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学院长风分校联校三期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5-4-11
威望548
金钱1708
贡献1107
版主
古风学院长风分校联校三期版主
  
威望- 548 点
贡献- 1107 次
金钱- 1708 枚
|
发表于 2020-9-26 0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宇 于 2020-9-26 06:12 编辑
古风绝六期毕业论文
——凌宇
我是小孩过家家似的,虽然很讨厌诗词联,一见如仇,提不起任何兴趣,我就想不通,我为啥跑进来瞎闹,却硬生生的撑到毕业,我肯定是吃饱了撑的。可是,绝六即将毕业,一时不知如何说起心中的那份感慨。光阴似箭,弹指间过了一年,懵懂之间,回首往事,缘分确实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良师益友,相处甚欢,一路走来,点点集聚成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尊师引路,诗友间互相提拉推拽,领略了那些古典诗词的精妙,也学习了流传千古诗词杰作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才发现古典诗词是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如今自己回想这一年来艰辛的学习过程,曾经多次想放弃,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学的不多,我就是充人数的。
而且我本人很懒,每次交作业都是踩点交,也是倒数第一个交,影响了老师的点评与总评整理,就被无妄无悔老师重点提出来教训了一顿,我就耍流氓式的狡辩“倒数第一,也是第一名嘛”。哼,我突然感觉智商被欺负了,呸,是尊严被侮辱了,为了不想出现第二次,每次夹在中间交作业。以为平安了,没想到凑作业、格式不对、出律、押韵不好、文不对题、意境不好总是被说,甚至起承转合不对也被说……老子要疯了,啥事都能踢到我,我是不是自带“遭踢体质”呀,上课不签到也有人叽里呱啦诅咒我,毕业照不交也能得到冷言冷语的特殊待遇,我放弃毕业了,又有几个师兄师姐同学骂我教训我。我不会写论文,想得到师兄师姐们的助力,甚至请几位大神老师们的帮助,于是我撒娇、卖萌、装可爱……我拿出我珍贵的“节操”,节操都撒了一地,也没人帮我,我可怜的“节操”瞬间不值钱了,白费了,关键时刻我的这些绝招竟然失效了。
当然,如果是学来给自己长面儿的,那么多认几个字就可以了,随便排列一下,外行人一见就会给你鼓掌,而且会捧得很高,只要意思明白通顺即可。如果要来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话,永远都不够,所以我们学习首先是传承传统,第二是丰富自己,修心养性。
我们能从古诗词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怎么陶冶我们呢?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步中接受了很多传统的精髓,包括古代文人的品性风格精力,全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去体验一遍,我们能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心性,选择有思想有价值的去接受,这才是我们学习古诗词古典传统的一种理念。
多的不扯了,接下来把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做一下简单的阐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见。注《律诗自唐朝以来最盛》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五绝
(1)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
(1)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句末是平的字要押韵。还有在五绝中除了“平平仄仄平”没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七绝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后来慢慢接触了一些技法,如《渔洋十二法》,我虽然得其法,却不得其髓,创作上总是提不上高度,心里十分不爽,但还是尽量克制平静自己。
绝句无非“替对黏,起承转合”,而“起承转合”一般都是四句依次写来,重点在于转结,转结要巧要新,要言尽而意不尽。所以“渔洋十二法”于基础来说很重要的,所谓“大匠能示人以规矩,而不能使人巧”,十二法者,篇法、句法、字法之规矩也,守此规矩,渐入诗道,而后方能体会到林黛玉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在练笔中“渔阳十二法”我们反复练笔,发现,律诗和绝句格律都比较严谨,一般押平声韵,句间格律讲究粘对,按律诗说: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粘,三四句相对,四五句相粘,以此类推;按绝句说: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粘,三四句相对;否则即为失粘失对,属于忌病,此外还有孤平和拗救的说法,这个需要更具体的举例才能说明白。一般古诗不注明用韵就是按古声,按新声要注明的从中也得到了几点粗浅认知,注意:
⒈要一件事一个物、一处景,从头说到底,说深说透,切忌面面俱到。因此,写事要小中见大,以少总多;写物要不即不离,托物言志;写景要典型形象,景中藏情。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一句写近景,第二句写较远的景,第三句写更远的景,第四句写较近的景。一句一景,一景一画,都用来表现草堂的春色和诗人的陶然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⒉在布局上,开头不仅要开门见山,而且要贴题切入;中间两句要承接自然,转得巧妙;结尾是全诗的精魂所在,可以决定全诗的优劣,所以应大力经营,或画龙点睛,或含蓄蕴藉,或用墨如泼,以使全诗生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前三句皆一般,惟末句出奇制胜,寓意深远,成了千古名句。
⒊在语言上要下大工夫,认真推敲,使其简炼、形象、自然、贴切、流畅;使其有内涵,有动势,有韵味;使其以一当十而不晦涩,新颖洒脱而不俗浅。
同时,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赋、比、兴三者恰当地配合运用,多种句式恰当地配合运用。具有时代精神的词语。用在当今的格律中,已是理所当然的了。
根据以上三点,我也就拙笔几首当下情况:
夜雨忧思
文/凌宇
急雨叩窗棂,更深仍未停。
连日洪灾起,惶惶心不宁。
这是当前我国疫情控制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静夜孤思
文/凌宇
数载孤身怕倚栏,空樽对影半阑珊。
明知乡梦浑无计,任月悄升不忍看。
这是个人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角度写自己的心情。毕竟一个人在外,凡是都要学会照顾自己,在工作累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委屈事情时候,回到住处都会忍不住想起父母以及家的温暖,但是最后只能自己舔舐自己的伤口,有时候过年过节回不去,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本想学习绝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就可以多“泡”一些帅哥美女的,就算不会,会点皮毛也可以装给别人看,让别人膜拜我几分钟也行。或者自己胡乱写,糊弄那些外行人看,保证全程给我鼓掌,嘻嘻,我就收获了一些超级骨灰级粉丝了,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过春节了,以前羡慕别人写对联,还能整几副诗句,那种羡慕,惹得我真是“眼睛瞪得像铜铃”,自己想挥笔又不敢,因不知诗词中的门道,写出来怕人笑话,现在我就可以根据基本要意凑一二来嘚瑟:
拜年
文/凌宇
金鸡报晓院门开,喜鹊登枝迎客回。
一别多年今再聚,酒逢知己醉千杯。
过年团圆
文/凌宇
腊雪晶莹腊酒前,沿途看得几村烟。
椿萱翘首桥边立,有子归乡才是年。
不过,每次看到自己写的绝句,也会恶心到我想吐,很羡慕嫉妒那些大神们,灵感一来,可以挥笔成章,无须考虑严格的对仗。而我写出来的却是鸡肋,看我来一个折腰体(转承失黏):
自嘲(打油诗)
文/凌宇
平仄常敲欲白头,吟哦索句意无休。
八百文章无一我,诗成总是地沟油。
是不是非常的油,但是有同学说不能用特殊规格写诗,来个正规的,那我只能重新凑一首:
自嘲
文/凌宇
从来落笔怕逢秋,不见欢欣唯作愁。
八百文章无一我,通篇只把仄平求。
不说了,我要被自己的句子凑得要死,五脏六腑翻腾到吐了!不过,我还是提醒师弟师妹们,赶紧觉悟吧,不要像我一样只是来混的,以为混得差不多就可以出去嘚瑟了,如果是这样想,就没必要学那么深沉,因为越深层的东西,各种技巧各种传承,各种传统的束缚更多,到时候你又受不了。你觉得已经足够在外人面前炫耀了,就没必要再学了,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没多大意思。
好了,衷心祝愿大家学习诗贵在多读、多练、多写、多思,中国文学博大精深,诗词的内涵太多深奥,诗词没有捷径,需要积累沉淀,多读多看多思,培养诗家语感。也祝福我能顺利毕业吧。在此谢谢,古风六绝老师们的指导和鼓励,谢谢所有辅导老师和评阅老师们!您们辛苦了!您们的指导,小宇子将终身受益,有齿难忘!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