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尾巴 于 2015-3-8 21:43 编辑
古风学院联校五期初级考试题 枫副组 龙尾巴
一、简答题(10分)
1、举例说说什么是流水对。
流水对特点上下联是一个意思,有关联,承接,延伸,补充的意思。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2、列出对联的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
第一点: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
第二点: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4)忌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7)忌上重下轻
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势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
(8)忌隔。
隔,分景隔和意隔
景隔,如果不是流水对,是包括那些事理联之类的对联,春对秋是可以的。如果是流水对,春对秋的时候,你就需要注意了,很可能你难以流转过来,因为隔景了。
意隔,就是指一般情况下,答非所问,哪怕你平仄,词性都正确,但是,你对的意,是相隔着的。
二、给下列出句标出平仄,词性、大断句,词组结构类型(10分)
移春一束闲窗下=Z
答: 移春一束闲窗下,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移春一束闲窗下,词性:动/名/数/量/形/名/方 移春一束闲窗下,大断句:移春一束/闲窗下,前四后三。 移春/一束/闲窗下, 词组结构类型:动宾/并列/偏正
三、用最简洁的文字解读下面出句之意。(10分)
出句:浮生若梦谁非寄==
答:浮生若梦谁非寄的意思为:人的一生就像梦一样,哪一个人不是暂时寄托在这个世界上?
四、寻找入声字。(10分)
春夜喜雨 [律诗•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答:这首诗的入声字有:节、入、物、独、 五、诊断(10分)。
出句:花红柳绿春天醉=z
答:花红柳绿,只是春天的一部分景象,不能说是春天醉在花红柳绿里。
六、选字填空。
( 听,是,题,近,留,成,续,尊,看,照 )(10分)
浅深流水琴中( 听 );
远近青山画里( 看 ).
九曲初通三岛( 近 );
万山遥拜一峰( 尊 )。
清风有意难( 留 )我;
明月无心自( 照 )人。
浣花旧事谁能( 续 );
桃叶新诗手自( 题 )。
供桑梓讴吟,几处亭台( 成 )小筑;
快春秋游览,一隅丘壑( 是 )新开。
七、结合语境填词。(10分)
过如春草芟难尽;
学似秋云(看未多).
八、结合语境修减整理,使之成七言联句。(10分)
西楼上的月亮影子慢慢地依着江面移过江去,沙滩外的风随着急雨呼啸而来。
答: 西楼月影移江去, 滩外风声随雨来。
九、结合下面出句对句,说说你对意境联的意与境的理解(10分)
出句:老鹤烟池单腿立===联友
对句:笠翁柳岸一竿垂===东风
老鹤烟池单腿立===联友,廖廖七字,一副生动的画面,立体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笠翁柳岸一竿垂===东风,同样廖廖几字,一副完整,丰满,灵动,立体,还带透视感的画面,出现在读者面前 意,是意象,既是心里的想象;境,是境象,就是环境的具体形象。意境,是指意和境在一个句子里的和谐统一 10、对句(10分)
门前小路通山外=[秋雨] 对句: 门前小路通山外=[秋雨] 柳下笛声扬暮中
附加题(1)(15分)
以“春暖花开”为语境,七言成联,必须格律正确 碎冰溪里映飞燕 桃叶枝头贪晚霞
附加题(2)造景造意(15分):
以“窗”为物像出俩上联:要求一冷色一暖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