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21

烟雨楼20期律诗班A组律诗第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18

帖子

167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7
贡献
179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0-10-13 17: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九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0

主题

152

帖子

13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0
贡献
332
金钱
545
发表于 2020-10-13 17: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点春 于 2020-11-5 14:27 编辑

烟雨楼诗词大学20期律诗班a组a10一点春第9讲作业
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
“转”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转”做好了,会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 注意转的时候不能与起、承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即另起一层意思。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七律  怅然
去年丹桂飘香处,路远难归一怅然,
神术有时朝赐履,赓歌无路赞垂娟。
令君到处期文课,未怕经书即会研。
胸内总装家宅月,初心不改共挥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9

帖子

17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5
贡献
424
金钱
686
发表于 2020-10-14 2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诗班第九讲作业:
F18-自我陶醉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1、转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英雄入伍时。
操练场中磨劲骨,执勤营里焕英姿。
拿云布雨雷霆旅,卫国保家龙虎师。
壮志凌霄当有爱。


去年丹桂飘香处,雁过长空送信时。
父老生涯容我诉,家乡变化令人痴。
楼依古树车成串,亭染荷花鲤满池。
又热旅游齐致富,


去年丹桂飘香处,何故秋风惹苦思。
每忆深怀欢意客,犹闻细语动心词。
仍留笃笃温存爱,怎抹谦谦洒脱姿。
拓业远航羁海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9

帖子

248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1
贡献
570
金钱
964
发表于 2020-10-14 2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梦淑华 于 2020-10-14 21:54 编辑

烟雨楼20期律诗班 A21-星梦 律诗第九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律诗中起、承以及之间的关系:
1、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

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如何写好转
1、景入情转法
2、反转法
3、直抒扩转法
4、进一层转法
5写意转法
6抒情转法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1.
七律·四十年师生聚会
A21-星梦
去年丹桂飘香处,卌载同窗团聚时。
久别重逢容貌辨,长谈不觉夕阳移。
联欢晚会锣敲句,流演高歌手舞旗。
桃李芬芳无限美,金樽共举敬恩师。


2.七律·亲人团聚
A21-星梦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合家欢聚时。
海外一家添喜庆,国人三地共神驰。
举杯遥忆萱亲饭,择日温恭婆母碑。


3.
七律·观国庆大阅兵
A21-星梦
去年丹桂飘香处,万民坐看阅兵时。
战鹰呼啸五洲震,重器扬威三域奇。
欣观铁甲谁能敌,妙赏花车世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6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39
金钱
241
发表于 2020-10-15 08: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雾山中 于 2020-10-17 11:43 编辑

20期诗班第九讲作业:
F17-云雾山中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律诗中的“转”就是承句的延伸,合句的铺垫。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中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跳转”,就是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意,这一跳转,避免了诗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主旨的揭示。
       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与“合”的关系:“转”应当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画上句号,让结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出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携手佳人浪漫时。
锦叶闲拈穿菊径,瑶阶慢步过云祠。
一颦一笑轻回首,双舞双飞缓读诗。
得遇良缘酬夙愿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相思不见人。
剩有添愁啼鸟树,空留惊梦落花尘。
诸多苦累行千里,岂少煎熬过一春。但得归来重聚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2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65
金钱
102
发表于 2020-10-16 08: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律诗班笫九讲A19-雨萌作业: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律诗中的“转”就是承句的延伸,合句的铺垫。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中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跳转”,就是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意,这一跳转,避免了诗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主旨的揭示。
      
    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与“合”的关系:“转”应当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画上句号,让结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出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又见长空塞雁飞。
落照衔山遮望眼,西风吹笛入罗衣。
天涯羁旅容颜改,客里思乡何日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8
贡献
130
金钱
200
发表于 2020-10-16 14:5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18-自我陶醉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1、转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与君对酒时。
举盏相邀情不尽,执杯对饮绪难平。
如今人去楼空后,此刻心灰意冷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2

帖子

10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246
金钱
424
发表于 2020-10-17 2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二十期律诗班第九讲作业
A13——兰叶葳蕤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律诗中的“转”就是承句的延伸,合句的铺垫。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中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跳转”,就是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意,这一跳转,避免了诗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主旨的揭示。
      
    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与“合”的关系:“转”应当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画上句号,让结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出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携笔邀秋入画来。
淡染岭南松傲立,轻描园北菊争开。
几只野鸭滩头卧,数朵闲云天外栽。
兴起不闻西照晚,忽听牧童踏歌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206
金钱
327
发表于 2020-10-18 10: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
1、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
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如何写好转?
1、景入情转法
2、反转法
3、直抒扩转法
4、进一层转法
5、写意转法
6、抒情转法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一)七律•回乡感遇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风光却不同。
步道临江垂柳绿,排楼耸岸夜灯红。
男儿健走如莺燕,玉女欢歌似鹭鸿。

(二)七律•骚客情怀
去年丹桂飘香处,季女回眸花面红。
笑语盈盈依水畔,风姿卓卓入林丛。
无情未必真豪杰,爱美如何不骏雄?

(三)七律•思故人
去年丹桂飘香处,独坐亭台思故人。
把酒言欢追往事,吟诗作画笑红尘。
同窗一遇乃天定,好友半生凭义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1

帖子

1920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3
贡献
484
金钱
719
发表于 2020-10-19 05: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A11香杏黄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在律诗中起到让诗主题升华的作用,要与承衔接,为合留出余地,造成螺旋式上升,防平铺直叙。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题:
去年丹桂飘香处,落叶阶前正戏风。
学蝶翻飞娇媚态,穿篱吻菊野蛮同。
今朝再与秋谈景,此刻偏无色染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9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9
贡献
219
金钱
352
发表于 2020-10-20 08: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讲作业:
F09虎虎生威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转”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转”做好了,会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 注意转的时候不能与起、承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即另起一层意思。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

1、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转句”不太容易掌握,因为转的急了,就会出现“起承”和“转合”之间的“断裂”。转得慢了,就像没有转,平铺直叙了,所以这个转的“度”要掌握好,也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点, 转句,究竟要怎么写啊?转句的写法转句的写法有很多种,我们从古人的作品中总结了一些:
1、景入情转法。
2、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转。还有就是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
3、直抒扩转。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4、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就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递进。
5、写意转法: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6、抒情转法。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1、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日黄鹂舞翠间。
鸟语花香新气象,
山青水秀美容颜。
敲词拟赋寻佳著,
捡句吟诗莫等闲。

2、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日黄花醉酒时。
佳节夜中观玉兔,
国庆期间作新诗。
秋光有色催银发,
岁月无声剪彩丝。

3、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夜清风入梦中。
佳节思亲难相聚,
国庆念友易连通。
孤身祭拜天宫月,
独自寻欢坐等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3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2
贡献
72
金钱
126
发表于 2020-10-20 14: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A~5东山逸士第九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律诗中的“转”就是承句的延伸,合句的铺垫。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中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跳转”,就是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意,这一跳转,避免了诗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主旨的揭示。
       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与“合”的关系:“转”应当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画上句号,让结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出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立高山独望时。
对坐谈心成往事,临窗赏月已逾期。
天凉菊瘦孤月冷,篱露蛩鸣金星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9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215
金钱
349
发表于 2020-10-21 2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A07-雨荷 第九讲作业: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律诗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
        转与合的关系是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转句”要掌握好度,不能过急,也不能过慢。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1)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与君共读时。
      日出萱师吟李杜,月悬瓜姐诵唐诗。
      此生有幸逢高手,久旱禾苗得露滋。
      莫笑白头迷四十,
      
(2)去年丹桂飘香处,一曲琴声悦耳飘。
      夜寝梦中五线绕,晨兴黑白键相邀。
      自弹自唱悠扬调,波浪起伏似海潮。
      逐梦启程无早晚,

(3)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同窗相聚时。
       犹记当年恢复考,不忘五载渴求知。
       花甲之年重返校,无悔一代救人医。
      人生多少春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7

帖子

2534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3
贡献
646
金钱
945
发表于 2020-10-26 23:2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律诗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         转与合的关系是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转句”要掌握好度,不能过急,也不能过慢。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与同窗聚会有感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同窗聚会时。   犹记当初常携手,且听今日再吟诗。   奔波不觉流光改,促膝方惊月影移。  坎坷遍经轻探问,曾经壮志有谁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5

帖子

3059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牧心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5
贡献
874
金钱
1105
发表于 2020-10-28 18: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20期 A24-意诚格物 第九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律诗中的“转”就是承句的延伸,合句的铺垫。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中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跳转”,就是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意,这一跳转,避免了诗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主旨的揭示。
       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与“合”的关系:“转”应当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画上句号,让结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出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二)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三)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重来不见人。
     梦里与君千盏酒,醒来独自忆情真。
     同窗三载金兰结,相识多年手足亲。
     景色宜人无意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4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118
金钱
178
发表于 2020-10-30 19:2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1、转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英雄入伍时。 操练场中磨劲骨,执勤营里焕英姿。 拿云布雨雷霆旅,卫国保家龙虎师。 壮志凌霄当有爱。   去年丹桂飘香处,雁过长空送信时。 父老生涯容我诉,家乡变化令人痴。 楼依古树车成串,亭染荷花鲤满池。 又热旅游齐致富,   去年丹桂飘香处,何故秋风惹苦思。 每忆深怀欢意客,犹闻细语动心词。 仍留笃笃温存爱,怎抹谦谦洒脱姿。 拓业远航羁海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4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129
金钱
183
发表于 2020-10-31 13:4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岁秋来暑渐微。 阔野枫林撩客醉,高天雁阵逐云飞。 飘零一叶风无语,漫染千山愁掩扉。 逝水总疑留不住,多情游子岂能归。   2 去年丹桂飘香处,阵阵金风妆晚秋。 摇曳红枫留客驻,翩飞黄叶隐林幽。 征鸿掠影湖光秀,菊酒醉人情意酬。 正值重阳多感悟,文章趣境实难求。     3去年丹桂飘香处,远眺枫红映画坪。 剪剪西风催雁阵,翩翩落叶赋诗情。 倩妆随笔浮光影,菊酒盈杯敬弟兄。 秋色一襟无限美,春花怎奈此时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4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129
金钱
183
发表于 2020-10-31 13:4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1、转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要写好“转”,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 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 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0
金钱
94
发表于 2020-11-1 11: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讲作业:

        A03~青桐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

“转”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转”做好了,会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 注意转的时候不能与起、承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即另起一层意思。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

二,转与起承合的关系

1、转与承的关系:转对于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2、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在此处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

3、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转句”不太容易掌握,因为转的急了,就会出现“起承”和“转合”之间的“断裂”。转得慢了,就像没有转,平铺直叙了。

三,转的写法

1、转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2、转耍不断裂。不要光顾着转,而不顾衔接性了。

3、转要形转而意不转。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

          七律·秋思

           文/青桐


去年丹桂飘香处,画阁携同赏尽秋。

短棹湖波照鳞日,风吹鬓发入画眸。

枫林似火樵歌唱,瀑布如帘雁字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351

帖子

2702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6
贡献
275
金钱
1204
发表于 2020-11-2 1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A-06 无语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转与承的关系:转对于起承来说,要有承接,要“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转不是起承的继续,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让合句无内容可写。
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⑴去年丹桂飘香处,何日再逢故友朋。  
  皎月一轮斜碧影,相丝几度落凡尘。
  欢声笑语喜极泣,秋水夕风愁不生。
(2)去年丹桂飘香处,又见长空南雁飞。
   落叶斜阳霜露重,秋霖雾霭晚烟微。
   直应天上云穷尽,却是日沈人未归。
      
(3)去年丹桂飘香处,喜唱红歌着盛装。  
秋叶翩翩风起舞,繁花簇簇锦衣裳。
挥毫泼墨抒情意,把盏抚琴表寸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4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118
金钱
178
发表于 2020-11-5 14:3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诗词大学20期律诗班a组a10一点春第9讲作业 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在律诗中,往往通过“转”来接近或提升主题。 “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 “转”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转”做好了,会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 注意转的时候不能与起、承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即另起一层意思。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七律  怅然 去年丹桂飘香处,路远难归一怅然, 神术有时朝赐履,赓歌无路赞垂娟。 令君到处期文课,未怕经书即会研。 胸内总装家宅月,初心不改共挥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2

帖子

6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155
金钱
266
发表于 2020-11-6 14:3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西老董 于 2020-11-6 15:24 编辑

九讲作业:A02山西老董

一、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什么是“转”,在律诗中转是转换角度,转是律诗章法的一部分,也是章法的重要一环。转是宕开扩展,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转要偶句加义对。转的重点要转出新意,使读者眼前一亮。转不能离开主题,与.“承″要有关联。转应该为结勾作铺垫,又不能拒了结句的风头。让结句无内容可写。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的作业;在这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夜亲朋聚月台。
满座樽前无位缺,当筵席上有高才。
清华学子为稀客,母校先生是远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2 1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