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精华5
注册时间2020-10-11
威望514
金钱2819
贡献2025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威望- 514 点
贡献- 2025 次
金钱- 281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14 2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风渐渐浸相思,
梦里桃花抱影随。
雁过窗前何所遣,
家山总在月明时。
------这样的话:一句一意,各属各意。意脉是不通贯的。语义,不单要考虑句内,也要兼顾句外,照顾整体诗意诗境。看似,有了类似现代汉语语法的逻辑性,缺少了古典诗词特有古代汉语方面的考量。
比如:看到你们论诗,非常喜欢用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知识来解读古典诗词,这虽然是现代人作的诗,归根与古典诗词,而不是现代诗歌。比如:俺用的【渐起】,是两个单音节构成的合成词,有【渐】【起】两层意思,二者之间是有流动性的。你这里换做【渐渐】,有点儿通俗化现代化的叠声词,【渐】的含义是虚,【渐渐】还是虚的。【起】虽然也是虚的,但二者合一起,却是比【渐】要实一些的。【又相思】是赋笔,是开放的,为引出下文,实际是有铺垫作用,还有领起全篇的意思。【浸相思】是闭合型语义,与前面的【西风】结合一起,中心在言【西风】,而不是【相思】。这样的改动,后面再怎么努力回归到【相思】(抒情)层面,都要再作铺垫,不然这个弯儿是拐不过来的。而实际上2句是承接关系,是不太需要拐这个弯儿的。
这样的改动,在章法结构方面,显然是失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