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精华5
注册时间2020-10-11
威望514
金钱2819
贡献2025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威望- 514 点
贡献- 2025 次
金钱- 2819 枚
|
本帖最后由 古典诗词 于 2020-10-16 23:19 编辑
《相见欢》唐教坊曲名。南唐李煜词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句,更名《秋夜月》,又名《上西楼》,又名《西楼子》。康与之词名《忆真妃》。张辑词有“唯有渔竿明月上瓜州”句,因名《月上瓜州》。或名《乌夜啼》。
《钦谱》载有5体,均为36字:
薛昭蕴【罗襦绣袂香红】;杨无咎【不禁枕簟新凉】;蔡伸【楼前流水悠悠】;张镃【晓来閒立回塘】;吴文英【西风先到岩扃】。
《龙谱》录1体,亦36字:李煜【林花谢了春红 】。
咱们现代人填这个词调的时候,调名可以作:《相见欢》(俺认为这个是本名);《秋夜月》《西楼子》《忆真妃》《月上瓜州》《乌夜啼》(俺认为这些是别名)。《乌夜啼》这别名,是有争议的。
历代作品有,宋代很多词人都作《乌夜啼》名,也有作《相见欢》名。甚至到了明代,杨慎也作《乌夜啼》的。
《乌夜啼》 唐教坊曲名。《太和正音谱》注“南吕宫”,又“大石调”。宋欧阳修词名《圣无忧》,赵令畤词名《锦堂春》。按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清商曲《乌夜啼》,乃六朝及唐人古今诗体,与此不同,此盖借旧曲名,另翻新声也。
注:《钦谱》承《万树词律》。
按此调五字起者或名《圣无忧》。六字起者或名《锦堂春》。宋人俱填《锦堂春》体,其实始于南唐李煜,本名《乌夜啼》也。------万树《词律》
《词律》反以《乌夜啼》为别名者误。惟《相见欢》一词,乃别名《乌夜啼》,与此无涉。
依《钦谱》有47、48、50字3体,分别是:(南唐)李煜【昨夜风兼雨】;赵令畤【楼上萦帘弱絮】;程垓【墙外雨肥梅子】。
这个词调:《锦堂春》(正名);《圣无忧》(五言起)《锦堂春》(6言起),《圣无忧》(别名)。《乌夜啼》(误名)。咱们现代人,填这个词调的时候,若是调名也作《乌夜啼》。俺觉得是不对的。因为实际上,《乌夜啼》是指前面提到的《相见欢》词调的。
从字数上,可以简单区分一下:
见有47、48、50字的古人的作品,注明《乌夜啼》的其实都是不是真正的《乌夜啼》(相见欢)。而是《圣无忧》(五言起)或《锦堂春》(6言起)。
调名作《乌夜啼》的古人作品,凡36字的,是对的,也就是《相见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