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1|回复: 26

近体诗杂谈(五)

[复制链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9 2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体诗杂谈(五)

综述近体诗杂谈(一、二、三、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分野,不在用韵之平仄,而在于格律化由句及篇。
(二)近体诗押仄声韵与押平声韵在大唐官方府试、省试试贴诗中并存;
(三)仄韵近体诗自唐以降一直存在,散见于许多诗集;
(四)仄声韵近体诗基本特点为:满足律诗基本特点——即联内句子之间相对,联间相粘,首句尾字多仄声且不入韵;
(五)白脚用字通常呈现平仄交替;晚唐及以后白脚出现全平声。

据《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
“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此处“通文律”指的就是精通格律,能够创作律诗和律赋,因此想通过进士科考试,不会写格律诗那是不可能的。有时,分韵赋诗,分到仄韵也一样写,通常以六韵十二句为多。从而也可以推断,那些学子们平时也不断地演练这些套路,揣摩以往及第者的诗作也是一种时尚。这些诗作,犹如我们现在高考的语文作文,估计即使是好作文也只有下一届高中生感兴趣,绝大数不会特别引人注意。唐朝试帖诗据说大约保留下来五百多首,大多数被收集在《文苑英华》里了——其中也有少量的精品佳作。由于唐朝开科取士,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省试成绩,一部分平时成绩。有唐一代,科考不封卷,是谁的答卷一目了然。相对而言,平时成绩占比更重要,因此学子们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文集呈送一些文坛大佬,或者位高权重者,请他们奖掖。一旦得到这些大佬们的点赞,基本上就算成功一大半了。比如,有人将项斯的诗文转呈杨敬之,杨阅览后大加赞赏,并赠诗云:“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还有,就是朱庆馀向张籍呈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被誉为“亿中得一“的试贴诗佳作,非钱起那首《省试湘灵鼓瑟》不可: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还有一首被誉为“万中得一”的试贴诗佳作,就是李肱的《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燕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据史载,李肱就是靠这首仄韵近体诗状元及第,后成为封疆大吏。

言归正传,接下来说说仄韵近体诗为什么数量很少。孟子曾经说过:“世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少了,也就没了路。”(《孟子·卷十四·尽心章句下》)首先承认一点,那就是仄声韵近体诗在有唐一代本身就比平声韵近体诗少很多,甚至可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仄声韵很多韵部字数不多,再除去一部分生僻字,能够用于韵脚的字也就所剩无几,加之那些大伽提笔少则六韵八韵,多则几十、上百韵,客观上来说,仄声韵部很多已沦为窄韵。据有关学者考证,唐朝主考官不会选择窄韵来增加难度,故而仄声韵部被用到的概率就更小了。

其次,就是一个人为主观原因造成了仄声韵近体诗流传后世很少。每一位选编诗集的人,都有自己的癖好,很多作品就这样被一层层所谓的选择选没了。比如,老杜同志,在唐人选唐诗那些集子里面,可怜只有一家选了他六首诗。就像有一段相声《剪裤腿儿》,本来裤腿儿很长的一条裤子,你一剪子,他一剪子……最后成了内裤了。冯舒在点评白居易那首仄声韵律诗《西楼月》说了一句非常有见地的话:“白集正作律诗,以其省声病故也。唐人此类极多,《品汇》出而废矣。”(《瀛奎律髓·卷二十二·月类》)经《唐诗品汇》这个大筛子过滤了一遍,像老白这样仄韵近体诗就基本上消失了。不独此类选编诗集,大明朝编纂《永乐大典》、大清修《四库全书》,又有多少典籍被废掉呢?恐怕难以估量。

总之,仄韵近体诗如今不太常见,有客观因素,更有人为主观因素——两者之叠加,造成了今天之局面。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九门按:
最近一段时间,参与了由金池长老发起的几个关于近体诗争议的话题。金池长老提出这些话题本身而言,是很好的,估计这个论坛上许久也不曾见过了。争论的结果,不在于谁对谁错,也不重要,而是争论的过程有意义。起码来说,俺又耐着性子翻看几本书,尽管粗略一遍,也有很多收获。三羊兄收集很多例证,非常给力,其中很多作品平时难得一见,争论则举证,是惯常思路,否则纯粹就是杠精——那些例证作品,俺收藏了,得空再仔细琢磨琢磨。金池长老看到一种现象,想从沈约四声论找到答案,可惜错了。沈约四声论没有涉及到用韵,也没有涉及到谋篇——尽管后世学者推测,沈约关注两句是为了谋篇做准备,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没有证据,那充其量是碰瓷儿罢了。苏兄出言谨慎,重证据,也是蛮好的。

44

主题

488

帖子

2649

积分

高级会员

国学纵横版主

Rank: 4

威望
254
贡献
655
金钱
988
发表于 2021-1-20 09: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学习了。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这是一个新的网名,具体不知是谁。本人的“四论”和“结论”,其观点和这位先生是一样的。中间的辩论,和苏星空、针叶林也大体一样。即:
唐近体诗主要是满足在五言八句,二四平仄,中两联对仗,押平声韵这些条件上面的。这些条件是建立在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即平声与上去入声对举的基础上的。如果把近体诗的条件变为押仄声韵,势必出现以下情况:a白脚韵脚仄对仄,违反“浮声切响”原则;b白脚全用平声对韵脚仄声,“浮切”问题解决了,又必然出现鹤膝问题(当然,白脚上仄、韵脚下平也可出现鹤膝问题,但只要作者注意是可避免的;而仄韵诗则是必然的)。如果作者不考虑“浮切”因素,“鹤膝”因素,仄韵诗当然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古人的作品传世就是证明。本人的结论只是想从各方面证明历代为什么少人写仄韵律诗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0 10:25 编辑

九门能具体指一首五律,好比:
京津冀新疫情
大势天初定,方隅尚可疑。
往来凭信出,检验使人疲。
冷对渔阳路,寒生易水湄。
京畿又佳节,依旧舞钟逵。

白脚字与韵脚字谁轻谁重?

点评

比如颈联,按照音步,出句为“短长短”,对句为“长短长”,据语言音韵学家观点,一个“长”大约是两倍“短”,换句话说,若“短=1”,则“长=2”。如此,出句为“轻”,对句为“重”——俺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渡解释:
1、出处: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2、原文节选: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3、翻译:
青、黄、赤、白、黑五色相乎映衬,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的声律协调,依靠玄色来定色、律吕来定音,每一样都安排得当。要使五音交错,高音与低音互相节制。若是前面有浮泛的声音,后面便需有低沉的声音。
---------------
重轻即平仄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0: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0 10:20
九门能具体指一首五律,好比:
京津冀新疫情
大势天初定,方隅尚可疑。

比如颈联,按照音步,出句为“短长短”,对句为“长短长”,据语言音韵学家观点,一个“长”大约是两倍“短”,换句话说,若“短=1”,则“长=2”。如此,出句为“轻”,对句为“重”——俺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

点评

在下三羊没有猜错的话,九版声调的长短或短长说,应该是王力的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0: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具体点:
冷对渔阳路,寒生易水湄。-----为什么必须是出句为“短长短”,对句为“长短长”?根据在哪里?举几首古人诗予以证明必须如此?

点评

俺前面有详细说明了,请回头看看吧。俺写了,您不看,一直纠缠同样问题。您的疑问,俺都是认真回答了的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对仗原理,上下两句词性、语气必须一样才可称对,出句为“短长短”,对句为“长短长”能对仗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0 1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0 10:40
比如颈联,按照音步,出句为“短长短”,对句为“长短长”,据语言音韵学家观点,一个“长”大约是两倍“ ...

在下三羊没有猜错的话,九版声调的长短或短长说,应该是王力的吧!

点评

除了王力先生,还有周振甫先生,启功先生……很多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1:1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0 10:46
说具体点:
冷对渔阳路,寒生易水湄。-----为什么必须是出句为“短长短”,对句为“长短长”?根据在哪里? ...

俺前面有详细说明了,请回头看看吧。俺写了,您不看,一直纠缠同样问题。您的疑问,俺都是认真回答了的了。

点评

不要怪别人不细看。你的重为长,轻为短是不是?即平声为长,仄声为短是不是?那么,句内不也是轻对重即短对长是不是?为什么一定是上句对下句才论短对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1:1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20 10:56
在下三羊没有猜错的话,九版声调的长短或短长说,应该是王力的吧!

除了王力先生,还有周振甫先生,启功先生……很多人

点评

不管谁说的,都是没有道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1: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0 11:13
俺前面有详细说明了,请回头看看吧。俺写了,您不看,一直纠缠同样问题。您的疑问,俺都是认真回答了的了 ...

不要怪别人不细看。你的重为长,轻为短是不是?即平声为长,仄声为短是不是?那么,句内不也是轻对重即短对长是不是?为什么一定是上句对下句才论短对长?

点评

轻=短长短=1+2+1=4,重=长短长=2+1+2=5 这回能看懂了吗?太费劲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0 1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1-1-20 11:37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0 11:15
除了王力先生,还有周振甫先生,启功先生……很多人

不管谁说的,都是没有道理的!拗救谬论的大拗必究句,其上句与下句的长度比,岂不是成了:5/9如下: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点评

这就看个人取舍了。认为有道理也行,没有道理也行。 社会学研究也讲究科学方法,但是结论往往不能量化,故而值得商榷的地方自然就多了点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1: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0 11:20
不要怪别人不细看。你的重为长,轻为短是不是?即平声为长,仄声为短是不是?那么,句内不也是轻对重即短 ...

轻=短长短=1+2+1=4,重=长短长=2+1+2=5
这回能看懂了吗?太费劲了

点评

在下愚笨,我仍然看不懂!我只想请九门解释: 九门能具体指一首五律,好比: 京津冀新疫情 大势天初定,方隅尚可疑。 往来凭信出,检验使人疲。 冷对渔阳路,寒生易水湄。 京畿又佳节,依旧舞钟逵。 白脚字与韵脚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1: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20 11:34
不管谁说的,都是没有道理的!拗救谬论的大拗必究句,其上句与下句的长度比,岂不是成了:5/9如下:
仄仄 ...

这就看个人取舍了。认为有道理也行,没有道理也行。
社会学研究也讲究科学方法,但是结论往往不能量化,故而值得商榷的地方自然就多了点儿。

点评

王力先生明确承认“平长仄短”只是自己的“设想”,而“平重仄轻”则更是王光祈的武断,均没有提供任何依据。正因为所论无据,招致很多学者的断然反对:早在1949年,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分析刘复《四声试验录》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1: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0 11:36
轻=短长短=1+2+1=4,重=长短长=2+1+2=5
这回能看懂了吗?太费劲了

在下愚笨,我仍然看不懂!我只想请九门解释:
九门能具体指一首五律,好比:
京津冀新疫情
大势天初定,方隅尚可疑。
往来凭信出,检验使人疲。
冷对渔阳路,寒生易水湄。
京畿又佳节,依旧舞钟逵。

白脚字与韵脚字谁轻谁重?
-----------------
为什么九门就不能用自己的理论解读自己的诗:句中哪个字是浮,哪个字是切;句间哪个字是轻,哪个字是重?轻重字与浮切字又有什么不同,因之句中论浮切而句间只论轻重?!

点评

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您老装糊涂吧。俺不说了,俺要吐血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2: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0 11:43
在下愚笨,我仍然看不懂!我只想请九门解释:
九门能具体指一首五律,好比:
京津冀新疫情

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您老装糊涂吧。俺不说了,俺要吐血了。

点评

中欧签协定,两地互投资。 赢利皆钱赚,优先乃白痴。 新冠猖獗日,老美困难时。 抓住好机会,壮吾华夏期。 大势天初定,方隅尚可疑。 往来凭信出,检验使人疲。 冷对渔阳路,寒生易水湄。 京畿又佳节,依旧舞钟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0 12: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0 11:40
这就看个人取舍了。认为有道理也行,没有道理也行。
社会学研究也讲究科学方法,但是结论往往不能量化, ...

    王力先生明确承认“平长仄短”只是自己的“设想”,而“平重仄轻”则更是王光祈的武断,均没有提供任何依据。正因为所论无据,招致很多学者的断然反对:早在1949年,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分析刘复《四声试验录》所载北平四声的声调曲线图之后说:“因为上述各种缘故,拿西方的长短、轻重、高低来比拟中国诗的平仄,把‘平平仄仄’看着‘长长短短’,‘轻轻重重’或‘高高低低’,一定要走入迷路。”

    1934年,白涤洲使用浪纹计首次测量了北京话四个声调时长:阴平为436σ,阳平为455σ,上声为483σ,去声为425σ〔1σ=1/1000秒〕。其中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又次,去声最短。

点评

这个问题就十分复杂了。俺个人猜测:一首诗,要是让播音员按照播音速度去读一遍,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异,听众能够识别出来的估计就是字音与字音之间的差别。但是,要是交给孔乙己来吟诵,估计效果大不一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3: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20 12:23
王力先生明确承认“平长仄短”只是自己的“设想”,而“平重仄轻”则更是王光祈的武断,均没有提供任 ...

这个问题就十分复杂了。俺个人猜测:一首诗,要是让播音员按照播音速度去读一遍,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异,听众能够识别出来的估计就是字音与字音之间的差别。但是,要是交给孔乙己来吟诵,估计效果大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14: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0 15:00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0 12:21
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您老装糊涂吧。俺不说了,俺要吐血了。

中欧签协定,两地互投资。
赢利皆钱赚,优先乃白痴。
新冠猖獗日,老美困难时。
抓住好机会,壮吾华夏期。-----金筑子

大势天初定,方隅尚可疑。
往来凭信出,检验使人疲。
冷对渔阳路,寒生易水湄。
京畿又佳节,依旧舞钟逵。-----九门
----------
这两首诗,押平声,白脚与韵脚大体相似。金筑子认为:句内论二四平仄,句间论二四五平仄,统一依“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构成!不存在句子论“浮切”、句间论“轻重”之分。九门能分出“浮切”“轻重”之别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1-20 17: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1-20 17:27 编辑

理论上上声、去声、入声这三个仄韵均可用于押韵这点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白脚句的句末上,相对于平声韵的近体而言会允许在白脚句的句末上可平可仄吗?

金陵白下亭留别 李白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汉水囓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落日忆山中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余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春宵览月 阎宽
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
爱见澄清景,象吾虚白心。
耳目静无哗,神超道性深。
乘兴得至乐,寓言因永吟。

如果押仄韵的律体在白脚上就可平可仄的话,同理,上面的这几首平声韵诗在白脚句的句末上也是有平有仄的,是否也把它们归入到近体中去?或者说在平声韵的近体诗中也提倡在白脚的句末上也可平可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1-20 17: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在数字、句数、押韵和对仗上都有规定,仅从句数而言,律诗只含五言八句和七言八句之体,短于八句长于四句的另有名称叫小律,长于四句的也另有名称叫排律,九门用六韵的试律诗去‘陈述’仄韵就没觉得存在问题?相对于平声韵的近体排律而言会允许在白脚句的句末上也可平可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2
贡献
3388
金钱
4698
发表于 2021-1-20 22: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多年前测定的标准普通话的四声图:

四声图

四声图



点评

这个图有些意思。估计很多人看不懂,苏兄还是解释一下。 俺的理解是红色包络线以下的面积大小,就是“浮声”、“切响”——浮声的面积明显大于切响之面积。求取面积大小,恐怕得用微积分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22: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1
贡献
23798
金钱
296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2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1-20 22:29
这是我多年前测定的标准普通话的四声图:

这个图有些意思。估计很多人看不懂,苏兄还是解释一下。

俺的理解是红色包络线以下的面积大小,就是“浮声”、“切响”——浮声的面积明显大于切响之面积。求取面积大小,恐怕得用微积分喽

点评

“浮声”、“切响” 是指红色的声辐平均线,“平声平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我把"平声哀而安,"改了一个字。 简而言之:-,/,V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1 0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2
贡献
3388
金钱
4698
发表于 2021-1-21 06: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1-1-21 07:09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0 22:52
这个图有些意思。估计很多人看不懂,苏兄还是解释一下。

俺的理解是红色包络线以下的面积大小,就是“浮 ...

在一定的时间内,面积大即音幅高,声音就响亮。
“浮声”、“切响” 是指红色的声辐平均包络线,“平声平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我把"平声哀而安,"改了一个字。
实际上,人们把它理想化了,也习惯了这种理想思维,就变成:—,/,V ,\
这次仅是对普通话来说,是作为参考用,但其他方言亦类似。

点评

这样探索方向不对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3: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1-21 06:42
在一定的时间内,面积大即音幅高,声音就响亮。
“浮声”、“切响” 是指红色的声辐平均包络线,“平声平 ...

这样探索方向不对啊!

点评

那就请三羊先生走出来说几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2
贡献
3388
金钱
4698
发表于 2021-1-23 19: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1-1-23 19:1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1-23 13:14
这样探索方向不对啊!

那就要请三羊先生走出来说几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4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