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0-12-13 11:18 编辑
《夜路灵隐》+诗路63. 文/林长信
1) 老曾到镇上寻芳后 顺路到德语补习班门口接我 摩托车突然在乡道石子路上急剎 就下车跨进了路左草丛间搜索
2) 他猜是重撞了一只猫母 即去附近农家敲门 讨来三支燃香,举上额头祷祝 要我向摩托车四围照样行仪 免得叫九命猫灵煞住
3) 那夜我返回工寮房 漱洗后钻进被窝 在帐子里又闻见了檀香//
2020-9-8#20F7(隔行押韵) 复诗友:在行笔上使用了希腊、印度常见的史诗形式,比较侧重剧情的【过程】,尽量削剪心理方面的自我独白吧!- -独白是很容易陷入【呓语】,令读者要屈从、觉得不快。到底并非每首诗歌的主角皆是长于独白的罗密欧或茱丽叶;且写诗人并非个个是莎士比亚。而且艺文作品中的主角的1-性格决定了2-命运,2-命运决定了3-剧情(=情节),3-情节(=过程)决定了4-描写、与5-对白(需是言而必中,莫作呓语)。// > > >附【参考部分】如次,读者大可略去不看.谢谢! > 诗路63.《以开放过程邀请读者参与》林长信2019-9-11 1> 先人因所处地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产品,需要以物易物,互通有无,于是有了走贩;有了初一/十五的市集、牛墟;然后有了市集延长交易时间而演化成陌生人群聚(市)村、(市)镇,然后成就为因经济而结合的[商业城市],或其他类专工的城市。 大城市(=大型市场)为行政管理方便及效率,就统一化、格式化、分工化。于是,工商业现代化的城市人一出生便被[社会驱力]制作成呆板的模式人、格式人,举例,这显示在城市的白领/蓝领男人、男明星/演员多不爱留大胡子,大胡子是不是个吸睛的“产品/标识/媒介”在其次,而在其维护程序太长,无效率,CP值不划算。所以使得有职场压力的城市人的内心,不但喜欢出城接近大自然,吃农家菜;还更喜欢采收、磨粉、挤羊奶、DIY做成奶酪食蔬上桌,大家一同享受农家乐。 2> 个人在50年前读大学中文系的考堂写诗之初,曾用力于(形式)文藻华美、(内容)意境高远。因由于凡属对三人以上的公众发布出作品,就必须顾及[市场/客户导向],故,自2007年习作现代诗以来,就放弃了形式(是一种媒体)、也放弃了内容(也是一种媒体),自然就逐渐把习作诗的重心用在与90后的青壮年同步于[较贴近的思维],尤其是思维的[程序]。 所以个人的习作诗中通常表现出一种舞台剧场上台步的行进“动线”,期使阅听人与我共同在这动线的前进中,各自以[触感]去全识诗文内外的思维时空。 3> “写诗人”原本就预期“读诗人”的[过程感受]是属于他自己的,理当会不同于写诗人的。所以,我此刻还正在学习的,不在表达现代诗的[形式]华美、不在表达一首诗的[内容]意境;也不是表达90后的思维(思维已然是产品、是媒介),而是在于陈示[思维的过程],借着过程的开放,邀请大家参与- -参与是[动作]。 “读诗人!曷兴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