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蔷薇自陌 于 2015-2-23 15:30 编辑
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我们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礼仪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周 (郑国) 踏青】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 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高亨《诗经今注》说:『郑国风俗,每逢春季的一个节日(旧说是夏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这首诗正是叙写这个集』。实际上, 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
【汉 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 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汉代流行.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后行棋。棋到水处则食鱼,食一鱼得二筹。更多具体玩法,已失传。 【汉 弄剑与踏杯舞】 壮夫弄剑不弄丸,上下青光慑人寒。 长袖应随笙鼓乐,跳踏圆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汉画像砖中百戏部分有『跳丸』或称『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双手上举,空中有五个圆球,加其手中一球当为六球.汉代壁画百戏中亦有一人在弄六丸,梳髻着衣,似为妇女。沂南汉墓石刻百戏中一赤上身男子,所弄为四把短剑——我国的杂技在两千多年前便有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晋 流觞赋诗】 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 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荆楚岁时记》:『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序》』。
【晋 重阳饮菊花酒】 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 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 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汉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风俗。饮菊花酒的时代,一般认为是从晋代陶渊明赏菊饮酒而来的。
【宋 祭灶】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我国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礼记·礼器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宋 挂五彩线】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 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周处《风土记》谓:『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楝叶插头,五采系臂,谓为长命缕.』宋人余靖《端午日即事》诗:『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
【宋 染红指甲】 端午阶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 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 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词之七》:『七月七日侵晓妆,牛郎庙中烧股香.……君不见东家女儿结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红。
【宋 茶贩】 银针碧螺漫自夸,玉壶沏煮胜紫砂。 夏至日长行人少,担歇柳荫闲斗茶。 陆羽《茶经》引晋代《广陵耆老传》云:『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所谓茗,即茶水;这老妪是最早的茶水小贩形象。后来虽发展有茶棚,茶馆,茶楼,而小茶贩仍然存在。范祖述《杭俗遗风》:『杭州有茶司一行,最为便当。
【宋 蹴鞠】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我国古代称踢球为『蹴鞠』,《战国策·齐策》中说临淄富实,『民间无不吹竽鼓瑟,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汉书·霍去病传》注:『鞠,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而戏也,宋代更重无球门踢球,钱选绘《宋太祖蹴鞠图》,《水浒传》中描写宋徽宗赵佶好踢球可证。当时有许多球社,称『齐云社』,『圆社』;称踢球者为『圆情的』。《蹴鞠谱》中还介绍十种踢法:『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
【宋 捶丸】 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 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朴通事谚解》中有关于『用有柄木勺接球,相连不绝,方言谓之球棒。球用木为之,或用玛瑙,大如鸡卵。或隔殿阁而作窝,或于阶上作窝,或于平地作窝。人打球儿,先掘一窝儿,后将球儿打入窝内,可能至元代有所改变。按捶丸的形制,就是高尔夫球之祖源。而《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没有高尔夫球起源记载,只说最早1457年 (明代)苏格兰禁止高尔夫球。
【宋 瓦子内说书】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且小说名:「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发踪参之事,有谭谈子……等;谈论古今,如水之流。谈经者,谓演说佛书。又有说诨经……讲史书者,谓讲说《通鉴》,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宋 傀儡戏】 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 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 《东京梦华录》中已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梦粱录》:『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如悬线傀儡者,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故事也,今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线者尤佳。
【宋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 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 教坊自乐】 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 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设酒库卖酒,为招揽生意,『官私妓女,顾倩只应』。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金 晒书翻经】 三伏朝爽晒书篇,庵院翻经结善缘。 近事信女乐相助,愿修来世福寿全。 《尔雅翼》卷二:『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魏晋时代在七月七日晒书,后改为六月六日三伏时晒书。
【金 货郎担】 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 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货郎担图》在宋人绘画中有数幅。《清明上河图》中即有两架货郎担子;金代有《乾坤一担图》明代也有《货郎担图》。《梦粱录》中所记挑担卖物者种类甚多:『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瓜,茄,菜蔬等物.』属生菜类;『又有铙子,木梳……与各色麻线,鞋面,领子,脚带,粉心,合粉,胭脂等物。
【金 酒楼唱曲】 路歧天涯沦落人,酒楼赶座唱清音。 不入勾栏打野呵,瞽女弹词说陶真。 耐得翁《都城纪胜》:『诸色路歧人在此作』路歧人指歌唱卖艺者。《武林旧事》云: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场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即露天卖艺,或称『打野火』。《尧山堂外纪》载:杭州瞽女唱小说评话,谓之『陶真』。
【元 结羊肠】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
【元 盂兰盆道场】 道场超度安亡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庆赞中元贴门首,酒海肉山飨活人。 七月十五日,道家称为『中元节』;佛家为『盂兰盆节』。《梦粱录》:『七月十五日,一应大小僧尼寺院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之日。其日,……宗亲贵家有力者,于家设醮饭僧荐悼,或拔孤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