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3|回复: 0

伐木丁丁--一个被朱熹误导的读音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9
贡献
7
金钱
18
发表于 2021-1-6 22:4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伐木丁丁--一个被朱熹误导的读音
红杜鹃(xɑk ȶĭuŋ ɣĭwəi)
近日读朱熹的诗经集传,读到《伐木》 一篇,朱熹注“伐木丁丁”的丁字读音为争。而现在的通行教材中也是把丁字注音为zheng音,这显然是受朱熹的影响。
伐木丁丁的丁字到底用普通话是读ding还是读zheng呢?
我们先来看看大宋重修广韵对丁字的反切注音:“丁,知母,中茎切,解意:诗曰伐木丁丁(国际音标ȶæŋ普通话拟为音登)又读,端母当经切,解意:当也亦辰名尔雅云太岁在下曰强圉又姓本自姜姓齐太公子伋諡丁公因以命族出济阳济阴二望”,上古拟音为端母teːŋ(即登音)。从上面的广韵反切注音可以看出伐木丁丁中的丁字反切注音及解意可以得出丁字的读音是知母中茎切。反过来我再解释一下知母的发音,中古音系知母是个舌面前音读ȶ-,即一个由舌前面抵住硬腭发出的爆破音,中古的知章二系在上古都读端系t-,论语中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按孔子当时的读音这个知字就是读ȶǐe,这句话就是读作“低之为低之,不低为不低,是低也”。丁字的读音是中茎切,“中”字的反切上字也是知母,固中字读音为ȶǐung。我们再来看看争字的读音,争,莊母,侧茎切,莊母(tʃ),即相当于现在的zh母。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伐木丁丁的丁字读音为ȶæŋ,即和现代普通话拼音ding或deng相接近的一个音而不是读争(tʃæŋ>zheng),而丁字的上古读音也是teːŋ(普通话拟读为“噔”音)(t--端母),这也正是诗经时代的读音,所以说,伐木丁丁的丁丁,从上古音译过来应该模拟为象声词噔噔(deng)或者丁丁(ding)更合适而不是争争(zheng),以上是从音韵学角度分析,即使从文字学角度分析,斧头砍树发出的声音模拟为象声词争争的声音也不形象,而把斧头伐木时的声音模拟为噔噔则比较形象,试想一个人手抡一把大斧头在用力砍树,再加上山谷的回音,那声音一定是连续的噔噔声,是斧头砍树的瞬间发出的爆破音deng正好能模拟这个声音,而争音的zh则是个塞擦音,斧头砍树时怎么会有摩擦音发出来呢?所以经过以上分析,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朱熹把丁丁解释为争争的读音都站不住脚。
为什么朱熹把伐木丁丁的丁字注音误注为争(zheng)音呢?我个人推想是这样的,朱熹是南宋人,大概他也没有研究过音韵学(从他的诗经集传中对诗经押韵问题的观点上可以看出他没有音韵学方面相关知识),也不知道语音的演变规律及过程,在北宋莊系和章系合流为照系tʃ>zh的基础上,到了南宋朱熹那个时代舌面音知系又和照系进一步合流为卷舌音tʃ>zh,所以当朱熹从广韵中看到丁字的反切注音为中茎切时,自然把伐木丁丁的丁字误读为争音,因为在朱熹那个时代,知系不再读ȶ>t(端母),而知、莊、章系合流通通读卷舌音tʃ>zh了。
因为朱熹的原因导致对诗经伐木丁丁的丁字误读为争音,一直沿袭到现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9 2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