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39
注册时间2016-7-2
威望1853
金钱9591
贡献7455
金牌会员
 
威望- 1853 点
贡献- 7455 次
金钱- 9591 枚
 
|
阿巴拉契亚山脉
蓬草 写于2020年7月19日
群峰吐气俊如龙,势引流云天际行。
一展身躯横古陆,忽藏首尾入苍冥。
蛮腰时绕千重霭,瘦脊曾披百丈冰。
筋骨原凭真火炼,从来貌古亦神清。
意在群山
蓬草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因搬家和旅行,几次驾车横穿美国,南北驱驰。也因此对美国的自然地理有了一点儿直观 的了解。美国的西部和东部都有南北走向的山脉,两者遥相对峙,好像没有东西平衡,北美大陆就要翻船似的。西部有落基山脉和海岸 山脉,而东部则是阿巴拉契 亚山脉。后者从南方的阿拉巴马和田纳西等州起始,延伸到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 区及附近的加拿大地区。
阿巴拉契亚山脉有数条支脉通过宾夕法尼亚州,其中包括蓝山。长期居住在美国宾州中部,难免与蓝山邂逅。蓝山横贯宾夕法尼亚州的东部和中部,在西南方向进入马里兰州。这 条山脊大多在海拔430-530米高,最高点也不过690米。它延伸410千米长,却仅有1.6-4.8千米宽。这样一条瘦瘦的山脉好似一条不见首尾的长龙。从侧面远观,它又好像是头巨鲸 的后背,稳稳地漂浮于林涛之中。有时,它又令人联想起庄子笔下的那条大鱼,“其背不知几千里也”。不知何时它就会 化鲲为鹏,一怒而飞。
我所居住的好时(Hershey)小城,恰在蓝山南侧十英里左 右。每日驱车去医学院上班总会面对它,到了五楼的办公室,临窗北望,也会与它不期而遇。它的山脊高度 没有明显的起伏,构成了一条相当平缓的天际线,在阳光下 呈现暗淡的蓝绿色。天空中不时飘过几片白云,在山体上留下片片移动的阴影,景色也随之变幻。在烟雨朦胧之际,蓝山隐身。雨后初晴,山体又雾气缭绕。每逢夏日晴天,树木 在高温之下,经光合作用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异戊丙烯,使山色变得更蓝。秋季来临,蓝山不免多了些苍凉之气。到了冬 季,暴雪过后,巨龙又披上银甲,冷气森然。此刻向北张望,又令人想起祖咏的诗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其实我与蓝山还有更亲密的交往。大儿子上大学时在纽约州,我们去校园,要向东北方向开车接近四个小时。小儿上 大学时,就读于宾州州立大学的主校园。校园是在我们小城 的西北方向,开车过去要将近两个小时。每逢学期开始结束或春假和感恩节,我们都要穿越蓝山,往返接送。有时兴之所至,也编造些理由去探望儿子。八九年下来,穿越蓝山也有一百多次。在路上远望它庞大的身躯,横在那里拦住去 路。驱车直奔而去,却不知从何处可以上山。快接近它时,山体出现缝隙,蜿蜒曲折的前路就在山谷之中。除此之外, 我还有十几次驾车西行的经历,在路上遇到蓝山转向西南。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隧道,从蓝山穿腹而过,需要一分钟左右 的时间。虽说是穿腹而过,却看不出蓝山有什么花花肠子。 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无法到达山脊。蓝山始终不给我跨长风骑鲸背的机会。
虽然我与蓝山每日见面,它却总是藏头而不露尾,总也看不清它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实,我所见到的蓝山只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一鳞半爪。查资料显示,这条山脉的来头还真不小。几亿年前,古北美大陆叫做劳伦古陆,位于赤道以南。它和另外两块古陆(波罗的古陆和阿瓦隆尼亚古陆)之 间隔着巨神海洋(Lepetus Ocean)。大约从4.8亿年前的古 生代奥陶纪开始,地壳运动使巨神海缩小,将大洋中的一串 火山及海底的沉积岩推上了劳伦大陆。到了4亿年前,这块 补丁就形成了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之后劳亚大陆又和冈瓦纳大陆相遇,使非洲与美洲大陆的东岸发生碰撞,在 3.35亿年前形成了泛大陆(Pangea)。泛大陆也被翻译成为盘古陆;这个译名兼顾了发音和古老之意。到了1.75亿年 前,非洲又和美洲分道扬镳。这一次的碰撞,好像是海底的 板块钻到了北美板块的肚皮之下。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形, 成为变质岩。受到委屈的岩层向上隆起,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抒发“盘古”的不平之气。坚硬的岩层也有气破肚皮的时候,这时就形成断裂,断裂两侧的岩层又叠在一 起。地质学家们说,碰撞使北美东部的大陆变形,收窄了300多千米。经过上述的造山运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铁石心肠里就包括了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这三种基本的岩石类型。
阿巴拉契亚山脉在其发育的早期曾经长得很高,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在伯仲之间。其后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流水的冲刷,它又逐渐变矮。在山脊两侧形成高原,在沿海地区形成平原。经过几亿年的天地磨合,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每次去我们大学的主校园时,都要穿过阿巴拉契亚的另一条支脉。在返回的路上,几十英里外就可以见到它庞大的身躯。山体上,每 隔一段就有一道沟痕,使它看起来好像是节肢动物的躯体。 其实那就是亿万年间流水冲刷留下的痕迹。
五亿多年前,寒武纪发生了生命的大爆发。随后,植物逐渐登上陆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积月累,植被终于布满了这条巨大的山脉。在成碳纪,植物生长极其茂盛,死去植物的躯体就堆积在一起,埋入地下,形成了煤炭。而美国的主要煤炭资源和产区之一就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 。原来它的肚皮里装的不仅有冰冷的铁石心肠,还 有能发热发光的煤。除此之外,地层里还有页岩和石油。美 国的第一口商业化油井就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不过它 在商业上并不成功,从来没有盈利,但是它却开启了宾州和美国其它地区的采油业。与之相比,还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炭业更为辉煌。上个世纪,煤矿和五大湖地区的铁矿区(明尼苏达州和蜜其根州)结合,促进形成了美国制造业的心脏地带。这个制造业带一直延续到纽约州的西北 部。没有这个制造业的心脏,我们很难想象美国会成为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也很难想象美国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制造出那么多武器、弹药和装备,从而帮助世界各国战胜 德意日法西斯。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和全球化,煤炭被其它的能源代替,美国的制造业逐步衰落,这个地区也 变成了“锈带地区”。
两年前,我们休假外出,游览探亲。驱⻋从宾州前往田纳西州,然后沿着阿巴拉契亚山脉返回。在返回的路上,先是游 览了位于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交界处的大烟山(The Great Smoky Mountain),然后在天际线之路(Skyline Drive)上驾车走了一百多英里。按我的想象,大烟山可以算做是龙头,而天际线之路则可说是龙脊。趋近龙头,但见群峰耸立,喷云吐雾。驱车上山,峰峦在云海中时隐时现。 遍山生满乔木,放眼皆是翠绿,一片生机勃勃。而天际线之 路则是在山脊之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在这两处驾车游,穿插于云雾之中,真的找到了乘龙而飞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做长途旅行不仅有公路,而且还有3550千 米长的步行道,从南方的佐治亚州一直延续到美国东北角的缅因州。在路上常见到健步行走的人,有的人还背着巨大的行囊。阿巴拉契亚山脉真的是既古老又年轻,而人能与青山为伴,也会自觉年轻了几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