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魅力 文/闲客 打开音响,就有一种或动人心魄,或舒神惬意,或如醉如痴的妙曲天音贴着时空悠悠飞进春眠不觉晓的晨梦里。仿佛冰消雪融,岸边老柳在这魔音里泛青,将千万条垂丝如西施浣纱在春风中梳理。我就常常在这奇音妙曲中徜徉,欣赏、感悟、享受如蒲公英般的音符时常飞舞出一个令人意乱情迷、如诗如画的风花雪月的天地。这真是: 糜音轻漫飞,妙韵绕芳菲; 红影随风瘦,青芬任雨肥。 品茶吟雪白,煮酒赏桃绯。 花月春江夜,涛声枕梦归。 极难想象,没有音乐的天地之间会是怎样的一个枯燥乏味、单调而毫无生气的世界。《诗经》记载,人类在远古时代就于劳动中利用口号声“嗨--哟--嘿”来消减疲乏和劳累,这也许是音乐形成的原始吧。随着进化,有着智慧大脑的人类逐步懂得并制作各种能够发出美妙声音的乐器进行演奏,音乐,也就由单调和原始的发音逐渐演绎得丰满完美而成为今天如此的令人神醉情迷。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笛声,勾起了多少游子对故园的思乡之情。唐 .王昌龄在《从军行》里也描写了守卫边关的将士在秋月之夜听到琵琶弹奏的诉别怨离之音,无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就是音乐的穿透魅力!
烟花三月,《春江花月夜》娓糜、婉约、轻曼、舒缓的音乐会带你进入一个春月照江夜,桃花逐流水,柳絮轻飞慢,鲥鱼下酒肥的迷人境地;浮躁喧嚣的夏天,沏一杯清茶,放一盘轻音乐,当你感觉到“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似耳而以心”时,燥热消退了,此时你的心境已是“蝉鸣林逾静,花落可闻声”,宠辱两忘,心旷神怡了;静谧的秋夜,和着梧桐细雨的韵律,在小院深深深几许的案前,听一曲《二泉映月》,那凄婉、悲凉的二胡弦律会增添你对人生苦涩、艰辛、坎坷的理解和感悟;无聊的冬季,望着窗外漫天的飘雪,押着凛冽北风的节拍,一管羌笛的龙吟长声会带你进入“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的塞外春景;偶尔,在闲情逸致中,不妨听一听经典的古典音乐,因为那里面都有一段尘封的历史,在音乐里,让探寻的思绪跃上绵延的长城古墙,于厚重方正的青砖缝隙里搜索存留的历史烟尘。既然读史使人明智,音乐也该如此。
音乐的神奇魅力在于它可以消糜软化你的斗志。最著名的莫过于楚汉相争的“四面楚歌”的典故了。亥下之战,韩信利用楚人乡音瓦解了霸王八千子弟兵的士气,致使项羽自刎乌江。音乐也可以消糜冲动和无名恼怒于无形。在甜美、温情、婉柔的歌曲旋律中,怒狮可以转化成绵羊,魔鬼也可化作天使。难怪有“糜糜之音,可磨斗志”之说。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对舞迷夫妇因出言不慎而争执,越争越激烈,朋友相劝也难息双方怒火。突然,朋友灵机一动,打开了音响,优雅浪漫而绅士的狐步舞曲顿时弥漫了整个空间,争吵的夫妇满脸的怒不可遏刹时转为惊讶,即而相视一笑随着音乐舞动起来,一场一触即发的家庭战争就这样被音乐化解。 音乐的魅力和魔力更在于它有超强的鼓动性、号召性和战斗性。“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一曲激越雄浑、气势磅礡的黄河大合唱犹如滚滚天雷震撼着民族危亡的神州大地,激发起千万万中华儿女慷慨赴敌,保家为国;“九 .一八”事变,日寇的铁蹄踏破我美丽河山,烧杀掠抢,民族危在旦夕。此时,《义勇军进行曲》狂飙悲歌,燃烧起四万万同胞的“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斗志,“用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经过壮怀激烈的八年抗战,终于灭倭寇于长城脚下。时刻警醒卧榻之贼亡我之心不死,时刻铭记民族危亡意识,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的伟大意义! 那年夜逛南京的秦淮河,水岸人家店铺悬挂的大红灯笼和现代酒店缤纷闪烁的霓虹相辉映,在若隐若现的笙歌丝弦声里,叠印出亦真亦幻的纸醉金迷景象。夜晚街头的漫步,便如同在梦境里飘飘移动。明明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却似乎所有的嘈杂都被水上画舫的丝弦、两岸笙歌的糜音所吸纳。繁华,热闹,却又如诗如画般静静美丽着,行走其间,分辨不清真假虚幻了,全然不知自己也成了画中一景。直至走到行人稀少、灯火阑珊而又远离了音乐的街巷,在寂清沉静幽暗的夜色里,我才恍然感觉回到了现实中。正所谓: 一曲天然万木春,哪家吹玉月惊魂。 低吟浅诉昭君怨,铁马金戈将士奔。 流韵轻缥花落水,余音妙曼叶飘尘。 香风暗送千回转,韶乐人间几处寻。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有时,没有音乐的时刻也很惬意。当你逃离了过度音乐的骚扰,躺在窗帘遮掩的床上,四肢伸展到最舒服的角度,安静便弥漫开来,淹没了疲惫的身心,模糊了刚才还烦燥的意识,仿佛整个世间都在安静拉起的帷幔里甜甜睡去。哈哈,这已是题外的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