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5|回复: 5

[诗有别裁] 新诗体之我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523
贡献
76190
金钱
1186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0-14 1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新诗体启蒙
   毛泽东说:“将来我看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中华诗词编者明确公告:“提倡的是吸收古典诗词和民歌的营养,在形式上是精炼、大体整齐、押韵,用当代语表现当代人感情的新诗,或者是讲点规矩的半格律诗。”
   二00一年,中华诗词学会发布的《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创造新的诗体。”
二 旧诗体演变
   先秦两汉时期:代表作有诗经,三百零五篇,四言为主。楚辞六言为主。古诗、古乐府五言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行体、田园诗、民歌等五言为主。
   隋唐五代时期:格律诗、词成型,五、七言为主。
   宋以词为盛:元以曲为盛,明清综合发展。
   近代: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自由诗兴起;对文言文、旧体诗全盘否定。但格律诗词仍有人在写,毛泽东也在写。
   一九七八年,旧体诗终于转回地上,中华诗词开始复苏。
三 格律析
1 定型:诗讲律源于南朝齐、梁时期。盛唐时格律诗词演变成型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平仄),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 成就:格律诗词曲具有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简洁美。因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其间产生了大量精美好诗,流传至今,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3 声调美:创造格律时,主要为了吟、唱时声调美。然而,声调美不完全取决于严律。崔颢的黄鹤楼前四句,三重黄鹤、六连仄、三平尾、不对仗......严重出律破格,。然而,你抑扬顿挫去诵,一样地音悠声美、荡气回肠。唐诗三百首原注:作者写时当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读来依然音节浏亮,并不拗口。李白不喜俳偶,故也特爱此诗。这说明声调美的关键不在死守严律,而主要在吟诵的技巧上。破律也有声调美。
4 破律:盛唐创造格律初期,多不严守。唐诗三百首中,五言律绝出律破格的超过半数之多。而恰在此段,好诗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及其后苏轼等大家,往往不守死律,恰多出名篇。黄鹤楼严重破律,但包括李白公认为千古绝唱。可见,破律也出名篇。
5 危害:严律带来了凑平仄、凑工对、凑严韵等难关。为了守律,往往因辞害意,不得不做出重大牺牲。著名词学家冒广生在和毛主席谈词时說:“拘泥太甚,则作茧自缚。写诗填词岂能桎梏性灵,何苦在高天厚土之中,日日披枷戴锁作诗奴。”其实,这是诗者之共鸣。严律这个“诗八股”,哪位没受其苦呢!严律当改,应为共识。
6 危险:现在中华诗词到了危险的临界期。毛泽东说:“旧体诗词格律过严,束缚人的思想,我一向不主张青年人花偌大精力去搞。”中国人以响应毛主席号召著称世界。试想现代青年人能有几何去抠严律呢?中华传统诗词岂不到了崖边!所以,毛泽东又说:“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所以关键落在要发展、要改革上。
7 精品:马凯同志说:“中华诗词正在从复苏走向复兴......缺乏精品力作,中华诗词就不会有真正的繁荣,更难以长盛不衰。”现在怎样评定精品呢?各诗词大赛,多以严律过头一筛子。排在唐诗三百首七律之首的“黄鹤楼”,第一个被筛掉。李白的“静夜思”也首轮淘汰。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精品削足适履,套改成庸品了。这样还怎么能生产出精品力作呢!锦州诗人李见心说:“对诗歌最高、最后的判定,是来自那些鉴赏力尚未受到污染的普通读者。”意大利学者维柯说:“诗永远只遵守感觉的判决”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宋代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而恰恰是这些追求奇趣、兴趣的人多出精品力作。所以,要精品力作,必改严律,提倡奇趣兴致。四 怎么改
   像崔颢写“黄鹤楼”,李白写“静夜思”那样去写诗。
   在原格律诗词曲的框架、基础上,(提倡保留字、句数)

      平仄不论
      提倡对仗
      有韵无限
      吟诵铿锵

      写完自诵,必朗朗上口,否则赶紧调整。
      这就是新诗体,就叫“新律诗”吧。可称“黄鹤体”。仍具五美,只去枷锁。
      这样,写诗只有快乐而无烦恼,把见到的景、物,拟象托情,直抒胸臆。
      如经宣传引导,青年人晓其不那么难学,且可娱情快意,渐可涉猎。而一旦入门,渐谙格律,自趋深入,精品可出。
      相信会有新局面,复兴在望,无断代之忧矣!

942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64
贡献
74357
金钱
9275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14 1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20-10-14 19:32 编辑

转载资料: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
    (1)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讲究平仄。
    (4)讲究对仗。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
    (1)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2)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不讲平仄。
    (4)不讲对仗。
    古体诗也叫古诗。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五、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等,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是在习惯上,往往把“乐府”另立一类,而把其余的称为古诗,特别是把五言的和七言的称为古诗,这是狭义的古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2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64
贡献
74357
金钱
9275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14 1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品读,切磋愉快

点评

谢评敬问您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15 1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523
贡献
76190
金钱
1186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9: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20-10-14 19:27
先来品读,切磋愉快

谢评敬问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14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九州拾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208
贡献
22489
金钱
46790
发表于 2020-10-15 2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学习,受益非浅。欢迎诗词理论交流。问好诗友。

点评

谢评敬问您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16 0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523
贡献
76190
金钱
1186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6 08: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上村夫 发表于 2020-10-15 20:45
阅读学习,受益非浅。欢迎诗词理论交流。问好诗友。

谢评敬问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31 2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