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11

浅聊佛家色空观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差异之处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14 1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20-9-14 17:32 编辑

     拙作《秋云》云:“何必长将空色遣,莫如教我步清辉”;如观斑斑的和作:“誓将空色遣,更不恋清辉。”这就关乎到诗境与佛家的色空观这一哲学命题了,要想论出个分晓,恐怕非长篇大论不可,这里只能简单聊聊。
    佛教色空观主要体现在般若学尊奉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禅宗推重的《金刚经》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站在大乘佛教中道观立场上,将五蕴皆空的观念表达的十分充分: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増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耳眼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见鸠摩罗什《金刚经今释》)。
    这段经文不仅由色空推至受、想、行、识皆空,即一切皆空,而且说明了只有做到“空”才能“心无挂碍”,使修行者进达涅槃境界。
   《金刚经》也阐释了万法皆空的道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禅宗南宗对色空观领悟得更为深刻。慧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明显要比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高明。
    佛教哲学认为物质世界各种色相全是空幻不实的。只有通过“悟”,才能使“空”与“实”和二为一。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哲学家无一例外地肯定我们面对的世界是真实而唯一的世界,这种思想的本体论根据就是“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即认为本体与现象是统一的,是无实在与幻象之分。正因为如此,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哲学发生了激烈冲突。应该承认中国传统哲学从佛教哲学中吸收了许多思想要素,但几乎一致地拒绝接受并猛烈地抨击现实世界虚幻不实的观念。而佛教哲学进入中国之后,也不得不一再修正自己这方面的理论,使它至少表面上能够被接受。
    要知道 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有天道、人道之分。天道说即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学说,相当于自然观,人道学说即关于人生根本问题的学说,亦称人生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家往往以天道为人道之本,而以人道为天道之归。天道、人道两者之间的关系乃“发本”与“要归”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天道观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上的。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有一些同时也是科学家。如后期墨家、何承天、王廷相、宋应星、方以智等等;他们中间也不乏诗人的身影,如柳宗元、刘禹锡、张载、朱熹、王夫之等。
    可以说:拙作“何必长将空色遣,莫如教我步清辉”是符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同时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学意境的。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9-14 12:5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誓将空色遣,非守。

佛境为何境?无余涅槃。何为无余?无漏。
所以佛法任何时候是没有“修正”一说的。“修正”意谓着什么?意谓着原来有错误,现在改正了。有错误还能称无漏,无余吗?

正确的说法是应称作善巧,随喜。就是以凡夫智无法理解佛理,在不违背核心教义的前提下用一种通俗与变通的方法讲出来,以便于世俗能理解,听懂。

比如寂灭,灭度。被凡夫理解成消失,没有之意,落入空见,这是违佛理的。为使凡夫不易曲解,故称作涅槃。这就不属于修正,属于善巧。

点评

魏晋时期之佛学,依傍玄学大讲“柔静无为”,到了隋唐又受中国主动思想的影响,力求将佛教教义修正得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对于这一点,冯友兰先生曾有一段很精辟的话:“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乃佛教中之三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4 14:45
不修正就得不到本土文化的认可,得不到认可又怎能得以传播呢?即便是当代的佛教大德也提出中国佛教应如何适应现代文明的思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4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3: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9-14 12:58
誓将空色遣,非守。

佛境为何境?无余涅槃。何为无余?无漏。

不修正就得不到本土文化的认可,得不到认可又怎能得以传播呢?即便是当代的佛教大德也提出中国佛教应如何适应现代文明的思考。

点评

修正主义为适应当地或世俗或拉拢信徒,结果使原旨(原汁)变味,虽可食,已此物非彼物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4 17:21
修正一词是不如法的。应叫善巧,是方便说法。前帖已讲明。 另外是空色遣,非守。请你主贴改回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4 1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9-14 13:5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9-14 13:52
不修正就得不到本土文化的认可,得不到认可又怎能得以传播呢?即便是当代的佛教大德也提出中国佛教应如何 ...

修正一词是不如法的。应叫善巧,是方便说法。前帖已讲明。

另外是空色遣,非守。请你主贴改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4: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9-14 12:58
誓将空色遣,非守。

佛境为何境?无余涅槃。何为无余?无漏。

魏晋时期之佛学,依傍玄学大讲“柔静无为”,到了隋唐又受中国主动思想的影响,力求将佛教教义修正得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对于这一点,冯友兰先生曾有一段很精辟的话:“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乃佛教中之三法印。涅槃译言圆寂,佛之最高境界,乃永寂不动者,但中国人又注重人之活动,儒家所说的最高境界,亦即在活动中。如《易传》所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即于活动中求最高境界也。故中国之讲佛学者,多以为佛之境界并非永寂不动,佛之静心,亦繁兴大用,虽不为世染,而亦不为寂滞(《大乘止观法门》语),所谓寂而恒照,照而恒寂(佛肇语)”。再来回看一下隋唐佛学,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均如此。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面对隋唐社会生活中的刚健有为之风时,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理论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9-14 17: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9-14 13:52
不修正就得不到本土文化的认可,得不到认可又怎能得以传播呢?即便是当代的佛教大德也提出中国佛教应如何 ...

修正主义为适应当地或世俗或拉拢信徒,结果使原旨(原汁)变味,虽可食,已此物非彼物也。

点评

中国佛教的本质还是消极的,但它在理论形式上被迫作了一些修正,以适应中国人的口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4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7: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9-14 17:21
修正主义为适应当地或世俗或拉拢信徒,结果使原旨(原汁)变味,虽可食,已此物非彼物也。 ...

中国佛教的本质还是消极的,但它在理论形式上被迫作了一些修正,以适应中国人的口味。

点评

中国佛教的本质还是消极的----对。这点上他的正能量真不如我道家(哈哈,我是道家护法,有机会就得夸我道家一下,“贬”一下佛家,要不然怎么去“挑起战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4 1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9-14 1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9-14 17:46
中国佛教的本质还是消极的,但它在理论形式上被迫作了一些修正,以适应中国人的口味。 ...

中国佛教的本质还是消极的----对。这点上他的正能量真不如我道家(哈哈,我是道家护法,有机会就得夸我道家一下,“贬”一下佛家,要不然怎么去“挑起战争”)

点评

我对道家仅略知皮毛,到时我会讨教一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4 1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9-14 17:56
中国佛教的本质还是消极的----对。这点上他的正能量真不如我道家(哈哈,我是道家护法,有机会就得夸我 ...

我对道家仅略知皮毛,到时我会讨教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2-15 1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如观不在这儿,难于展开讨论

点评

坛上鲜见有人参与讨论,乃莫大遗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5 1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7: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3-2-15 17:42
可惜如观不在这儿,难于展开讨论

坛上鲜见有人参与讨论,乃莫大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3-2-19 2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是总规,佛也随道。
小道不变。大道唯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7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