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17

合音字

[复制链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9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明   合音字估计90%以上的人连听都没有听过,那是少数文字学家才会关心的事。十几年前,我把自己研究的合音字发了一些,结果引起一个研究生的注意,他说他是这年的毕业生,正在选毕业生论文课题,看到我发的东西大吃一惊,想不到论坛上还会有这种东西,因此希望我继续发,他就选合音字作毕业论文。于是不但我发,还引起了一场大讨论,大家把各地的合音字收集了很多,使我也收获了一大把。

合音字有两类:1.合音字之义等于两个分音字之义的加和,属于合成词。如不+可=叵,之+乎=诸,何+不=盍,而+已=耳,等等。2.两个分音字不可拆开,合音字之义等于两个分音字组合的整体意义,属于单纯词。如:蒺藜=茨,不律=笔,令丁=铃,邾娄=邹,终葵=椎,等等。合音字在形式和构造上很象反切,尤其是第二类,单个的分音字跟合音字只有语音联系。
合音字
目录
一、合音字现象
二、前人对合音字的称谓及理解
三、音变问题
四、顾炎武《反切之始》中关于合音字的论述
五、方言中的合音字
六、古籍中的合音字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9 10:27 编辑

清代的陈澧为代表的学者就力主自产说,他在《切韵考》中就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上古时,中华已经存在了反切的语言现象,并说“谓字母起自西域则是也,谓反切之学起自西域则误也。”在他们看来,反切的产生与外来因素无关。请注意,反切语和反切具有相同的原理,因而当反切语产生后不久,反切也就完全有理由产生了。从先秦两汉时期使用反切语的例子,可以看出反切的产生未必受到梵语的影响。
清顾炎武在《音论反切之始》中说:“按:反切之语自汉以上即已有之。”宋沈括也说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以此推之反语不始于汉末矣。清俞正燮甚至说:“古人用文字中自有反切,两合自反则,古人制文字中亦自有反切。”

合音字,将两个字的音拼合在一起,只念成一个音,写成一个字,表达同样的意思。

一、合音字现象
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北京话“不用”为“甭”。杨伯峻说:“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合音词,譬如北京口语的‘俩’和‘仨’,读为liǎ和sā,实是‘两个’和‘三个’的合音;又如‘甭’,不但字是‘不用’两字的结合,音也是由‘不用’两音拼成的。”(杨伯峻《文言文法•第一章词法概述-----四、兼词》)
杨氏所举的是两个词结合而用一个字的形式表达,所以称之为合音词。这种合音词古今都存在,古代很多,现代较少。除了两个词结合成一个字的形式外,古代还有双音词用一个字的形式表示,如“蒺藜”为“茨”,“不律”为“笔”。我们把这两种情况统称为合音字。
由杨氏的话中可以看出合音字的结构方式,采用形声兼会意的方法。一种是留一个字,在这个字上添个形符代表原来的两个字,如“俩”和“仨”,一种是两个字直接拼合,如“甭”“孬”“朆”,这些是现代的合音字,兼有音形义。古代的合音字只兼义和音,并不管形,如“茨”。
合音词大体有以下三类:
(1)甭(不用)
(2)诸(之乎)盍(何不)消(需要)
(3)孔(窟窿)浑(囫囵)飙(扶摇)
    第(1)组“甭”为“不用”的合音合体,作为两个语素人们比较好接受。
第(2)组的字只是两个音节的合音,从字形上找不出与记录这两个音节的汉字的关系,不是合体,作为两个语素看待似乎不如“甭”字理由充足。即使撇开语音的因素,把语素理解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朱德熙《语法讲义》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将第(2)组的字都看成一个语素也是有困难的。因为第(2)组的字作为有意义的成分不是“最小的”,最小的是“之乎”(诸),“何不”(盍),“需要”(消)等。比较起来,还是看成两个语素更好些。在英语中,It is 也可以合成 It`s ,That is 也可以读写成"That`s。操英语的人也都是把这些合音词看成两个语素的。
第(3)组的合音词都是一个双音节的联绵词的凝合,只是一个词由于急读缓读的差异,而在音节上有所增减罢了,与前两组词的性质不同,应看作一个语素。
早期的合音字,是一个字的声音等于它形体毫不相干的两个字的读音的快读拼合。如“诸”由“之乎”、“之于”合成,“诸”在意义上相当于“之乎”、“之于”。合音字“诸”作为形声自在形体上与它所合音的两个字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后期,合音字干脆由两个字拼成,形音义都是拼合了。如“甭”,由“不用”二字形体拼合,音、义也都是“不用”拼合成的,即音为“不用”快读合音,义为“不用”,即“不需要”的意思。这样的字多流行于某个地区的方言字。 化学上造新字也使用了这种形、音、义拼合法,不过,不是采用完整的两个字,而只是字的主要部分或声符。 “羟”,由“氢”、“氧”二字的声符组成,音也是它们的合音,读成qiáng,“羟基”也就是“氢氧基”。必须说明,“羟”这个字形,古已有之。《说文解字》四卷羊部“羟,羊名,从羊。但无论音、义,与现代的化学用字毫不相干,原来是个形声字,义为“羊名”,“羊”是表义的形旁。现代造的化学用字“羟”并不是形声字,而是个合音字,它们都是拼合字音的声素,意义上都代表原来他们作声旁的字(氧、氢)发挥作用。所以化学上用字“羟”,与《说文解字》中的“羟”,完全是两回事,音义都不同,不过形体相同而已。 “巯”由“氢”、“硫”两字的声旁合成,读音为qiǘ,化学上“巯基”就是“氢硫基”,音、义都是“氢”、“硫”的拼合,而形体只是它们声符的拼合。 “羰”,由“碳”、“氧”二字的声符合成,读音是“碳”“氧”的拼合tāng,化学上“羰基”就是“碳氧基”,意思也是“碳、氧”的组合。 此外,还有复音合体字,如“瓦千”字形是“瓦”、“千”的结合,语音上不拼合,仍读为“千瓦”,还有“呎”、“唡”等,都是一个音chǐ、līǎng,又可读两个音:英尺、英两。
1. 合音词与兼词
许多古代汉语书上都会谈到一个“兼词”问题,也就是上面的第(2)组,还是以杨氏的话来说吧:“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作用,又起介词作用,‘一身二任’了。因此,我管它叫‘兼词’,因为它表面上只是一个字,却兼任两种词。”
朱星的《古代汉语》(下册)也有这么一段话:“兼词,又称兼性词,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兼词一般是合音词,即两个不同性质的词,经常连用并快读而造成的。但其中也有个别兼词,如‘焉’,和所兼两个此的语音没有关系。古代汉语中兼词并不多。”
由此我们知道“兼词”和“合音词”是一组交叉关系的概念。双音词变成的“合音词”不是“兼词”,两个词变成“合音词”则可称“兼词”;“兼词”如果又兼音就是“合音词”,如果只兼两个词的词性不兼两个词的语音,就不是“合音词”。但是绝大部分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兼词不要和会意字相混,比如“歪”,不正为“歪”,但它已是一个词,不是“不”和“正”两个词,所以它只是会意字。会意字中不是合二为一的,而是各保存本义的,才属于兼词,如瓩,就是千瓦。
有的人不了解合音词或兼词的道理,因此写文章就容易出病句。有个作家在小说中写下了“却一直未能见诸于报端”的句子,诸=之于,“诸”后加“于”,床上架床,“我们俩人”之类的错误更是常见。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2. 合音词与合体词
因此有时改用合体词的概念来说明它们的关系:兼有两个单音词的意义和作用的特殊的单音词就是“合体词”。“合体词”可分为合音词和合义词两种。合义词就是不兼声的兼词
合音字与合体字的区别。甲骨文中已大量出现合体字。形声字与会意字都是合体字。会意字只管义不管声,与合音字无关,一般的形声字中,形旁与声无关,声旁与义无关,因此与合音字是两回事。形声字中有一种兼义兼声字,但形旁仍与声无关,所以也不是合音字。合音字可以是合体字,但必须符合兼有两个字的声,所以合音字和合体字的概念有时是交叉的。

3.合音合体字与复音合体字的区别。
“羟”,由“氢”、“氧”二字的声符组成,音也是它们的合音,读成qiáng,“羟基”也就是“氢氧基”。必须说明,“羟”这个字形,古已有之。《说文解字》四卷羊部“羟,羊名,从羊。但无论音、义,与现代的化学用字毫不相干,原来是个形声字,义为“羊名”,“羊”是表义的形旁。现代造的化学用字“羟”并不是形声字,而是个合音字,它们都是拼合字音的声素,意义上都代表原来他们作声旁的字(氧、氢)发挥作用。所以化学上用字“羟”,与《说文解字》中的“羟”,完全是两回事,音义都不同,不过形体相同而已。
  “巯”由“氢”、“硫”两字的声旁合成,读音为qiǘ,化学上“巯基”就是“氢硫基”,音、义都是“氢”、“硫”的拼合,而形体只是它们声符的拼合。
  “羰”,由“碳”、“氧”二字的声符合成,读音是“碳”“氧”的拼合tāng,化学上“羰基”就是“碳氧基”,意思也是“碳、氧”的组合。
  复音合体字,如“【瓦千】”字形是“瓦”、“千”的结合,语音上不拼合,仍读为“千瓦”,还有“呎”、“唡”等,都是一个音chǐ、līǎng,又可读两个音:英尺、英两。《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收了一个特别的字:“”,从音、义上它都是“图书馆”合成的,是个三字合体字。
因此合音合体字与复音合体字的区别在于合音合体字既合体又合音,复音合体字则只合体不合音。
圕,原来读【tushuguan】,今读【tuan】。图书馆的合音字。如圕人堂于2015年全年面向群成员征集图书馆照片。

点评

三羊提供,不定有用: 裃 kā mī xī mō 上衣和裙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9 1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前人对合音字的称谓及理解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五中说:“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声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如软字从而犬,亦切音也,殆与声俱生莫知从来。”他指出反切这种方法来源于合音,这是有道理的。
俞樾解释这种合音现象是:“古人语急则两字可缩为一字,语缓则一字可引为数字。”
《容斋随笔•切脚语》:“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于书史中,如以蓬为勃笼,盘为勃阑,铎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栾,钲为丁宁,顶为滴 ,角为矻落,蒲为勃卢,精为即零,螳为突郎,诸为之乎,旁为步廊,茨为蒺藜,圈为屈栾,锢为骨露,窠为窟驼是也。”
姜亮夫在《楚辞学论文集》(348页)中说:“(二)由声音缓急之变而生成者    文字有假借之法,语言有缓急之殊,箍‘不可’之急则为‘叵’,‘之乎’之急则为‘诸’,‘旃’为‘者焉’之合声。此在言语吁叹之词,世人多已知之,推此至于实字,其理正同也。有宋郑樵谓慢声为二,急声为一,可谓知言。”

对于这种合音字,前人用语纷歧,有“单呼”、“累呼”,宋人郑樵谓之“急声”、“慢声”(见《通志•六书略•谐声变体论》),顾炎武谓之“反切之语”(见《音学五书•音论下》),有时又称之为“直言”、“长言”(见《日知录》卷三十二),王氏父子或称“单言”、“重言”,或称“合声”,或称“急言”(有时又作“疾言”)、“徐言”(有时也作“缓言”,如“突黎”即“鹈”之缓言。)(见《广雅疏证》)。把这种合音现象称为“急言” “徐言”,易与东汉高诱注《吕氏春秋》、《淮南子》时所用的“急言” “徐言”混淆,周祖谟认为汉人所说的“急言” “徐言”是指韵母有无介音的洪音细音(见《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载《问学集》上册);“单言”、“重言”、“切语”等术语使用场合又不止于合音现象,如“重言”又可指重叠词,“切语”又指反切,只有“合声”较准确,今人一般称为“合音”。
此外还有“漫音”,如“侏儒”即“ ”之漫音。
“代语”,如“仳离”即“别”之代语。
“言永”“声永”,如“扶摇”即“飚”之言永。“鸺鹠”即“鸺”之声永。
“声合”(即“合声”),如“芰”即“蕨攈”之声合。
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补辑•二声合字》:“古语有二声合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而犬’为‘耎’,‘酷笼’为‘孔’,从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学者不晓‘龙钟潦倒’之义,正如二合之音是也。‘龙钟’切为‘癃’字,‘潦倒’切为‘老’字,谓人之老羸癃疾者,即以‘龙钟潦倒’目之,其义取此。”
“急声”、“直言”、“单言”和“急言”组成的字称为“合音字”或“合音词”,“慢声”、“长言”、“重言”、“徐言”分拆开来的字称为“切音字”。
《高祖还乡》中一段唱词:“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胡阑”、“曲连”既不是古连绵字,又不是双音节词,只有用“反切”的方法,把两个字连起来急读(前一字的声母加上后一字的韵母),才能读出“环”、“圈”的音;“环”和“圈”在文章里写成“胡阑”和“曲连”是因唱曲人拉长唱腔而造成的。现代汉语中这类切音字也不少。如“呼噜(齁)”、“胡弄(哄)”、“窟窿(孔)”等,现代作家舒庆春的字“舍予(舒)”,也是切音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9 11:32 编辑

三、音变问题
造成合音字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方言差异,一是语速差异。
在古代,由于方言的差异,语音的演变等原因,有些词在甲地读为单音,在乙地读为双音(或“通语”是单音,方言是双音)。
上面谈到的“急言” “徐言”等便是语速差异,急则单音,缓则双音。

合音字有时并不是两个字直接拼合,多数会发生音变。
合音字不一定就是第一个自得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的直接拼合,有时在拼合过程中或时间流逝中还会产生音变。如“孬”不读bao而读nao。这种现象是如何渐进的,尚需音韵学家去研究。
合音字与双音节词之间音读上有无什么规律可寻呢?李葆瑞《关于“湖阑”和“曲连”》一文(见《中国语文》79.5.)曾介绍了一点:
“在汉语声音的发展中,有时单音词变成复音词。变化的方法之一是在音节中加上一个辅音[l],从而把一个音节分成两个音节,由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哄-----糊弄   孔-----窟窿
抖-----抖擞   朵-----嘟噜
轰-----乎隆   壶-----葫芦
环-----胡阑   圈-----曲连

下面,我再补充符合这一点的例子:
荠(茨)-----蒺藜  精-----只零   腔-----匡郎
空-----㝗㝩     角-----旮旯  笔----不律
堂-----突郎   团-----突栾   鸿----苦龙
貉-----莫落、幕络  坋-----焚轮   蓫-----虫陆
葭-----葭芦   杞----枸檵   邹----邾娄
头---髑髅    ---祝
“诸”是一个兼词,它是“之”,与“于”两字的合音。“之”上古属端母之韵,与端母鱼韵的“诸”双声;“于”上古也是鱼韵,与“诸”叠韵。 盖“之于”连读,“之”的韵母与“于”的声音脱落,于是拼合后与“诸”同音。“盖”,“焉”,“盍”,“巨”,“旋”等兼词,都是这么造成的,因而有的兼词也叫合音词。正因为只要同音就可代替,所以兼词往往多异体.如“盍”:“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诗经 唐风 秋杜》)“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 楚世家》)“夫子阖行邪” (《庄子 天地》)“盖云归哉! ”(《诗经 小雅 黍苗》)以上四句中,兼词“盍”分别为曷盍阖盖。

合音字与反切的关系:
顾炎武等人认为反切自汉以上即已有之。他说:“如《诗‧墙有茨》传,茨,蒺藜也,蒺藜正切茨字……﹐”他们把合音字混同于反切。形声字也好,合音字也好,既不是反切的开始,也不等于反切,这两者与反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反切是对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并且对反切上下字做了规定;而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周、秦),还不可能对汉字作音理上的分析;合音字是急读、缓读问题。所以它们属于无意识的或偶然的,这与反切以注音为宗旨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种无意识的情况也会很自然的影响到反切。
切音字由一个字(或一个单音词)的读音由于缓读而切割成两个音节。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句龙”是由“共”衍变而来。即“共”——“句龙”。句龙后成为姓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9 11:32 编辑

四、顾炎武《反切之始》中关于合音字的论述
按反切之语自汉以上即已有之,宋沈括谓古语已有二声合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周礼》五戒,一曰誓,用之于军旅,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诸国中,五曰宪,用诸都鄙。徐言之则为之于,疾言之则为诸,一也。小尔雅曰:诸,之乎也。
郑樵谓慢声为二,急声为一。慢声为者焉,急声为旃;慢声为者与,急声为诸;慢声为而已,急声为耳;慢声为之矣,急声为只是也。
愚尝考之经传,盖不止此。
如《诗•墙有茨》传:茨,蒺藜也(本《尔雅》文),蒺藜正切茨字;
八月断壶,今人谓之胡卢,《北史•后妃传》作瓠芦,瓠芦正切壶字;
《左传》有“山鞠穷乎?”,鞠穷是芎藭,鞠穷正切芎字;
“着于丁宁”,注:丁宁,钲也。《广韵》:“丁,中茎切”, 丁宁,正切钲字;
“陴者皆哭”,注:“陴,城上僻倪。”僻音避,僻倪正切陴字;
“弃甲则那”,那,何也。后人言奈何,奈何正切那字;
“六卿三族降听政”,注:“降,和同也。”和同正切降字;
《春秋•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左传》作“句渎之丘”, 句渎正切谷字;
《公羊传》“邾娄后名邹”, 邾娄正切邹字;
《礼记•檀弓》:“铭,明旌也。”明旌正切铭字;
《玉藻》:“终葵,椎也。”《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终葵正切椎字;
《尔雅》:“禘,大祭也”,大祭正切禘字;
“不律谓之笔”, 不律正切笔字;
“须,蕵芜”,蕵芜正切须字;
《庄子》:“阳子居南之沛。”子居正切朱字;
古人谓耳为聪,《易传》:“聪不明也。”《灵枢经》:“少阳根于窻笼。”窻笼者,耳中也。窻笼正切聪字;
《方言》:“蜘蛛或谓之蠾蝓。”蠾蝓正切蛛字;
“婿谓之倩”,注:“今俗呼女婿为卒便。”卒便正切倩字;
《说文》:“铃,令丁也。”令丁正切铃字;“鸠鹘(古忽切),鸼也。”鸠鹘正切鸼字;
“痤,一曰族累。”徐弦以为即《左传》之瘯蠡(力戈切),瘯蠡正切痤字;
《释名》:“韠,蔽膝也。所以蔽膝前也。”蔽膝正切韠字;
王子年《拾遗记》:“晋武帝赐张华侧理纸。”侧理正切纸字;
《水经注》:“晏谟伏琛云:潍水即扶淇之水也。”扶淇正切潍字;
《广韵》:“狻猊,狮子。”狻猊正切狮字。
以此推之,反语不始于汉末矣。
《左传•襄公十年》:“会于相,会吴子寿梦也。”注:寿梦,吴子乘。《十二年》经书:“吴子乘卒。”服虔云:“寿梦发声,吴蛮夷言,多发声,数语共成一言。”按,梦古音莫登反,寿梦二字合为乘字。
宋宋庠《国语补音》“行玉二十瑴”下云:“按诸本二十字无作廿者,旧音独出廿字,如此则当音入。”颜之推《稽圣赋》云:“魏伛何多,一孕四十;中山何伙,有子百廿。”此其证。又以三十为卅,苏合反。四十为卌,先立反,皆兴于秦隶书,之后务从简便,因各有音,大抵急言之耳。按此并以二字为一,与反切相近,故引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方言中的合音字
方言中普遍存在合音字现象,有很多是有音无字。这里只列举有字的合音字。
方言进入普通话的合体字:
“恁(那么)”、“那nèi(那一)”、“哪něi(哪一)”、
“啥”是“何”的音变,是“什(甚)么”的合音字,在明、清时代常写作“蛇”、“煞”等。
早在《刘知远诸宫调》里用“咱”和“俺”, “俺”是“我们”的合音词。 “我们”的合音词用“俺”,“你们”的合音词用“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在上古比较复杂,到宋元白话文里只留下一个“我”,同时新出现了“俺”和“咱”。“俺”是“我们”的合音字,“咱”是“自家”的合音字,“咱们”的合音字为“咱”。“咱”在元曲里多写作“昝”或“咱”。 “咱”是“昝”的异体,《广韵》:“昝,于感切,姓也”。大约最初就是借用这个冷僻的姓氏来谐“咱们”合音,后来才加上“口”旁或"“人”旁。

啦,助词。“了”和“啊”的合音字,作用同“了”,但语气较重。如:“是他自己说出 来的啦!”
“俩、仨、廿、卅” 俩是两个,仨是三个,廿是二十,卅是三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网络常见的合音字
“表” 表示“不要”(“表”、“酱”、“旱”等是台式合音字; )
“哞”表示 “没有”,  
“念”表示“那样”,
“康” 表示“好看”。
“酱” 表示“这样”,“这样子”合成为“酱紫”;“那样子”合成为“酿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9 10:37 编辑

八、各地方言合音词举例
苏州话
“覅”[fi?423]已不能恢复为分音形式“勿要”[f??5 i?423],而上海话“勿要”和“覅”是自由变体,而且“勿要紧”也可以合音为“覅紧”,苏州话通常仍念“勿要紧”。由于上海话“勿要”合音分音很随便,因此语料转写时也未必很严格。语料中分音用例远多于合音用例,未必符合口语实情,可能转写者将部分合音字记成分音形式。《海上花列传. 例言》中说“如说勿要二字,苏人每急呼之,并为一音……”为覅(fiao)。
,《海上花列传. 例言》中说“如说勿要二字,苏人每急呼之,并为一音……”为覅(fiao)。
粤语/闽南话:
婶=叔母
妗=舅母
冇=没有

江淮话和四川乐山方言:
表=不要
摆=不碍

吴川话
“来己([géi]取音)”的“已([géi]取音)”应是“这里”的合音。
“去女([néi]取音)”的“女([néi]取音)应是“那里”的合音。

新昌方言
“偕”是“尔(ng)”“吾(nga)”的合音词,即: ng+nga→nga—(简化作)→a 。“尔(ng)”是上古第二人称代词,“吾(nga)”是上古第一人称代词,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就有了“(你我两人)一起,共同”的意思。有三种形式的常用双音词容易产生合音词: ① 双声,且前一词素的韵母是 i 或 i 的变体; ②叠韵,且后一词素是零声母; ③虽非双声也非叠韵, 但前一词素有声母, 后一词素零声母。“尔吾”(的古音)合音为“偕”属于第一种形式。新昌方言里还有一些合音词,如“只要”的合音“z + iao →jiao• ”、“休要”的合音词“xiu +iao → xiao• ”、“勿会”的合音词“fei +vai →fai• ”等。
由于口语“尔吾(ng nga•其文字表示形式为“如之”“如是”“如此”“这等”)”使用频繁,历史上产生了多个合音词。试举几例。① 尔——《六书故》:“如是之合为尔”,可见“尔”不仅是远指代词,也是“如是”的合音词,因此“尔”在古文中的指示远近意义常常是或这或那模棱两可的。
阿——古代也曾作为“尔吾”的合音词表“这”“那”之意,如《世说新语》:“与却阿堵物”(阿堵物:那个〈或这个〉东西);这个语词直到清代尚在应用,但“这”“那”之意已不明显了。如《红楼梦》:“那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 ”(阿物儿:那〈或这〉东西)。又,“我也老了,那里养不出那阿物儿来?还怕他不成”(由于“那”和“阿”重用, 指示语义落在“那”字上,“阿物儿”变成了“物”或“东西”的同义词)。

靖江老岸话中存在一些合音词(合音词现象在各个方言里普遍存在),有专家称合音词的形成过程为“省音拼合”(上面我已经提到过),指的是语流中经常习惯性的省略掉某些音,其空位前后之音拼合连成音节,如“不要”说成[ ],以“不”取声母,“要”取韵母和声调相合而成。有趣的是,靖江老岸话中的某些合音词与苏州方言中的一些合音词相对应:勿要(苏州)-不要(靖江)、不曾(靖江)-勿曾(苏州)、格曾(靖江)-曾阿(苏州)。

陕西关中方言
今天仍然非常广泛的流行和使用着一句口语———“要不见怪”。“要不”,读为“b o”,合音词。不(b )+要

广东
"咱"是"咱每"的合音,现代官话中至少至今还没有发现把咱们说成"自家","咱每"的"遗存".
"听日"是"天光日"的合音.

潍坊方言
张——这样。举例:张勃!= 就这样吧!
娘——那样。举例:娘不行!= 那不可以。
白——不要。举例:白吃生东西=不要吃生东西。
甭——不用。举例:甭去=不用去。

富阳方言中的合音词
覅[fi﹞]——不要,例:覅伊——不要它
甭[fong]——不用,例:甭得——不用
[fε]——不会,例:[fε]得——不会的
朋[ben]——别人,例:朋家——别人家
咋[tso?]——做角(儿),例:咋儿——做什么?
毛[m﹞]——木佬佬,例:毛多——很多
米[mi]——没有,例:米角儿——没有什么
茄[tsia]——剩下,例:[tsia]勒——只剩下

玉林话
特殊人称代词有4个,其中3个用新造字“馥,握 ,越”,起用了一个罕用字“握”。这组代词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它们没有单复数之分;第二,它们是一组合音词,“馥”是“我屋” (我家)的合音,“握”,是“你屋” (你家)的合音,“俄”是“但屋”(他家)的合音,“握”,是“人屋”(别人家)的合音。从意义上看,也可以认为它们是“我屋,你屋,柜屋,人屋”组合而成的兼词。

温州话
“要”的否定词,普通话用“不用”,温州话则直接用一个“覅”,亦作“”。“覅”是由“勿”与“要”紧缩而成,实为“不爱”的合音。读fai33。音似“灰”,系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方言。如:覅吵啊。覅无空讲。覅听三不听四。有覅省,冇覅想。覅问火大细,只眙火烧基。你抯去罢,覅客气。你覅响儿走底,匄渠惊一惊。我忙显忙。你覅嬲牢我。搬新屋吧,旧家生干脆覅渠算罢。留心俫,饭覅吃哽牢。你逮渠监牢,覅匄渠溜爻。丧事办隐约俫,覅妆起忒闹热。生腰子病个人,平时着吃淡厘,最好覅吃盐。
有人将其写成“勿”或“弗”,似乎是不恰切。“勿”和“弗”均读fai213,入声;而“覅”读平声。
  孬,fe213,音似“否”的入声。由“不”与“好”紧缩而成的合音词。如:孬听。孬走。孬妆。该本书孬眙。越是大酒店,酒水越孬吃。

成都话
嗦——是不是哦
三——是不是喃
爪(平舌音)子——做啥子
嘎——该是哈

上海南汇县
乍tSA35(做啥isn 22SA35)、
柴头zA22dy(昨夜头za22?lA44dr53)、
乍去is‘A34iili3(做啥去,哪儿去)、
就梗Ziy22k535(就茄能)、
乍呀介tSA33?lA53hA31(做啥啦介,做错啦哇)、
?mo?55(呒没hrp22mA?44)

临夏话
嫑;发音(bdo),不要的合音字,不要的意思。如:“上房里嫑去了尕房里来”:“我俩的事情(哈)你嫑(呀)说”等。

民勤话
1.“彼”。发音念“别”,只有在《康熙字典》里才有这个发音,即第三人称,专指“他(们)、她(们)、它(们)”。“彼那个倒灶先头里谋的彼还日能的很,后来才觉谋的张三奸的太哩。” “谋”、“觉谋”:觉得或思谋。“奸的太”:奸,奸猾;太,副词,很。意思是,对彼和张三两人,一开始觉得是彼能行、聪明,后头才觉得是张三能行些,更奸猾。若“彼”与“家”合用成“彼家”,则指代众人,如同“那些人”、“他们”、“她们”、“它们”。
2.“臧”。是“怎么”的混合音,指“怎、怎么、怎么样”。另一层意思是指“这、这么”。民勤人说:“臧哩,臧哩?”就是“怎么了?怎么了?”民勤人说:“臧个。”就是“这个。”三是“桑”。是“咋样”的合音,也指“什么”。比如,你吃饭饭香,民勤人问:“桑味道?”就是“什么味道?”四是“浪”。是“那么”的合音。指“那、那么”的意思。民勤人问:“浪臧组哩?”浪,那;臧,怎么;组,“做”的发音。意思是“那怎么做呢?”如说“浪臧办哩?”自然是“那怎么办呢?”“浪几个贼娃子。”“那几个贼娃子。”两个民勤人探讨问题,各说各长,意见向左,一个就对第三者说了:“我说臧奖,彼(别)说浪奖,我不管他臧奖了臧奖起。”意思是:“我说这样,他说那样,我不管他咋样了咋样去。”
3.“桑”。是“咋样”的合音,也指“什么”。比如,你吃饭饭香,民勤人问:“桑味道?”就是“什么味道?”
4.“浪”。是“那么”的合音。指“那、那么”的意思。民勤人问:“浪臧组哩?”浪,那;臧,怎么;组,“做”的发音。意思是“那怎么做呢?”如说“浪臧办哩?”自然是“那怎么办呢?”“浪几个贼娃子。”“那几个贼娃子。”两个民勤人探讨问题,各说各长,意见向左,一个就对第三者说了:“我说臧奖,彼(别)说浪奖,我不管他臧奖了臧奖起。”意思是:“我说这样,他说那样,我不管他咋样了咋样去。”

福安,福州,厦门,漳州,泉州
俗写的 "偌" 都是 "若伙" 的合音词: "伙"《方言》"凡物盛多谓之寇,齐宋之郊,楚魏之际曰伙"。《广韵》"伙,胡果切,楚 云多也"表示 "多","多少"。
厦门话 "毛伙" 的 "毛",是借用 "饥者毛食"(《后汉书 冯衍传》)的 "毛" 字。这个 "毛" 字意思是 "无",是 "无有" 的合音词。
闽南话的【勿会】是"未解"("未解忆长安")的合音bue6(厦门音)。
台湾闽南话  恁:音lin2,你们,应是「汝等」的合音词,俗字。

宁波
 原词            合音词    释义         
搭我       躲〔to35〕   给我、和我  
搭俉      等            对你、与你  
搭渠       底〔ti35〕   给他、同他  
拨我       把〔po35〕    被我   
勿要           覅〔fe53/fi53〕 不要,表不情愿,不接受  
只要             只要  
勿用              别,表示禁止、劝阻  
勿会              ①不会②不③何不
格(该)貌      告             这样/那样、这种/那种 
咋会              怎么、怎么会,表示疑问或感叹 
呒没               密              没有  
注:合音词原词中的“搭”,作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对、给、把、和、跟、同、与”等,与后面的代词“你、我、他(她、它)”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连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和、同、与”等,连接其前面的代词或名词性词语及其后面的代词构成名词性并列关系的联合短语。
合音词的原词中的“拨”是介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让、给”等,与其后面的代词“我、你、他(她、它)”一起构成介宾短语。




说明   宁波话空白处都是拼音注的读音,打不上去,只好空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11-9 1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9 10:26
清代的陈澧为代表的学者就力主自产说,他在《切韵考》中就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上古时,中华已经存在了反切的 ...

三羊提供,不定有用:

kā mī xī mō
上衣和裙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古籍中的合音字(用○号的不是合音词,只是兼词,编在一起是为了区别)

3---4划
○云    如此
《汉书•汲黯转》上曰:“吾欲如此。”
《左传•僖二十九年》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牛三牺,皆用之矣。其言~。”问之而信。
《左传•襄二十八年》子之言~,又焉用盟?

○之     于此、  于彼。用同“焉”。
《史记•货殖列传》渊深而鱼生~,山深而兽往~,人富而仁义附焉。(~焉互文)

与    譇拏
诬、䛳、与也。与犹秦晋言阿与。《方言》与为譇拏之合声。卷十,謰謱,拏也。注云,拏言譇拏也。譇拏俗谓之叽里咕噜。(《音释》)

小   尐杪
   尐、杪,小也。《方言》尐杪双声,合声为小。(《音释》)

廿    二十
周微栾鼎铭:维王~有三年
伯姬鼎铭:维王~有八年

卅    三十
清惠栋《读说文记》:“今古文《春秋》二十三十皆作廿卅,唐《石经》犹然。孔颖达撰《正义》,始改旧文。”

木   弥牟
《义府》:“卫将军文子名~,《檀弓》作弥牟,与此(指”披“字条解说)同。”

孔   窟窿、酷笼
(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补辑•二声合一字》:“古语有二字合一字者,如------‘酷笼’为‘孔’,------”

区   灌渝
见《尔雅音释》

欠  呵宪
《俚语证古》:“张口气悟谓之呵宪。呵宪合声为欠。”欠,古读旱。《说文》:“欠,张口气悟也。”

斗    蜗牛
《俚语证古》:“指头之纹谓之斗。斗为蜗牛之合声。指头之纹,形螺旋如蜗牛,故谓之斗。”

仇   怨耦
《俚语证古》:“《左传•桓公二年》‘怨耦曰仇。’怨耦合声为仇。”

长   汪芒
汪芒即防风,是防风的双声音转,族名即君名,汪芒合声为长,故又谓之长狄。(参看《尔雅音释》)


厹   羊头
凡箭镞胡合嬴者,三镰者谓之羊头。《方言》三镰为三棱,羊头合声为~。下文云,~者谓之平题。注云,今戏射箭头题,犹羊头也。按《秦风•小戎》传,~,三隅矛也。三隅即三镰。(《音释》)

5划
叵    不可
      《后汉书•吕布传》:大耳儿(指刘备)最叵信。
成语有居心叵测

头    髑髅  顼颅
      头骨  朱骏声说是合声。《玉篇•骨部》:“髑髅,头也。”《六书故》:“顼颅,又作髑髅。髑髅之急言为头,皆声之转也。”
《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

头    斪斸
      锄谓之锄头,头为斪斸(古音俱读钩)之合声。《尔雅•释器》:斪斸谓之定。郭云:锄属,定为顶之音借。《诗•周南•麟之趾传》:定,题也。《怀南子•本经训》:橑檐榱题。高注:题,头也。义也为顶。锄头屈曲 故谓之斪斸。(见《俚音证古》)

○尔  如此   顾炎武说是“如是”的合声。
      《三国志•张裔传》: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

○宁  如此
      魏晋以后出现。
《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只    之矣(顾炎武说)

卌    四十
      先立反

弗    不之
      
阠    慎之
      音信。义与漘近

禾    徯酰  徯橀
      木名。魄,榽橀。《释文》:橀,本亦作酰。按榽音同徯。《方言》:徯、酰,危也。徯酰之合声为禾。木之曲头止不能上也。(见《俚音证古》)

圣    结丁
      结谓肉中丁。丁,谓其坚紧。结丁合声为圣。《方言》:萃,集也,东齐曰圣。疮肉坚结成疤,谓之吉定(即结丁)

东    居亭
      寓客称主人为东家。东为居亭之合声。东家为居亭家,所谓居亭主人是也。《续汉书•百官志》引《风俗通义》:汉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者,留也。盖行旅宿食之所馆,旧名负弩。改为亭长,亭长为行旅居亭之主人,故谓之居亭家。居亭家本为旅客奉亭长之专名,沿而为寄寓者呼主人之通称 。(见《俚音证古》)

闪    阎笘
      开门谓之闪,闪为阎笘之合声。《方言六》:阎笘,开也。东齐开户谓之阎笘。《音释》:阎笘合声为闪。俗话谓开门为闪。

台    遗佚
      台,失也。宋鲁之间曰台。《方言》:台,古音读提,为遗佚(古音读狄)之合声。《孟子•梁惠王篇》:遗佚而不怨。遗佚俗语音转为拉掉。(见《音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6划
那    奈何   那一  哪一
      1.nuó   奈何    《日知录》卷32:直言之曰“那”,长言之曰“奈何”,一也。
              又见《经传释词》
《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
2.nèi   那一
3.něi   哪一

○安    于是
      吾按,安与焉通,故也可为兼词。
      《荀子•正论》于是焉桀纣群居,而盗贼击夺以危上矣;安禽兽行,虎狼贪,故脯巨人而炙婴儿矣。
      《孟子•梁惠王》:寡人愿安承教。

耳    而已
      同“爾”。

芎    鞠藭  鞠穷
      《左传》山鞠穷乎?

朱    子居
      《列子》:杨朱南之沛。《庄子》则作“杨子居南之沛。”

合    翕忽

伏    匍匐

团    突栾

朵    嘟噜

污    温蠖
      《屈原贾生列传》: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此句历来多据司马贞《索隐》释温蠖为昏聩。清人陈昌齐认为温蠖的合音即污(见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三上“污也”条引)

亚    1.下忽
      局背谓之下忽,下忽合声为亚(古音读苏)。《说文》:亚,丑也,像人局背之形。(见《俚语证古》)
      2.而已
      《三国志•蜀志•吕乂传评》: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亦黄、薛之流亚也。
      《汉语音转学》152页:前人因不明亚字之真义,将它连接上字,以流亚当“流”解,实误。

夷    且几
      叠股而坐叫蹲踞,蹲踞为几且(古音上读格下读租)之音转。几且倒言为且几。且几合声为夷(古音读侧)。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    马注:夷,踞。

纥    疙瘩
      疙瘩为纥之长言。(见《俚语证古》)

(忄+勺)   号咷
      (忄+勺),《说文》作譥,云痛呼也。又为号咷之合声。《易•同人》:见号咷而后笑。《释文》:号咷,啼呼也。(《方言音释》)《方言》:(忄+勺),痛也。

牟    燠休
      牟为燠休之合声。《左传•昭公三年》:人民痛疾,而或燠休之。杜注:燠休,痛念之声。服氏曰:痛其痛而念之,若今时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方言》;牟,爱也,宋鲁之间曰牟。(参阅《方言音释》)

扬    清明
      扬为清明之合声。《诗经•君子偕老》:子之清扬。《传》云:视清明也。扬为美目扬兮之扬,即谓视清明也。《尔雅•释言》:扬,举也。(《音释》)《方言》:扬,隻(矍之省文)也。瞳之子谓之矊,燕代朝鲜冽水之间曰盱(谓举眼也)或谓之扬(诗曰美目扬兮是也)。   

缶    瓿(禺+瓦)
      缶谓之瓿(禺+瓦)。《方言》注:即盆也。缶为瓿(禺+瓦)之合声。瓿(禺+瓦)为瓿甊之异文。(《音释》)

场    浮壤
      场为浮壤之合声。文选潘岳籍田赋:坁场染履。李善注引此文云:场,浮壤之名也。音伤。(《音释》)

舟    周流
      舟为周流之合声。《释名》:舟言周流也。(《音释》)

伤    强蛘
      姑(上施下虫)谓之强蛘。《方言》注:米中小黑甲虫也。强蛘合声为伤(古音读泥雨切)。卷三:或谓之壮。注云:山海经谓刺为伤也。姑(上施下虫)以劲齿伤米,故谓之强蛘。(《音释》)

老    潦倒
      (查“癃”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俗语中的合音字和兼词
俗語:「精」曰「鯽令」。「團」曰「突欒」。「孔」曰「窟籠」。「蓬」曰「勃籠」。「按」曰「欽手」。「瀉酒」曰「篩」。「門關」曰「閃」。「藏物」曰「圓」。「熱酒」曰「頓」,曰「盪」。「器」曰「家伙」。「取物」曰「擔」,曰「拏」。

其中「精」曰「鯽令」。「團」曰「突欒」。「孔」曰「窟籠」。「蓬」曰「勃籠」。都是合音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9 11:00 编辑

这基本上是一本小字典了,可叫《合音字字典》。还有许多字,当时讨论结束,我都把它们收集起来了,但时过境迁,当时没有及时整理,现在已没有精力了,遗憾。
由于大家没见过,一时难懂或难于接受,所以它属于“奇文”。采取老方法,你先转载到你的电脑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参考价值了。
这类东西我很多,也没处发,想不到如观给这个版块取了“奇文”“神韵”,我的这些东西倒是应景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发出来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9 10:38
三羊提供,不定有用:

kā mī xī mō

可加在7中。有用,但要注释,来源之类

点评

在线《新华字典》 基本解释: 裃 kā mī xī mō 上衣和裙裤。 (江户时代)武士的礼服。(日本汉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9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讨论中增加许多合音字,如:
“着”,知道一词的合音字。    二八一十六套刑法用尽了,他还是两个字“不着。!”( 天下第一盘,又名《宋徽宗拒贿铜盘铭》)

“袂”为“未会”的急读合音字。明本《荔镜记》第四十一出《旅馆叙情》:“官人哑,阮脚痛,都袂行了。”明刊《满天春》之四《翠环拆窗》:“争一些儿险袂记得除。”

“消” (需要) “只消”,音tsa?5Si53,即“只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11-9 11: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9 10:59
可加在7中。有用,但要注释,来源之类

在线《新华字典》
基本解释:

kā mī xī mō
上衣和裙裤。
(江户时代)武士的礼服。(日本汉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也来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9 11:37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11-9 11:05
在线《新华字典》
基本解释:


这恐怕不合乎了,一非汉语,二是会意字不是合音字

会意字与合音字有关系但又有区别,意义合成的合音字属于会意字中的特例,与义无关的合音字则与会意字无关。因此会意字与合音字是两个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