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匠高价卖对联
大清宣统年间,凤阳府临海关来了一个从亳州来混穷的汉子,名字叫剑古透。夫妻俩带着老母和一个女儿过日子。剑古透脾气非常古怪,赚到钱就大吃大喝起来,可是一家老小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房子还是靠租住的,是个“家无隔夜粮,心宽不发慌”的人物。
剑古透喜欢交朋友,凌木匠就是其中的一个。铃木匠原来也是从亳州逃荒来到临海关混穷的。夫妻两个六个孩子八张嘴巴,日子过的非常艰辛,加上凌木匠脾气古怪倔强,不和睦人,除剑古透外,也没一个像样的朋友。
这年腊月二十五,眼看就要过年了,老天不长眼,居然下起雪来。凌木匠家此时已经断顿三天了,无亲无故,又助无门,没办法,只好躺在床上蒙头死睡不起来。老婆孩子饿得嗷嗷只叫,他都闭着眼睛装听不见。正在这个时候,可巧剑古透找他来了,一看木匠家的门还关着,就喊“老凌,老凌!你大白天怎么不起床啊,快开门!”。凌木匠一听是剑古透的声音,心里很不高兴,心想你咋呼什么呢?但转念一想:咱俩是一对难兄难弟,快过年了没钱花,恐怕是来找我借钱的吧?我现在哪里有钱借啊,于是就来个不吭声。凌大嫂觉得过意不去,就用脚蹬睡在床上的木匠说:“孩子他爹,快起来吧,他剑大叔来了。”说着下床就把大门打开。剑古透直走近门来,见六个孩子像一群小猪崽一样挤做一团,还在打哆嗦。心里一阵寒酸,说:“你们还没有吃饭吧?”凌大嫂不好意思的苦笑着说:“不怕他大叔你笑话,三天都没有见一粒米了!”说着就擦着眼泪。剑古透吃惊得“哦”了一声,说:“这样吧,我刚刚挣到三百个小钱。老凌,你起床,拿去上街买几斤绿豆面下面条给孩子们吃。你在扣下几个钱买张红纸,我再给你写幅对子,明天你拿到凤阳府去买,保你能够度过年关,还能过个肥年呢!”凌木匠一听,“呼隆”爬起来,说声“谢谢老兄!”立马拿着钱去买面条和红纸去了。一家人吃过饭,借来笔和墨,铺开红纸,让剑古透写对子。只见他提笔在手,凝神静气,唰唰唰,杨柳裁华,笔走龙蛇,点撇竖捺,眨眼功夫对子写成。剑古透放下手中笔说:“老凌啊,明天是腊月29了,卖对子正当时。你把对子拿到凤阳府卖去,那里有人识货。你要记住:这幅对联可不比寻常,你不要三五个小钱就给我卖了。你听着,多不要,少不卖,光绪龙洋三百块,卖不掉你回来打我的脸。但是有有条,一定要大街小巷都跑到,一定要有耐心!”凌木匠一听吓了一跳,说:“多少?三百大洋?你是发烧说胡话了吧?要能卖三百小钱就不错了,真的能卖的掉吗?”剑古透不慌不忙的说:“你怎么知道卖不掉?你这话好像是说的有些早了,你明天就去买卖看啊,卖不掉你就回来找我!”凌木匠不识字,也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只好收起对子,准备第二天上凤阳府。
农历腊月29这天,雪还在下。凌木匠顶着风雪赶到凤阳府,拿着对子在街上叫卖。有人一问价,听说要三百大洋,吓得一伸舌头跑了。有人怀疑凌木匠肯定是个疯子,要么就是一个财迷心窍砍大空的人,哪里有一幅对联要三百大洋的呀?
凌木匠的对子拿在手里,边走边叫卖,从早晨卖到晌午圆明园卖掉,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此时他心中在骂剑古透:你这个混帐东西,我说这对子卖不到这个价钱,你非说行,这不是拿我逗猴玩吗?我还带哪里卖啊,看我回去找你算账呢!
凌木匠大街小巷不停的转着叫卖,不知不觉的天就要黑了,心中发毛,此时又冷又饿。他走到一条名字叫火巷子的时候,有当无地喊了声:“卖对子喽”话音刚落,旁边一户人家的大门吱呀的一声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个年轻人来。小年轻对凌木匠看了一眼说“是那买对子吗?请跟我进来,我家主人要看看。”
凌木匠抬头一看,这户人家不简单,门面十分气派,一对石狮子把门,两只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门前,红漆大门镶着黄亮亮的门环。心想:这是户有钱的人家,我这幅对子钱多钱少都要,卖了,还有十几里路要往回赶能!
说着凌木匠就跟着小年轻来到二厅,见八仙桌边正坐着一位老者,头戴狐皮帽,身穿虎皮袍,鹤发童颜,像个神仙。青年说”“主人,卖对子的我带来了。”老者见凌木匠冻得可怜,就说:“你把对子拿来,带客人去厢房用点饭去吧。”凌木匠急忙恭谨的把对子递上去,然后随着那个名字叫增福的青年人退下。
厢房就在二厅旁边,两边说话,隐隐约约能听见,凌木匠刚刚坐下不久,就有伙计端上两晕两素还有一壶烧酒。凌木匠心想:一这一顿饭,就是对子不要钱也合算了,随即自珍自饮起来。
凌木匠一边喝,一边留神听着二厅的动静。只听那老者说:增幅,快去后堂请老夫人来看看春联!过了一会,就听一位老太太说:这是谁写的春联啊?瞧你那个高兴劲!老者说:看样子是一位隐居在乡间的高人所写。这几天我看了上百幅对联了,只这幅还合我意,你看,上联是:山石岩岩岩山石,下联是:
下联是对的什么呢?敬请本版楹联高手出步以对!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