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喜全递 也有将一句中平上去入依次各一字的游戏文字称作“四声诗”的。 四声诗 宋 白石郎 冯子慎独,灯下夜读。星转漏倏,风起峒曲。 摧草振木,冲牖乱牍。寒惨贯复,由首至足。 闻有翅扑,挢手照烛。于睹旧簏,奇鸟就宿。 钩爪陷目,毛羽毻秃。嗟尔怪鵩,胡访陋屋。 将我命蹙,如贾傅逐。于乃熏沐,于乃筮卜。 群小肆欲,君子畏辱。陵阜变谷,沧海化陆。 生苦诞育,亡恐化速。幽处暗漉,虫蚁聚髑。 心鄙噬肉,欣可对竹。言采卉菊,言美蕙服。 安守敬穆,斯享寿禄。 (每句皆依次平上去入各一字。) 今有四声喜全递先生,他认为在一句诗中,包含一二三四四种声调的优于只含三种声调的,再优于只含两种声调的。有四种声调,声律最和谐,所以诗文最优美,然后举了很多例句。平仄理论只考虑了两声,所以四声理论优于平仄理论。并且,作者给出其认为最理想的句子应该是1234123。 他的理论也不是空穴来风,八病说中有许多依据。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也指出,上声之前宜用去声,去声之前宜用上声。周氏是把它当成一种可用可不用的技巧性的方法来介绍的,其原理同样可以推广到阴平与阳平身上的。四声递用论,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技巧性的倡议,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的理论也引起了人们的怀疑。问题是举例再多,也只是个大概率,古人写诗多不按这种排列写。而且1234123不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吗?而若句句要满足四声喜全递,世上恐怕找不到这种人。就算这种声调最好听,但永远这样排列也就变成枯燥无味了。按四声喜全递理论行事,那么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词语和句子要统统开除“诗籍”了: 1、同声相叠的双音词、双音词组,如最常用的妈妈、爸爸、姐姐、弟弟、哥哥、青山、宏图、组长、道地之类的词语,四声喜全递竟然统统不许写入诗内。
2、有两个字声调相同的三音词、三音词组,四声喜全递统统不许写入诗内。〔连现代化、中国人之类的常用词语都不允许使用了!〕
3、有两个字声调相同的四音词、四音词组,四声喜全递统统不许写入诗内。别的不说,单是成语,就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允许写进诗内;
4、有两个字声调在相邻四个字内重复了的五音词、五音词组,四声喜全递统统不许写入诗内。 5、有两个字声调在相邻四个字内重复了的六音词、六音词组,四声喜全递统统不许写入诗内。
6、有两个字声调在相邻四个字内重复了的七音词、七音词组,四声喜全递统统不许写入诗内。 也就是说,如果要完全遵守四声喜全递理论,就根本别想写诗了,顶多能凑几首破绽百出的绝句体而已。 以上是大家对他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