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精华21
注册时间2020-10-1
威望585
金钱4244
贡献3162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威望- 585 点
贡献- 3162 次
金钱- 4244 枚

|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20-10-17 20:51 编辑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西子:春秋战国越国著名的美女西施。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37)作于杭州的作品。原诗有两首,这是第二首,是写西湖的传世名篇,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的一二句概括了西湖波光流动的样子和山色迷茫的奇丽景色。上句写晴,下句写雨,一近一远,一高一低,互为映衬景象阔大,而又恢宏壮观。后两句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西湖比喻为古代的西施,将西湖美景与美女西施,融于一体来写,想象奇特又富于创造性。把西湖的风韵情貌,表现得十分逼真传神。
转句转得巧,结句结得妙。既然前面写了西子,自然后面也就有“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前呼后应,浑然天成,“总相宜”的“总”字,振起全篇。整首诗气韵通畅,实现了全诗的无缝对接,使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足见匠心之独用。
这是一首平起仄收的七言绝句,一二句对仗工巧。第三句是坳句,“西”字坳,第四句用“相”字救坳,整首诗用语清新雅致。 “五言多恬静,七言多宕荡”。此作用韵为平水韵上平声四支,虽然不是昂扬激越之声,但从诗句平仄轮回升降旳声律中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强烈的韵律之美。诗里所表现的博大内容和气势与优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的统一,正是这首诗无穷魅力之所在。历久弥新,久传不衰,也就不足为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