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2

[诗词理论] “词味”论析要 (四) 陶礼天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0-10-13 21: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典诗词 于 2020-10-13 22:17 编辑

“词味”论析要  (四)   陶礼天

“意味”、“气味”都是在诗论中出现过的概念,“意味”主要从思想内容的委婉含蓄的表达角度说的;而“气味”乃是从风格角度说的。
宋代沈义父(差不多与张炎同时)的《乐府指迷》,基本观点与张炎相同,不过他不像张炎那样推尊姜夔,而是极力称赞周邦彦,尤重其体制“绵密”的特点。在“词味”论上,其所谓“太露”则无“深长之味”,和明代杨慎说的“蕴藉之味”,无非是说词要委婉含蓄,故能给人读后有所“回味”、咀嚼不尽的美的享受,这是结合词的字、句、体制、状物抒情等方面来说的,可谓具有“细部批评”的特点。

顺便论述—下词的“酸馅味”和“蒜酪体”(味)的问题。杨慎所谓“晚宋酸馅昧、教督气”,就是指词的“三家村”习气,不雅正而流于粗俗的滑稽或拘泥不化的“故实”弊端,其后清人论词也批评所谓“蒜酪体”词。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丛编》本)载曰:

蒋一葵曰:康伯可从驾时,重阳遇雨,口占望江南有云:“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直浸到东篱。落帽孟嘉寻箬笠,拂衣陶令觅蓑衣。两个一身泥。”高宗大笑,问之,伯可对云,此蒜酪体也。沈雄曰:粗鄙之流为 调笑,调笑之变为谀媚,是也。

清刘体仁(1624一?)《七颂堂词绎·易安词本色当行》(《词话丛编》本)条亦论曰:“柳七最尖颖,时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 就’类,下此则蒜酪体也。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所谓“蒜酪”味即是“俗”而不雅,而戏曲正需要一定的滑稽和“俗”趣,故明清人主张戏曲要有“蒜酪”味,这是值得注意的。

------陶礼天老师,男,1962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秘书长。 1984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87年为安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祖保泉先生,1990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五年;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师从张少康先生,为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方向博士生,1998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8年迄今在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担任文学院副院长。



942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64
贡献
74357
金钱
9275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14 2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露”则无“深长之味”,“蕴藉之味”,“委婉含蓄,”   “读后回味”咀嚼不尽的美的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31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