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春华秋实元老
精华114
注册时间2020-7-5
威望2135
金钱58227
贡献54711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春华秋实元老
 
威望- 2135 点
贡献- 54711 次
金钱- 58227 枚
 
|
发表于 2020-10-4 08:1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咏国学大师鲁实先先生(新韵) 前言:前一段,已故国学大师鲁实先教授之子鲁传先先生给仲达留言:“前日发表先父珍藏书信(置首),先生如有兴,敬请即兴一首,谢谢!”,仲达深感意外,深感荣幸,也非常忐忑。对这样一位在《史记》校注上做了开创性工作,在历法研究上独步古今,还在甲骨文、卜辞、彝铭、训诂、文字学等方面之学术成就集大成者,仲达连仰望的资格都没有,唯恐因才学浅陋、文不达意,而有辱仙翁,有伤大雅。好在鲁传先先生说了,仲达“是我至今唯一有此请的朋友”,仲达也就不敢推辞,斗胆草成了这首七律,主要是表达对国学大师一生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赞美!这里敬请鲁传先先生及各位师友多多海涵,不惜赐教!谢谢! 七律.咏国学大师鲁实先先生 (新韵) 年少鲁生惊世才,经天纬地苦寒来。 文从史记开生面,名至石渠有仲裁。 国脉承延依历法,师心传授拜兰台。 孤鸿卅载家何处,万水千山兴未衰。 小注:1、首联:鲁实先先生青少年时期,由于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而成为饱学之士,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特别是在北平四年,平均每天在北平图书馆读十本书。不到29岁,一个无学历无资历的人,被聘为复旦大学教授,人们笑称为“娃娃教授”。 2、颌联:1940年鲁教授的《史记会注考证驳议》发表,后又扩充为专著,对《史记》校注做了开创性工作,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史界的地位。时任湖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杨树达先生评说:“有如云中天马,破空而来,不可逼视”。郭沫若、顾颉刚、章士钊、陈子展、朱守一、曹孟其等鸿儒大家纷纷题词赋诗予以赞颂。名至石渠有仲裁,是指鲁教授很多方面的学术成就前无古人,已成经典,立宗立派,功在当今,名垂青史。石渠的典故是,汉宣帝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诏萧望之、刘向等儒生,在长安(今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汉宣帝亲自裁定评判。 3、颈联:国脉承延依历法,是指鲁教授在历法研究方面也做了前无古人的工作。1942年9月1日,郭沫若又为其所著《汉鸿嘉以来气朔表》一书,作《气朔篇》长诗,给予高度评价。诗中指出他在历法方面的贡献是“国脉赖之得永延,文化长城万里坚”。师心传授拜兰台,是指鲁教授不谋官职不恋钱财,一生用渊博的知识教书传道授业,其学生遍布天下,很多人已成为鸿儒大家。兰台,古时指朝廷的中央档案典籍藏馆。这里是赞美鲁教授的学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有如国家的图书馆馆藏一样。 4、尾联:孤鸿卅载家何处,是指鲁教授1950年受家叔鲁荡平等高层人士所邀经香港转至台湾后,陪伴老父客居台湾27年,直到1977年病逝于校园,而妻子儿子等家属却一直在大陆。万水千山兴未衰,是指鲁教授一生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的学问被广泛传播,桃李满天下,他的成就和业绩已经深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土壤里,在这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更是焕发着青春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