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回复: 11

作诗中几个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55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27
贡献
5912
金钱
6926
发表于 2015-3-1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说说诗的概念,什么是诗?我们现在学、写的是通常叫做格律诗,也叫古体诗以区别于现代诗。在清朝以前,叫近体诗以区别于古风。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格律作的诗,从字面上讲,格律诗的主体是诗,格律是定语是客体。如果我们忽略了主体,只注重客体,那么我们写出的不是诗,而是格律溜。所谓诗,就是你想说而未直接说出(其中用大量的手法)而读者通过读,心领神会的明白你的意图和寄托的主旨,这就是诗。例如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给张籍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就是含蓄的手法并有意旨,问问自己的文章到底如何?能不能考中。也就是说诗必须用含蓄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并加之形象质感的语言而综合而成的。直白是诗的大敌。例如我们为国庆写赞颂诗时,一不小心就成了格律口号而远离诗了的主体。辛稼轩有一首采桑子词很好,就是作诗的一种心境:可以读之而体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弃此而言他,却能烘托此意,作诗之法也。
诗庄词丽曲俗。庄、丽、俗皆表现在字面和语气上。所以说诗句中,首先用词不能俗。就是说方言、俗语不能随便用。如:“怎”字就是方言,如果诗中用怎能,就不如用焉能、何能雅。但“怎”字在词曲中却广泛使用,如李清照词中,怎敌它晚来风急,怎一个愁字了得。等等,可见俗语方言可以在词曲中任意使用,这也是诗语词曲在用语种的区别,大家在创作中要加以留意,很多俗字方言不再一一列举。
诗中不能用熟语、成语。这里涉及到“老干体”和格律溜的一些问题,不多讲。老干体最常见的就是大量使用熟语成语,如这首庆祝十大召开
十大春雷响碧霄,震惊中外看春潮。
发言热烈如泉涌,策马腾飞逐浪高。
建树五年累硕果,浓香万里绽新苗。
小康社会期全面,再创辉煌赶比超。
并不是不讲修辞,而是大用修辞,但熟语成语比比皆是,一读挺振奋人心,其实了无诗味,此手每次开会一变换都可用。
再看一首七绝 祁连玉赞
天华物宝谁情种?君上瑶台炫玉容。
露水显山生丽质,千姿百态夺天工。
四句中至少用了六个成语。物华天宝、独有情种、显山露水、天生丽质、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哪有一句新奇之语。
还有一种就是挪用、搬用古人的诗语。如果用了,不能翻出新意,不能化用无形,那就是点金成铁。黄庭坚倡导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古为今用,但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徒劳无功。用古人成句,则在词曲中比比皆是,(如王安石桂枝香,结拍: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是杜牧的泊秦淮绝句)但也要用的恰当,翻得出新。诗与词曲在这里也是区别之一,作诗尽量避免用古人的成句。
诗贵含蓄。作诗必须用形象思维,用形象质感的语言,再加上想象和联想这两个诗的翅膀,一定会有好的作品。如何克服直白浅露的毛病呢?第一是多读书,多读诗,特别是古人的名作,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如何这样写.还有近人的诗作,因与我们生活相近,诗作读起来也没有隔阂。博览才能获益。
下面推荐一下必须要读的诗:《唐诗三百首》、《杜甫全集》、《王维诗集》、《孟浩然诗集》、《古诗原》、《陶渊明诗》、《清诗别裁》。李白的诗可读但不可学。还有近代的一些诗人,特别是同光体诗人陈三立,还有郑孝胥的海藏楼诗集,他虽然是个汉奸,但诗写得很好,有郑重九之称。
作诗要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不能无病呻吟。(但在初学作诗时,无病呻吟却是必要的,必须像学书法那样有个临摹阶段,临摹古人的名作,揣摩其中的奥妙,初学最好从咏物诗学起)掌握了技法,那就要避免无病呻吟了。
咏物诗要抓住物质神髓,不即不离,并借物生发,或寓意或寄情,总有寄托才行。咏史、咏物亦是。咏史要借古讽今,咏事要生发出新意,无新意便是死诗。
举例,元稹  七绝 咏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一句借陶渊明爱菊来表明自己如陶潜一样爱菊的那种清雅闲逸的境界。第二句承写爱菊的心态,围着篱边赏菊一直到了傍晚。第三句一反问振起,结句以理趣合之。说出此花之不为风寒迎霜而开,而此花凋落后,在寒冷的环境之中还有花可开吗?花耶?人也。当然此花开后仍有其他花开,如腊梅等,在此只是借此抒发自己的心情和心境,一种寄托而已。
还有应时、应景、应酬之作,如咏节令,咏国庆节、祝寿诗等,这些诗最难写,不要写得太大,要学会变换思维角度。细微处咏出大意旨就是好作。举个写中秋的例子: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一句眼前景,第二句月中景,扣望字。第三句联想到世上的人都在望,平淡写来,重点第四句,只一问,便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合盘托出。道出了人皆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思维的角度不同,让前三句也有了色彩。
我写了一组咏六十五周年国庆的绝句,写得不好,选一首说明角度的变换;
应喜钢刀铲毒瘤,民心失地望回收。
高歌今作江河祭,且换牺牲鸡与猴。
脱胎陆游的家祭无忘告乃翁那首诗。
诗的题目很重要,他是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诗意浓浓,要有书卷气,这是招牌,不可随意。题目不能起的太大,太抽象。看看古人,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鹿柴,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春夜喜雨等等,简洁而有意境和书卷气,有诗味。
有了诗题就要围绕着它去思维,这就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思维要开阔,左右半脑都要调动起来,想象要丰富,可以天马行空,联想要出乎意料但合乎情理,有一首歌词写的好:羊群像流水一样,羊群它流淌在草原上。。。。。
这就是思维---想象---联想的最好例证。羊群流淌在草原上无理但美妙,前面有像流水,便合乎情理。羊群像流水是想象,在草原上流淌是联想,这就是形象思维,想象并联想的结果。一切想象联想都要围绕着诗题的要求,就是心中想要表达的那种寄托,志向,意愿去层层展开,用质感的语言传出一种情趣和理趣,为主题服务。这就是作诗的最终落脚点。即诗言志也。
有了以上思维的过程,就要继续考虑格式上的安排。用什么样的景去传达什么样的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做到胸有成竹。并善于造境,就是造意境和情境。这种境要与主题不即不离。
择韵也很重要。以欢情为主线的要选择响亮之韵。如东、冬,江阳等韵,反之选择低缓之韵。但这也不是绝对,古人用欢情写悲情能倍增悲情,当知之。
作诗特别是一首诗里面,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涉及面太广。如果想把你想说的都一股脑的倾倒给读者,就会犯宽泛,意尽的毛病。要留有余地,让读者去想象,去感悟。要抓住重点,抓住神髓,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如: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风正一帆悬。都是以小见大,以小景写大景致。
作诗忌凑韵,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如果为了对仗工稳,流改成浮就是凑韵。
还有的为了凑韵,把一些词颠倒过来,如逶迤改成迤逶等等,有些可以,但有些会改变了词义甚至是病语。
诗中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词。尤其是律诗,绝句要求还是比较宽松的。题目中已经出现的词、字,诗的主体中也要尽量避免重复。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意境仍然第一位。避免重复字是为了增大掌握词汇量,使诗作更丰富。
作诗用典,可以起到省笔墨并传出大意旨。让诗作丰富多彩,有书卷气,厚重。但有错典用僻典会适得其反,用错会让作品失败,用僻典会让作品生涩,气滞,读者不喜欢。注意:用僻典时要明用,用熟典时要暗用,这样不至于滞涩和肤浅。
例如,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就是用南朝陈后主作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曲,来讽刺当朝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汲取教训。例子很多,这要在读诗中去体悟。如果在读诗的时候不知道作者用典,甚至误解作者的用典,你就读不懂甚至曲解作者的意图。这要平时多读书,多读史,起码一些常用的典故要知道。
前几天我看了一幅书法作品:文贵洛阳纸,情移海上琴。很多人不知什么意思,这是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洛阳纸贵大家可能都知道,西晋文学家左思写了一篇《三都赋》,写得好,在京都洛阳被人争相传抄,致使纸价上涨。情移海上琴恐怕很少人知道,这是说俞伯牙跟他的老师成连在海上学琴的典故,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学成了却不能抚,因为学的时候情志心态专一,精神寂寞,所以走不出那种心境。成连就驾船到蓬莱山请他的老师于春在海上弹琴,把伯牙孤独寂寞的情移出来,伯牙便能熟练的抚琴了,并成为一代宗师。所以多读史多读书知典故到会用典故,对作诗大有益处。
尽量避免四平头。四平头就是指律诗中中间两联开头两字音节、词性相同。首颔两联相同也犯此病。举几个例子
如:春昼雪如筛,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草芽短,林深鸟哢迟。
两闻斜日晚,呵手敛残棋。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来终夕,边峰不过秦。
萧条桑拓处,烟火渐相亲。
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梦岂花边到,春俄雨里延。
一梨开五叶,百箔候三眠。
只有书生拙,穷年肯纸田。
七律亦同样。
合掌问题。一是一联中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或者基本相同。或用词近似。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继往开来鸣玉振 承前启后响金声。
闻对听,如对似,等等。
二是律诗的中二联意同,或句式相同。
中二联意同或相近,这个都明白,说说句式相同。
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为: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不难看出,四句话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如果将芙蓉水薜荔墙千里目九回肠都看成偏正结构,则四句话结构完全相同,是名副其实的摞眼。一犯此忌,诗句就显得呆板了。所以作诗是要注意。
音律之美也要注意,如七律中的单句句尾,各用平上去人。韵脚,阴阳平声兼用。读来抑扬顿挫不呆板。
七律 殊岸寄意
又滞殊乡送旧,孤鸥江海逸犹
相看无别惟霜,默想难同舞浪
梅事寒窗欣梦,柳林缺月待谁
更叹春意离人,枕底桃花空自

6

主题

404

帖子

1346

积分

栏目嘉宾

冀雨尧天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28
贡献
421
金钱
460
发表于 2015-3-1 16: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2303

帖子

9442

积分

栏目嘉宾

冀雨尧天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74
贡献
2236
金钱
3465
发表于 2015-3-1 17: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激赏!
问好先生!
http://www.hksc888.com/static/image/smiley/comcom/9.gif 一声霹雳震乾坤,电闪雷鸣烈火喷; 巾帼英雄浑不怕,铮铮铁骨祭军魂。  http://www.hksc888.com/static/image/smiley/comcom/9.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55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27
贡献
5912
金钱
692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18: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谢二位!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55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27
贡献
5912
金钱
692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2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谢先生,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1545

帖子

8512

积分

栏目嘉宾

冀雨尧天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60
贡献
2008
金钱
3164
发表于 2015-3-1 2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55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27
贡献
5912
金钱
692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2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净乐 发表于 2015-3-1 21:35
细细阅读,受益匪浅

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449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冀雨尧天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03
贡献
5522
金钱
7151
发表于 2015-3-2 0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很实用的帖子。置顶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028

帖子

3865

积分

栏目嘉宾

冀雨尧天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207
贡献
1017
金钱
1346
发表于 2015-3-28 18: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美文,受益匪浅。问好自在渔樵首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2 19: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