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21

烟雨楼20期律诗班C组律诗第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18

帖子

167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7
贡献
179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0-9-30 15: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0

主题

51

帖子

5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25
金钱
202
发表于 2020-10-1 2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尘@ 于 2020-10-3 22:35 编辑

第八讲作业:C03—微尘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就是承接律诗的开头,也就是起句。
在律诗中承联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谓之承上启下。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展开。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颔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是首联的进一步发挥。承联应注意要完全符合主题,要紧接起句之立意,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
律诗中承联开启下文的做法,承要注意不仅要承接“起”,也要引起“转”让转有内容可写,为下面的“转”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上文,开启下文的作用;起句写的是大范围,是全貌,诗言阔。那么“承句”要在起句的大范围之内,从纵深处去拓展,分承起句的景物。
律诗的起句和承句就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承句是承起句之景或事,承句这个景或事,与起句不同的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
独自登高上小楼。
北望蒹葭寒瑟瑟,
南飞归雁苦啾啾。

去年丹桂飘香处,
极目田畴似画廊。
菊艳蟹肥人语沸,
风清云淡棹歌扬。

去年丹桂飘香处,
树下同欢少一人。
冰魄隐形云壑后,
斜风吹粟落英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31
金钱
48
发表于 2020-10-3 0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期晴天 于 2020-10-6 10:13 编辑

20C08晴天第八讲作业: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律诗的“承”是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起承之间的关系是顺承延伸或者递进的关系。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把酒秋风望月时。似见娇妻浮瘦影,犹听稚子唱离诗。


去年丹桂飘香处,倚杖斜阳独立时。
节至茱萸才插遍,风前父母已成痴。

去年丹桂飘香处,携手庭前浅笑中。
明月偷听轻立誓,金风催促快披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帖子

12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7
贡献
320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0-10-4 20: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色倾城 于 2020-10-4 20:32 编辑

C05月色倾城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律诗中起即首联,作为一件事或一个景物的开始,承联必须要把事或景物拓展延伸,且承上启下给下文留有留地。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倚楼望远时。
明月依然来小院,佳人却是泪题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1
贡献
37
金钱
58
发表于 2020-10-6 1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C21~清秋木莲    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就是承接律诗的开头,也就是起句。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围绕主题,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为客江城病在身。
玉镜横窗唯有影,青苔满地更生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5

帖子

9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13
金钱
357
发表于 2020-10-7 2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C22酸菜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就是承接律诗的上文,也就是起句。
在律诗中要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要对仗。颔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承上启下,是首联的进一步发挥。承联应注意要紧扣起句之意,承要注意不仅要承接“起”,也要引起“转”让转有内容可写,为下面的“转”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上文,开启下文的作用;起句写的是大范围,是全貌,诗言阔。那么“承句”要在起句的大范围之内,从纵深处去拓展,分承起句的景物。就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营造出来的氛围的。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1,去年丹桂飘香处,月满人全对酌欢。
   坐有亲朋频敬酒,风吹酒盏落花沿。
2,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遇邻家宴客忙。
    笑语隔墙传入耳,推杯换盏桂花浆。
3, 去年丹桂飘香处,入夜忽闻木笛声。
    寂静空灵传妙曲,孤寻探看扰虫惊。
    花亭月照人独奏,乐罢余音绕梁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2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49
金钱
84
发表于 2020-10-8 19: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C07--刻木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展开、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起”和“承”是意境或话题的统一体,不可分割开来。

“承”的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承接:就是承接律诗的开头,也就是起句。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围绕主题,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要求在承联、承接上文时,应注意完全符合主题,要紧接起句之立意,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的方法,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答:

去年丹桂飘香处,飞叶满阶感岁华。
映水山光浓似锦,穿林秋色瘦如桠。

去年丹桂飘香处,又见层林染水溪。
瘦影轻孤难入寐,秋虫惨切曲如嘶。

去年丹桂飘香处,雾岭孤看日落时。
漫赏黄花怀往事,浅斟白酒入乡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3
贡献
6
金钱
9
发表于 2020-10-8 21: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中飘雪 于 2020-11-4 19:04 编辑

第八讲作业:
C25~空中飘雪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就是承接律诗的开头,也就是起句,一般是一联对仗的句子。
        承联前后两个句子围绕主题,要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承 在律诗中,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

承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

起句与承句的关系: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展开,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承 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1)去年丹桂飘香处,一曲清歌唤我回。
      红叶侵阶庭院美,稻花漫野蟹儿肥.
   
2)去年丹桂飘香日,正值家翁访校时。
      一别学堂长有梦,归来母校不逢师

3)去年丹桂飘香处,曾是商家展览时。
      各式豪车齐荟萃,主流千款任人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7

帖子

3098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二十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7
贡献
814
金钱
1143
发表于 2020-10-9 11: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青子衿 于 2020-10-9 14:44 编辑

20期第八讲作业: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就是承接,是律诗的颔联,承接首联的叙述,上下句围绕主题,各从不同侧面表达一个独立意思,可以加深话题,对首联的内容进行深化,意境扩展,提升高度。
起句与承句的关系有多种,如:
从写作内容分,有景承,意承,点题承;
按写作手法分,有顺意承接,递进式承接,并列承接,选择承接,问答式承接,逆序式承接。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至少写三个句子。
答: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知音聚会时。
        把酒言欢村舍里,依相伴晚风中。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诗词入梦来。
        笔下初描秋夜月,笺中偶画柳巷花。
              去年丹桂飘香处,檐燕携雏绕院飞。            庭柳纷披风斜过,娇儿戏耍日西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4
金钱
89
发表于 2020-10-9 12: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承就是承接 也就是把之前的内容衔接起来  然后在引领下文的作用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酒酣欢聚时。
名馆佳肴增盛宴,秋风皓月载新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0
金钱
34
发表于 2020-10-9 1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间梦 于 2020-11-3 20:25 编辑

C组花间梦第八讲作业
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  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在律诗中,在律诗中承联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谓之承上启下。
“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承联承接上文的做法,应注意要完全符合主题,要紧接起句之立意,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1.
去年丹桂飘香处,一夜飞车君且还。
阿母迎门眯眼笑,小儿拉手绕膝前。
2.
去年丹桂飘香处,常忆伊人泪满盈。
露浥好花心意冷,风吹残叶落魂惊。

3.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送佳人去远行。
风雨相携三四载,一朝分别几多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发表于 2020-10-9 1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彩娥奔月 于 2020-11-4 19:16 编辑

彩娥奔月第八讲作业: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在律诗中,在律诗中承联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谓之承上启下。
起承的关系:承句大体要承接起联而来,其法贵平和匀称,起联急者承联宜纡缓之,起联缓者承联宜坚挺赴之。这是说颔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是首联的进一步发挥。起句写的是大范围,是全貌,诗言阔。那么“承句”要在起句的大范围之内,从纵深处去拓展,分承起句的景物。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夕枯枝鸟不栖。(后续写:写一棵已枯死的桂花树,人走茶凉的世态,自己振奋的决心)

1、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昔枯枝鸟不栖。
香粉零星空是景,冷霜偶落化成泥。
2、思怀
去年丹桂飘香处,亭榭池边双影重。
罗帕秋波依旧在,青衫福贵总难逢。


3、喜相逢
去年丹桂飘香处,亭榭池边双影重。
罗帕秋波依旧在,青衫高榜喜新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47
金钱
74
发表于 2020-10-10 22: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C17-燚燚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承接:就是承接律诗的开头,也就是起句。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围绕主题,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①去年丹桂飘香处,放眼余秋处处凉。
   寄走天涯怀旧事,身漂海角断愁肠。

②去年丹桂飘香处,地上残枝结玉霜。
    菊蕊凌寒初绽放,花梢向日乍凝香。

③去年丹桂飘香处,独感湖边爽气悠。
   陌野轻风常做梦,苍穹漫步有愁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7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97
金钱
293
发表于 2020-10-11 21:4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七颗眼泪 于 2020-10-11 21:52 编辑

20期第八讲作业: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
         承就是承接上文的意思,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承是起的延续和扩展,起是承的引子。二者从意、情、景上,相互关联,互相交融。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答:
         1.去年丹桂飘香处,碧草萋萋月满楼。
            薄雾轻醺孤艒冷,微风沉醉碧波幽。   
         2.去年丹桂飘香处,一束黄花向日开。
            涂色丹青寻鹤影,鼓琴弹瑟坐亭台。   
        3.去年丹桂飘香处,应是圆蟾入目来。
           共饮泸州图一醉,知心好友莫停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8
贡献
33
金钱
51
发表于 2020-10-12 13: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荷 于 2020-11-6 09:50 编辑

第八讲作业: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承就是接着首联进一步解释,说明或让读者知道的内容更具体。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挚友应邀把盏欢。
今日消息沉瀚海,何时佳讯报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3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79
金钱
120
发表于 2020-10-24 18: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就是承接律诗的开头,也就是起句。
在律诗中承联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谓之承上启下。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展开。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颔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是首联的进一步发挥。承联应注意要完全符合主题,要紧接起句之立意,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
律诗中承联开启下文的做法,承要注意不仅要承接“起”,也要引起“转”让转有内容可写,为下面的“转”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上文,开启下文的作用;起句写的是大范围,是全貌,诗言阔。那么“承句”要在起句的大范围之内,从纵深处去拓展,分承起句的景物。
律诗的起句和承句就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承句是承起句之景或事,承句这个景或事,与起句不同的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尽是繁华犬马声。
今是家国两团圆,喜逢佳节倍思亲。
邀君同赏白兔月,繁华昌盛齐庆生。
觥筹满时喜眉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45
金钱
78
发表于 2020-10-25 0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C10-翡冷翠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就是承接律诗的上文,也就是起句之后。
    在律诗中要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要对仗。颔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承上启下,是首联的进一步发挥。承联应注意要紧扣起句之意,承要注意不仅要承接“起”,也要引起“转”让转有内容可写,为下面的“转”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上文,开启下文的作用;起句写的是大范围,是全貌,诗言阔。那么“承句”要在起句的大范围之内,从纵深处去拓展,分承起句的景物。就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营造出来的氛围的。

二、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1,去年丹桂飘香处,巧遇桥头画舫前。
  水上风景无限美,廊边菊色更娇妍。

2,去年丹桂飘香处,恰是老妈生日忙。
  笑语隔墙传入耳,吹拉弹唱红高粱。

3,去年丹桂飘香处,入夜忽闻汽笛声。
  寂寞蝉声穿岸水,彷徨斗室伴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105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0-10-25 2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才下眉头 于 2020-11-3 11:19 编辑

C—16才下眉头
20期第八讲作业: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在律诗中承联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谓之承上启下。
起与承律诗中承接上文的做法,应注意要完全符合主题,要紧接起句之立意,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去年丹桂飘香处,老友相逢忆少年。
溪石捉来螃蟹戏。泥筐撮起小鱼鲜。


山中漫步
去年丹桂飘香处,漫步山中好景光。
岭上晴云犹在跑,树头禽鸟得闲翔。



儿女团圆秋佳节
去年丹桂飘香处,玉兔当空庆仲秋。
辛苦难当驱车赶,归来只觉举眸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5
贡献
40
金钱
65
发表于 2020-10-31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
C13山涧落花
1、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在律诗中承联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谓之承上启下。
律诗中承联承接上文的做法,应注意要完全符合主题,要紧接起句之立意,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
也就是说承句大体要承接起联而来,其法贵平和匀称,起联急者承联宜纡缓之,起联缓联宜坚挺赴之。这是说颔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是首联的进一步发挥。
律诗中承联开启下文的做法,承要注意不仅要承接“起”,也要引起“转”让转有内容可写,为下面的“转”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上文,开启下问的作用;起句写的是大范围,是全貌,诗言阔。那么“承句”要在起句的大范围之内,从纵深处去拓展,分承起句的景扬。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1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夜梧桐圆月明。
2去年丹桂飘香处,何处碧萧引步来
3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岁月寒落影波
承句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夜梧桐圆月明。
把盏推杯酒兴致,高歌一曲众人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297

帖子

1726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8
贡献
385
金钱
648
发表于 2020-11-1 20: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C25-松风泉月  
第八讲作业(松风泉月)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如何理解律诗中“启”与“承”之间的关系?
答:律诗的“承”,在“起”之后,是承接第一分句而展开的第二分句。“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整篇诗里事件过程的开头。“承”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起句:去年丹桂飘香处,
承句1:风露生烟渐冷香。
承句2:今岁青莲枯满塘。
承句3:今日师生聚一堂。

承句作为起句,接两个对仗承句:
今日师生聚一堂,
桃李殷勤表心愿,园丁笑语指良方。


金桂贺寿诞
贺快乐老师生日快乐
文/松风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师生聚一堂。
桃李殷勤表心愿,园丁笑语指良方。
索文催鬓教佳句,崇德修身润泰康。
鹤发童心怀孔孟,读诗快乐共疏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297

帖子

1726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8
贡献
385
金钱
648
发表于 2020-11-2 21: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C25-松风泉月
第九讲作业:(松风泉月)

1、简述律诗的“转”,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承”以及“合”与“转”的关系,如何写好转?

答:“转”是诗词章法的重要一环。“转”要尽量使转折之笔宕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颈联与颔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转”相对于承来说,要何承接,这就是“相应”,不是承的继续,而是要另起新意,但又不能离开这首诗的主题。
“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抢了结句的风头,不能在此就画上了句号,让合句无内容可写。
“转”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即“触景生情”。转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向主旨过渡。
转句的写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1)景入情转法,如:《次北固山下》 王湾
(2)反转法,如:《淮上喜会梁川故乡》 韦应物
(3)直抒扩转法,如:《月夜忆舍弟》  杜甫
(4)进一层转法,如:《春夜喜雨》 杜甫
(5)写意转法,如:《旅夜书怀》 杜甫
(6)抒情转法,如:《登高》 杜甫
如何写好转句:
(1)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2)不断裂。(3)形转而意不转。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再写一联或者两联的“承”。在此基础上,遵循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觉、想法,但不要下结论,这一联的前后句中要求隐藏的主语是我。

答:从句“去年丹桂飘香处”,承句“寒露生珠逐渐凉”。
把从句作为出句,
出句:“寒露生珠逐渐凉”。
承句1、“晚秋咀咏少年狂”。
承句2,“古稀相看鬓成霜”。
承句3,“南飞大雁更思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6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28
金钱
300
发表于 2020-11-3 16: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宁静的夏 于 2020-11-4 15:50 编辑



烟雨楼二十期律诗第八讲作业:C06—宁静的夏

一、简述律诗的“承”并说说你如何理解律诗中“起”和“承”之间的关系。


答: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文。就是承接律诗的开头,也就是起句。在律诗中承联不但要承接上文,还要引出下文,谓之承上启下。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展开。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颔联无论抒情写景叙事,都应紧紧承接起句,是首联的进一步发挥。承联应注意要完全符合主题,要紧接起句之立意,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
律诗中承联开启下文的做法,承要注意不仅要承接“起”,也要引起“转”让转有内容可写,为下面的“转”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上文,开启下文的作用;起句写的是大范围,是全貌,诗言阔。那么“承句”要在起句的大范围之内,从纵深处去拓展,分承起句的景物。
律诗的起句和承句就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承句是承起句之景或事,承句这个景或事,与起句不同的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接在上一讲作业:“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的作业中,大家分别给出的三个后分句,按照作业中自己写出的构思,再写出一联或者两联的“承”,注意一脉相通;无论是一联还是两联,全部要求对仗,且符合律诗的替对粘。



1、
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金风送爽时。
霜月中宵零落叶,寒烟薄雾浸残枝。


2、
去年丹桂飘香处,与友登高上凤楼。
雨润朝霞藏雾气,霜侵老树逐清流。

3、
去年丹桂飘香处,举国同欢喜气洋
精准扶贫施美德,人民致富步康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2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