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27

烟雨楼20期律诗班D组律诗第十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18

帖子

167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7
贡献
179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0-11-24 18: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三讲作业:

写一首七律,平水韵,题目是《登山有感》,要求景物、事件的描写清楚真切;情感抒发自然准确;文字简洁。

0

主题

65

帖子

7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9
贡献
174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0-11-25 22: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期冷月无声 于 2020-11-26 12:04 编辑

 
烟雨楼律诗第十三讲作业:
D01-冷月无声

写一首七律,平水韵,题目是《登山有感》,要求景物、事件的描写清楚真切;情感抒发自然准确;文字简洁。

登武当山有感

深秋九月遇重阳,众友欢歌上武当。
浴日乘风攀石隘,穿山越岭过云梁。
登临金顶抬眸望,感慨仙家悟道长。
吾辈无心传太极,强身健体是真章。

领悟评阅:
冷月无声同学写的真棒,学习了
首联直入主题,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的很流畅。
第联承结的很好,细写怎样登山
颈联转的漂亮,入情了写感慨。
尾联总合,上武当,是为了强身健体,找不出毛病。
向你学习,以后也能写出这么漂亮的诗。

客居幽谷评:全诗围绕主旨展开,切合作业要求,脉络清晰,步步推进,叙述有节有度,写景融于情。首联:点明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缘由,承接得当;颔联:顺承首联后分句而来,叙述了攀登过程;颈联:入情,发出感慨;尾联:回扣武当道教圣地,得出真章。整首诗情感真实,由事而发,从中悟出真谛。
小小问题共同探讨:岭与冈是否重意?冈不是岭吗?既然已经到了金顶,再抬眸是否合适?不会点评,错误处,请略过

冷月无声评学友的诗:
登彰武高台山有感
文/周宏辉
高台跃跃把云牵,欲借仙机背倚天。
松入岩泥栖野鹤,钟鸣寺谷宿名贤。
石阶几步通虚境,月影孤轮转壑巅。
塞外狼烟曾记否,兵荒马乱万民煎。
冷月无声评:问好学友!个人觉得此诗写得不错,学习了!首联写出高台山之高,而且带有仙气,让人向往。颔联对仗工整,继续承上联描写了山之青松、野鹤、钟声、寺台,有视觉有听觉。颈联对仗工整,在颔联基础上更深进行描写,只是此处“月影”欠妥,上文所写显然不是夜景。合句“塞外狼烟”“兵荒马乱”个人觉得来得突兀,与前景不符。
个人水平有限,评得不妥之处见谅!


登山有感
文/D29~客居幽谷
雨停开霁向天游,只合武夷正入秋。
飞瀑凝珠凉意起,碧峰削玉湿云浮。
且承体弱脚跟浅,但得风光眼底收。
一任年年登顶客,山形依旧挽溪流。

冷月无声评:问好学友!学习了!全诗平仄基本无误(除第2⃣️分句孤平外),押韵没问题,对仗工整。首联交代了登山的时间、地点,点明季节是秋天。颔联写登山所见,“凝珠”“削玉”用了比喻,“凉意起”扣住了上文的“秋”,“凝珠”“湿云”也符合雨后初晴的景色特征。颈联写自己尽管体弱,但登上山顶看到无限风光的愉快心情。尾联8分句我没明白什么意思,不好作评,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2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0
金钱
82
发表于 2020-11-26 10: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笛风 于 2020-11-26 20:45 编辑

@D25~笛风
登王莽岭有感
笛风
上到峰巅万壑幽,枫摇旌旆晓霜秋。
风吹落叶生萧瑟,鸟啭空林识自由。
碧水萦迴终不返,白云来去岂能收。
古今世事皆尘土,唯有青山第一流。


赤松子评:
最好把山名写出来,这样就比较具体。
风枫虽有数字之隔,读起来声韵上还是有些不美。
旌旆要是枫叶的话,落叶不如叶落更动感些。虽说落叶之落可动用,一如空林之空,但往往读者不会有那个琢磨的耐心,不如就简单一点。叶落与空林对也没有问题。
碧水稍显突兀,如首句以流作韵,则较为自然出此碧水。
尾联“第”字可炼。枫霜之秋,木随风坠,山巅环顾,满目萧疏,配以“青”字,也稍嫌不搭,所说山川依旧,但变变颜色,也改不了英雄本色,又何必靠一青字支撑。
尾联之感颇觉低沉,何如尘土中寻出一二两金条,土生金嘛,世道之沧桑,人事之多舛,总还有点点滴滴的可以珍存,何不藉登山之际与之共永? 如此,在萧疏之下感慨之余,总还捧得个小热火罐,在人生的路上,揣着份希望,径自颠簸下去。


客居幽谷评:整首诗围绕着上到山顶后有感而展开。首联首先铺垫氛围。颔联从视听两个角度转开,丰富了画面,前分句紧承秋而来。颈联转,发出感慨,切合主题,以景语入情,手法高明,写出了对时间流失的无奈,对人事的空叹。尾联更进一层,以景结,蕴味绵长,突出了不变的唯有这青山。
共同探讨:第一分句幽已经定了基调,分后句再言秋,景不够协调,联系下文,秋才是主色调;既然是秋天,鸟转自由是否妥当?还是另有深意?尾联青山第一流,青山用流搭配是否合适?
水平有限,点评不到位,请略过。


感谢两位同学认真评阅。稍作修改:


登王莽岭有感
笛风
上到峰巅万壑幽,层峦初染晓霜秋。
风吹落叶生萧瑟,鸟啭空林识自由。
碧水萦迴终不返,白云来去岂能收。
古今世事皆尘土,唯有青山第一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5

帖子

149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0
贡献
385
金钱
555
发表于 2020-11-26 18: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二十诗班作业第十二讲作业:

D10~白丁

1、以“菊”为题,写一首七律,题目自拟。
2、用平水韵,不限韵部,限用字“篱”。
3、作业交论坛时,要把互评内容加上,我评了哪些同学的诗。谁评了我的诗,他如何评的,我是如何在群里答复他的,我是如何修改我的诗的。

答:咏菊

D10~白丁

山野已无蛺蝶寻,西风寒重送秋音。

团团白玉惊明眼,袅袅紫云念满襟。

自有声名容世味,曾经岁月逸诗心。

故园芳草多难见,陶菊人家不绝吟。

D27~赤松子评:这首诗写出了菊的高雅不群 菊的气节 。
D03~绿叶评:“紫”、“已”应为平声。

我评过27~赤松子,D03~绿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9
贡献
76
金钱
120
发表于 2020-11-27 1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客居幽谷 于 2020-11-27 13:02 编辑

我评别人的:

登武当山有感
D01-冷月无声
深秋九月过重阳,众友欢歌上武当。
浴日乘风攀石隘,穿山越岭走云冈。
登临金顶抬眸望,感慨仙家悟道长。
吾辈无心传太极,强身健体是真章。

客居幽谷评:全诗围绕主旨展开,切合作业要求,脉络清晰,步步推进,叙述有节有度,写景融于情。首联:点明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缘由,承接得当;颔联:顺承首联后分句而来,叙述了攀登过程;颈联:入情,发出感慨;尾联:回扣武当道教圣地,得出真章。整首诗情感真实,由事而发,从中悟出真谛。
小小问题共同探讨:岭与冈是否重意?冈不是岭吗?既然已经到了金顶,再抬眸是否合适?

登山有感
笛风
上到峰巅万壑幽,枫摇旌旆晓霜秋。
风从落叶吹萧瑟,鸟在空林啭自由。
碧水萦迴终不返,白云来去岂能收。
古今世事皆尘土,唯有青山第一流。

客居幽谷评:整首诗围绕着上到山顶后有感而展开。首联首先铺垫氛围。颔联从视听两个角度转开,丰富了画面,前分句紧承秋而来。颈联转,发出感慨,切合主题,以景语入情,手法高明,写出了对时间流失的无奈,对人事的空叹。尾联更进一层,以景结,蕴味绵长,突出了不变的唯有这青山。
共同探讨:第一分句幽已经定了基调,分后句再言秋,景不够协调,联系下文,秋才是主色调;既然是秋天,鸟转自由是否妥当?还是另有深意?尾联青山第一流,青山用流搭配是否合适?
水平有限,点评不到位,请略过。

七律 登山顶
B25--蓝蓝的天空

携手金秋赴友邀,临峰好汉众逍遥。
松风细细欲飞梦,峦气朦朦堪望潮。
红遍千山逢盛世,白添两鬓惜今朝。
开怀一曲人当乐,纵意诗情报碧霄。

客居幽谷评:
1、这首诗通过对金秋时节与友人登上山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
总分分总的格式来写,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颔联承首联细细描绘景色,颈联入情句,尾联道出所感。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是松风、峦气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都符合主题。
5、颔联前后分句前四后三似乎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梦对潮以虚对实了,颈联是发感慨,前分句有点老干。尾联合得不错,由惜今朝而来,所以开怀,第七分句人字俗了,建议改一下。
6、这首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建议修改第六分句。

别人评我的:
登山有感
/D29~客居幽谷
雨停开霁向天游,只合武夷正入秋。
飞瀑凝珠凉意起,碧峰削玉湿云浮。
且承体弱脚跟浅,但得风光眼底收。
一任年年登顶客,山形依旧挽溪流。



冷月无声评:问好学友!学习了!全诗平仄基本无误(除第2分句孤平外),押韵没问题,对仗工整。首联交代了登山的时间、地点,点明季节是秋天。颔联写登山所见,“凝珠”“削玉”用了比喻,“凉意起”扣住了上文的“秋”,“凝珠”“湿云”也符合雨后初晴的景色特征。颈联写自己尽管体弱,但登上山顶看到无限风光的愉快心情。尾联8分句我没明白什么意思,不好作评,抱歉

笛风评:幽谷同学你好!来评阅你的诗,我有点没底气,评阅有不当之处,见谅哈。
这是很美的一首诗。
首先,格律无误,音节和谐,节凑明快,物像和谐,安排合理。起承转合逐步递进,有章法。景情转接自然。写景有画面感,抒情能引起读者共鸣。赞美之词不一一赘述。既然我来了,怎么也得鸡蛋里挑骨头是吧,那说说拙眼看到的一点小瑕疵:
第一句雨停、开霁是否意思重复?;颈联:且~~但,似乎不是最佳组合,如果“但”改“却”,或者“虽~~却” 如何?尾联前后分句感觉不能形成因果或转折关系;山形是否挽溪流并不因是否有人登山,登山者多与寡而有所变化。登山者的脚步没那么大破坏力,所以个人觉得,尾联还有斟酌余地。第二句孤平的事,“正”和“初”的意思差别大不大?
快乐老师评:意、云,以虚对实了,且承、但得表意不够好,尾联流水句,后分句没有承接上第七分句。



修改稿
七律·登山有感
作者:客居幽谷
欣逢开霁向天游,又合武夷时入秋。
谷口侵衣飞瀑溅,秀峰削玉湿云浮。
莫言体弱脚跟浅,却喜风光眼底收。
料得年年登顶客,往来揽胜不能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4
金钱
37
发表于 2020-11-27 18:2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润木 于 2020-11-27 21:46 编辑

七律.登山有感文/D08~润木
绿迷野径人踪尽,萱草林中日影稀。
脚下藤萝无易路,崖头石砾有危机。
涧中翠鸟悠然唱,岭上雄鹰振翅飞。
绝顶风光无限好,险峰摘得彩云归。

       领悟评阅: 首先看了一下,格律没问题。 第二有两个重字,中――无―― 查看下。
       首联描写爬的是一条长满荆棘的小径,感觉好像是一座荒山 颌联分写路途的艰难, 颈联分写两旁的鸟唱着歌,天上的雄鹰展翅高飞。
       尾联合的好,我看到山顶彩云飘扬,真美,但是彩云你能摘走吗? 这座山上只有鸟和彩云?没有别的啦? 我也不会评,只有这些小建议啦,一家之言,抱歉。

      宏辉评: 润木这首登山有感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单刀直入,开篇点题简明扼要直接描写山路艰险,衬托登山不易,然后是接近顶峰时的愉快心情和登顶后的感想,风光无限好,摘冠而归。
      诗的意境和起承转合都很好,美中不足的是诗里有重字,要仔细检查,两联对仗有四平头嫌疑,脚下,崖头,涧中,岭上,还要再斟酌,平时要多写多练,基本功需要扎实掌握。比如翠鸟对雄鹰,翠是颜色,颜色对颜色才能看出对仗更加工整些。  

评后修改
七律·登牛背梁有感
文·润木
绿迷野径人踪杳,蓬草林高日影稀。
翠鸟穿林溪上唱,雄鹰振翅岭间飞。
阶苔滑脚攀藤上,石峡危崖扶壁依。
绝顶风光无限好,险峰摘得彩云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3

帖子

1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3
贡献
44
金钱
73
发表于 2020-11-28 15: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衣清颜 于 2020-11-30 17:52 编辑

D-素衣清颜 第十三讲作业【七律 花山行】
远岫含烟自相迎,花山行早带风清。
崖前绿树栖寒雀,阶下青苔积落英。
野寺悠悠岚气绕,空林寂寂梵音鸣。
晚来不觉忘归路,隔杪遥遥问老生。


远山评:
1、这首诗通过对花山游玩的描写,表达了向往悠闲生活的主题思想。
2、起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景承自然,结句入情,玩的太高兴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落寒雀、落英、野寺、梵音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符合主题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二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绿树”“青苔”(是不是有点合了?我不确定)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建议:结句里的“遥遥”似乎不太恰当 ,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找人问路,太远了,听不到吧。

绿叶妄评:
律诗符合格律规则。整体写的很美也很清晰,但是自我感受写少了,因为作业题目是“登山有感”,我的也是写着写着就写成“登山”了稍加调整就可以了。由于我水平有限,只能提一点看法,如有不妥请海涵!


素衣评:
七律.登山有感
文/远山
秀岭崔嵬仙雾生  沿阶而上力皆倾
心慌口渴衣还湿   腿痛腰酸气不平
遥望峥途将遁退   闲观老妪正蠕行
频趋跬步达千里   坚忍方能万事成

远山学长好,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见谅哈!看到这首诗先读了两遍,朗朗上口,特别生动。
起句:上分句的秀岭崔嵬,下分句用了力皆倾,点名了山势陡高,难于攀登。
承句:很形象的描述了,攀山的过程。
转句:转句入情,上分句中的将遁退,描写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想继续攀登,又觉得太累,有了想要半途而废的感觉,               下分句,笔锋一转,看到了一老妪,虽然爬的慢,依然继续,这为合句埋下了伏笔,引人入胜!
合句:上分句紧承转句,重提精神,继续攀登,下分句,表达了作者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在向世人说明,不管做什么事,不要半途而废,坚持才能成功!

远山学长这首诗,描写很生动,起承转合完全分明,起承做到景,转句入情;读着这首诗,生动有趣,犹如一幅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登山  
D03~绿叶

吾家近处有青峰,约友登山入口逢。
小路崎岖林里绕,清泉沿壁壑间冲。
歌飞深树回声响,鸟唱低枝兴致浓。
两鬓挂珠流不尽,绿涛满眼赏妆容。

素衣评:
吾家近处有青峰,约友登山入口逢:起句上分句点名地点:登的山在吾家近处;下分句直奔主题约友登山。
小路崎岖林里绕,清泉沿壁壑间冲:承句紧跟起句,在登山的过程中,小路崎岖,看到了沿壁潺潺清泉。
歌飞深树回声响,鸟唱低枝兴致浓:转句下分句的兴致浓入情,浓字用的很好。
两鬓挂珠流不尽,绿涛满眼赏妆容:合句没有没有承转句那么出彩,合句下分句的绿涛满眼扣回起句的青峰。

绿叶学长这首登山,描写很生动,起承转全分明,起承做到景,转句入情;合句上分句的总结平了点;
绿叶学长,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见谅哈!看到这首诗先读了两遍,特别有声色起承转,环环紧扣,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6
贡献
109
金钱
178
发表于 2020-11-28 19: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铃草 于 2020-11-28 19:29 编辑

评阅润木
​登武夷山
文/风铃
九曲溪流青嶂旁,孤峰犹插画檐梁。
溶溶水碧舟随转,渺渺云白笛悠扬。
绝顶遥呼和竹筏,半腰口占捧缥缃。
此时徒羡谢陶手,仙境绝尘无锦章。
​1、这首诗通过对武夷山风光的的描写,表达了山景无限好,只是难抒怀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该诗采用赋起,直接写景,首二联起写景,颈联写下山承接登山。尾联转合叹美景无以抒发。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都符合主题,(无)与主题无关,(无)之间相互冲突。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1一8)符合主题,(无)与主题无关。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3一6),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无)
6、这首诗的平仄,押韵中存在的问题是(白,缥、缥缃是指书籍此处读piǎo xiāng)。
7.合理化建议:(颈联口占捧缥缃不太明白。)是否可改为,山腰欲赞搜枯肠。

我评润木的:
七律·登牛背梁有感
作者:润木
绿迷野径人踪杳,蓬草林中日影稀。
翠鸟穿林溪上唱,雄鹰振翅岭间飞。
阶苔滑脚攀藤上,石峡危崖扶壁依。
绝顶风光无限好,险峰摘得彩云归。


风铃试着学习点评:


1、这首诗通过对(牛背梁)的描写,表达了(牛背梁虽险,但风光无限好)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起:野径人踪杳。承:鸟唱鹰飞,阶滑,崖危。转合:虽然路险人稀,但风光好。)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野径,蓬草,阶苔,石峡,翠鸟,雄鹰)符合主题,不过个人感觉翠鸟与雄鹰择其一更好。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都符合主题,无与主题无关。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二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翠鸟与雄鹰物像太近易合掌、阶苔滑脚主谓结构,石峡危崖并列结构)
6,这首诗的平仄没问题,押韵中存在的问题是:
    1.四个韵字连续阴平,按讲义说连续三个即是重病。2.飞,依,归都是动词,可以变换词性,可以形成动静结合。
7,建议:1.翠鸟与雄鹰换一个物象,第二联太实写,飞,唱可以再炼,或者词语位置调整。还有滑脚再炼。


@润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0
贡献
84
金钱
134
发表于 2020-11-28 2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雪无声 于 2020-11-28 20:55 编辑

登彰武高台山有感
D~13周宏辉
高台跃跃把云牵,欲借仙机背倚天。
松入岩泥栖野鹤,钟鸣寺谷宿名贤。
石阶几步通虚境,月影孤轮转壑巅。
塞外狼烟曾记否,兵荒马乱万民煎。


冷月无声评:问好学友,学习了!首联写出高台山之高,而且带有仙气,让人向往。颔联对仗工整,承上联描写了山之青松、野鹤、钟声、寺台,有视觉有听觉。颈联对仗工整,在颔联基础上更深进行描写,只是此处“月影”欠妥,上文所写显然不是夜景。合句“塞外狼烟”“兵荒马乱”个人觉得来得突兀,与前景不符。
个人水平有限,评得不妥之处见谅!B8




笛风评:
看到这首诗,眼前一亮,才主动要求评阅。然水平有限,难免有误。姑妄言之姑听之吧,请周同学一定谅解888


首先,格律完全正确,不用赘述。试说读后一点感想:此诗语言顺畅鲜明,用词准确生动。所有物像在她笔下组成了一幅灵动鲜活的画面。上章物:悠悠白云、高远蓝天、苍劲松柏,峻峭危岩、清高野鹤、古老寺庙、晨钟暮鼓、以至(古今)名贤,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此山的高古及浓厚的人文底蕴,即所谓人杰地灵。它以它的仙气,以它的超凡脱俗,以那种遗世独立,孤傲于红尘喧嚣之外的气质,吸引着历代名贤。在做到壮景如在眼前之时,暗含赞美,是为情在景中。为下章
转入抒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说到下章,个人感觉有一点点不足。颈联似乎还没有入情 ,题目是登山有感,”“感”是不是来得晚了些?颈联是不是还在景里?试把颈联与颔联换位读一下,看看感觉怎样, 是否更合理?——高入云端有倚天之势的山“背倚天”,在颔联直接“通虚境”怎样?再在名贤之后写颈联追忆过往,是否更自然合理。另,结尾好像匆匆结束,我不是提倡什么高大上正能量哈(我还真是闲云野鹤式的人,非党草民)。我也写不好律,不知这里戛然而止,是为了有余味还是其他想法?
好诗,评起来都是吃力的。这一首有内涵的诗,我评实属免为其难。不当之处,理解谅解为盼!

修改后:
登彰武高台山有感
D~13周宏辉
狼烟自古起边关,矗立烽台惹客攀。
昔日登山观旧址,而今临顶睹新颜。
石阶遍布通霄汉,碧水横流绕柳湾。
借问青岩还记否?将军饮血战书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0
贡献
84
金钱
134
发表于 2020-11-28 22: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鹰巢顶
领悟

登陟鹰巢顶上望,海天一色满烟霞,
琼林橘坞松涛酿,湖畔叠重舟影斜,
子夜静听风拂树,午时闲赏雨沾沙,
寒霜前面逸然坐,相遇能谁美景夸。
润木试评:
这首登《登鹰巢顶》七律,押六麻韵,仄起不入韵。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从登顶后开篇,望见海天一色,满天的霞光映入大海,美不胜收。
颌联写在山顶俯瞰山下林色参差,湖畔千帆。但是上下联对仗有待完善,还有颌联前分句写了不同的几种林木,有些繁杂了,松涛酿?
颈联写了子夜听到的与午时看到的,从时间上看有隔的嫌疑。登山并在山上住了吗?还有就是首联有滿天霞,这儿又雨沾沙了,也有点景隔了。
尾联写坐在霜前,夸美景。也有些问题,下雨了怎么会有霜?再者寒霜与前面的美景在情上是不协调的。
有待修改。此乃个见,如有不妥见谅。
七律
登鹰巢顶
领悟

登陟鹰巢顶上望,海天一色满烟霞。
琼林橘坞松涛送,湖畔柳堤舟影斜。
泉处静听风拂树,径深闲赏鸟还家。
寒霜前面逸然坐,相遇能谁美景夸。

冷月无声试评:问好学友!学习了!
首先说平仄韵律,押韵没问题,首联“顶上望”三仄尾,应尽量避免;第四分句有些拗,柳,个人觉得应该用平,舟,可平可仄,建议用仄(可能我说的不对,见谅);中间两联对仗比工整。
再说诗的行文及内容:首联写登上鹰巢顶所见的全景,“海天一色满烟霞”渲染了一个氛围,是全诗的基调。只是此处“登陟”一词很少见,陟就是登的意思,不如改为“登上鹰巢顶处望”,后面“泉处”为避免重字再改一下。(个见,略过)。颔联承接上文写具体所见,琼林、橘坞、松涛、湖、柳、舟,物象比较多,给人感觉有些杂,而且松涛应该是听觉,这一联作者意图应该是写视觉的,下面5分句写了听觉,这样给我的感觉是条理欠佳,可能是为了凑韵所致。尾联寒霜前面坐一句不理解,而且“寒霜”一词与前面所写氛围相隔,前面的景色看不出是寒霜季节。评的不好,见谅。8
登鹰巢顶
领悟

登陟鹰巢顶上望,海天一色满烟霞,
琼林橘坞松涛酿,湖畔叠重舟影斜,
子夜静听风拂树,午时闲赏雨沾沙,
寒霜前面逸然坐,相遇能谁美景夸。

登山有感
文/D08~润木
绿迷野径人踪尽,萱草林中日影稀。
脚下藤萝无易路,崖头石砾有危机。
涧中翠鸟悠然唱,岭上雄鹰振首翅飞。
绝顶风光无限好,险峰摘得彩云归。
领悟评阅
首先看了一下,格律没问题。
第二有两个重字,中――无――
查看下。
首联描写爬的是一条长满荆棘的小径,感觉好像是一座荒山
颌联分写路途的艰难,
颈联分写两旁的鸟唱着歌,天上的雄鹰展翅高飞。
尾联合的好,我看到山顶彩云飘扬,真美,但是彩云你能摘走吗?
这座山上只有鸟和彩云?没有别的啦?
我也不会评,只有这些小建议啦,一家之言,抱歉。

登武当山有感
D01-冷月无声
深秋九月过重阳,众友欢歌上武当。
浴日乘风攀石隘,穿山越岭走云冈。
登临金顶抬眸望,感慨仙家悟道长。
吾辈无心传太极,强身健体是真章。
领悟评阅
冷月无声同学写的真棒,学习了
首联直入主题,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的很流畅。
第联承结的很好,细写怎样登山
颈联转的漂亮,入情了写感慨。
尾联总合,上武当,是为了强身健体,找不出毛病。

修改后的

登鹰巢顶有感

登上鹰巢顶头望,海天一色满烟霞。
琼林橘坞山光映,湖畔柳堤舟影斜。
峰迵静闻风拂树,径深闲赏鸟还家。
寒霜前面逸然坐,相遇能谁美景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4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99
金钱
157
发表于 2020-11-28 23: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冬日登山有感
作者:D22何何

为赋新诗登塔山,忽如身在白云间。
连绵峰谷失边际,伟岸松杉嵌绿斑。
一抹余晖扶日落,几张银镜对空闲。
尤怜造化披神秀,七律描摹祖国颜。
点评:不老啊光
1、这首诗通过对登山活动的心理的描写,表达出了作业要求的登山有感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应该是这样安排的:首联流水句起,交代了人物,我,事件为写诗而登山,地点塔山,时间,爬山的时候。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有山,有云,有松树和落日余晖。符合主题,但感觉6分句的银镜似乎与主题无关,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1234578句)符合主题,6分句)与主题无关。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连绵和伟岸,日落对空闲。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本诗的立意合理,、物象选择相对准确,从登山到日落,中间的过渡不够细致,有突兀的感觉。建议把颈联当做转结句来写,在颔联后面再充实一联。作者平时要加强古诗文的阅读,多体会古人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多写多练习,这样才能尽快地把七律写成漂亮的文章。

七律•冬日登山有感
作者:D22何何

为赋新诗登塔山,忽如身在白云间。
连绵峰谷失边际,伟岸松杉嵌绿斑。
一抹余晖扶日落,千张雪镜对空闲。
尤怜造化披神秀,七律描摹祖国颜。
客居幽谷评:
1、这首诗通过对为写诗而登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首联直接点题,中二联承接写在山顶所见,两联侧重点不同。尾联感慨山川之美,合句回扣首联。布局清晰。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峰谷、余晖、雪镜符合主题,松杉与主题无关。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135678分句符合主题,4分句与主题无关。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二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边际与绿斑、日落与空闲
6、这首诗的平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题目是冬日登山,文中只六分句出现雪,点题拉远了点。中二联对仗不太工稳,失边际,嵌绿斑令人有点费解,在高处往下看松杉能伟岸吗?另外二分句说是在白云间,那应该是山雾弥漫,你能看到那么真切的景吗?那么的话,后面造的景可能不成立。

修改后:七律•冬日登山有感
作者:D22何何

为赋新诗登塔山,忽如身在白云间。
连绵峰谷融天际,伟岸松杉嵌绿斑。
一抹余晖陪日落,千张雪镜对空闲。
尤怜造化酬神秀,收尽拙词绘素颜。

何何点评:
七律.散心五台山
文/赤松子

心灰夜赴五台山,晨步群峦薄雾间。
谷里淙淙泉水逝,岸边屡屡舍烟闲。
未曾朝拜燃香火,遍集寺联舒鬓斑。
来电愁销峰顶处,得非我佛送开颜?
1、这首诗通过对登五台山一系列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登山散心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首联总写,颔联承接2分句,颈联继续承接2分句,尾联7分句转,8分句结,结的好扣主题。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泉水逝,舍烟闲符合主题散心。与主题无关,集寺联与1分句心灰不符。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1.2.3.4.5.7.8符合主题,6与主题无关。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对的非常好,没有不合理的。
6、这首诗的平仄,押韵中没有问题。
7、合理化建议:立意新影,表达完美。边字再斟酌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60
金钱
258
发表于 2020-11-29 07:0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徒友探险穿越喀斯特溶洞有感 文/萍水相逢 崎岖突兀摸爬行,一片黑幽萤弱明。 接柱纵横拦去路,寒泉跋扈挡归程。 征途险阻尚游乐,梦境留恋犹憾惊。 每听人生多坎坷,常思造物有公平。  天马行空评: 1首句点明主题登山。 2起句点明主题,承句说明路途艰险,转句是虽苦却乐,合句是登山感悟。 3物像柱笋、寒泉。 4第二分句归程似有不当,才去游啊。 5第二、三、四分句为对偶句 6平仄、押韵合理 7进一步提炼主题。  远山评: 1、这首诗通过对游熔岩洞的描写,表达了坦然面对人生坎坷主题思想。 2、起句直接写在岩洞中行进,承句比较自然,写出了路上的险阻,结句说理。 3、这首诗的八个分句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二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险阻”“留连”。 5、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6、建议:“摸爬”两个动词最好不要放在一起用  修改后: 与徒友探险穿越喀斯特熔岩洞有感  文/萍水相逢  崎岖突兀步蜗行,满眼黑幽萤弱明。 笋柱纵横拦去路,寒泉跋扈挡归程。 征途险阻尚游乐,梦境留连犹撼惊。 每听人生多坎坷,常思造物有公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60
金钱
258
发表于 2020-11-29 07: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D05—萍水相逢

与徒友探险穿越喀斯特溶洞有感
文/萍水相逢
崎岖突兀摸爬行,一片黑幽萤弱明。
接柱纵横拦去路,寒泉跋扈挡归程。
征途险阻尚游乐,梦境留恋犹憾惊。
每听人生多坎坷,常思造物有公平。

天马行空评:
1首句点明主题登山。
2起句点明主题,承句说明路途艰险,转句是虽苦却乐,合句是登山感悟。
3物像柱笋、寒泉。
4第二分句归程似有不当,才去游啊。
5第二、三、四分句为对偶句
6平仄、押韵合理
7进一步提炼主题。

远山评:
1、这首诗通过对游熔岩洞的描写,表达了坦然面对人生坎坷主题思想。
2、起句直接写在岩洞中行进,承句比较自然,写出了路上的险阻,结句说理。
3、这首诗的八个分句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二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险阻”“留连”。
5、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6、建议:“摸爬”两个动词最好不要放在一起用

修改后:
与徒友探险穿越喀斯特熔岩洞有感

文/萍水相逢

崎岖突兀步蜗行,满眼黑幽萤弱明。
笋柱纵横拦去路,寒泉跋扈挡归程。
征途险阻尚游乐,梦境留连犹撼惊。
每听人生多坎坷,常思造物有公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9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0
贡献
218
金钱
361
发表于 2020-11-29 07: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雨楼远山 于 2020-11-29 07:47 编辑

七律.登山有感
文/远山
秀岭崔嵬仙雾生  沿阶而上力皆倾
心慌口渴衣还湿   腿痛腰酸气不平
遥望峥途将遁退   闲观老妪正蠕行
频趋跬步达千里   坚忍方能万事成
素衣评
远山学长好,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见谅哈!看到这首诗先读了两遍,朗朗上口,特别生动。
起句:上分句的秀岭崔嵬,下分句用了力皆倾,点名了山势陡高,难于攀登。
承句:很形象的描述了,攀山的过程。
转句:转句入情,上分句中的将遁退,描写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想继续攀登,又觉得太累,有了想要半途而废的感觉,  下分句,笔锋一转,看到了一老妪,虽然爬的慢,依然继续,这为合句埋下了伏笔,引人入胜!
合句:上分句紧承转句,重提精神,继续攀登,下分句,表达了作者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在向世人说明,不管做什么事,不要半途而废,坚持才能成功!
远山学长这首诗,描写很生动,起承转合完全分明,起承做到景,转句入情;读着这首诗,生动有趣,犹如一幅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萍水相逢评阅:
1、这首诗通过对攀登秀岭的描写,表达了坚持才能成功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这样的。
起,登山观景。
承,汗流浃背想退缩。
转,老妪蠕行鼓舞了自己。
合,坚持才能成功。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登山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均符合主题。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完全对仗。
6、这首诗的平仄,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本诗的立意、物象选择、描写和表达的顺序,均无可挑剔,主题鲜明,脉络清晰。首句的仙雾生与前面的秀岭意思重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14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2
贡献
344
金钱
573
发表于 2020-11-29 15: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音 于 2020-11-29 15:39 编辑

七律. 登山
文/秋叶无语
应邀结伴上香山,日暖风微顺路攀。
青草道边歪散立,金鱼池里萎靡藏。
人群来往杂声嚷,鸟雀回还忙整颜。
登高望远层层绿,坐等斜阳一片斓。

竹之音妄评:本诗写了登山的见闻。首联点明人物地点和天气。颔联和颈联对仗,杂声嚷和忙整颜不是很工。尾联宕开一笔写斜阳,有意境。整首诗结构完整,语言能稍加锤炼更好
七律. 登八公山有感


文/落雪无声


青山绵亘雾烟浓,传说崖岩住九龙。


晚纳祥云能镇寺,朝呼白气可除凶。


还怜树密多奇果,更喜林幽透远钟。


莫道世间无静土,八公胜境再相逢。


竹之音妄评:
整诗结构完整,平仄对仗工整,主旨鲜明。语言流畅,承接紧凑。首联点出山的背景传说吸引读者,颔联承接起句进一步展开,加以详细描写。颈联转到山上景物,从钟声直接烘托出主题净土,尾联回应题目,水到渠成。很漂亮的一首诗,学习了。

七律   登伏羲山
    文/竹之音
一画开天万古殊,乾坤立转九江衢。
圣名直引四方客,意兴犹倾八卦图。
漠漠涵虚凝两极,冥冥山色隐玄枢。
何因不忍迟迟去,渐远钟声林杪无。


D14~落雪无声点评如下


1、这首诗通过对伏羲山环境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山川景色的赞美之情。
2、此诗起句写出了伏羲山的地理位置及如画般的美景   承上而来吸引了无数的观光客并且游兴很浓。转句把伏羲山写的如同仙境一般也自然地写出了合句,指出不忍离去的原因,结尾余音缭绕,让人回味无穷!我认为写的还是挺好的。
3、我认为这首诗内容和题关联不大,看不出你在登伏羲山,你像是给伏羲山做了一个广告,具体写登伏羲山,观伏羲山,感伏羲山的内容都很少,给人有些假大空的感觉。


4.  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间两联,两极很好理解,玄枢 指的是北斗第一星或者  指北斗星  这样两极对玄枢就不工了。
5.  这首诗的平仄,押韵的问题不大,只有个别的平仄失误。
6.  合理化建议:可以写登山的地点,时间,心情,途中见到的景物,登山后的体会感想
就是把内容写具体点就行!把诗的两个对偶句再稍微调整一下!


我也改不好,不知道自己说对了没有,仅供参考哈!BBB888
七律   登伏羲山
    文/竹之音
一画开天万古殊,乾坤立转九江衢。
圣名直引四方客,意兴犹倾八卦图。
漠漠涵虚凝两极,冥冥山色隐玄枢。
何因不忍迟迟去,渐远钟声林杪无。
秋叶无语试评:首联直点主题赋起,颔联圣名、意兴对账是否在酌,颈联涵虚指的什么?本人愚钝有些不解,点评不当见谅8
七律   登伏羲山
    文/竹之音
一画开天万古殊,乾坤立转九江衢。
山高直引四方客,石怪却惊八卦图。
犹道涵虚凝两极,更嗟幽洞隐玄枢。
何因不忍迟迟去,渐远钟声林杪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5

帖子

149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0
贡献
385
金钱
555
发表于 2020-11-29 16: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 登八公山有感

文/落雪无声

青山绵亘雾烟浓,传说崖岩住九龙。

晚纳祥云能镇寺,朝呼白气可除凶。

还怜树密多奇果,更喜林幽透远钟。

莫道世间无静土,八公胜境再相逢。

竹之音妄评:
整诗结构完整,平仄对仗工整,主旨鲜明。语言流畅,承接紧凑。首联点出山的背景传说吸引读者,颔联承接起句进一步展开,加以详细描写。颈联转到山上景物,从钟声直接烘托出主题净土,尾联回应题目,水到渠成。很漂亮的一首诗,学习了。

七律. 登八公山有感

文/落雪无声

青山绵亘雾烟浓,传说崖岩住九龙。

晚纳祥云能镇寺,朝呼白气可除凶。

还怜树密多奇果,更喜林幽透远钟。

莫道世间无静土,八公胜境再相逢。

秋叶无语点评:这首诗写了传说中八公山,首联赋起,颔联对杖工整,颈联用了递进手法进行描写,尾联说了八公山还是人间的一片净土,整首诗结构工整,意境好,学习了

改后诗:

七律. 登八公山有感

文/落雪无声

青山绵亘雾烟浓,传说崖岩住九龙。

晚纳祥云能镇寺,朝呼白气可除凶。

还怜树密多奇果,更喜林幽透远钟。

莫道世间无静土,八公胜境乐相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5

帖子

149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0
贡献
385
金钱
555
发表于 2020-11-29 16: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 登山

D26~秋叶无语的作业

应邀结伴上香山,日暖风微顺路攀。
青草道边歪散立,金鱼池里萎靡藏。
人群来往杂声嚷,鸟雀回还忙整颜。
登高望远层层绿,坐等斜阳一片斓。

竹之音妄评:本诗写了登山的见闻。首联点明人物地点和天气。颔联和颈联对仗,杂声嚷和忙整颜不是很工。尾联宕开一笔写斜阳,有意境。整首诗结构完整,语言能稍加锤炼更好。

七律. 登山
文/秋叶无语
应邀结伴上香山,日暖风微顺路攀。
青草道边歪散立,金鱼池里萎靡藏。
人群来往杂声嚷,鸟雀回还忙整颜。
登高望远层层绿,坐等斜阳一片斓。

1、这首诗通过对结伴游香山的描写,表达了对香山秀丽景色热爱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的起句写在日暖风微的天气里,结伴游香山,承句写香山的的景物,转句写游人喧闹,络绎不绝 ,合句写登高望远夕阳渐落的景致,起承转合间连接比较顺畅,但却没有突出老师给的主题。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上香山,顺路攀符合主题,鸟雀的忙整颜与主题无关,歪散立和萎靡藏,不能突出香山的景色秀丽,生机勃勃,不利于突出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前三联符合主题,合句与主题无关。登山要有感受,你没有发达出来。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间两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  杂声/嚷,忙/整颜   结构不对称
6、这首诗的平仄,押韵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大  例,本诗押十五删韵,藏明显出韵了 。6   7  两句出现失粘现象,相应的78两句的第246上的平仄就全错了,其他的地方平仄也有毛病。
7、合理化建议:重新检查七律的平仄,把有误的地方改了,象歪散立 和  萎靡藏 这样的词语不要再用了,不利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


改后诗如下:

七律.  登香山有感

应邀结伴上香山,日暖风微顺路攀。
松树道边威武立,金鱼池内俯昂闲。
人来客往喧声闹,鸟去莺回笑语顽。
此景此情心更乐,美轮美奂列仙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1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0
贡献
253
金钱
438
发表于 2020-11-29 17: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香 于 2020-11-30 20:27 编辑

律班D09芳香第十三讲作业
登山有感
文/芳香
冬日晨登舜帝山,空林寂静水声潺。
草枯叶落无佳景,竹翠松青长丽颜。
峭壁悬崖如阻虎,奇峰怪石似难关。
攀爬岂惧高天堑,绝顶风光尽眼间。
D10白丁点评:
同学你好!你这首格律正确,语句顺畅,全篇有写景有感叹。学习了。我自己实在是凑,不知道对错,为完成作业,你的我说几句,哪儿没有说到,你别怪888



D14~落雪无声试着点评如下:


1、这首诗通过对舜帝山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山中风光的赞美。
2、这首诗起承转合间,布局合理,衔接紧密,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竹翠松青符合主题,可以突出山的俊美,草枯叶落 写得有点悲凉,草枯叶落,换一种眼光欣赏也应该是一种美,所以这联对偶可以稍改一下。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感觉写得还不错。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间两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  如阻虎  似难关  可以稍改 为能阻虎
是险关,这样更能突出山的奇和险。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舜帝山属于专有名词,虽然出律,但可理解。
7、合理化建议:(本诗的立意合理,物象的选择恰当,总之,挺好的!只要把中间两联对偶句稍改一下,就更好了。


芳草回复:谢谢落雪无声组长和白丁的认真点评。我居住地离舜帝山有两公里多,早晨健身经常去上一段,这次作业,专门爬一次。冬日清早登山,看到山林草枯叶落,因太早也没鸟,显得格外空旷寂寞,只有溪水淙淙流淌,竹林和松树给寂静的山林增添声色。尊重你的建议,但"难"不能换"险"平仄问题。
修改如下
         登山有感
            文/芳香
冬日晨登舜帝山,空林寂静水声潺。
草枯叶落逊佳景,竹翠松青长丽颜。
峭壁悬崖能阻虎,奇峰怪石是难关。
攀爬岂惧高天堑,绝顶风光尽眼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4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8
贡献
110
金钱
189
发表于 2020-11-29 18: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塞北孤客 于 2020-11-29 18:24 编辑

写一首七律,平水韵,题目是《登山有感》,要求景物、事件的描写清楚真切;情感抒发自然准确;文字简洁。
D06——塞北孤客第十三讲作业
原诗
登旧时山
忙碌今生偶得闲,邀朋共赏旧时山。
花香溢满幽林路,莺雀啼歌峭壁间。
不羡高峰云渺渺,但闻故地水潺潺。
曾经烦恼今何在,拥抱天然绽笑颜。

D06塞北孤客

忙碌今生偶得闲,邀朋共赏旧时山。
花香溢满幽林路,莺雀啼歌峭壁间。
不羡高峰云渺渺,但闻故地水潺潺。
曾经烦恼今何在,拥抱天然绽笑颜。

D--12棵橡树评:
1、这首诗通过对重游之山的描写,表达了的热爱生活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首联写因闲登山,颔联写山中景色,颈联抒爱山水之情,尾联总结登山乐趣。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山、花、林、路、莺雀、峭壁、峰、云、水都合主题,无与主题无关的字词,无物象之间相互冲突。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都符合主题,无与主题无关的句子。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花香~莺雀,溢满~啼歌。
6、这首诗经检查,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注意对仗句的组词结构,比如花香~莺雀,溢满~啼歌。

七律.   登旧时山有感

忙碌今生偶得闲,邀朋共赏旧时山。
花香溢满幽林路,莺雀啼歌峭壁间。
不羡高峰云渺渺,但闻故地水潺潺。
曾经烦恼今何在,拥抱天然绽笑颜。

D14~落雪无声点评如下:

1、这首诗通过对旧时山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登山的喜悦之情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比较通顺流畅,一气呵成,起句点出了与友结伴登山,承句中间两间写看到的听到的内容。转句第七句写曾经的烦恼已无,合句自然写登山后的快乐。

3.  这首诗的对偶句是 中间两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花香 指花的香气  偏正   莺雀指黄莺和雀鸟 属并列。溢满  是动补  而   啼歌是动宾,都属于对仗不工,需重改!不羡 和只闻对仗也不工,后者改为 只怜或   却怜都行

4.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5.  合理化建议:本诗的立意清楚、物象选择合理、只要把中间两联对偶不工的地方调整一下就行了!还有个别词语感觉有点别扭!改下吧?

改后诗
登旧时山
忙碌多年偶得闲,邀朋共赏旧时山。
花香溢满幽林路,鸟语充盈峭壁间。
不羡高峰云渺渺,却怜故地水潺潺。
暂将烦恼都抛去,长啸欢歌尽展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6
贡献
109
金钱
178
发表于 2020-11-29 2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散心五台山
文/赤松子

心灰夜赴五台山,晨步群峦薄雾间。
谷里淙淙泉水逝,岸边屡屡舍烟闲。
未曾朝拜燃香火,遍集寺联舒鬓斑。
来电愁销峰顶处,得非我佛送开颜?
何何点评:

1、这首诗通过对登五台山一系列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登山散心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首联总写,颔联承接2分句,颈联继续承接2分句,尾联7分句转,8分句结,结的好扣主题。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泉水逝,舍烟闲符合主题散心。与主题无关,集寺联与1分句心灰不符。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1.2.3.4.5.7.8符合主题,6与主题无关。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对的非常好,没有不合理的。
6、这首诗的平仄,押韵中没有问题。
7、合理化建议:立意新影,表达完美。边字再斟酌会更好。

七律.散心五台山
作者:赤松子

心灰夜赴五台山,晨步群峦薄雾间。
谷里淙淙泉水逝,岸边屡屡舍烟闲。
未曾朝拜燃香火,遍集寺联舒鬓斑。
来电愁销峰顶处,得非我佛送开颜?

12棵橡树评:
1、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从烦恼到开心)的主题思想。(两空格皆不超过七个字)。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首联为排遣烦恼而登山,颔联描写山中景物,颈联行为心理变化;尾联结局。)。(空格位置不超过三十字)。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峦、谷、晨雾、岸、泉水香火、寺联、来电峰顶)符合主题,(没有)与主题无关,(无物象冲突)之间相互冲突。(只写诗中的物象)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首、颔、颈、尾句)符合主题,(无句)与主题无关。(写出诗中句子的序号)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颈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未曾与遍集、朝拜与寺联)
6、这首诗的平仄,押韵中存在的问题是(经检查,本诗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本诗立意由消极转化为积极挺好、物象选择和谐、描写和表达的顺序顺畅,转句对仗不工、心灰有点言重了,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5

帖子

149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0
贡献
385
金钱
555
发表于 2020-11-30 1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D24~天马行空的第十三讲作业!

梦中登山有感

华岳绝伦冠世中,我于梦里逞英雄。
腿疼不忘攀高岭,心静还思触彩虹。
鬼斧神工谁凿就,地修天砌帝移嵩。
风光如画令人往,归隐桃源与此同。

萍水相逢评:

1、这首诗通过对梦中登山的描写,表达了看到了世外桃源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这样的:
起:梦中登华山。
承:在山顶又有新目标。
转:描绘美景。
合:仿若世外桃源。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登山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均符合主题。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完全对仗。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梦里登山有感

华岳无伦冠世中,我于梦里逞英雄。
腿疼不忘攀高岭,心静还思触彩虹。
鬼斧神工谁凿就,地修天砌帝移嵩。
风光如画令人往,归隐桃源与此同。

D14~落雪无声试着点评如下:

1、这首诗通过对华岳山中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山中风光的赞美。

2、这首诗起承转合间,布局合理,衔接紧密,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突出了华岳的山高山美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感觉写得还不错。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间两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  如阻虎  似难关  可以稍改 为能阻虎
是险关,这样更能突出山的奇和险。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舜帝山属于专有名词,虽然出律,但可理解。

7、合理化建议:(本诗的立意合理,物象的选择恰当,总之,挺好的!只要把中间两联对偶句稍改一下,就更好了。

改后诗如下:

梦中登山有感

华岳绝伦冠世中,我于梦里逞英雄。
腿疼不忘攀高岭,心静还思触彩虹。
鬼斧神工谁凿就,地修天砌帝移嵩。
风光如画令人往,天外桃源与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5

帖子

149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0
贡献
385
金钱
555
发表于 2020-11-30 1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诗大落雪无声 于 2020-12-15 09:13 编辑

序号 网名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第十五讲
1冷月无声
2 飘动的云
3 绿叶
4 12棵橡树
5 萍水相逢
6 塞北孤客
8 润木
9 芳香
10 白丁
11 领悟
12 心清
13 宏辉
14 落雪无声
15 风飘万点
16 远山
17 漠北寒山
18 竹之音
19 冬青
20 笑书悲
21 荷月
22 何何
23 素衣清颜
24 天马行空
25 笛风
26 秋叶无语
27 赤松子
28 风铃
29 客居幽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7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0
贡献
175
金钱
289
发表于 2020-11-30 17: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山  
D03~绿叶

吾家近处有青峰,约友登山入口逢。
小路崎岖林里绕,清泉沿壁壑间冲。
歌飞深树回声响,鸟唱低枝兴致浓。
两鬓挂珠流不尽,绿涛满眼赏妆容。

一、D14~落雪无声试评如下:
1、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山里美景的赞美,及游玩的欣喜之情。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分析起承转合)。(空格位置不超过三十字)。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都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可以为主题的表达服务。
4.  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间两联,对偶词语的结构符合要求。
5.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6.  合理化建议:老师让写的是登山有感,你登山观景的内容写的较多,登山的感受写得较少,稍微调整一下即可。

二、素衣评:
吾家近处有青峰,约友登山入口逢:起句上分句点名地点:登的山在吾家近处;下分句直奔主题约友登山。
小路崎岖林里绕,清泉沿壁壑间冲:承句紧跟起句,在登山的过程中,小路崎岖,看到了沿壁潺潺清泉。
歌飞深树回声响,鸟唱低枝兴致浓:转句下分句的兴致浓入情,浓字用的很好。
两鬓挂珠流不尽,绿涛满眼赏妆容:合句没有没有承转句那么出彩,合句下分句的绿涛满眼扣回起句的青峰。

绿叶学长这首登山,描写很生动,起承转全分明,起承做到景,转句入情;合句上分句的总结平了点;
绿叶学长,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见谅哈!看到这首诗先读了两遍,特别有声色起承转,环环紧扣,学习了!
修改后的作业:

登山有感  
D03~绿叶

吾家近处有青峰,约友登山入口逢。
小路崎岖林里绕,清泉沿壁壑间冲。
歌飞深树回声响,鸟唱低枝兴致浓。
两鬓挂珠流不尽,心舒神爽似春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3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9
贡献
79
金钱
128
发表于 2020-11-30 18: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讲作业D17-漠北寒山
登北山有感    漠北寒山
闲来兴起北山行,秋意阑珊一路呈。
叶落缤纷风弄影,水流跌宕玉飞声。
征鸿点点天边去,晚照斜斜湖上清。
脚力难如心力远,只缘心未与峰争。
远山评
1、这首诗通过对爬北山的描写,表达了心有余而立不足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
起: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承:描写了爬山时看到的景色。转:虽然想欣赏更多的美景,无奈走不动了。合:说理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符合主题。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二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缤纷”与“跌宕”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本诗的立意明确,物象选择合理,描写和表达的顺序有层次。“玉”我没有读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2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0
金钱
82
发表于 2020-11-30 18: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D04-12棵橡树作业
登青城后山
非因问道访青城,闻得深幽仰慕生。
挽住峨嵋云一段,收来西岭雪三成。
仙家袖染烟霞色,侠士胸怀激瀑声。
尽日流连天已暮,带些绿色踏归程。




D04-12棵橡树作业
登青城后山
非因问道访青城,闻得深幽仰慕生。
挽住峨嵋云一段,收来西岭雪三成。
仙家剑气飞霞色,侠士襟怀激瀑声。
尽日流连天已暮,带些绿色踏归程。


笛风评:
1、这首诗通过对(登青城山过程的)的描写,表达了(登此山的感受)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安排:(首联登此山原因,颔联此山环境景色,颈联山因幽而有高贤,尾联登山结束)。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峨嵋云、仙家、剑、霞、西岭雪、侠士、瀑布)都符合主题,无与主题无关的物像,无物象之间相互冲突。(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八句符合主题,无与主题无关之句。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没发现对偶不合理的字词。
6、这首诗的平仄,押韵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时间交代不清楚,建议把时间表述一下。


@D04~12棵橡树
D04-12棵橡树作业
登青城后山
非因问道访青城,闻得深幽仰慕生。
挽住峨嵋云一段,收来西岭雪三成。
仙家剑气飞霞色,侠士襟怀激瀑声。
尽日流连天已暮,带些绿色踏归程。


赤松子评:
青城山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我恰好前些年去过。
剑气 偏正, 襟怀 并列, 结构不对。在此联中属于中心部位,结构更需注意。
气贯长虹,壮怀激烈,是想用这个意思吗?如果是的话,那断句是:仙家剑气 飞  霞色,侠士襟怀 激瀑声。还有一种断法: 仙家剑气 飞霞-色,侠士襟怀 激瀑-声。这样的话,襟怀 激瀑-声 似乎搭配不妥。
对于对青城后山没有概念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仙家剑气”、“侠士襟怀”(尤其是侠士襟怀)有些突兀。
带些绿色踏归程: 感觉这个收结不是很好,此行只是带些绿色回去吗?如果要是把此行的收获总起一下,可能更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3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9
贡献
79
金钱
128
发表于 2020-11-30 19:2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漠北寒山 于 2020-12-1 10:14 编辑

第十三讲作业,
D组17-漠北寒山
登北山有感    漠北寒山
闲来兴起北山行,秋意阑珊一路呈。
叶落缤纷风弄影,水流宛转玉飞声。
征鸿点点天边去,晚照斜斜湖上清。
脚力难如心力远,只缘心未与峰争。

1、这首诗通过对(登山)的描写,表达了(与世无争)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得闲游山,沿途风景苍茫,一缕愁丝顿生,不是力不从心,只是不争而已。)。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叶落,水流,征鸿,晚照)符合主题,(晚照物象与湖水青物象)之间似乎相互冲突。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123456句)符合主题,(7句)与主题无关。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颔联和颈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晚照与湖上清)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本诗结尾略显消沉,和得闲兴起去登山相悖,我觉得心情好时看到落叶也不会觉得悲凉。建议转合更积极些为好。 第七颗眼泪评。

登北山有感    漠北寒山
闲来兴起北山行,秋意阑珊一路呈。
叶落缤纷风弄影,水流跌宕玉飞声。
征鸿点点天边去,晚照斜斜湖上清。
脚力难如心力远,只缘心未与峰争。

远山评 1、这首诗通过对爬北山的描写,表达了心有余而立不足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 起: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承:描写了爬山时看到的景色。转:虽然想欣赏更多的美景,无奈走不动了。合:说理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中符合主题。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二联,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缤纷”与“跌宕”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本诗的立意明确,物象选择合理,描写和表达的顺序有层次。“玉”我没有读懂。

我评论同学的  上一讲的  
菊  文/秋叶无语
秋尽叶稀天渐冷,墙边金蕊正初开,
风声细细扑香味,月色朦朦照旧台,
心上还留双倩影,眼前却剩一空杯,
试将思念飞捎去,只盼能收尺素来。

1、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主题思想。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是如何安排的
起:交代时间,承:描写菊花开放在夜里的样子。转:转得很突兀,没看明白。合:按转句说的话,合句还不错。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符合主题
4、这首诗的八个分句都符合主题。
5、这首诗的对偶句是(34.56),对偶不合理的字词有(双倩影与一空杯)
6、经检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7、合理化建议:(讲义中二联对仗修改一下)


漠北寒山修改后的作业
登北山有感    漠北寒山
闲来兴起北山行,秋意阑珊一路呈。
叶落缤纷风弄影,水流宛转玉飞声。
征鸿点点天边去,晚照斜斜湖面清。
满目山河看不尽,玲珑小字已书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3

帖子

12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3
贡献
296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0-12-1 10: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  登景忠山
           心清
灵秀高峰倚碧空,轻云几缕绕峦中。
苍松蔽日涛声远,名岫闻钟禅意丰。
避暑乘凉攀石径,求闲追静过林丛。
同行鸟语欢声伴,一览众山
靠胜功。

绿叶妄评:
1,“声”重字了。
2,“众字出律。
3。律诗写的很好,但是和我犯了一个毛病,景写太多了,题目是“登山有感”,我们写成“登山”了。可以在尾联稍作修改即可。
我水平有限,不知道说的对否,如有不妥请多包涵。(抱拳)

D14雪落无声   试评如下:
1,这首诗通过对景忠山秀丽风光的描写,表达对景忠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首诗起承转合的布局合理,衔接自然,我感觉写得很好。
3,这首诗选择的物象中,高峰,轻云,苍松,涛声等都符合主题,物象之间没有冲突的地方。
4,这首诗的对偶句是中间两联,符合对偶的要求。
5,经捡查,本诗的平仄,押韵完全正确。
6,合理化建议,整首诗写得挺好,但景色写得太多,感想,感受写得太少!你把登山有感改成景忠山美景了,与老师的要求不太相符,可以稍作改动。

谢谢緑叶老师,落雪无声老师点评。
改后诗如下:

   登景忠山

灵秀高峰倚碧空,轻云几缕绕峦中。
苍松蔽日涛声远,名岫闻钟禅意丰。
避暑乘凉攀石径,求闲追静过林丛。
登临最喜家山处,奇境幽幽韵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5

帖子

149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0
贡献
385
金钱
555
发表于 2020-12-1 1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  登金华山有感

D15~风飘万点

登至山头晓雾开,杜娟枝上叹书台。
雄才敢拂周皇焰,薄贿难消狱卒灾。
感馆梯苔铺满地,道观车海堵成堆。
古今折桂唯勤奋,求佛开恩亦自哀。
10白丁点评

1.这首七律抓住了金华山特点读书台来写,读书台是陈子皍读书地来写陈子皍,之哀。首联,
2雄才,折服周皇焰。而最后死于狱卒3.`陈子皍在此曾苦读,而文魁天下本应得人崇拜,学习三联开始转,读台冷落,无人拜,而道观拜神人如潮,暗点人们求神佑儿子析桂,不努力学习而想成英才,
3结尾写出到读登金华山书台之感,
4有重字才,首句书字处应仄,三联对仗不公,苔满地与堵成堆不公,

七律.登 金华山有感
作者:风飘
碧树参差掩书台,杜娟枝上咽声哀。
雄才敢拂周皇焰,薄贿难消狱卒灾。
展馆阶梯苔满地,道观车海堵成堆。
古今人杰唯勤奋,未闻求神出俊才。

D02~飘过的云点评如下:

学友好!我说错别怪!88这首七律抓住了金华山的特点来写。写景到位,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叹。我说下我自己感觉可以改的地方:“书”的位置应该是仄声字?有两个“才”,第一个可以改一下。另外,“堵成堆”和“苔满地”对仗不太工。我自己不会写,说的不对的地方你不要怪啊

改后诗:

七律.登 金华山有感
作者:风飘
碧树参差掩书台,杜鹃枝上咽声哀。
雄才敢拂周皇焰,薄贿难消狱卒灾。
展馆阶梯苔满地,道观车海堵成堆。
古今人杰唯勤奋,未闻求神出俊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2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