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1

诗僧也曾热衷于追逐名利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25 10: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诗本来是文士求名的途径,可到了唐末五代,随着佛教的日趋世俗化,诗僧们纷纷走出山林,涌向城市,以诗歌为敲门砖,“忍著袈裟把名纸,学他低折五候门。”(齐已《勉吟僧》),四处奔走,八方干谒,攀附权贵,广交士大夫,“旧斋休忆对松关,各在王侯顾遇间。命服已霑天渥泽,衲衣犹拥祖斑斓。相思莫救烧心火,留滞难移压脑山。得失两途俱不是,笑他高卧碧孱颜。”(齐已《荆州寄贯微上人》),正是其形象写照。
  虽然唐末五代也不乏以佛教为终生事业,不假猎取富贵且名望崇高而不通权贵的高僧,但大部分僧侣喜欢谒请王公,交接显宦,迎合文人雅士。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与达官贵人、王公大臣接近,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取世俗的功名地位;另一方面,又与文人雅士相与厮混,交游唱和,以便提高自己在文士阶层的影响,能在“以诗取仕”的唐代像李白那样以诗名而身登仕途。而要实现这些,最好的敲门砖就是诗歌。正是凭借这张通行证,他们赢得俗世广泛青睐。
  那么诗僧何以如此热衷干谒媚俗呢?这当然离不开佛教的依附关系。作为被依附者,诗僧们寄人篱下,自然免不了仰其鼻息,随世俯仰,歌功颂德,取宠于主。然而最深层的原因恐怕就是对名利的追逐,毕竟,通过诗作干谒可以获得做皇帝内供奉的机会,可以获得被赐紫衣、师号、僧官的机会,当然,其中的名和利也是不言而喻的。倘若“内殿谈经惬帝怀”,博得皇帝老儿的高兴,诗僧们所获得的名利则会丰厚得多,不仅惠及本人,而且延及弟子。
  可见利用诗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确实是一种好门径,它不仅高雅,而且实惠。以此许多诗僧积极主动地习诗做诗,并乐此不疲,也就见怪不怪了。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2-25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僧团是严守戒律的。当然随俗写一些诗也是可以的。

当然也有附佛外道,损害了佛教的形象,所以要具体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5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