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副首版
精华71
注册时间2018-11-12
威望3583
金钱37580
贡献30760
副首版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副首版
  
威望- 3583 点
贡献- 30760 次
金钱- 37580 枚
 
|
本帖最后由 空谷芷兰 于 2020-9-7 08:19 编辑
说起“西部歌王”我想到了缘分,那些万水千山难以隔阻的缘分。那是跨越了时空、语言和时代的传奇。缘分诠释了遇见,而遇见毫无疑问地诠释了爱情。不管是在生命中永久宿留,还是擦肩而过。
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晏几道体,词林正韵第九部
风入松•遇见,在那遥远的地方
双双卓玛坠情河。朝夕相磨。
皮鞭羊背轻声唤,怕迎眸、倩影袍靴。
纵是难分难舍,时光飞短如梭。
便将思念酿酬歌。不绝千箩。
曲词尽把清欢驻,那旋律、天籁无多。
万水千山虽隔,青丝缱绻成皤。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坐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宾创作的民歌,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创作背景:1939年7月,导演郑君里带领电影队前往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进行纪录电影《民族万岁》的拍摄工作,王洛宾随剧组一道,顺便采风。当地民众知道郑君里要在这里拍电影后,于一天晚上,为摄制组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摄制组也准备在宴会上选择一位当地的女性出演电影,时年17岁的萨耶卓玛在宴会上进行了表演,吸引了王洛宾,事后萨耶卓玛成为电影的女演员,王洛宾便主动出演一个帮着卓玛赶羊的帮工,二人在一次独处时,卓玛因为察觉到王洛宾灼热的眼神,用牧羊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令王洛宾彻底爱上卓玛。电影队完成拍摄后,王洛宾也被迫离开,卓玛为王洛宾送别。王洛宾坐在返程的骆驼背上时,突然想起卓玛为他清唱过的一首哈萨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这时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在他心中升腾,形象和旋律水乳交融,令他产生了创作歌曲的欲望,于是他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充满了一个汉族青年浪漫情怀的歌,内容健康,艺术高超,具备了传颂的条件,因而成为一首跨越地域、语言、种族和时代的华人声乐艺术佳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先生热爱青海秀美山川,热爱青海各族民众的心声,是藏汉同胞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王洛宾先生为青海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轻快活泼的词曲升华了爱情和生命的意义,美妙无比的旋律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宛如天籁之音,弥漫在世界人民心中。《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王洛宾也因此获得了“西部歌王”的美誉,而该曲的歌词也按照王洛宾的遗嘱,刻在了王洛宾的墓碑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