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手” 刚刚 人干什么都离不开手,反映在文字上,手字也是变化最多,字族也最多。谈谈手字的演变和它与其它元素的构字功能是蛮有味的。由于甲骨、金文等古字无法在电脑中形象的打出来,只好用文字说明。
一、“又”字是最原始的手字
甲骨文中,手字一律写成又字,不管在什么方位,都是“又”,只是因方向不同而手臂的方向也不同而已。“又”的形状是手的侧面的简笔画,画出了张开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第四第五指因为与中指并拢,侧面便看不见了。食指与手臂连画。现在的又字,横撇在甲骨文中是大拇指和中指,是半个椭圆形,横并没有与一捺相交。一捺是食指与手臂。
二、表示手的三个基本字:手、又、爪
到了金文阶段,手字开始分化,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手字分成三个基本字:手、又、爪。侧面的手作“又”,本义就是右手。如及(手拿着匙匕状),隻(手抓一鸟形),雙(手抓两鸟形),取(用手割取耳朵。战争中杀死敌人则割下一耳以记功),叉(手夹住一物状)。正面的手作“手”,“手”字形是五指张开朝上,中指与手臂相连。手心向下的作“爪”,“爪”字实际是相反方向的“又”字。手臂在下的(即一捺),手指朝上的为“又”,手臂在上,手指朝下的为“爪”。“覆手为爪”,表示手心向下抓攫捉提的意思。孚妥二字像手掳掠子女形,孚,就是俘。舀像手在器物中捞取东西形。如果说“又”“手”强调的是整个手包括手臂和手掌,那么“爪”便只强调手掌部分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