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0|回复: 18

论对联的分类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2 14: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2-22 14:55 编辑



论“拗联”“律联”的标准(一)
网上出现一篇划分对联的类型的论文。其前言与后语自相矛盾,我认为他对王力的批评很不客观,他自己的错误在于采用标准不当。作为讨论贴之一,先发一部分,不当之处请批评。
原贴:“修订稿说明:  
  《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的声律分析报告书写作于2017年4月。之后两年多的继续研究,又有了新的发现。因此,我对原文作了一些重要的修改,所修改的内容主要有两点:  
  第一、原稿中,我制定的律句和拗句的区分法则含有我个人的观点,不太客观。近年来我详细研究了王力教授《汉语诗律学》第二章第三十二节“古风式律诗”,归纳了王力先生判别拗句的标准。修订稿则完全采用王力先生的律句和拗句的法则。 
  第二、原稿中,我把对联分为四大大类:律联、准律联、自由联和拗联。现参考王力先生的古风式律诗的分类方式,只分三类:律联、准律联和拗联。”


“对偶和平仄是对联文体形式的两大特征。可长期以来,联律界在此两大形式特征里存在大方向性的错误,严重妨碍了对联创作的健康发展。
  很长时期内,联律界曾经把王力先生的“句型一致”和“词性一致”视为对偶不可违背的金科玉律,甚至出现了一字词性不合便“开除联籍”的荒唐闹剧。”

“王力对于平仄声调的真实作用,对于律句和拗句的区分,错误不但多,而且十分严重。以后我会陆续发文给大家看。”
-----这是今天某位先生指斥王力有“严重错误”得帖子。可怪的是他的主贴论文却全是“王力标准”。如此自相矛盾,为什么?
      当前诗联界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一些人的浮躁。否定先贤,否定诗词古韵,否定诗词格律,打着“不以词害意”得幌子否定格律,声称“格律是枷锁束缚”“古风不需要格律”。这里这位先生明明是自己应用别人的理论超出了理论的适用“定义域”,却把一切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不公平的。
      王力先生是当代诗词理论大家。虽然其理论著作有些可以批评之处(如唐诗中孤平诗的数量),但不影响其总体理论的正确。网上对其的攻击多数是错误的。比如王力关于律拗标准:二四六平仄交替为律-----限于五言、七言诗句。没有任何错误。对词和对联就不一定适用。但某先生不分什么句子,全部使用双字一节的平仄划分法,并由此确定“拗”“律”,结果一塌糊涂,却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是不能服众的。
      举例:
      【623】代张彪挽张之洞——柳煦春撰〔准律联〕
经纶|侔旦|奭,是|圣清|亿万|斯年‖有数|名臣|,试看|坐镇|东南|,威扬|夷夏|,融和|新旧|,力挽|乾坤|,洎|八国‖启|兵端|,决策|纾筹|,半壁|尤资|保障|,溯‖当日|鞠躬|尽瘁|,由|封疆‖入秉|钧衡|,竭忠|而佐|先皇|,率属|而扶|幼主|,值此|竞争|时代|,缔造|艰难|,惟|受命|元勋|,实‖全局|安危|所系|,胡乃|昊天|不吊|,柱石|偏倾|,揽辔|涕纵|横,遥知|四野|呼号|,泪雨|滴沉|京洛|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1律句、2全律、3律句、4律句、5拗句、6律句、7尾律、8律句、9律句、10拗句、11尾律、12律句、13律句、14律句、15律句、16全律、17尾律、18拗句、19尾律、20拗句、21律句、22律句〕...

-----请问你确定【律联】【准律联】【拗联】的标准是什么?“拗句”占多大比例算【拗联】?根据王力哪条标准确定的?

    我认为将对联分类为
【律联】【准律联】【拗联】是不当的。就像你不能将“律诗”根据拗句的多少划分为【律诗】【准律诗】【拗律诗】一样。王力关于律诗的标准是明确的:1,字数;2,声律;3,对仗。可是对联不适用。对联字数不定,句数不定,声律要求复杂,对偶与律诗不同。要求声律时的音节也不是二字一节。忽视对联这些特点,生搬硬套律诗声律标准,结果必然不伦不类。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14: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对联基本可以分成【律句联】和【散句联】两类就可以了。
【律句联】,特指像律诗的颈联一样的诗句作联。要求是对仗。
如: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北京南苑新衙门行宫
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
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东岳庙
【散句联】其余凡有非律句不对仗之句者皆可称之为“散句联”,以与严格的合律联相区分。
例: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平山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1: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散句联的声韵一例:
康有为书赠吴佩孚联: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虽周公之才美,使骄吝不足观矣;  
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   

闻过则喜,见善则拜,若诸葛之公明,能集思庶广益焉。  
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2-27 12:55 编辑

【资料】从《对联话》看“朱氏规则”
2018-01-31 00:00
自从余德泉教授将《对联话》作者吴恭亨记载其师朱先敏关于对联句脚平仄安排的一段话称为“朱氏规则”之后,“朱氏规则”在联界传播开来,几乎与早就名声远播的“马蹄韵”平分秋色。但是,关于“朱氏规则”,只有吴恭亨在《对联话•卷七》有如下的文字记载:

忆予垂龆时,请业于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联法。问句法多少有定乎?曰:“无定。昌黎言之,高下长短皆宜,即为联界示色身也。”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今论汪著,爰追系之。世界之大,作者牛毛,非敢徇一先生之说,以辽豕自矜异,然而大端则无以逾是。

因此,要了解“朱氏规则”,就只有从《对联话》着手。

从吴恭亨记录的这一段师生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朱先敏是针对“数句层累而下”的句脚平仄安排作答的,他否定了“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即单平单仄式的句脚平仄安排,而提出了“九平一仄”式的句脚平仄安排。这就是所谓的“朱氏规则”。显然,这是针对三句到十句甚至更长的联说的(因为单句联和两句联谈不上“数句层累而下”),而且就这么一种安排,既没有“变格”,也没有“段合式”。

但是朱先敏说这番话的背景其实也很重要。即朱先敏是以一个蒙馆塾师的身份回答一个“垂龆”学生关于多句联句脚平仄安排问题的。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学教师回答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超过现行教育大纲的问题。这种回答既可能是深思熟虑的,严肃认真的,也可能是即兴的,随意的。

朱先敏的回答是不是严肃认真,我们不能直接知道,但是从《对联话》所收录的朱先敏的对联却可以间接判断。因为如果朱先敏的回答是严肃认真的,那么他自己的对联创作就必然要遵循“朱氏规则”。

《对联话》共收载朱先敏对联16副,其中单句联3副;二句联8副;三句联4副,句脚平仄为平平仄2副,为仄平仄1 副,另一副句脚有同平同仄;四句联1副,句脚平仄为仄平平仄。在不考虑单句联和二句联的情况下,三至四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仅占40%。也就是说,朱先敏自己也并没有完全按照“朱氏规则”来安排多句联的句脚平仄。当然,由于《对联话》所收朱先敏的联太少,似不宜由此而推定朱先敏的回答就一定是即兴的,随意的。

从吴恭亨直到老年还能记得这次问答并将其记录在《对联话》中,且认为“然而大端则无以逾是”来看,似乎吴恭亨是把朱先敏的回答看得很严肃认真的。但是吴恭亨自己在对联创作时是不是严格地按照“朱氏规则”来安排句脚平仄的呢?

《对联话》共收载吴恭亨对联340副,其中单句联101副;二句联115副;三句联66副,句脚平仄为平平仄50副,为仄平仄12副,为平仄仄3副,为仄仄仄1副;四句联41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仄25副,为仄平平仄7副,为平平仄仄4副,为平仄平仄2副,为平仄仄仄1副,为仄仄平仄1副,另有一副出现句脚同平;五句联12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平仄4副,平平平仄仄3副,平仄平平仄2副,仄平平平仄2副,平仄仄平仄1副,;六句联2副,句脚平仄均为平平仄平平仄;七句联3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平平平仄2副,为平仄平平平平仄1副。340联中没有八句及以上联。在不考虑单句联和两句联的情况下,三至七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仅占65.32%,如果只看五句以上的长联,则17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仅占35.29%。

124副三至七句联应该是一个不算很小的样本了,但句脚平仄安排符合“朱氏规则”的只占约2/3,可见吴恭亨虽然一直记得朱先敏关于“朱氏规则”的教导,但是在对联创作实践中并不完全遵从“朱氏规则”。

进一步分析吴恭亨那些不遵从“朱氏规则”的对联,我们还可以看出,吴恭亨并不都是由于偶然疏忽而不遵从“朱氏规则”,不少时候他是有意识地不采用“朱氏规则”的。

比如在吴恭亨的12副采用仄平仄句式的三句联中,前两句自对的占了9副,反观采用平平仄句式的50副三句联,前两句自对的只有4副,而且其中3副是因为自对句句脚重言才采用平平仄句式的,真正为了遵从“朱氏规则”而不惜使自对句句脚平仄相同的,只有1副而已。可见在创作前两句自对的三句联时,吴恭亨更注重的是保证自对句句脚平仄相反,而不是机械地遵从“朱氏规则”。

在四句联中,这种对自对句句脚平仄相反的考虑没有那么明显,既有自对句句脚平仄相反而不遵从“朱氏规则”的(3副),也有遵从“朱氏规则”而自对句句脚平仄相同的(6副)。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吴恭亨有意识地不采用“朱氏规则”的痕迹。比如按照“朱氏规则”,对联的最后两句的句脚是不能重言的,否则就不能保证九平一仄。但是吴恭亨有二副平平仄仄句式的联采用了最后两句句脚重言,一副平仄仄仄句式的联采用了最后三句句脚重言。句脚重言是对联创作的一种技巧,吴恭亨当然是有意为之的。

在五句联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如采用平仄平平仄句式的2副五句联,其第二三句均是自对,吴恭亨也作了保证自对句句脚平仄相反的选择而不遵从“朱氏规则”;而3副平平平仄仄句式的五句联其最后两句也都是句脚重言。

可见吴恭亨在对联创作时是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如自对、重言等来决定句脚平仄安排的,并没有机械地遵从“朱氏规则”。

除了吴恭亨,“朱氏规则”还可能影响哪些人呢?一是朱先敏的其他学生即吴恭亨的同学;二是朱先敏的朋友;三是吴恭亨的学生;四是吴恭亨的朋友。《对联话》没有收载朱先敏的学生和朋友的联,而对吴恭亨的学生和朋友的联则是有收载的,因此我们可以借此作一定的考察。

《对联话》共记载了吴恭亨20个“门人”的对联86副,按收联多少排列分别是:王子章20副,庹容海11副,张心量9副,皇甫用武8副,胡寓农7副,唐启虞、熊立鉴各5副,张权4副,朱纯经3副,刘运鸿、唐晋棠、于鸿炜各2副,卓的良、于抚宇、陈大纲、于执庵、徐钟衡、莫载、胡盛汶、聂景儒各1副。由于单个门人的联数量太少,只有把这20个门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或者还有意义。

在这86联中,单句联17副;两句联32副;三句联28副,除2副句脚平仄为平仄仄,一副为仄平仄外,其余25副均为平平仄;四句联7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仄的5副,为仄平平仄的2副;五句联2副,句脚平仄分别为仄平平仄仄和仄平仄平仄各1副,没有平平平平仄的。由于三句及以上联的样本总量只有37副,而且没有6句及以上的联,仅凭这个统计,似不宜作出结论性意见,但是至少可以看到吴恭亨的门人在创作三句、四句、五句联时是有不遵从“朱氏规则”的现象出现的,而且句数越多不遵从“朱氏规则”的现象也出现得越多。我们不能据此判断吴恭亨是否曾向其门人传授过“朱氏规则”。

田金楠是吴恭亨的老朋友。《对联话》收载田金楠的对联多达86副,是除了吴恭亨自己之外收联最多的作者。

在《对联话》收载的田金楠的86副联中,单句联8副;两句联23副;三句联27副,句脚平仄全部是平平仄句式;四句联14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仄的7副,为仄平平仄的6副,为仄平仄仄的一副;五句联8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平仄的5副,为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各1副;六句联5副,句脚平仄为平仄仄平平仄的2副,为平平仄平平仄的2副,为平仄平平平仄的1副,没有遵从“朱氏规则”的联;九句联一副,句脚平仄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没有七句联、八句联和十句及以上联。在不考虑单句联和两句联的情况下,55副三句以上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占70.91%,如果只看五句以上的长联,则14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仅占35.71%。可见得田金楠或者是并不知道有这个“朱氏规则”,或者是知道但和吴恭亨一样,并不机械地遵从“朱氏规则”。

关于“朱氏规则”,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就是吴恭亨是因为“今论汪著”而“爰追系之”的。所谓“汪著”即《长沙日报》所刊登的汪文溥的两副挽陈其美联和一副挽龚炼百父子联。《长沙日报》认为这三联可与吴恭亨的作品“同读”。吴恭亨对汪的第一副挽陈其美联没有批评性语言;对汪的第二副挽陈其美联认为“惟二落句平仄欠谐,虽初唐人诗中时亦有此,然究之乖律,初学仍以不学为是。”;对汪的挽龚炼百父子联认为上联前两句虽然出自《左传》,但句脚与下联同仄,“又非是也”,是“疵点”。

为了大家可以看得清楚些,先把这两联抄在下面:

挽陈其美联

居前能轾,居后能轩,我自问不如卿,后此驰驱,更从何处呼将伯;

鸿毛或轻,泰山或重,公之死则为国,勿论成败,惟将无命惜英雄。

挽龚炼百父子联

一能死,一能报,合传党人青史例;

有是父,有是子,同时送者白衣冠。

挽陈其美联的句脚平仄是仄平平平仄,显然也不符合“朱氏规则”,但吴恭亨批评的却是末句(吴称“落句”)的句中平仄问题(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认为“平仄欠谐”,“究之乖律”。

挽龚炼百父子联的下联句脚平仄是符合“朱氏规则”,但上联句脚平仄却成了仄仄仄,明显不符合“朱氏规则”且与下联句脚同仄。吴恭亨批评为“又非是也”,是“疵点”。并由此引出吴对“朱氏规则”的“追系”。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对挽陈其美联,吴恭亨为什么不对其首句句脚平仄不符合“朱氏规则”提出批评,而只对其句中平仄“欠谐”提出批评呢?显然如果要吴恭亨在自对句句脚平仄相反和句脚平仄符合“朱氏规则”之间作出选择,吴恭亨并不一定就选择“朱氏规则”。吴恭亨自己就有两副五句联,其句脚平仄安排与这副挽陈其美联完全相同,也是仄平平平仄。请看:

吴恭亨代挽汤鲁璠联

两庠为后进,六诏羼属僚,临安平贼又厕前驱,大风嘘送羽毛,提携跻我青云上;

八桂荐特科,三湘督团练,资政开山俨称代议,改玉睽违颜色,丧乱哭公沧海流。

吴恭亨挽林伯渠母联

丁巳护法,起西南师,喜谢家玄建旗,儿亦并辔驰驱,财政长沙记手莞;

庚申纪年,逢浩荡劫,痛孟母仉捐馆,人皆束刍吊唁,楚辟涔澧续招魂。

第二副首二句甚至还不是自对,只是两句关系较为紧密而已,吴恭亨也选择了句脚平仄相反而不选择“朱氏规则”。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总结一下:

一、除了《对联话》,无论在朱先敏之前或之后,没有发现有人提出与“朱氏规则”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主张。

二、朱先敏关于“朱氏规则”的答问,是不是深思熟虑,严肃认真地作出的,无法得到肯定。

三、无论是提出“朱氏规则”的朱先敏本人,还是在《对联话》中记载了“朱氏规则”的吴恭亨严格按照“朱氏规则”进行对联创作的比例并不高,最能体现“朱氏规则”特点的长联尤其如此。

四、在清末民初,除了吴恭亨之外,是不是还有人接触过“朱氏规则”这一理论,无法得到肯定。

而证之以前人中、长联创作的实际,无论有意或无意,符合“朱氏规则”的对联的比例并不高,而且越是长联越是如此。以我所收集的前人对联为例,872副四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335联,占38.42%;401副五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61联,占15.21%;153副六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15联,占9.80%;95副七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7联,占7.37%;40副八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1联,占2.50%;14副九句联和14副十句联中,没有符合“朱氏规则”的联。之所以不说三句联,是因为对于三句联而言,“朱氏规则”和“马蹄韵”正格完全没有区别。

因此,在对联发展史上,这个“朱氏规则”究竟有没有起过作用,甚至历史上是不是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规则”,都是很值得怀疑的。https://www.sohu.com/a/219940940_27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289

帖子

72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1
贡献
1877
金钱
2644
发表于 2021-2-27 14: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对联不要求是齐言,有更多的三音词和多音词,如果依照意节贴合多音节的要求看,是可以只对多音节的尾音作对的要求的。

点评

是的。对联有点像词的自度,只要求上下联各分句字数一致、结构和主要词性一致、上下联尾平仄相对、节奏一致即可。其余句中声律都无严要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7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4: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2-27 14:47 编辑
打铁佬 发表于 2021-2-27 14:15
学习。
对联不要求是齐言,有更多的三音词和多音词,如果依照意节贴合多音节的要求看,是可以只对多音节的 ...


是的。对联有点像词的自度曲,但无押韵的要求,只要求上下联各分句字数一致、结构和主要词性一致、上下联尾平仄相对、节奏一致即可。其余句中声律都无严要求。

点评

音律上,与诗分类一样,对联间也没有严格的体式分别;把对联分成律联(在所有小意节尾音处都对)和散句联(只在大意节尾音处相对)就可以了;如果再细分,就有过犹不及之嫌,可能在定义上自我制造困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7 1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289

帖子

72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1
贡献
1877
金钱
2644
发表于 2021-2-27 14: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27 14:30
是的。对联有点像词的自度曲,但无押韵的要求,只要求上下联各分句字数一致、结构和主要词性一致、上下联 ...

音律上,与诗分类一样,对联间也没有严格的体式分别;把对联分成律联(在所有小意节尾音处都对)和散句联(只在大意节尾音处相对)就可以了;如果再细分,就有过犹不及之嫌,可能在定义上自我制造困难。

点评

律联,限于用五七言律句作联。 例:五言律句: 云从高处望, 琴向静中弹。(北京时宪书局) 七言律句: 烟雨满堂悬妙墨, 芳洲随处引清流。(北京西城纯一斋) 或它们的组合: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人胆; 狂歌吊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7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21-2-27 14:56
音律上,与诗分类一样,对联间也没有严格的体式分别;把对联分成律联(在所有小意节尾音处都对)和散句联 ...

律联,限于用五七言律句作联。
例:五言律句:
云从高处望,
琴向静中弹。(北京时宪书局)
七言律句:
烟雨满堂悬妙墨,
芳洲随处引清流。(北京西城纯一斋)
或它们的组合: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人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长沙屈贾二公祠)
凡非五言七言诗句成联者,均非律句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5
贡献
3121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1-2-27 19:1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律联单指近体格律诗中的对仗联句。对联是指楹联,诗联,词联及长联。律联的句数,字数已规定,剩下的就是:联中音步必须相同,各音步词性无好句必须相同(虚对虚,实对实),上联尾字必仄,下联尾字必平。对联只求音步相同即可,除此之外,解释不了天下之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1-2-28 0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分类,莫名其妙,毫无意义。

点评

孙逐明将联分为律联、准律联、拗联,根据律句的多少划分,将带领字的词句如“看万山红遍”也划为律句,我认为是概念混乱,无实际意义。实际上律联、散句联只是一种类似分类的称呼,联句是很宽松的,只要上下联对应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0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1-2-28 07: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吳,湘人,清至民国人,其记朱氏联法早于今人瞎扯的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1-2-28 07: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句不限于五七言,联中三四六言律句亦常见

点评

律句,严格说只有律诗常用之五言、七言句。二、三、四、六言等严格说应城称作“词句”。王力在解说“词律”时借用诗的名词“律句”,将三言、四言、六言作为律句一部分的称作律句,只是为了“取便陈说,并无深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59
贡献
3015
金钱
5860
发表于 2021-3-1 0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时俱进,解放文言联,深入浅出;鼓励语体联,言简意赅。按王力要点:结构相同,词性相称,声调相应,遵郁达夫法则创造:词断意连,粗细对称,以收“谐”的艺术心理预期效果,即可成联。

点评

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09:27
三山侃侃堂主人   左海淡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09: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侃石 发表于 2021-3-1 05:27
与时俱进,解放文言联,深入浅出;鼓励语体联,言简意赅。按王力要点:结构相同,词性相称,声调相应,遵郁 ...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09: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1-2-28 07:14
律句不限于五七言,联中三四六言律句亦常见

律句,严格说只有律诗常用之五言、七言句。二、三、四、六言等严格说应城称作“词句”。王力在解说“词律”时借用诗的名词“律句”,将三言、四言、六言作为律句一部分的称作律句,只是为了“取便陈说,并无深意”,可见实际它们与律诗的律句是不同的。若统称“律句”,会像孙逐明、三羊那样,将“望长城内外”这样的句子都称作律句、律联、准律联,造成混乱,失去了律句的本义。

点评

不赞成先生观点,拟写专文答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0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1-2-28 07:00
如此分类,莫名其妙,毫无意义。

孙逐明将联分为律联、准律联、拗联,根据律句的多少划分,将带领字的词句如“看万山红遍”也划为律句,我认为是概念混乱,无实际意义。实际上律联、散句联只是一种类似分类的称呼,联句是很宽松的,只要上下联对应即可,不必拘泥于律与非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1-3-1 1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1 09:34
律句,严格说只有律诗常用之五言、七言句。二、三、四、六言等严格说应城称作“词句”。王力在解说“词律 ...

不赞成先生观点,拟写专文答复。

点评

期待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1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289

帖子

72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1
贡献
1877
金钱
2644
发表于 2021-3-1 13: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1-3-1 10:01
不赞成先生观点,拟写专文答复。

期待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5: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3-1 15:46 编辑

什么叫律句?有人说是“遵守平仄交替声律之句”(三羊)。我意:诗中遵守平仄交替之句----为什么要加“诗中”二字?要限制于古诗句而已,才有实际意义。若随便说一句口语,即使平仄两两交替:羊最喜欢的是麦苗,也算律句?平仄长竿概念只是为了说明两两交替的声律,是否律句还要看是否符合古诗的句法结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9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