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由此,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因为因为一生只从事污水行业管理,我就因循环保事业发展的脚步,大尺度回顾我国这47年以来取得的成就,作为对共和国71华诞的礼赞。“碧水蓝天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饮用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无公害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和生活,是环保事业的终极目标。 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常委会通过新中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政策。199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明确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并称“三大十条”。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晏殊体,词林正韵第七部
破阵子•中国环保四十年
四十七年致力,顶层对策精研。 总量减排区域治,规划长期法律颁。巨资跬步拚。
三大十条落地,全民治理攻坚。 生态文明依宪法,沃土蓝天碧水潺。千秋万世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