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2-10
威望2867
金钱17132
贡献14035
金牌会员
 
威望- 2867 点
贡献- 14035 次
金钱- 17132 枚
|
发表于 2021-2-20 13:4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诗的探源,少不免要从西方诗歌发展史起探,这工程,得喜好白话诗的有心人去完成。
那怕由中国近代清末的白话诗说起,都是由西方的诗歌辐射、翻译、影响来的。
原始白话诗来自哪个阶层、后来是哪个阶层、再后来又是哪个阶层?得慢慢探究。
白话诗适合西方思维、东方思维方式表达?在动荡年代哪种表达方式更强烈些?这也得慢慢探究。
中国古人以“诗”作为赚钱吃饭的工具,毕竟少见。千金买赋,洛阳纸贵,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或比“诗”更能来名气来钱财,包括替别人作墓志铭,也比诗更容易来钱。“离离原上草”、“画眉深浅入时无”也不来钱,只是敲门砖(老杜敲金鑾殿的砖,用的可不是诗哩),“诗”须得考,但考科举又不只“诗”一项。
谁能说经过发展的古诗不是贵族群体拥有呢?写诗的,绝大多数是官员,政府定编级别而不是企业级别的,能见到过皇上的诗人也不少,能和皇上说上几句话的也少不了。 那像现代,你“阅兵”,咱老百姓也阅兵,阅罢还写诗。 一群老百姓,一天写的阅兵诗估计不下万首,还想来钱?
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