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7

宋江的诗一不小心为浔阳楼扬了名

[复制链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2-14 08: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江的诗一不小心为浔阳楼扬了名


2808 次点击
4 个回复





梁溪人士 于 2020/12/6 4:33:36 发布在

[size=1.35em]宋江的反诗成就了浔阳楼的旅游市场
"心在山东身在吴,

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题在浔阳楼上的反诗,
使无为军通判黄文炳获得向蔡九知府报功证据,
又让朱贵、吴用、戴宗、李逵等梁山众兄弟,
在江西九江演了一场劫法场的历史剧,
更成就了浔阳楼后来的旅游市场,
占地二千平米的因诗扬名楼就在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崛起。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4 2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传文笔的精彩处之一,这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散论
    诗与乐的关系密切,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乐律全书》说:“《诗经》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宫调。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调。《周颂》三十一篇及《鲁颂》四篇,皆羽调。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皆角调。《商颂》五篇,皆商调。”诗与乐的这种关系在上博简《采风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证实。马承源先生认为:“简文是乐官依据五声为次序并按着不同的乐调类别整理采风资料中众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弦歌时可依此类别定出腔调,如《诗经》那样,而简文所记约是楚地流行的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11: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目崇拜格律是一种病
31009 次点击
194 个回复
郑州老夫 于 2020/12/4 15:42:17 发布在

  一些极端崇拜格律的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格律到底是什么,就匍匐在地顶礼膜拜,把诗与格律等同起来,你责难格律,就是反对中国近体诗。就是反对中国文化,好大的帽子。岂不知格律的引入也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果。
  
比如平仄,就是翻译梵文时,感觉到佛教经文阴阳顿挫,很有节凑感。小和尚念起经来,一套一套的,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很适合咏读,方便记忆。平仄四声就是唐初几个文人,结合当时汉语言发音特点,逐步改造引进来的。
  
格律既不是汉诗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上古诗经没有,今天新诗也没有。为什么偏偏就几十个字的绝句律诗有所谓的“格律”?不就是因为律绝太短小,不弄点花狐哨子显得太单薄。汉诗本无律,唐人自加之,出发点是好的,弄到作茧自缚就不好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有些思想前卫的男士,留长发,穿花衬衣,着喇叭裤,装扮的很酷很时髦。一次他去厕所方便,一群孩子拦住他说:“阿姨,这是男厕所”。孩子们思维简单,只认衣服不认人。
  还有一个段子说,某男士戴着假发,穿着花衣服,小腹部垫上一个枕头去乘公交车,一上车就有人给他让座位。屡试不爽。只会衣冠取人的人大有人在。
  
其实格律对于诗而言不就是一件花衣服吗?律诗律诗,首先是诗,无有诗情,何谈诗律。不谈意境,只讲格律,犹似着红,老妪扮萌。格律对于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关于读音方面的)修辞技巧。
  
记得一位著名作家的散文《记一架纺车》选入了高中课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口沫横飞的讲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什么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多么高明。他女儿听了课,回家问他父亲吴伯萧,说你写文章时想过这些手法了吗?作者哈哈一笑,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不写不行,什么写作手法都没有想过。
  
  盲目的格律崇拜者不懂这些。他们都是一些自视甚高的文人骚客。他们认为格律就是诗词的一部分。
  
胸有格律气自华,懂点平仄口气大,腰揣三文钱,必振衣作响。见到一首诗,如果不用格律效验一下,心里技痒。挑出人家一点(平仄韵律上的)毛病,心中暗喜,面有得色。如果不当众说出来,对不起自己的学识才华。站在中国诗词之巅,居高临下,轻蔑地说:你这个地方出律了,那个地方失粘了,还有那个那个地方落韵了。点评到最后他们会严肃的提醒你“不懂格律就不要去写诗”。看来盲目崇拜格律是一种病,它会让你飘飘然。
  
  格律崇拜者都有一种误解,认为格律很高难,很专业,一般智商的人学不会,反对格律的都是不懂格律的低能儿。你与格律崇拜者讨论问题,他会时不时的质问你“懂不懂格律?”
  
  你说格律难学吗?网上到处都是“半小时教你学会格律”,“三句话教你学会格律”的帖子。与微积分,概率论,汇编语言比一比,那个难学?年轻人作格律诗的操作程序都能设计,难道学不会“格律”?而是时代变了,不是古文学专业,没有必要非得去学“格律”。
  现在科技进步,你憋几个小时才能写一首诗,人家的电脑软件十秒钟就能写出一首严整的格律诗(词),现在,懂得一点格律知识,真不知还有什么好骄傲的?
  
其实呼吁“诗要废律”的新文化运动旗手,都是从旧教育模式中走来的,谁不懂格律?谁不会写几首古诗词?陈独秀是当时最有才气的(格律诗)诗人之一。一生中写过几百首近体诗。有人老是拿胡适的《两个蝴蝶》说事,认为胡某人连诗词押韵都不懂,殊不知胡也写过很不错的古诗词,还有歌词《兰花草》传世。还有胡某人的词《沁园春》,颇见古诗词的功力。(附后)
  
  经常有人说,你不懂格律,有什么资格反对格律?你这是“酸葡萄心理”。
  且不说我懂不懂格律。要知道不吸烟的人也可以劝告烟民戒烟,不吸毒的人也可以前去戒毒。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动员别人“限酒”。不裹脚的男同胞也可以反对妇女裹脚。不会炒菜的人也可以点评厨师菜炒的好不好。没生过孩子的林巧稚也能当妇产科专家。我为是什么就没有资格臧否格律?
  
  主张“废律”并不是不让你写格律诗,而是打破你心中不合格律就不是诗的魔咒。破除你们“罢黜百家,独尊格律”的“垄断”地位,诗词的高雅世界,不允许某一门派妄自尊大,拿着格律的棍子到处打人。
   况且,现在有了作诗软件,谁还好意思夸耀自己会写格律诗,谁还敢嘲笑别人不懂格律?如果我愿意,一下子可以贴出几十首严守格律的近体诗,你说我到底算是懂格律还是不懂格律?作诗软件到底是诗歌的救星,还是催M判官,真不好说。
  
  有人说:不讲格律会失去形式的美?
  如果你认为汉诗的形式美只有(格律)这唯一的一种,那么,你就说对了。可是汉诗的(语言)美也是多种多样的。字数整齐划一严守韵律格律的豆腐块是一种美,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自由奔放也是一种美。
  评判一个美女也不能只看肤色,只量身高,秤体重,测三围,看有没有双眼皮就能决定的。有人忘记了汉字是用来交流思想的,只注重外表,沉溺于文字游戏,就是一种悲哀!
  小鸟不懂格律照样可以叫得很美;乘法口诀既不押韵又不合平仄,照样可以背的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听起来也很美。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就是从乘法口诀里借用的吗?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音节何等响亮?但是用平仄写出来便不能读了。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胡适先生举的例子)。
  
  合乎平仄规律的几个字凑在一起,读起来并不顺畅,不合乎格律的字词组合,读起来反而铿锵有力,音韵流畅。你说这样的格律要它何用?
  
  
  还有人说:跳广场舞的不必去找芭蕾的挑刺儿,如果把詩詞比作舞蹈,則律詩就是芭蕾舞。如果要求跳芭蕾舞不要用腳尖跳,那還有芭蕾之美嗎?
  一场芭蕾舞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用脚尖走路,都在踮着脚尖跳舞吗?京剧是每一句话都是唱段唱出来的吗?芭蕾舞有几段舞蹈使用脚尖跳就不错了。(一出戏)有几个唱段是唱出来的就可以叫(戏)京剧。诗人一首诗中有几个名句合律,就行了。好诗论句不论篇。不必每一联每一句都要“惦着脚尖走路”。如果一场戏,没有一句对白,全是唱,不停的唱,会好看吗?你认为芭蕾舞很美,还有人说,看着那些人踮着脚尖跳舞,心痛。
  
大多数“格律崇拜者”感情丰富多愁善感但缺乏逻辑思维。有人说:格律詩做不好的人,古風也做不好!其实这句话荒谬绝伦,唐宋前,写古风的诗人还没有格律的概念,这么能写出千古流芳的“古风”来?说明写古风并不需要什么格律这种破玩意。
  现代人学习古典诗词,不辨真伪,源流不分,在某些迷信格律的小文人误导下,一入手便开始习作律绝,宛然一棵嫩苗刚一出土就被删减修剪,按照人为设定的(格律)模式生长赋性,先天即被剥夺自由生长的权利,在有限的思维空间内畸形生长,形如病梅,缺乏生命力。
  
  有人说格律是好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格律诗诗词高峰,永远不会被超越。
  中国古代的珠算,是不是好东西,现在过时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动马”是不是好东西?现在即使有人破解出来也不会有人使用了。青铜器,战马,盔甲都曾经是好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攻击型无人机出现,盛极一时的坦克也快要过时了。月盈则亏,盛极乃衰,这是自然的规律,是天道。
  
  格律并不能教你怎样写诗,就是一个空架子:最多就是一个《高考作文宝典》。宋代诗人杨诚斋的话说:“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这话好像是为千年之后的文人准备的。虽然 时过境迁,仍如药如石,似就今人病痛而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5: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伟人毛主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每每读之,都会被他直冲云霄的气概,无与伦比的豪情感染,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经典七律《到韶山》,这首七律第三联,是很多人熟悉的千古名句。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写于1959年,此时毛主席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主席回忆起韶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广告40岁女书记的提拔日记曝光,泥潭之深,令人瞠目结舌……

首联“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别梦,是指离别之后,经常梦到故乡。逝川,化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李白亦有诗云:“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这里的逝川,是指流逝的时光。

依稀之间,三十二年就过去了,让人不得不怨恨起流逝的时光。“三十二年前”将诗笔引向过去,引出下文对韶山人民革命斗争历程的描写。

第二联“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写当年韶山的革命形势。红旗是党的象征,红旗漫卷,在党的领导下,农民纷纷武装起来,对抗敌人黑手高举的霸主皮鞭。


广告王爷,王妃把几位侧妃给打残了,“王妃没伤着吧?”

第三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有,即因为有。多,更加,增强激励。因为有众多仁人志士,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更加激励后来的人们的壮志,敢于教整个天地改变新颜。

尾联“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从回忆中回到眼前。菽[shū]:豆类的总称。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看着眼前微风吹过,地里的稻菽摇摆,仿佛千重波浪,令人心喜,夕阳下,新中国的英雄——农民,收工归来。


广告“在雨地跪两天,她可知错?”“王爷,王妃她当晚就已经死了!”

毛主席的诗词中,始终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首诗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联,既写出了革命志士为了革命事业流尽血汗,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改天换地的新面貌,同时也含着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的革命豪情。

“敢教日月换新天”,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过份沉溺于现实的困境中,缺少有所作为精神追求,毛主席的这句诗,就是激励我们要敢想敢做。

古诗词中,写名人写美女写将相者多,但是写农民的则少之又少,毛主席的这是诗,却是以农民为主角,而且将农民写人英雄,这在古诗词也是很少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09: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词大会》第四季节目中,作为冠军的陈更被一道题难住了。这道题所引用的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题目是问这首诗中,作者张继究竟是在愁什么?所给出的答案有:

A旅费不足,寄宿游船。

B国家动乱,自己漂泊。

C环境凄凉,疾病缠身。
作为北大的博士,陈更选择的答案是第一个。陈更解释道,张继在创作《枫桥夜泊》是在他落榜之后,多年努力付诸东流的他肯定是落魄不已。但是,命题组的组长李定广教授给出的答案和陈更不一样,甚至他还化身为纠错达人,为国人纠正语文课本上“传播”的错误。他指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第二个,也就是“国家动荡,诗人被迫漂流”。
作为知识储备丰富,第四季《诗歌大会》冠军的陈更竟然回答错误,使得很多观众都疑惑不已。不过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李定广指出,这个错误并不是陈更知识储备不足,而是她所记得的就是错误答案,这是因为语文书上写的就是错误答案。李定广此言针对的是国内作家陈晓风女士所写的《不朽的失眠》,这首散文也被选入部分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陈晓风的这片散文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诠释,剖析张继当年写诗的心境背景。该文章中第二段的描写暗示这张继落榜的事实,觉得这就是张继当夜失眠的原因。可是,陈晓风的这段描述并不是事实,当时的张继思虑的并不是个人名利的得失,而是对家国情怀的感慨。
那么为什么这个错误直到现在才被指出来呢?原来,错误的开始是因为《唐才子传》中的一句“然铨选落第,归乡”,后人将铨选落地理解成了落榜,可是唐朝的铨选其实是一种选官制度和考试结果根本是两种概念。因此,从《枫桥夜泊》的错误理解中,我们不应该想当然,对于古诗词不要望文生义,随意猜测,而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赏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原文】
野望
隋代:杨广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条分缕析】
这首诗是他即位之前的作品,但是已经代表了他比较成熟的文学风格,反而是当皇帝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和进步,可能是政务太忙了吧。
诗最精妙的部分就是第一句。远方几处鸦飞,一派萧索之下,流水弯弯,绕着一座孤村。
这样的写景,简直就是一幅画好的山水画。然而,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又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感情线索。乌鸦是寒鸦,只是天边的几个小点,村落是孤村,茫然的坐落在天地之间,流水无情,终日里绕着它兜兜转转
有了这样的氛围,下一句的出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如此萧瑟的景象,又被夕阳笼罩,望着天边将要落下的夕阳。
黯然销魂。这首诗妙处在哪里?他在唐代之前,就已经能够非常自然地塑造一个诗境出来,在诗境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情感,意境浑成的同时,语言自然流转,最后的抒情也恰到好处。
杨广想要表达什么具体的东西吗?
没有,在诗中,我们只是感受到一种情绪,一种心境,这也正合了唐诗含蓄蕴藉的特点,可谓是开唐诗先声的诗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9

主题

305

帖子

1147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51
贡献
338
金钱
402
发表于 2021-1-18 1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6 05: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