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唐玄宗)对太常很重视,他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三百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的由来。
太常和教坊的区别:
秦朝以前乐府是古代音乐行政机关,从秦时开始形成制度,秦时称奉常,汉代称太常寺,主要负责礼乐,与大理寺、鸿胪寺、太仆寺、光禄寺并称五寺。
到公元692年,由武则天下令独立设置,名为云韶府即是教坊,自此与太常寺并立,在祭祀和朝会等正式场合,则奏太常雅乐,在平时如节庆等时期,则奏教坊俗乐。一直到明朝,教坊都是一个独立的机构,隶属于皇家管理,
教坊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教坊机构的成熟,逐渐进入了倚声填词的阶段,所谓曲子词,便是与教坊进行合作,依照音乐进行填写,填词之名亦由此来,比如到后代的宋朝,大名鼎鼎的柳三变先生,他的作品能得以广泛的流传,使得有井水处皆有柳词,和教坊的包装和广告工作是分不开的。
教坊为词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吸取外来音乐方面,比如《菩萨蛮》来自于波斯,《苏幕遮》是龟兹音乐(龟兹:丝绸之路新疆段),《八声甘州》、《凉州令》、《伊州三台》等也都不是汉族乐曲,而分别出自当时的甘州、凉州和伊州(这几个地名现在已经不存在,甘州: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中的一段;凉州:古时候的西凉,现在的甘肃片区,马超的故乡;伊州:今新疆境内),《婆罗门引》来自印度,胡字打头的词牌比如《胡捣练》、来自于北方胡人地区。这些日后都被编进了钦定词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