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高诗社副首版
精华0
注册时间2020-8-24
威望723
金钱15973
贡献14922
副首版
上海华高诗社副首版
  
威望- 723 点
贡献- 14922 次
金钱- 15973 枚
|
小时候的年味
潘永臣
时间如梭,转眼又快过年了。昨天我闲来无事来到锦州辽西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进到了二楼看到琳琅满目的过年用品,各式各样红彤彤灯笼、对联、年历,应有尽有,好一派过年景象,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小时候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忙着过年的情景。
我小时候出生在辽宁西部的一个小山村,五十年代时期,家家还不像现在这样富裕和丰衣足食,那年代穿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紧日子。在那时候就盼着过年,吃好的穿新衣,人们在难也是喜气洋洋忙碌着准备过年。我记得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是在操办着赶集上店买着过年的东西物品。第一件大事就是每家每户在腊月初就开始扫房,打扫卫生,挑好天气,把屋里的东西拿到院子用条帚扫把把屋内彻底清扫,把尘土污物一扫而净,把家具浮物擦洗干净在摆回屋里。我们小孩子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抱个盘,抬个橙子什么的,干的很起劲,一下子房屋干净清洁了,屋子显得大又宽敞了。就等那天赶集买领新炕席往炕上一铺,接着就是每家每户买几斗黄米、玉米面或小黄米用水淘洗后渗干水,待粉干后,用生产队的毛驴在碾子上压成面后,掺好比例,用一大磁盆或大缸搅拌成面团放在火炕炕头上盖好棉被等待发酵,紧接着用大锅灶火把买的江豆小豆烀熟煮烂,捞出后淋干,掺上糖精,擦碎,这一天晚上开始蒸豆包。蒸豆包要找很多帮忙的邻居、大婶大姑帮忙包粘豆包。就这样每家一锅一锅都得蒸到半夜,有时天亮才完事。豆包蒸出后黄澄澄的一股面包味道,特好吃,放在外面冻成石蛋子似的装在大缸里储存备用。接着家家都排队拉磨做一次水豆腐,冻上几十块,一吃一正月,剩下的豆渣放在大盆里冻上这一正月,有时挖一块加点白菜叶做出雪花豆腐菜,很好吃哟!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前,一般家里,都把辛辛苦苦养到过年的肥猪,那肥猪最大的也就一百五六十斤,用残渣剩菜淘米泔水喂出来的,那可是纯绿色食品。杀猪那天全家都是在忙,我也在忙,拔猪毛棕呀,(拔下的猪毛棕毛洗净凉干捆成一梱到供销社卖几角钱高兴死了留开学买本用啊)杀完后,有蒸猪血、血肠、五花肥肉炖酸菜一大锅。杀猪菜味道滿院漂香扑鼻而来,把前后院的邻居也喊来共享美味。那真是个热气腾腾的老少齐欢喜日子,老人们喝点小酒,真是年味十足,美味佳肴。在腊月二十五六时开始用旧报纸有钱人家用大白纸用点高粮米面熬成浆糊把墙面糊上一层这叫裱墙,还是一项技术活要糊好还很不容易啊,必须缝对缝不能打皱,表完墙干后可真是雪白墙屋里头亮,墙上挂着毛主席的像,炕上铺上新炕席,那屋里雪白瓦亮啊。到了腊月二十八九贴上对联,和年画、挂钱,年画有古装画、现代画、有发财的财神爷,保家平安的灶王爷,还有门上的门神爷屋里的年画有美女,胖小子画,每家有每家的特色,叫人目不胜收。爸爸把除夕的鞭炮早已买好冻上了,说是冻冻放着响,小男孩子把成挂的小鞭拆开零放,小女孩头上辫子扎着红绫子,二一伙三一群在踢毽子布口袋。妈妈把每个人的新棉衣早已做好,就等除夕守岁时穿上,等大人给孩子除夕夜上分糖果,苹果、冻梨、花生、瓜子,孩子们也无拘无束开心的玩呀蹦啊跳呀,等到新春钟声响吃饺子给长辈拜年磕头收到红包了,那心情可真是用欢天喜地快乐幸福来形容了。小时候年味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回味无穷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