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精华15
注册时间2020-9-16
威望994
金钱8977
贡献6367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威望- 994 点
贡献- 6367 次
金钱- 8977 枚

|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0-11-11 07:13 编辑
三羊同志分不清楚律与格,因此天天在那穷嚎唐朝近体诗不是平仄律而是25律。
律:
1.《说文解字》:“律,均布也。”。均布所书之牍让人遵从是律之范式。注意:两条,一是均布,就是到处都是,二是要遵从的范式。范式就是模式,要做的都得按这个模式进行。
2.本义:法则,规章。因此必须毫无例外
3.衍义:引申指“约束”。因此诗中每句都要受这种模式的约束
4.衍义:引申指“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
5.衍义:引申指“旧诗的一种体裁”。如:律诗。有毫无例外句句如此所形成的诗体。
格:
(1)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其实 各亦义,格是形声兼会意字。“各”意为“十字交叉之形”。“木”与“各”联合起来表示“树干与树枝形成十字交叉之形”、“枝杈为十字交错之形”。本义:树木枝干分叉系列 。 因此它只是树木中的一部分而已。
(2) 法式,标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条例。有本义知此法式,标准都是专对某一条,具体而言的,并不是对整体而言。它只是“律”中“要遵从的范式”,但不是“均布”。
(3)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看到么,是“某些”,不是“全部”“整体”“所有”。
(4)格式化。 分门别类固定下来,是一个一个的,各格是不同的。
看出来了么,格与律的关系泾渭分明,格是部分,律是整体。古人对此非常清楚明白,今人则多为糊糊涂涂,尤以三羊同志为甚。
律诗者,每句都遵守平仄要求,整体处处符合三相原则。有一处出问题的话,不是病句就是变式(对习惯性病句的肯定)。
永明诗为格诗,不是律诗,就是因为它们有的按照八病说进行,但没有句句执行,八病说的某一条也不是全诗中都用得上。后来永明诗律句出现了,但多数诗也不是句句都为律句,还有拗句在。即使到后来出现了句句都是合平仄的律句,但邻联或对句也是随意的,因此它们是格,而不是律。律诗则除了句句平仄合符,而且每联、邻联都按要求进行,系统性了,所以称之为律。
格律诗中用韵也如此,全平声韵者律也。孤雁入群、孤雁出群等只出现部分韵中,格也。
诗钟中各种嵌字格,只在某一个位置上限制,格也。
三羊的所谓25律,对平声收尾的句子毫无作用,何来的律?如果对仄声收尾的句子全部有用,可称之为格。问题是对仄声收尾的句子是否都有用呢?只有三羊在强调,其他人都不信,那其他人为什么不去驳斥他呢,因为大家认为这就是开玩笑,没必要去认真,就如四声喜传递一样,没人愿意去研究。因此,假如并不能管到所有的仄收句,那么连“格”都够不上,何来的“律”。即使合上“格”,古人无人说,今人不赞成(除三羊,100人中99人反对),“格”从何来??
孤鹤对三羊同志的25律,态度鲜明,第一,这种“律”根本不存在,是无稽之谈。第二,即使为“格",恐怕也不存在。孤鹤者,孤鹤独飞也,因不感兴趣,不愿去驳斥它。
希望三羊同志对这种没市场的观点,点到为止,不要天天去吼,太浪费大家的时间太浪费资源了。假如三羊同志真正是正确的,也可以先放一放,相信“今天的废话,可能是明天的亮点”,到明天大家感到三羊同志的观点值得重视、该重提了再让它放光发热吧。
三羊同志的25律请停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