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碧波流烟 于 2021-1-1 00:08 编辑
湖南省株洲县的朱亭镇,早在三国时期就是一个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集镇,官府在此设有驿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年间,大理学家朱熹曾于乾道二年(1166年)偕同湖湘学派代表张拭同游南岳,曾途经朱亭讲学。传说张飞曾来此考察过军务,将马拴在当时祖师殿旁的一棵樟树上,当年的“拴马樟”如今仍枝繁叶茂。还说当时曹兵已尾随追赶而来,张飞藏身祖师殿后才脱身。到了1970年,从株洲市搬迁过来的湖南省株洲卫生学校,在镇边的排楼村完成初期基建任务,开始招收来自工厂的调干生和来自农村的知青统招学生。从知青招到这所学校读书,我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国家和人民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是农民的税收养育了我,是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关照帮助了我。我无以为报,总想用自己最为朴实的勤快,来回馈这个温暖的社会。寝室里我扫地打开水的次数最多,参加劳动,哪里活儿最脏最累,我就在哪里干得最欢。头上的灰尘,身上的汗水也数我最多。当然也曾遭到弱弱的冷嘲热讽,也有一些善意的挖苦,对此,我一笑了之。这些情景,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好像就在昨天,好像就在眼前。这十首七绝,讲述慨(笔者)到朱亭镇、到镇旁学校生活学习的一些经历。
朱亭镇见马拴樟,在此湘江拐转航。 昔日曹兵追岸北,张飞祖殿匿身藏。 * 刀光剑影笑谈声,湘水寒鸦细雨情。 小路涯边新学友,腰悠担扭久红兵。 * 临风古镇水旋漂,鳞次巍巍板屋描。 麻石通幽街洁净,商家淑女笑声娇。 * 街市桥边渡口忙,乡亲赶集闹熙光。 朱亭见见麻绳客,靓妹嗟嗟破袄装。 * 远久朱熹讲学亭,排楼卫校乃今生。 教工宿舍泥墙建,古镇新风朗读声。 * 校址新迁办学荣,大型厂矿缺医生。 师兄企派羸骄贵,统录知青宠若惊。 * 住房教室似天堂,饭菜三餐扑鼻香。 涕感情深颁学费,农民缩食节衣裳。 * 回眸一九七三年,二十元多四块钱。 伙食零花还有剩,乡村买蛋母尝鲜。 * 调侃人生算陆函,面包会有慰勤男。 难能可贵公家事,越众挪前干得酣。 * 公民税款支撑我,学习平平愧怍颜。 大考完成人退息,夜深研读走廊闲。
陆函:慨当年的同届同学,富家子弟,以吹牛调侃出名。面包会有:系电影《列宁在1918》中主人翁瓦西里安慰饥饿中妻子的一句台词。勤男:指勤快又热心做公益工作的慨。陆调侃慨如此努力,将来面包会有的,实指女朋友会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