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精华5
注册时间2020-10-11
威望514
金钱2819
贡献2025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威望- 514 点
贡献- 2025 次
金钱- 2819 枚
|
词调中的【甘州】,指哪里?
有“甘州”一语的词调:
《甘州曲》 平韵格 三十三字
《甘州遍》 平韵格 六十三字
《甘州令》 仄韵格 七十八字
《八声甘州》 平韵格 九十七字
【甘州】(古代区划名),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即今天的甘肃省张掖市。现张掖有甘州区,据文字记载已有5000年的历史。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羌、西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西汉武帝建张掖郡,后北凉沮渠蒙逊建都于此,至西魏废帝三年改为甘州,因城内甘泉遍地,泉水清洌甘甜而得名,甘州之称自此开始。
隋唐在甘州设立交市、西夏在甘州发迹崛起。元世祖忽必烈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肃省”首字“甘”即源于此。清为甘肃提督统军驻地。因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尚书·禹贡》雍州之域。自六国至秦,戎、狄、月氏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使将军赵破奴出令居,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断匈奴之右臂,自张其掖,因以为名。初属张轨,后凉末段业亦尝据此地,后业为北凉沮渠蒙逊所杀,据之,后又迁理姑臧。后魏太武帝平凉,以为张掖军,废帝二年改军置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隋大业三年罢州,为张掖郡。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甘州曲》 唐教坊曲名。《唐书·礼乐志》: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甘州其一也。顾夐词名《甘州子》。《钦谱》 格一:单调二十九字,六句五平韵 王衍
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
仄平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读平仄仄平平韵
格二: 单调三十三字,六句五平韵 顾夐
一炉龙麝锦帷旁。屏掩映,烛荧煌。禁城刁斗喜初长。罗荐绣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读中仄仄平平韵
《甘州遍》按唐教坊大曲有《甘州》。凡大曲多遍,此则《甘州曲》之一遍也。
双调六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 毛文锡【春光好】
《甘州令》 《碧鸡漫志》:仙吕调有《甘州令》。《乐章集·甘州令》注“亦仙吕调”。字句与《甘州子》、《甘州遍》、《八声甘州》不同。
双调七十八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 柳永【冻云深】
《八声甘州》 《碧鸡漫志》:“《甘州》,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有慢,有令。”按此调前后段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也,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乐章集》亦注“仙吕调”。周密词名《甘州》。张炎词因柳词有“对萧萧暮雨洒江天”句,更名《萧萧雨》。白朴词名《宴瑶池》。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张词之添声,刘过以下五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按此词后段第六句作上三下四句法,宋词俱照此填,惟程垓词“纵使梁园赋犹在”句法异,注明不另录。
另有张炎【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刘过【问紫岩去后汉公卿】、汤恢【摘青梅荐酒】、萧列【可怜生、飘零到酴醾】、姚云文【卷丝丝、雨织半晴天】、郑子玉【渐莺声近也】诸别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