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5-24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5-24 10:36 编辑
11)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這句詩,咱們都不陌生,課本中有,可以說,凡上過學的,沒有不知道它的主人的元帥詩人陳毅《梅嶺三章》的一句名句。陳毅的這組詩寫於中央紅軍長征後,他率領南方游擊隊堅持南嶺山區艱苦卓絕的寫照。“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這句詩,表現了一個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有趣的是,這句詩同樣出現在汪精衛的《獄中雜感》其二中:“煤山雲樹總凄然,荆棘銅駝幾變遷。行去已無干凈土,憂來徒喚奈何天。 瞻烏不盡林宗恨,賦鵩知傷賈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 ”汪精衛早年參加革命,追隨孫中山,於1910年4月23日,汪精衛等刺殺攝政王載灃未遂,震動全國。 他在獄中寫了不少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詩篇,《獄中雜感》就是其中的一首。可以說,汪精衛的詩詞在當時是非常有名氣的,他的《雙找樓詩詞稿》曾經被廣為流傳,他的著名詩篇除了上述《獄中雜感》外,還有就是他刺殺載灃失敗被捕後,自料難逃一死所作的絕句《被逮口占》四首:“啣石成癡絶,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姹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畱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靑燐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汪精衛在寫這組絕句時,特別註明是“以下民國紀元前二年北京獄中所作”,由此可見“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早於陳毅《梅嶺三章》的,两个人虽然後来所選擇的人生道路截然相反,但在寫这句詩的时候,他們都是抱著為了革命成功而不惜犧牲的精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