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回复: 4

2015年3月8日复习作业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2-27 22: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了解“梨园弟子”的由来。
2、了解太常和教坊的区别,并清楚教坊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13

主题

443

帖子

2705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8
贡献
688
金钱
1018
发表于 2015-3-8 11: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答:1、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三百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的由来。唐玄宗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不满足当时的乐工,于是自己亲自培养乐工。梨园便是唐玄宗培养乐工的地方。梨园因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

2、教坊为唐宋两朝官房艺术机构,分别在当时的京城长安(西安),开封。唐高祖设教坊,隶属太常寺,专门管理雅乐以外的乐舞百戏。唐玄宗将教坊从太常寺中析出,“凡祭祀、大朝会,则用太常雅乐;岁时宴飨,则用教坊乐部”。从此,教坊与太常寺各司其职。教坊集中了众多杂技高手。唐玄宗还下令让官府将全国各地的百戏杂技艺人管辖起来,逢有盛会,征调校技,以为国家教坊补充新人。
教坊为词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吸取外来音乐方面,比如《菩萨蛮》来自于波斯,《苏幕遮》是龟兹音乐(龟兹:丝绸之路新疆段),《八声甘州》、《凉州令》、《伊州三台》等也都不是汉族乐曲,而分别出自当时的甘州、凉州和伊州(这几个地名现在已经不存在,甘州: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中的一段;凉州:古时候的西凉,现在的甘肃片区,马超的故乡;伊州:今新疆境内),《婆罗门引》来自印度,胡字打头的词牌比如《胡捣练》、来自于北方胡人地区。这些日后都被编进了大名鼎鼎的钦定词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55

帖子

1788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5
贡献
475
金钱
668
发表于 2015-3-8 2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123 于 2015-3-8 20:57 编辑

1、了解“梨园弟子”的由来。
2、了解太常和教坊的区别,并清楚教坊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梨园弟子”的由来:

   汉代开始,共设置四大机构,所谓太常寺的笙簧,武备院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公车署的文章。
唐明皇(唐玄宗)对太常很重视,他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三百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的由来。

太常和教坊的区别

   秦朝以前乐府是古代音乐行政机关,从秦时开始形成制度,秦时称奉常,汉代称太常寺,主要负责礼乐,与大理寺、鸿胪寺、太仆寺、光禄寺并称五寺。
   到公元692年,由武则天下令独立设置,名为云韶府即是教坊,自此与太常寺并立,在祭祀和朝会等正式场合,则奏太常雅乐,在平时如节庆等时期,则奏教坊俗乐。一直到明朝,教坊都是一个独立的机构,隶属于皇家管理,

教坊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教坊机构的成熟,逐渐进入了倚声填词的阶段,所谓曲子词,便是与教坊进行合作,依照音乐进行填写,填词之名亦由此来,比如到后代的宋朝,大名鼎鼎的柳三变先生,他的作品能得以广泛的流传,使得有井水处皆有柳词,和教坊的包装和广告工作是分不开的。
  教坊为词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吸取外来音乐方面,比如《菩萨蛮》来自于波斯,《苏幕遮》是龟兹音乐(龟兹:丝绸之路新疆段),《八声甘州》、《凉州令》、《伊州三台》等也都不是汉族乐曲,而分别出自当时的甘州、凉州和伊州(这几个地名现在已经不存在,甘州: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中的一段;凉州:古时候的西凉,现在的甘肃片区,马超的故乡;伊州:今新疆境内),《婆罗门引》来自印度,胡字打头的词牌比如《胡捣练》、来自于北方胡人地区。这些日后都被编进了钦定词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30

帖子

3027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1
贡献
714
金钱
1181
发表于 2015-3-9 19: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8日作业:
1、了解“梨园弟子”的由来。
回复:
  是指乐器演员。《新唐书·礼乐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三百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末明初高则成的著名戏曲《琵琶记》有一句开场白:“今日梨园弟子,唱演琵琶记,”可见已是指戏曲演员了。
2、了解太常和教坊的区别,并清楚教坊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回复:
太常是对古时声乐演奏者称呼。
教坊是最初由国家供养的成规模成建制的文艺团体。它是和帝王专制的国家制度相统一的。 教坊是我国古代宫廷中掌管俗乐的乐舞机构,它自唐代设置,迄清初废止,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七代。它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词是那时声乐的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38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15
贡献
1874
金钱
3044
发表于 2015-3-16 10: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3.8作业
    1、了解“梨园弟子”的由来。
    旧社会常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其实,这种称谓最早并不是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新唐书·礼乐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三百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的由来。
    2、了解太常和教坊的区别,并清楚教坊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为太常;一说西汉初名太常 ,惠帝改为奉常,景帝时恢复旧称。新莽改名秩宗东汉复称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其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太常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册府元龟》帝王部一四四,弭灾第一曰:“干元元年五月己亥亢旱,阴阳人李奉先、自大明宫、出金痛及纸钱、太常音乐仰之,送于曲江池、投龙祈雨。”《新唐书·黎干传》云:“大历八年复刀为京兆尹、时大旱,干造土龙,自与巫觋对舞,弥月不应。又祷孔子庙。”(转自网络)
    教坊为唐宋两朝官房艺术机构,分别在当时的京城长安(西安),开封。唐高祖设教坊,隶属太常寺,专门管理雅乐以外的乐舞百戏。唐玄宗将教坊从太常寺中析出,“凡祭祀、大朝会,则用太常雅乐;岁时宴飨,则用教坊乐部”。从此,教坊与太常寺各司其职。教坊集中了众多杂技高手。唐玄宗还下令让官府将全国各地的百戏杂技艺人管辖起来,逢有盛会,征调校技,以为国家教坊补充新人。(转自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