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43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律诗第七讲作业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18

帖子

167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7
贡献
179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0-9-22 10: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熠熠生辉 于 2020-9-22 11:02 编辑

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0

主题

18

帖子

2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53
金钱
88
发表于 2020-9-22 15: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里之行 于 2020-11-2 14:20 编辑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16千里之行律诗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黄鹤楼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起:这里运用了“兴”的手法,以昔人引出黄鹤楼,这里是起因。

承:承接上文,黄鹤已经飞走了,遥望白云,十分寂寥,千百年来与黄鹤楼相伴。

转:视线由上转下,描写了在黄鹤楼遥望对岸的景象,为抒发乡愁做了铺垫。

和:以抒情为结尾,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与游子的乡愁。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答:一,去年丹桂飘香处,但见南飞大雁鸣。(描写秋。)

      二,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岁寿桃映彩辉。(祖国的生日、中秋祝福)
      三,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同窗聚会时。(忆起小时的许多往事。)


点评

作业完成的不错,很认真第一题分析很到位。第二题接写也非常不错,赞  发表于 2020-9-30 0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9
贡献
59
金钱
98
发表于 2020-9-23 15: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星级 于 2020-9-23 16:02 编辑


烟雨楼20期律诗班律诗第七讲作业
B21-五星级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唐 ]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没有铺垫,没有叙述,浅显易懂又耐人寻味,此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且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是说相会的不易,第二个是苦痛难堪之意。东风无力百花残,令人置身于闲愁万种似水年华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之中,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东风虽无力,也令百花残。


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一句。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眷恋之深,思念不止,相会无期,前途无望,无望中仍然要追求的悲观色彩。


转: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自己,但愁云鬓改,为云鬓改而愁,而只为此而愁,下句写对方,思绪从自己转到被思念者身上,这时不但是对人的思念,还有更为复杂的担忧,期待,渺茫等情绪反应,此时的月光更加冷清,此情此景,诗人有所体会,于是联想到对方也会像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关心,体贴与牵念啊。


合: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意致婉曲,蓬山此去到底远不远?不远,而比不远者实远甚矣!蓬山万里,青鸟难凭,能否到他面前并且带回音信呢?无限的希望,而只是希望和祈祷,这种痛苦和追求还将永远继续下去。


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的感人至深,又由沉郁到一线光明,极尽曲婉之妙,更兼情深动人。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已是人孤落寞时。
写分别之后的感受,也可能是恋人分手以后的孤单。


去年丹桂飘香处,无奈青霜落晚秋。
韶华易逝,流年似水的主题,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


去年丹桂飘香处,把酒东篱不胜欢。
以回忆意气风发的当年为主题,过去了这么久,你们还好吗,我的朋友?



点评

作业完成的不错,很认真第一题分析很到位。第二题接写也非常到位,赞  发表于 2020-9-30 0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7

帖子

12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285
金钱
489
发表于 2020-9-23 19: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爱一笑 于 2020-9-23 19:56 编辑

烟雨楼20期律诗班第七讲作业:
B组作业:B02 开心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起: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起”,写事由:咱们去找丞相祠堂。点出地点:锦官城外。写出环境:柏树森森。


“承”,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里就承接首联,继续从颜色、声音方面描写丞相祠堂的偏远幽静,以及进一步点明季节,这是春天。




“转”。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他从一个游览景色的人转向对丞相祠堂的主人做出评价,歌颂了诸葛亮为天下鞠躬尽瘁,为汉主两朝尽忠的高尚品德。
这种转换,是从写景到写人,从记叙到议论,从游览者到评价者的转换,这是非常大的思维跳跃,让整首律诗奇峰突起,但是否转得太远呢?
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轻轻松松地“合”了回来。出句“出师未捷身先死”承接颈联,继续写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策略还未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这种遗憾感染了后来的英雄,这其中就包括了来寻找丞相祠堂的诗人:“长使英雄泪满襟”。合回首联,顺带还夸了下自己是“英雄”。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答:
(1)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日白云照水时


(2)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夕素娥泣露生


(3)去年丹桂飘香处
    正是菊花舞翠时

点评

简评:一题回答得非常好。二题不够全面,下次注意审题,对句是否存在孤平?  发表于 2020-10-1 1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5

帖子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5
贡献
410
金钱
651
发表于 2020-9-24 07: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B19晚晴:
       1、请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一 杜甫(唐)(十一尤)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起句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承句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继承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七转八合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①忽闻槛外东风起,疑有云中雁信来。(风都刮起来了,该死的冤家还是木有消息。)
      ②忽闻槛外东风起,犹忆黉门泪别时。(回忆学校旧事,抱头泪别之类。)
      ③忽闻槛外东风起,才信池中螃蟹肥。(相约秋深叙旧,喝点二锅头、啃点螃蟹啥的。)
       

点评

第一题没有分析起承转合字面因果,第二题没看懂  发表于 2020-9-30 0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2
贡献
74
金钱
118
发表于 2020-9-24 1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律诗第七讲作业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18明月律诗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起”句定基调

 “起”句或以景起,或以事起,紧扣标题,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等作用。好的开头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登高》首联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2.“承”句来蓄势

“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登高》颔联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3.“转”句掀波澜

“转”是结构上的转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显示作者思路的最为关键处,在前面铺垫蓄势已足基础上陡然一转,顿生波澜。《登高》的颈联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4.“合”句显主旨

“合”是前面诗意的最后合成,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登高》尾联两句在颈联两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开篇,首尾圆合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中秋夜月寄乡思。
去年丹桂飘香处,秋霜红叶漫天际。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秋台风雨交加。

点评

简评:一题非常好;二题不够完整,注意审题.  发表于 2020-10-1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2
贡献
74
金钱
118
发表于 2020-9-24 10: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律诗第七讲作业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18明月律诗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起”句定基调

 “起”句或以景起,或以事起,紧扣标题,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等作用。好的开头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登高》首联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2.“承”句来蓄势

“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登高》颔联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3.“转”句掀波澜

“转”是结构上的转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显示作者思路的最为关键处,在前面铺垫蓄势已足基础上陡然一转,顿生波澜。《登高》的颈联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4.“合”句显主旨

“合”是前面诗意的最后合成,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登高》尾联两句在颈联两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开篇,首尾圆合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中秋夜月寄乡思。
去年丹桂飘香处,秋霜红叶漫天际。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秋台风雨交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6

帖子

9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31
金钱
349
发表于 2020-9-24 18: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二十期b组红梅花开第七讲作业   

第一题:分析下面七律起承转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 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起: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颔联承:
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颈联转: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合:
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第二题:

一、去年丹桂飘香处--恰是菊黄芦绽时。
二、去年丹桂飘香处--今岁月圆梦好时。
三、去年丹桂飘香处--恰遇同窗聚首时。



点评

简评:一题非常好,二题不完整。注意审题。  发表于 2020-10-1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17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7
贡献
469
金钱
632
发表于 2020-9-24 19: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璇 于 2020-9-24 19:39 编辑

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起:借物起兴点主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起句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比兴自己的年华。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

深处难于直抒的情怀,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承:引典忆志,承接首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

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
这两句既是对首联“思华年”的展开,又是对自己报负的托盘而出。

转:承上启下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两句神来之笔,既是对颔联的进一步烘托,展现凄寒孤寂而又怅惘之怀。又为尾联的结束酝酿足够的情结

。但是转的不明显,可以理解为对前两句意境的加深,将结尾的咏叹推入更浓重的境界。

合:反问递进,呼应主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作结。“此情”总揽以上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这令人惆

怅伤感的之情,早已迷惘难遣,难以承受。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

,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
  可有佳人酿酒花

  去年丹桂飘香处
  又见斜阳染云纱

  去年丹桂飘香处
  邂逅诗友品新茶



点评

简评:一题回答不错,二题不完整,主题和内容呢?注意审题。  发表于 2020-10-1 1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6
贡献
23
金钱
39
发表于 2020-9-25 2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B25~蓝蓝的天

1、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看到本诗四联皆对仗,且无任何不活之感。可见诗人对诗语声律的把握令人叫绝。
     全诗按1、2、3、4联来分步做起承转合。
   首联为起,布下了自己所见的凄凉秋景。
   颔联紧承首联做进一步拓宽,并抒发自己的情怀(本联已成抒情的千古名句)。
     颈联“转”,点出了“秋”字和自己”独登台”,“常作客”指出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人生,此处指暮年,“悲秋”两字写的沉痛。诗人目赌苍凉的秋景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又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的悲秋之绪。
   尾联以”对”来结,归纳为:艰难漆倒不堪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纵观全诗,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粗看首尾“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因而被推为“旷代之作”。



1)、去年丹桂飘香处,得意春风马蹄疾。
……


2)去年丹桂飘香处,笑语欢歌醉几回。
……


3)去年丹桂飘香处,三日夸官志满怀。
……


三个句子主题都是举子得中后的内心情景。

点评

简评:一题不错,二题的主题和内容没有写,注意审题。  发表于 2020-10-1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

帖子

6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8
贡献
144
金钱
255
发表于 2020-9-26 14: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了 于 2020-9-26 19:29 编辑

烟雨楼地7次作业
B组10-梦了
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赠王子直秀才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外景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实写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视觉描写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抒写自己之情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清泉带粉来。
去年丹桂飘香处,倩影蹁跹巧弄姿
去年丹桂飘香处,梦里嫦娥品白茶。

点评

简评:两道题回答得太过简单,下次注意审题。  发表于 2020-10-1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7
贡献
123
金钱
205
发表于 2020-9-26 17: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B20-茹丰
烟雨楼20期诗班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贫女
唐代: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试析:
起句:明起,直接点明主题。出身贫寒人家的女儿,没有华贵丝绸制品,打算托媒人说亲,感到很悲伤。
承句:承接起句进一步说明,由于贫穷使我没有高格调的装扮,只能简单的打扮自己,有谁会喜欢和欣赏我呢?
转句:可我十指巧,女红好,不与人比描眉画眼争短长。
结句:感叹自己年年拿着金线刺绣,替富人家的小姐做嫁衣。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1、去年丹桂飘香处=发小省亲相聚中【茹丰】
主题:发小六十年代末随父母去三线城市,相隔近五十年才回乡省亲,儿时玩伴相见感慨万千。

2、去年丹桂飘香处=结伴乘机赴豫行 【茹丰】
主题:同学几人乘机赴河南参加同学聚会。

3、去年丹桂飘香处=田野金黄稻浪翻【茹丰】
主题:秋游感受丰收的景象。

4、去年丹桂飘香处=把酒言情相见欢【茹丰】
主题:中秋亲朋相聚,把酒言欢。

点评

简评:一题完成得很好,二题四个对句都不错,只写了主题,没有具体内容,再详细写出内容会更好。  发表于 2020-10-1 1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83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5
贡献
210
金钱
320
发表于 2020-9-26 18: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B08--千岁寒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答: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起承转合,天衣无缝。
首联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
未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富有艺术感染力。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1)去年丹桂飘香处,圆月盈盈分外明。
主题:家庭聚会
颔联:家庭成员聚会的热闹场面。
颈联:大家庭成员的有些变化。
尾联:感慨阖家团圆。

(2)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婺源相聚时。
主题:大学同学婺源相聚。
颔联:同学相见的欢乐场景。
颈联:同游婺源山水的情景。
尾联:感白驹过隙,依依惜别。

(3)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登高望远时。
主题:带女儿秋游爬山。
颔联:描写山中秋景。
颈联:父女比赛爬山的欢乐情景。
尾联:登高望远,父女情深。

3.《声律启蒙》九佳,其一
B08--千岁寒
奇袭官渡战黄河,力破乌恒观碧海。
青山锁江汉,明月照秦淮。
惊涛飞赤岸,危瀑悬朱崖。
水深海阔凭鱼跃,云淡天高任鹭飞。
芳脂映宝钿,高髻插金钗。
策马或惊鱼圉圉,停车坐爱鸟喈喈。
耕种东坡蹬草履,穿行湖道着芒鞋。
诚朴雄伟,古贤尝笃厚;
聪明灵动,时辈喜诙谐。
先贤论道,孟训文公谈性善;
后进存疑,颜师孔子问心斋。
柳媚花明,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
松号柏舞,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九佳,其二
年年人勤家俭,岁岁国富民丰。
时时男女不平等,处处城乡有异差。
溪畔玩童穿布袄,田间农妇饰荆钗。
草密藏鱼阵,云低衬雁行。
碧水排鱼阵,平沙起雁行。
峰火遍燃榆塞,刀枪齐出兰崖。
喜挎竹篮,春至溪头挑荠女;
偷撑小艇,夏来池畔采莲娃。
金黄铺菊径,墨绿掩苔阶。
贤圣同歌,诗成六义备;
神人共和,乐奏八音谐。
浩浩典文,造律吏哀秦法酷;
靡靡乐曲,知音人说郑声哇。
远望长空,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
闲来旧宅,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九佳,其三
慷慨歌燕市,从容入渭城。
追昔抚今寻旧巷,忆苦思甜看老街。
洌洌寒风摧破屋,潇潇秋雨打空阶。
乌鸦栖破屋,蟋蟀响空阶。
绿苔侵破屋,黄叶堆空阶。
春雨润桃枝,秋风吹桂叶。
空阶行砌蚓,破屋隐墙蜗。
孟德励兵梅可望,陆绩孝母橘堪怀。
至勇至刚推季路,亦真亦善有高柴。
循香入巷,花藏沽酒市;
闻笛进园,竹映读书斋。
抱仁守志,马首不容孤竹扣;
仪义执言,车轮终就洛阳埋。
未央殿上,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
长乐园中,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点评

简评:一题,二题非常棒,为你点赞。三题个别句子失替,自己再检测一下。  发表于 2020-10-1 1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0-9-26 23: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律诗第七讲作业


1、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起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承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转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合


此诗首颔两联写重阳宴饮于崔氏山庄,人已老去,时又逢秋,把酒宽愁,强作欢颜;颈联荡开描绘千涧万汇流、两峰遥耸的高秋景象;尾联遥应第一部分而抒写兴尽悲来却思人事难知的感慨。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1)去年丹桂飘香处,不见伊人俏影来。
(2)去年丹桂飘香处,一澈灵溪月下流
(3)去年丹桂飘香处,还记当时姣月圆

点评

简评:一题不错,二题偷工减料了,注意审题。注意标点符号。  发表于 2020-10-1 0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504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
贡献
358
金钱
574
发表于 2020-9-27 14: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二十期诗班第七次作业:
学员:B01-无名草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答:《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诗首联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直接切题。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时节又扣紧春天,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
       颔联承接上文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潜入夜”“细无声”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悄悄地造福。
       颈联转入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
       尾联既是结句又是升华,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就是花的海洋。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答:
①去年丹桂飘香处,正是举樽对月时。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身在异乡,思念亲朋好友之情。


②去年丹桂飘香处,惊觉镜中霜鬓生。
这首诗要表达的觉得时光飞逝,又过一秋,伤春悲秋之感。


③去年丹桂飘香处,又见玉蟾挂九霄。
这首诗写八月中秋佳节,家人团圆欢聚一堂的情景。

点评

简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继续保持。  发表于 2020-10-1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9

帖子

25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9
贡献
566
金钱
979
发表于 2020-9-27 18: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第七讲作业
B15-小月月

一、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登高望远,用声、景而开启了诗的开篇。
2、承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继续用景,进一步展开,无形中表达了诗人那韶光易逝、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落魄心情。
3、转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前两联写景,转联写情。诗人登高展望,心里苍凉、悲壮、凄苦,把诗人那飘泊不定、沦落异乡、年老多病、处境艰难的境况写得真切感人。

4、合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联接着写情,以对句而结束全篇。

二、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鸟语人声共激昂。
去年丹桂飘香处,起舞翩翩蝶恋花。
去年丹桂飘香处,一阵西风拂面柔。

点评

简评:一题非常好,二题没有按照要求来回答,下次注意审题。  发表于 2020-10-1 0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50
金钱
95
发表于 2020-9-28 10: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默纤尘 于 2020-9-28 11:15 编辑

B11-静默纤尘

律诗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
诗中的起承转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七言律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答:

首联明起。因果复句,说明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朝奏夕贬。

颔联承接。表明诗人心迹。为国家和百姓死而后已的决心,开阔的心胸和大无畏的胆气。

颈联转。借景抒情。此联令人泪奔!回首望,云横秦岭,家于何处?看前方,雪拥蓝关,前路何方?也为诗人的品格和境遇而感叹、惋惜、扼腕。

尾联合。向侄孙湘交代了后事。顿觉有一种坦然从容,慷慨就义之象,和对朝奏夕贬之无悔。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
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
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
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1、去年丹桂飘香处,月下同窗豪饮时。
(1)续写去年同窗豪饮、叙旧。。。
(2)可惜的是,今年却未能。。。

2、去年丹桂飘香处,又见长空雁字匀。
续写客里思乡与孤独。。。

3、去年丹桂飘香处,独倚楼台叹月明。
续写望月思乡









点评

简评:一题回答比较好。二题回答的比较简单,再详细一些会更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0-10-1 0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38

帖子

39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25
贡献
961
金钱
1500
发表于 2020-9-28 21:5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泉 于 2020-9-28 21:58 编辑

第七讲作业: B03-慧泉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端午日•殷尧藩(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起:   此诗对比起句。少年对老去。写了两
种对节日的不同态度。用感慨引出下文。 承:承接起句,写出感慨的内容。
转:直接转到对人生的感慨。岁月如梭,时光依旧。
合:合起句。在岁月的长河里,没人逃得过。还是得珍惜当下吧!         
整首诗皆是围绕佳节的来临,而心生感慨写的。步步深入,揭示出生命的意义所在。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1.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岁诗成寄雁行。
对比起句。欲写去年在一起,欣赏南飞的大雁。今年只能写成相思句,让雁带去我思念。   
2.去年丹桂飘香处, 同醉月圆花树旁。
正起。顺写去年此时,挚友相聚,正是花好月圆夜,闻香,赏月,吟酒,不亦乐乎!愿友情长存。     
3.去年丹桂飘香处, 欲借月华今再开。
写去年的美好,物是人非,可否今宵借着皓月的光芒,再一次欣赏丹桂的美好哪?以引出要珍惜当下,放眼未来。

点评

简评:一题不错,二题再详细一些会更好。注意审题,按照老师要求的来回答。总体不错,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0-10-1 0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2

帖子

1946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律声竹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7
贡献
469
金钱
741
发表于 2020-9-29 09: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桂英 于 2020-10-1 09:34 编辑

B07梅雪情缘第六B07梅雪情缘第七课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江村
[唐]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比较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的资助新建草堂初见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地。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起: 本诗首联直接扣题。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总领全篇。
承: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十分可爱。棋局消夏,清江垂钓,村居乐事,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
转:诗人在欣喜之余叹惜自已身体每况愈下有好友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合: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
正是芙蓉泣露时。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夜相思明月中。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日寒蝉凄切时。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比较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的资助新建草堂初见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地。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起: 本诗首联直接扣题。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总领全篇。
承: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十分可爱。棋局消夏,清江垂钓,村居乐事,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
转:诗人在欣喜之余叹惜自已身体每况愈下有好友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合: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
正是芙蓉泣露时。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夜相思明月中。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日寒蝉凄切时。

点评

谢谢优雅老师点评!下次注意表达完整,老师您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3 08:40
优雅简评:一题回答非常好。二题不够完整,没有写出这首诗的主题和内容。下次注意审题。  发表于 2020-10-1 0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34
金钱
53
发表于 2020-10-2 19: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B04—孑孓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暗起,渲染气氛环境,风急天高,只有等高的人才能更易感受得到的,猿啸哀,鸟儿在恶劣环境下都飞回来了,回家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承接起句,反应诗人的心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转换场景,描摹诗人心境和所处的环境场景和时空及身体状况。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亭浊酒杯。
——以自己的艰难困苦,穷困潦倒,最后做有力的结尾,让人读之,黯然神伤,也会为之悲痛!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①去年丹桂飘香处,不见佳人有句题
②去年丹桂飘香处,香溢四邻挥墨时。
③去年丹桂飘香处,今日欢歌载舞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2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6
贡献
57
金钱
83
发表于 2020-10-3 01: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自选七律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首联:一分句二分句,明起,描写居住地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诗人与世相隔的心情。
颔联:三分句四分句,承接上联,写有客人就要到来时在做迎客的准备。
颈联:五分句六分句,此句转写自己因为家离集市比较远,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招待客人的”兼味”,只还有旧醅樽酒,表示自己家境贫寒。
尾联;七分句八分句,合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与邻翁相对饮酒的场景。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要接三个句子。

答:(1)去年丹桂飘香处,遥想故人曾有约。
主题:感怀。内容写想起曾经和知己相约的往事。
     (2)去年丹桂飘香处,曾邀秋色入画来。
主题:欣赏秋天。内容写用手中的画笔描画多彩秋天。

     (3)去年丹桂飘香处,煮酒品秋待客忙。
主题:收获的季节。内容是写在秋天丰收的季节里与亲朋好友相聚的喜悦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2

帖子

1946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律声竹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7
贡献
469
金钱
741
发表于 2020-10-3 08: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诗大梅雪情缘 发表于 2020-9-29 09:58
B07梅雪情缘第六B07梅雪情缘第七课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江村

谢谢优雅老师点评!下次注意表达完整,老师您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504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
贡献
358
金钱
574
发表于 2020-10-4 14: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优雅老师,点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504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
贡献
358
金钱
574
发表于 2020-10-5 22: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B06荷塘月色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无题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齿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以景为起,以情景交融为承。最后以情收尾。
     首联以景为起点,颔联.颈职为承,最后一句有转有合。不知理解的对否,请老师指教。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去年丹桂飘香处,
今日楼台独一人。


去年丹桂飘香处,
笑语欢声阵阵歌。


去年丹桂飘香处,
正是花前逢客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6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2
贡献
87
金钱
139
发表于 2020-10-8 21: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i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试解析:剑外,剑门关外;蓟北:河南;青春:美好的春光。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直接扣题,毫不拖泥带水,震惊、狂喜之情溢于言表
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承接首联的狂喜,对有多欢喜进一步具体表达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从震惊喜悦中回过神来,转到打算要回到阔别以久的故乡去。纵酒、青春,依然带着浓浓的喜悦之情。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按捺不住的思乡之情,归心似箭,为回乡找了一条最近便的道路。尾联看似开放式结局,实际上也是给喜悦心情一个交待,一个最终目标,很好地收拢了全篇。
整首诗每一联都紧扣“听闻官兵收复河南河北的喜悦心情。让读者也跟着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1.去年丹桂飘香处,月色如银影一双。
构思:首先确立一个秋夜怀人的主题。内容上首联景起点题,颌联承首联回忆旧日两人在一起的甜美时光。颈联继续承接上面的美好往事,七分句转到眼前孤单的境况,八分句收拢全篇并阐明心中所感。
2.去年丹桂飘香处,花伴诗书入梦来。
构思: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正是书生意气,报负远大之时
3.去年丹桂飘香处,无赖娇憨腻母怀。
构思:在母亲身边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去年,就是在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2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53
金钱
88
发表于 2020-11-2 14: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20期律诗班B组-25蓝蓝的天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黄鹤楼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起:这里运用了“兴”的手法,以昔人引出黄鹤楼,这里是起因。

承:承接上文,黄鹤已经飞走了,遥望白云,十分寂寥,千百年来与黄鹤楼相伴。

转:视线由上转下,描写了在黄鹤楼遥望对岸的景象,为抒发乡愁做了铺垫。

和:以抒情为结尾,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与游子的乡愁。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一)
去年丹桂飘香处,聚友群游美意旋。

(二)
去年丹桂飘香处,踏野胸舒乐不疲。

(三)
去年丹桂飘香处,异地采风乐不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8

帖子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104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0-11-7 14:4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05-明月清风 第七讲作业: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起: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承: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转: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合: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起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鸿雁踏雪”  承句 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  转句:进一步举例说明,如,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都不复存在了,如飞鸿踏雪无痕  合句 回想往日的艰辛,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      2、给“去年丹桂飘香处,”接一个下句,作为一首诗的起句,通过构思写出这首诗将要写什么主题和内容,每人至少接三个句子。   1) 去年丹桂飘香处, 共赏金黄共咏风。 要写一首,携君月下赏秋吟秋的深情之作。  2) 去年丹桂飘香处, 犹记与君初见时。  要写一首初见惊艳的回忆诗。  3)去年丹桂飘香处,一弯新月上小楼。 写月朗星稀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好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2 1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