

从王力先生的论述中可以读出几点来:
1,律句是逐漸形成的,起初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并沒有規定必須这样做,但詩人自己大约是有意識地这样做的。这些只是诗人自觉性的表现,即崇尚声律技巧。
2,范文瀾引曹植《贈白馬王彪》认为“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是怀疑律句早已出现这点实在可榷,即便再往前推,如苏李的五言、古风十九首等也能找到皆音节諧和的句式,彼时连四声学说都还没个影而处于宫商五音阶段故疑其“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是没有道理的,即便王力先生的表述说其是律句的萌芽都是可榷的
,后人所说的律句也好句律也罢都是建立在四声基础上的,狭义上仅指建立在平仄二元的基础上
3,诗到庾信时代即大同年间已經有整套經驗了,但是还沒有規定为格律。可见经验是经验格律是格律,这是两码事。
4,到了初唐的末期,才明白定为格律。可见格律是一种规定,也可见这样的规定跟沈宋形成的律诗相关,这样的规定甚至表现在唐科考中。

5,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唐太宗效庾信体是推动齐梁格向近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同样,大同诗人群体的自觉性和沈约、刘滔的声律理论也不可等闲视之,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点评

范文瀾引曹植《贈白馬王彪》认为“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是怀疑律句早已出现这点实在可榷,即便再往前推,如苏李的五言、古风十九首等也能找到皆音节諧和的句式,彼时连四声学说都还没个影而处于宫商五音阶段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1 2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3-1 20:14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3-1 17:07
王力答读者问可资参考

  《詩詞格律十讲》的讀者們来信提出一些問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


范文瀾引曹植《贈白馬王彪》认为“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是怀疑律句早已出现这点实在可榷,即便再往前推,如苏李的五言、古风十九首等也能找到皆音节諧和的句式,彼时连四声学说都还没个影而处于宫商五音阶段故疑其“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是没有道理的,即便王力先生的表述说其是律句的萌芽都是可榷的,

-----我认为这没什么可商榷的,这是事实。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的内核特点:双音节词组的出现。“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时就确定了双音节词组为主。四言后面加一字成了三字尾,形成了上二下三的古诗句语法主流结构。
   这种五言诗句可能存在32种句式,其中有一半是音节节点平仄交替的律句句式。这就是为什么古诗中会有律句出现的原因: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

------律句要超过一半呢~~

点评

那时连四声的影都没有,拿什么去论律?宫商角徵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20:3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1 20:12
范文瀾引曹植《贈白馬王彪》认为“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是怀疑律句早已出现这点实在可榷,即便再往 ...

那时连四声的影都没有,拿什么去论律?宫商角徵羽吗?诗经属先秦文学,先秦音是上古音,又拿什么去论律?长言短言?

点评

这才说明当时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也说明,四声是自然形成的。周顒等发现并确定四声,是科学的,正确的。对汉语音韵的规范化作用重大而长远。现代人用来检查古诗的音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近体诗的认识更深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1 20: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3-1 20:26
那时连四声的影都没有,拿什么去论律?宫商角徵羽吗?

这才说明当时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也说明,四声是自然形成的。周顒等发现并确定四声,是科学的,正确的。对汉语音韵的规范化作用重大而长远。现代人用来检查古诗的音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近体诗的认识更深刻。

点评

问的是拿什么去论律?谁还不知道四声是自然形成的么?谁还不知道四声对应于五音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0: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20:5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1 20:34
这才说明当时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也说明,四声是自然形成的。周顒等发现并确定四声,是科学的,正确的。对 ...

问的是拿什么去论律?谁还不知道四声是自然形成的么?谁还不知道四声对应于五音么?

后人所说的律句也好句律也罢都是建立在四声基础上的,狭义上仅指建立在平仄二元的基础上,这才有了格律之律的概念,即便你能用五音去论律,这律还是平仄之律吗?又即便你能用长言短言去论律,这律还是平仄之律吗?



独处室兮廓无依。
思佳人兮情伤悲。
彼君子兮来何迟。
日既墓兮华色衰。
敢托身兮长自私⑴。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你不过是想把双音节往上推甚至推至先秦,请问,这些是什么音节?





点评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矛盾的双方推动了事物的发展。音乐的发展是因音乐声的高低、长短、轻重等一对矛盾的平衡。反映在语音则是轻重、长短、高低音调的搭配,结果是乐感不同。这就是沈约浮切的由来。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1 2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3-1 20:39
问的是拿什么去论律?谁还不知道四声是自然形成的么?谁还不知道四声对应于五音么?

后人所说的律句也好句律 ...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矛盾的双方推动了事物的发展。音乐的发展是因音乐声的高低、长短、轻重等一对矛盾的平衡。反映在语音则是轻重、长短、高低音调的搭配,结果是乐感不同。这就是沈约浮切的由来。你叫平仄也好,叫轻重也罢,总之是一对矛盾。是他们的不同搭配得到了乐感,即好听不好听的效果。在二字一节的搭配中,这种不同效果音响交换者语调更铿锵和谐,所以诗人有意多用,这就是律句超过50%的原因。

点评

文学创作是天才的创造。实践出真知,存在决定意识。不是有了律句的意识,才写律句,而是在创作实践经验中这些句的样式,获得心理预期,使其具有格的品质。声调谱,声律理论都是第二性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2 10:35
没想跟你讨论哲学,问的是拿什么去论律? 诗四首 其一 骨肉①缘枝叶,结交亦相因②。 四海皆兄弟③,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④,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⑤。 昔者常相近,邈⑥若胡与秦⑦。 惟念当离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21:2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1 21:02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矛盾的双方推动了事物的发展。音乐的发展是因音乐声的高低、长短、轻 ...

没想跟你讨论哲学,问的是拿什么去论律?

诗四首
其一
骨肉①缘枝叶,结交亦相因②。
四海皆兄弟③,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④,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⑤。
昔者常相近,邈⑥若胡与秦⑦。
惟念当离别,恩情⑧日以新。
鹿鸣⑨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⑩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⑪,叙此平生亲。
其二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①。
何况双飞龙②,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③。
请为游子吟④,泠泠⑤一何悲。
丝竹⑥厉⑦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⑧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⑨清商曲⑩,念子不能归⑪。
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三
结发①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皆已没⑤,去去从此辞。
行役⑥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⑦。
努力爱春华⑧,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四
烛烛①晨明月,馥馥②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③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④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山海⑤隔中州⑥,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两遇,欢乐殊未央⑦。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⑧。

苏李为五言的滥觞,即便如苏李的五言齐言,能有必然的双音节音步规律???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这律句能超过50%???

点评

讨论的目标是五言齐言,其余暂不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1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3-1 21:14
没想跟你讨论哲学,问的是拿什么去论律?

诗四首

讨论的目标是五言齐言,其余暂不论。

点评

你这叫怀着目的性运用简单的两分法去选择 今人的所谓诗律是平仄之律,而永明时期是连平仄的概念都不存在的,要论律的话也只能是论四声之律,汉魏连四声都没有,要论律的话也只能论五音之律,更远的就不知道论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23:4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1 21:35
讨论的目标是五言齐言,其余暂不论。

你这叫怀着目的性运用简单的矛盾论去选择

今人的所谓诗律是平仄之律,而永明时期是连平仄的概念都不存在的,要论律的话也只能是论四声之律,汉魏连四声都没有,要论律的话也只能论五音之律,更远的就不知道论什么了

范文瀾的“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也跟你一样是只用平仄的眼光去看汉魏古风而不论其是否言平仄,于诗而言,汉代的荀爽曰诗 古之歌章也,可见无论是汉魏还是先秦的诗都是歌都是需要吟唱出来,诗谐乐并不难理解,而乐之五音于永明四声论则分于文字四声,即便沈隐候求宫声而不得也不妨碍其承继关系,于齐言而言,无论于四声碎用还是宫羽相变或五音杂用都会出现一些暗合后世平仄之律的东西,这根本就不奇怪,硬生生地把律往前推倒就很奇怪了,古风本就诗无定体,体无定句,句无定数亦无定声,杂言焉何就不是音节諧和了?这个音节就必须是双音节吗?这个音节就必须是双音节的音步特征吗?

探源一般有两个原则,一是源头唯远,二是源流唯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立其源,后世之所以说永明是律诗之源恰好符合这两者,片面追求或强调源头唯远正是你和范文瀾先生的不足之处,要是只论源头唯远的话先秦的四言齐言也能找到二四平仄相替的句式,又岂能说先秦是律之源?

先王既徂,长霣异都。
哀丧腹心,未写中怀。
追念伯仲,我季如何。
梧桐萋萋,生于道周。
宫馆徘徊,台阁既除。
何为远去,使此空虚。
支骨离别,垂思南隅。
瞻望荆越,涕泪交流。
伯兮仲兮,逝肯来游。
自非二人,谁诉此忧。

同样的道理,说近体形成于沈宋除了有文献记载沈宋的廻忌声病约句准篇而称律诗外,重要的是能在沈宋的实践中找到相当数量的律诗,同时期诗人群体数和作品数量也能反映这点,只唯远的话则就可以说沈约甚至更早的人了,因为他们就存在着一些暗合律诗体裁的五言诗,这样的话还能有沈宋什么事呢?



点评

先秦的四言齐言也能找到二四平仄相替的句式,又岂能说先秦是律之源? ------你说对了。诗经就是先秦,当然有律之源。你的认识有进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2: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22:56 编辑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
以四声而论,初唐的调声都不仅关乎调类而且还关系到声紐,要是连轻重清浊、全轻次轻全重次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也一起论的话又岂是易事?何况离初唐远了几百年及千多年的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1 23: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3-1 22:35
你这叫怀着目的性运用简单的矛盾论去选择

今人的所谓诗律是平仄之律,而永明时期是连平仄的概念都不存 ...

先秦的四言齐言也能找到二四平仄相替的句式,又岂能说先秦是律之源?

------你说对了。诗经就是先秦,当然有律之源。你的认识有进步~~

点评

却,诗经是诗之源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2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3: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1 23:54
先秦的四言齐言也能找到二四平仄相替的句式,又岂能说先秦是律之源?

------你说对了。诗经就是先秦,当 ...

却,诗经是诗之源而已

点评

诗之源,也是律之源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2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2 00:25 编辑

诗经时代更能让针叶林一头雾水,除了上古音的不确定性外,押韵而言,诗经就有今人读来平上去入通押的例子,不信可以去搜读一下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

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上说,汉魏无去声,汉魏连去声都没有,还怎么论四声律、平仄律?更不用说诗经时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2 00:30 编辑

二、职部
  德得特慝忒勒则侧厕恻测塞色穑啬革克克刻劾核踣墨默国馘帼或惑戒诫械织职直值殖植置帜陟騭炽饬敕食蚀饰识式轼试弑拭奭逼逼匿昵力亟殛棘极稷冀骥息熄媳异翼意薏忆臆噫弋翊翌牧服鵩伏茯福辐蝠幅葍匐副富域蜮緎昱煜麥麦代袋岱贷赛北背备邶贼黑

七、宵部
  猫毛芼旄髦耄眊刀舠倒到菿盗叨桃逃捞劳痨唠涝澡藻躁燥操召招昭沼兆照诏超抄钞弨巢嘲朝潮晁炒吵梢捎筲稍韶少绍邵劭高膏羔糕缟稿犒蒿豪毫号壕濠耗昊镐号熬敖嗷獒骜鳌傲镳表苗描眇秒渺庙妙貂吊挑佻祧迢苕窕跳眺潦燎僚辽缭鹩疗交郊蛟茭鲛焦蕉鹪骄娇狡绞姣矫皎缴皦教校较醮噍轿敲蹻谯樵憔乔桥侨荞翘悄俏峭诮鞘宵消销霄硝逍枭骁鴞肴淆淆小晓孝效校笑肖夭妖要腰邀肴摇瑶窑遥谣姚尧咬葽鹞徼窍

给两个王力先生所分的上古韵部让针叶林先生分别一下读音,譬如代袋岱贷背备这些文字读入声还是不读入声?又譬如少绍邵劭小晓孝效这些文字读平声还是读仄声?真以为中古音上古音一个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2 0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3-1 23:56
却,诗经是诗之源而已

诗之源,也是律之源也~~~

点评

你这叫无根无据的瞎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2 0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2 09: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律诗是诗的王国里臣民最聪明的一项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9: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2 09:34
诗之源,也是律之源也~~~

你这叫无根无据的瞎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59
贡献
3015
金钱
5860
发表于 2021-3-2 10: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1 21:02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矛盾的双方推动了事物的发展。音乐的发展是因音乐声的高低、长短、轻 ...

文学创作是天才的创造。实践出真知,存在决定意识。不是有了律句的意识,才写律句,而是在创作实践经验中这些句的样式,获得心理预期,使其具有格的品质。声调谱,声律理论都是第二性的。

点评

你说的有道理。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什么叫律句?拿五言诗来说,就是诗句的二四位平仄交换,且又不犯孤平和三平尾者。非有意遵律的自然诗句的二四字只有2种情形:平仄同与不同。所以平仄不同句是自然律句的一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2 13:58
三山侃侃堂主人   左海淡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2 13: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侃石 发表于 2021-3-2 10:35
文学创作是天才的创造。实践出真知,存在决定意识。不是有了律句的意识,才写律句,而是在创作实践经验中 ...

你说的有道理。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什么叫律句?拿五言诗来说,就是诗句的二四位平仄交换,且又不犯孤平和三平尾者。非有意遵律的自然诗句的二四字只有2种情形:平仄同与不同。所以平仄不同句是自然律句的一种,发生几率占50%,去掉三平尾和孤平句,加上律诗允许用的特拗句和大拗句,得律诗可用句占所有五言自然诗句的59%------这就是古风中大量出现律句的原因。而遵守声律后,合律句(含标准律句、小拗句、三仄尾句、特拗句、大拗句)可达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2 14: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句是构成律诗最重要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成为律诗,除了使用律句外,还有篇章律、韵律和对仗律。永明体虽然解决了句律和问题,但没有解决平仄粘对律问题。是沈约300年后由沈宋解决的。

点评

这算是有点开窍了,纵算沈约解决了句律和联律的问题,篇律问题都是元兢和沈宋所解决的,这便是拈二和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功 对仗问题,文镜秘府论中有所论,用韵的问题最早见于作文大体,于中国则见于贡举条式,此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2 14: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4: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2 14:03
律句是构成律诗最重要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成为律诗,除了使用律句外,还有篇章律、韵律和对仗律。永 ...

这算是有点开窍了,纵算沈约解决了句律和联律的问题,篇律问题都是元兢和沈宋所解决的,这便是拈二和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功
对仗问题,文镜秘府论中有所论,用韵的问题最早见于作文大体,于中国则见于贡举条式,此两者都指明了不允许用邻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