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2|回复: 7

古风学院绝句六期芄兰组毕业论文

[复制链接]

392

主题

84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69
贡献
838
金钱
24840
发表于 2020-9-1 17: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玉灵儿! 于 2020-9-1 17:56 编辑

毕业论文要求:
1、论文字数须在1000字以上;
2、可以围绕自身学习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来写作,也可以讲述学习过程中难忘的事等;
3、必须在毕业论文中有自己的作品展示,作品要求质量过关,数量不限;
4、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5、不得代笔写作,需自己原创;
6、论文截止日期:2020年9月27日。
审核老师:

芄兰组——缥缈孤鸿,一蓑烟雨



0

主题

327

帖子

23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6
贡献
593
金钱
863
发表于 2020-9-22 21: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绝六芄兰组墨儿毕业论文

时间过得真快,仿佛才乘上绝六这班车,马上就将抵达终点。心中,除了不舍,仍是不舍。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舍己为人,不厌其烦,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古文化丰收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温暖,收获了快乐。虽然,一同上车同窗到最后的最终所剩无几,但每个人的诗心都毋庸置疑,相信大家不论置身何处,初心依旧。

我是从联十五毕业后才来到绝六的,对于先学联还是先学绝,众说纷纭。个人觉得,只要自己目标明确,怀揣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和空杯心态,什么先学?什么后学?这些根本无需太刻意,能吸收为己用便是好的。

生性好静,且多愁善感,所以自小喜文,喜欢把心情付诸笔端,总觉得,只有文字这方净土,方可安放躁动不安的灵魂。以前耕文大多以随笔为主,相当于散文。自邂逅唐风,便被其吸引,义无反顾陷进去,成为最忠实的粉丝。

起初所作,只是字数相符,平仄格律何物?一无所知,四句话各说各的,一盘散沙。自入古风,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才开始真正欣赏到唐诗宋词的美,才算拿到去往远古的通关文牒。

绝,有五绝七绝之分,皆四句。五绝,每句五字,七绝,每句七字。绝的章法:起、承、转、合。每首绝都必须按照此章法来谋篇布局,每首绝只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中心立意。中心立意就像一个领舞者,其他都是为其伴舞。一般绝立意都在起句或承句,也有的两句一意,就是说起承两句共同为意,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起承句对仗,这种就是两句一意。

我们不论写什么文章,都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思维逻辑一定不能混乱,比如你写春,却选菊枫为素材,你写雨,又出现月,你写同窗,又提起老师等等,就是说不能让别人觉得匪夷所思,必须顺理成章。

绝最多就那么二十八个字,字字珍贵,所以每个字都不能浪费,这就需要炼字。我们每写好一首诗,都要反复推敲,看能不能找到更适合的字来取代。再就是,既然是来学习古风,就不能让写的作品像现代文一样白话,必须运用诗家语,散发出浓郁的古韵。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每一节课的讲义,平时多读古诗积累词汇,多参与练笔融会贯通,多听取老师点评,多与同学学习上的交流,相信每个人都会学有所获。

最后,分享几首习作给大家看看

七绝•阵雨一
文/墨儿
才因日烈湿衣裳,忽又云来砌雨墙。
休道人心多善变,天公翻脸最无常。

七绝•阵雨二
文/墨儿
时雨时风时艳阳,天公此举费思量。
莫非变脸惊仙界,刻意同人竞弱强。

随笔,暑期赴外地遇老天阴晴不定有感,作于7月28日。

七绝•沱江河
文/墨儿
看如玉带绕村前,听若琴师弄素弦。
此景此情还似昨,已无竹马傍身边。

群作业,暑期返家乡河有感,作于2020年7月8日。

七绝•网缘
文/墨儿
网缘来去总匆匆,几载沉沦始悟通。
现实尚无长久伴,有谁会对冷屏忠。

随笔,历多网络上的聚散有感,作于2020年3月28日。

七绝•自恨寻芳到已迟
文/墨儿
初闻花事少游思,日日闺中苦习诗。
待到寻芳郊外去,残红满地怨余迟。

群练笔,痴迷于诗词不知年月有感,作于2020年8月14日。

七绝•鼠
文/墨儿
贼心不改爱偷粮,惯以花招洞府藏。
生肖固然居首位,与人交恶必遭殃。

群练笔,对家中鼠束手无策而恨之入骨有感,作于2020年1月12日。

七绝•春光
文/墨儿
无边清景在新春,绿柳半黄半未匀。
不待亭前花似锦,及眸俱是踏青人。

随笔,初春踏青遇寻芳者有感,作于2020年2月23日。

学到老活到老,学无止境。于我而言,学习也是快乐之事。感谢古风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就算毕业了,我依然会不忘初心,坚守诗心,以自己所学为古风添砖加瓦,向所有老师学习,为古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397

帖子

3117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93
贡献
525
金钱
1209
发表于 2020-9-23 1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绝六毕业论文
芄兰组/松月吟

一、学诗,写诗,先从读诗开始。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段: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一段文字,今天很多倡导诗词“改革”的人都引用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谚语,意思是指读熟优秀作品,自然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二、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

要学写诗,首先要做诗人,要做一个追求高贵和高雅的人。思想、识见、胸襟对于一个优秀的诗人来说,是文艺创作的根基,正如情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一样。没有这个根基,也就不可能写出真正的好诗。

读诗先读人。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论词句中的意象与意境而言,前有谢庄的《月赋》说“隔千里兮共明月”,后有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与意境确乎都相差不大,但不知为什么,唯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说得那么自然而然,却又意境雄浑阔大,感觉随口一读,胸怀之间便随明月生出一种浩大却温暖的感觉来。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语言,绝非只擅长词语技巧者便能道出。他一定要有人生的深厚阅历与高绝的人生格局为奠基,同时又应不失赤子之心,要有一颗清澈干净的灵魂,也就是人生的厚度、广度、宽度、高度、风度、气度还有温度缺一不可,否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句子绝不能道出。张九龄,一代名臣、一代贤相,却能在人世风云变换的沧桑之后,依然写下这样既浩大广远,又通透温暖的诗作来,真是让人无比感叹。大概只有盛唐才能既给人昂扬奋发的人生志向,又给人清澈无比的灵魂坚守;既让人在万丈红尘中矢志不渝地努力追求,又让人紧紧地握住人性的温暖永不放手。那种风度、气度与温度,便是九龄、便是盛唐、便是唐诗难以企及的高度。学诗就是学做人,做一个有风度有气度有温度的人。

三、练

一件文字的产品要能成为诗,当然首先需要诗心,需要诗人向其中注入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时,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但在句法上亦不容忽视。故学诗当由炼句始。

而炼句,则在变日常语言而为语序错综、结构特殊的诗化句式。
我们先来看一首王维的五律: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王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第二联,如依散文语序,则当为:兴阑始知啼鸟换,坐久更觉花落多。
第三联,为错综问答格,即“径转者何?回银烛也;林开者何?散玉珂也”。从经验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情形:路径转弯的地方传来了光亮,那是在银烛之光照耀下,一群人回程;树林陡然开阔,空中遂飘散着玉珂的声音。这两联,既有成分的省略,又有语序的错综,复杂多变,不同于散文的句式。而这样的句子,就是诗化的句式,就是诗中能够出彩的句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的练习,由量变到质变。这个方法也是老师们教我的。不练笔,是不可能会的。虽然我每次练笔都参加了,但是,老师也说,还是练的少。所以,我以后会继续加油!下面我就找几个练笔:

1.七绝•返校有感(法一)
去年雪夜别燕京,岂料神州遍疫情。
未见校园芳草绿,于今枫叶已秋声。

2.七绝•秋风(法十二)
凋花谢叶过千山,寒水送舟不得闲。
何必寂寥皆怪我,分明三径菊开颜。

看见这个题目,就想到瑟瑟西风。老师说过,你一下就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千万别写。所以用的三径菊。

3.七绝•初恋
向阳小院早逢春,内有疏梅不染尘。
闻道前来相问讯,隔门怯见护花人。

初恋的心里活动,总是那么羞涩。

老师说过,不管立意是深还是浅。必须用文字把你的意思阐述明白。就是立意要清晰。因为立意跟一个人的品位情趣学识有关。
我们总听见老师说立意要高,那么如何高?跟个人的学识见解有很大关系。所以功夫在诗外,有意识的多读书学习,拓宽眼界,开阔胸襟,立意自然就高了。所以学诗是没有止境的。

七绝•毕业感怀
深觉唐诗美绝伦,堪能堆字不知辛。
何时赋得心中景,也似梅花自远尘。

毕业才是学诗的开始,我会一如既往的多看,多想,多练。学习应该有的四心:细心,恒心,信心,静心。我会牢记。 再次感谢古风学院,感谢东风校长搭建这个平台,感谢班委所有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辅导,评阅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是您们的指导,才有我的如今:从最初的不会看诗,到现在的喜欢上看诗。在此90℃鞠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9

帖子

31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84
贡献
673
金钱
1413
发表于 2020-9-24 17: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绝六期毕业论文
芄兰组/彭玉
几个月的时间转瞬而过,不知不觉绝句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随着秋天的到来,绝班的学习也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同学们哥哥收获满满,自己却忍不住心中忐忑,回首看看这几个月来走过的点点滴滴真是酸甜苦辣,别有滋味。既有遇到困难踯躅难行的三更不寐,也有诗句得到肯定时的那种自豪。我从一个连打油都不会的门外汉一步步走到现在可以毕业,离不开古风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下面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的学习路程:
一、诗家语
刚开班学习的时候,自己写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大白话,没有诗味,不像一首诗,看到别的同学写的诗味十足,耐人寻味,自己心里就很着急,老师说那是“诗家语”。如何才能用诗家语写出来诗呢?老师说要多读古诗词,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有诗家语,自己尽成每天都读古诗词,并且还经常背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说自己还没有掌握诗家语,但写出来的东西不再像开始那样直白。当然诗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二、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对于诗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部分精心推敲锤炼,并进行创造性的搭配,挑选其中最合适、最生动形象的字词来抒情达意,从而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使全句或全诗形象鲜明,神采飞扬。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老师一直强调要炼字炼句,开始不能明白,写好就交上了,觉得万事大吉。后来通过自己的练习才理解炼字的重要性,原来写出来还要慢慢逐字逐句的进行修改,经过修改后的才能算是一个作品,自己和原来一对比才知道炼字的重要性。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大多诗文在草创之后,仍须不断地进行修饰润色,反覆修改,方能成为佳作。
三、如何写好绝句
首先必须认真熟读讲义,理解讲义上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多练习。不管学什么,想要学好首先必须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甜。所以,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踏踏实实地跟着老师的步伐,不仅按时完成每周的作业,对于班级每周两次的练笔,也认认真真的去完成,争取不掉队。即便到现在我仍旧写不好,但只要勤写,多加练习,从量变到质变,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提高。
下面是我的几次练笔,算是对未尽部分的补充吧:
  七绝•看图有感
文/彭玉
身负行囊怀抱娃,纤腰重压曲如虾。
纵然前路阻千万,娘有娇儿力倍加。

七绝•春节居家有感
文/彭玉
正月多天未下楼,一身脂肉养成球。
转头春暖花开日,平地生添一段愁。

七绝•桃园感怀
文/彭玉
又见桃花灼灼红,年年湖畔笑春风。
奈何岁岁东君至,不染人间白发翁。

七绝•游园
文/彭玉
三月风和柳色新,门前幽鸟正啼春。
不知湖畔玉兰树,是否凝妆待故人。

七绝•题燕子楼
文/彭玉
挑角虬檐燕子楼,知春岛上几春秋。
时人常忆痴情女,残月孤灯霜满头。

七绝•湖上泛舟
文/彭玉
碧波潋滟水浮清,湖畔漫游天恰晴。
欲享清闲荡舟去,一船鹭鸟一船声。

七绝•五四青年节有感
文/彭玉
五四风云举世惊,激扬学子舍身行。
而今多少无名客,不欲时人忍鼎烹。

七绝•失眠
文/彭玉
午夜何曾一梦亲,两眸炯炯数星辰。
半年日月似飞箭,检点诗囊无寸银。

七绝•南湖红船
文/彭玉
本是南湖游画舫,春风一缕染红船。
纤微星火从斯起,势比燎原漫九天。

七绝•毕业感怀
文/彭玉
绝六年初学子收,方能诗海作良游。
而今毕业临离别, 硕果一篓情一舟。
四、结束语
即将毕业,既有欢喜又有不舍,同学们一点点的进步来不开老师们的努力,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他们不图任何利益,为传承国学的重担无私奉献着,感谢他们一丝不苟的点评辅导,感谢所有老师们的一路陪伴。在此道声: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665

帖子

457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长风分校联校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8
贡献
1107
金钱
1708
发表于 2020-9-26 0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宇 于 2020-9-26 06:12 编辑

                                                          古风绝六期毕业论文
                                                                                    ——凌宇
        我是小孩过家家似的,虽然很讨厌诗词联,一见如仇,提不起任何兴趣,我就想不通,我为啥跑进来瞎闹,却硬生生的撑到毕业,我肯定是吃饱了撑的。可是,绝六即将毕业,一时不知如何说起心中的那份感慨。光阴似箭,弹指间过了一年,懵懂之间,回首往事,缘分确实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良师益友,相处甚欢,一路走来,点点集聚成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尊师引路,诗友间互相提拉推拽,领略了那些古典诗词的精妙,也学习了流传千古诗词杰作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才发现古典诗词是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如今自己回想这一年来艰辛的学习过程,曾经多次想放弃,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学的不多,我就是充人数的。
         而且我本人很懒,每次交作业都是踩点交,也是倒数第一个交,影响了老师的点评与总评整理,就被无妄无悔老师重点提出来教训了一顿,我就耍流氓式的狡辩“倒数第一,也是第一名嘛”。哼,我突然感觉智商被欺负了,呸,是尊严被侮辱了,为了不想出现第二次,每次夹在中间交作业。以为平安了,没想到凑作业、格式不对、出律、押韵不好、文不对题、意境不好总是被说,甚至起承转合不对也被说……老子要疯了,啥事都能踢到我,我是不是自带“遭踢体质”呀,上课不签到也有人叽里呱啦诅咒我,毕业照不交也能得到冷言冷语的特殊待遇,我放弃毕业了,又有几个师兄师姐同学骂我教训我。我不会写论文,想得到师兄师姐们的助力,甚至请几位大神老师们的帮助,于是我撒娇、卖萌、装可爱……我拿出我珍贵的“节操”,节操都撒了一地,也没人帮我,我可怜的“节操”瞬间不值钱了,白费了,关键时刻我的这些绝招竟然失效了。
         当然,如果是学来给自己长面儿的,那么多认几个字就可以了,随便排列一下,外行人一见就会给你鼓掌,而且会捧得很高,只要意思明白通顺即可。如果要来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话,永远都不够,所以我们学习首先是传承传统,第二是丰富自己,修心养性。
         我们能从古诗词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怎么陶冶我们呢?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步中接受了很多传统的精髓,包括古代文人的品性风格精力,全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去体验一遍,我们能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心性,选择有思想有价值的去接受,这才是我们学习古诗词古典传统的一种理念。
         多的不扯了,接下来把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做一下简单的阐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见。注《律诗自唐朝以来最盛》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五绝

(1)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

(1)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句末是平的字要押韵。还有在五绝中除了“平平仄仄平”没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七绝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后来慢慢接触了一些技法,如《渔洋十二法》,我虽然得其法,却不得其髓,创作上总是提不上高度,心里十分不爽,但还是尽量克制平静自己。
         绝句无非“替对黏,起承转合”,而“起承转合”一般都是四句依次写来,重点在于转结,转结要巧要新,要言尽而意不尽。所以“渔洋十二法”于基础来说很重要的,所谓“大匠能示人以规矩,而不能使人巧”,十二法者,篇法、句法、字法之规矩也,守此规矩,渐入诗道,而后方能体会到林黛玉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在练笔中“渔阳十二法”我们反复练笔,发现,律诗和绝句格律都比较严谨,一般押平声韵,句间格律讲究粘对,按律诗说: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粘,三四句相对,四五句相粘,以此类推;按绝句说: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粘,三四句相对;否则即为失粘失对,属于忌病,此外还有孤平和拗救的说法,这个需要更具体的举例才能说明白。一般古诗不注明用韵就是按古声,按新声要注明的从中也得到了几点粗浅认知,注意:

        ⒈要一件事一个物、一处景,从头说到底,说深说透,切忌面面俱到。因此,写事要小中见大,以少总多;写物要不即不离,托物言志;写景要典型形象,景中藏情。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一句写近景,第二句写较远的景,第三句写更远的景,第四句写较近的景。一句一景,一景一画,都用来表现草堂的春色和诗人的陶然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⒉在布局上,开头不仅要开门见山,而且要贴题切入;中间两句要承接自然,转得巧妙;结尾是全诗的精魂所在,可以决定全诗的优劣,所以应大力经营,或画龙点睛,或含蓄蕴藉,或用墨如泼,以使全诗生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前三句皆一般,惟末句出奇制胜,寓意深远,成了千古名句。

         ⒊在语言上要下大工夫,认真推敲,使其简炼、形象、自然、贴切、流畅;使其有内涵,有动势,有韵味;使其以一当十而不晦涩,新颖洒脱而不俗浅。
        同时,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赋、比、兴三者恰当地配合运用,多种句式恰当地配合运用。具有时代精神的词语。用在当今的格律中,已是理所当然的了。
根据以上三点,我也就拙笔几首当下情况:
    夜雨忧思
    文/凌宇
急雨叩窗棂,更深仍未停。
连日洪灾起,惶惶心不宁。
这是当前我国疫情控制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静夜孤思
文/凌宇
数载孤身怕倚栏,空樽对影半阑珊。
明知乡梦浑无计,任月悄升不忍看。
      这是个人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角度写自己的心情。毕竟一个人在外,凡是都要学会照顾自己,在工作累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委屈事情时候,回到住处都会忍不住想起父母以及家的温暖,但是最后只能自己舔舐自己的伤口,有时候过年过节回不去,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本想学习绝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就可以多“泡”一些帅哥美女的,就算不会,会点皮毛也可以装给别人看,让别人膜拜我几分钟也行。或者自己胡乱写,糊弄那些外行人看,保证全程给我鼓掌,嘻嘻,我就收获了一些超级骨灰级粉丝了,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过春节了,以前羡慕别人写对联,还能整几副诗句,那种羡慕,惹得我真是“眼睛瞪得像铜铃”,自己想挥笔又不敢,因不知诗词中的门道,写出来怕人笑话,现在我就可以根据基本要意凑一二来嘚瑟:

拜年
文/凌宇
金鸡报晓院门开,喜鹊登枝迎客回。
一别多年今再聚,酒逢知己醉千杯。


过年团圆
文/凌宇
腊雪晶莹腊酒前,沿途看得几村烟。
椿萱翘首桥边立,有子归乡才是年。
        不过,每次看到自己写的绝句,也会恶心到我想吐,很羡慕嫉妒那些大神们,灵感一来,可以挥笔成章,无须考虑严格的对仗。而我写出来的却是鸡肋,看我来一个折腰体(转承失黏):

自嘲(打油诗)
文/凌宇
平仄常敲欲白头,吟哦索句意无休。
八百文章无一我,诗成总是地沟油。

        是不是非常的油,但是有同学说不能用特殊规格写诗,来个正规的,那我只能重新凑一首:

自嘲
文/凌宇
从来落笔怕逢秋,不见欢欣唯作愁。
八百文章无一我,通篇只把仄平求。

        不说了,我要被自己的句子凑得要死,五脏六腑翻腾到吐了!不过,我还是提醒师弟师妹们,赶紧觉悟吧,不要像我一样只是来混的,以为混得差不多就可以出去嘚瑟了,如果是这样想,就没必要学那么深沉,因为越深层的东西,各种技巧各种传承,各种传统的束缚更多,到时候你又受不了。你觉得已经足够在外人面前炫耀了,就没必要再学了,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没多大意思。
        好了,衷心祝愿大家学习诗贵在多读、多练、多写、多思,中国文学博大精深,诗词的内涵太多深奥,诗词没有捷径,需要积累沉淀,多读多看多思,培养诗家语感。也祝福我能顺利毕业吧。在此谢谢,古风六绝老师们的指导和鼓励,谢谢所有辅导老师和评阅老师们!您们辛苦了!您们的指导,小宇子将终身受益,有齿难忘!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3

帖子

4345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八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29
贡献
1162
金钱
1592
发表于 2020-9-26 23: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六学诗心得
文/沧海一粟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一年过去了。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学会,仿佛还是昨日,仿佛自己还是那只懵懵懂懂的小菜鸟,就到了毕业的时候。
虽然自己学的不太好,但是心得还是有的,下面我就把自己这一年来对诗词的认识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汇报下,只是有点浮浅,望老师和同学们原谅。
首先,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意。所谓的立意就是你这首诗的中心思想,你想写点什么东西?你想通过对这些人或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示写什么?或喜或悲,或抑或扬。
例如这首:有感于舌尖上的浪费
文/沧海一粟
谁晓田家倍苦辛,躬耕日下汗流频。
莫言谷贱不需惜,史上曾经人噬人。


这首诗的立意就是: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比如这首:秋日感怀
文/沧海一粟
行来陌上不知愁,赏菊吟枫惬意留。
忽见征鸿行远道,方知寂处有登楼。
这首的立意就是感伤,感怀。秋天是个美丽丰收的季节,红枫黄菊。瓜甜谷丰,会让人心情愉悦。但是,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更多的是感伤,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于是有了征雁传书,红叶题诗的美好传说。
同时,这首诗也同时表达出另一种观点。同一种事物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传递出来的信息不同。悲喜不是这种物象所决定的,决定它的是作者的心情,处境。
因此,我们在写诗之前一定要把意立好,不要模愣两可,让人家读后不知所云。


第二步:布局,也就是诗的章法。
目前我们所涉及的章法有九种:
一、起承转合法。
二、并列法。这种方法在运用时要注意三个问题:1、写出的景物必须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别出现征雁在大雪中南飞的那种。从而始物像变的混乱。
2、尽量使用对仗。
3、按排好景物的先后顺序。由远及近过由近及远。不要给人以跳跃感。
三、承接并列合用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适合于时间上有先后或逻辑上有因果的表述。
四、起承承合法。
五、对比法
六、先景(事)后情(议)法
这种布局适合于咏物或记事抒情。
七、先情后景法
八、末句综合法
九、倒叙法。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根据各人写作需求而定。
这几种创作方法,大家初学常用的是一、六、七三种。等到逐渐熟练了,其余几种可以灵活使用。需要说明几点问题:
第一,所谓的方式,不是公式。布局的方式,是让你借鉴来使用的,不是拘泥于此的。
第二、要求大家做到的一个重点融在里面,那个重点就是一个“趣”字。情趣和意趣。否则枯燥如老干的诗,你布局方法在神奇也是没用的。
第三、注意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不要落笔过实,诗写的过硬则无味。过于直白更不可取。相反过于虚也不成。
最后就是谋篇了。这个谋篇就相当于我们的室内装修。房子盖好了,要想让它看上去美观漂亮,就必须好好安排下里面的填空物,让它高端大气上档次。
我们写诗也是这样,不仅要把物像选好,而且还要让它合理搭配。让人读后感觉特舒服,从而达到言尽意不尽的感觉。
说到言尽意不尽,我们就要提到练字练句了,一个好的字词就像是龙的眼睛,我们常说画龙点睛,只有眼睛点好了你的诗才能活起来。一首诗往往因为里面的一句话或一个字让人过目不忘。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枝头春意闹的“闹”。
我们这学期学的主要是渔洋十二法。尽管我写的很烂,也想和同学们分享几首,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不是?
1、开学有感(渔洋一法)
文/沧海一粟
欣逢九月菊花黄,学子殷殷进课堂。
不见当初顽劣子,唯留专注读书郎。


2、七绝·秋日感怀(法二)
文/沧海一粟
西风到槛气微寒,雁字衔愁落叶残。
又见一堤斑驳色,黄花正盛待谁观?


3、
七绝·莲藕(法三)
文/沧海一粟
一鉴池塘并蒂开,熏风送我下瑶台。
有人若问缘何故,欲把清纯世上裁。


好了,就这几首吧,再发估计你们要吐了。
说实话,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真的不容易,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是各位老师的无私奉献,是各位同学的鼎力相助,是古风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坚持了下来,尽管学的不太好。但我知道毕业只是学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让自己的诗词之路越走越远,谢谢大家!
最后以一首小诗煞尾:
学诗有感
文/沧海一粟
一路行来皆为痴,谋篇布局两相知。
为寻意境徘徊久,方得堂前如意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750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七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8
贡献
178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0-9-27 16: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路历程
芄兰10长欢

  诗词,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她用她自身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不分年龄、不分肤色的人,为她而流连忘返。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也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下面简要谈谈我于诗词的一些体会。

一、绝句之起源与格律。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来这里学习前,我对绝句的格律完全不知,用网络话说,就是一小白。
比如: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开始看见这,第一印象就是:觉得读着朗朗上口,以为就是简单的几句话而已。随着逐渐的了解,才知道里面另有乾坤,其中包含了格律的几个准则:“替”、“对”、“粘”、押韵等等。
   
二、绝句之构思
诗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诗词与写文章一样,先要进行构思,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所要表述的内容,确定主题思想,其中包括对材料的取舍,音韵的选择等等。这就像做菜一样,在做菜之前,要先想好做什么菜,做什么样的口味,然后再适当的选取所需的材料,比如你要做一个糖醋排骨,而选材时去选一条鱼回来,就算你厨艺再精湛,也不可能做得出来,道理是一样的。而构思,囊括了由生活到诗的全过程。构思,是诗人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后,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深入进行思考,运用平时积累的生活素材,反复酝酿、多次加工提炼,对所要写的主题,从形式到内容所做的全面设计。
在构思的各个环节,立意尤为重要。立意就是你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你想要让读者看后能够感受到你的情感并引起共鸣的东西。在构思过程中,明确了“立意”,才能使艺术的翅膀在你“意”的支配下进行腾挪,使构思由模糊到明朗。
“文以意为主”这一写作原则自三国曹丕提出之后,历代作家一直都在遵循的一个潜在性规律。所谓“以意为主”就是强调诗要有突出、明确的思想内容。清代大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更明确地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是说,“意”是全诗的中心和统帅。在任何一首诗中,“意”都有着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没有统帅地位的“意”,这首诗肯定是七拼八凑的大杂烩。艺术形式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把思想情感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只能“以意遣词,”不能“以词遣意。”
     “立意”既然是“统帅”,那么在动笔之前就必须确立好,这一原则叫做“意在笔先”。这犹如建筑工程一样,所使用的设计方案必须在动工之前确定好。同时,这个方案也要充分体现你这建设的理念,即意。然后在具体施工时,就必须按照这个方案去做。“意在笔先”一般是作诗不可违背的一种规律,不要在没有立意的情况下,去东一句西一句地揉杂在一起。
     写诗,一般是先有感情的酝酿,才会有写诗的冲动,而不是为了写诗而去制造情感,或者把情感作为诗的调料。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做到诗由情生。所谓“诗由情生”这句话,应解释为有真情感的流露才会产生诗。但凡好诗,大多都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某些事物所深深触动,情绪满满,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于是乎,就用诗的体裁把它倾诉了出来。至于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大多会在诗里或明或暗的表现出来,你心里有什么想法,一般创作的诗里就会有什么表达。只有在诗中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写出的诗才会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否则就不是诗,而是简介、说明书或歌诀。这取决于构思的方法。
    关于构思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1、因枝振叶。
            即由本及末,在主题确立之后,沿着诗的主题逐步展开联想、幻想。
         2、沿波溯源。
            即由末及本,逐渐凝聚,追本溯源,点明“源”于何处。
         3、因枝振叶与沿波溯源二者并用。
         4、象征性构思。
            即以实代虚,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我们见过的以自然为描写对象的诗作大多数即为此类。

三、多用诗家语。
写诗过程中,忌大白话,即口水语言。应多使用诗家语,多用诗家语,可使一首小诗增色不少。何为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乃诗家用含蓄、凝练、形象、音乐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主观情志之诗语。“诗家语”的组成形式是十分丰富的,也是相当复杂的,需要我们平时多总结。
比如:天快下雪了,想叫人一起喝杯酒暖暖身子骨,你来一句:“哥们儿,来一起整两杯酒,暖暖身子”。而用诗家语则可以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由此可见,诗家语有几个显著特性: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 ;艺术夸张;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总起来讲就是具有诗性和音乐性。
当然,你诗家语用得再顺溜,用出来后驴头不对马嘴,且明显有滞涩之感,没有很好的衔接通畅也是行不通的,就好比经脉一样,任你气息再庞大,但驳杂不堪,又有何用呢。由此可见,仅是会使用诗家语还不够,还得将他们运用后不出现滞涩之感方可。

四、写绝句常用6法:
1、递进法: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2、并列式 :(相当于律诗的中两联)
3、两分式:两句一意,组合成篇。
4、混合式:它是并列与递进二式的一种组合。
5、回环式:此式不常见,也有人叫它“连珠体”。其特点是结构不依常格,回环重沓。
6、问答式:严格地说,问答式已经算不得是一种结构模式,是一种表述方式,因其在诗中常用,故附带上。
     除以上的几种方法外,我们还要多掌握技巧,那就是《渔洋十二法》,这个就不多累赘了,讲义里阐述得很明白。这些都需要熟练,而且还要融会贯通才行,不可能只看、只听而不动手练习,就能成功是不可能的。我也是平时多练多思考总结,顺便也向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求教,日积月累也就慢慢掌握了一些。

下面用几首诗是我的拙作,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五绝·纳凉
文/长欢
山外夕阳落,庭中暑未消。
停杯石畔坐,持扇把风邀。

七绝·老屋
文/长欢
花自成畦草自春,幽幽古树作芳邻。
唯余架上秋千在,不见当年竹马人。

七绝·清明祭祀
文/长欢
寒烟缕缕织成愁,细雨绵绵恨不休。
白絮飘飘何所去,荒山寂寂伴孤丘。

七绝·访友不遇
文/长欢
半掩门扉久未开,斜阳一抹印苍苔。
西风渐冷人何在,犹忆当年共举杯。

    在这里,非常感谢各岗位的老师们,班主任,评阅和总评阅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更要感里面的同学平时的互帮互助。一首小诗感谢古风绝六老师,让我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解古诗词。

七绝·赠绝六老师
文/长欢
本是凡间自在人,诗词净地每栖身。
流年风雨浑无惧,只为林园花满春。
    绝六学习旅程即将结束,但对我来说,这才刚刚开始,今后我会加强学习,争取能够写出一些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来。在此,我再一次感谢所有的古风绝六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也感谢陪伴我一路走来的学友们。
最后,祝愿古风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5

帖子

284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38
贡献
723
金钱
1061
发表于 2020-10-2 13: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芄兰01-烟雨濛濛毕业论文

我的学诗
文/烟雨濛濛
     小时候就喜欢语文,喜欢诗词。背课文是强项。进入古风先接触到对联,打开一个美丽全新世界。十五对联班,终生难忘,当绝六招生。看老学友都在,果断报名。几个月来,古风一向严谨的学风,良好的氛围,负责任的班主任,辛苦而认真的各位老师,他们的付出,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还有,看到学友有水平的习作,也让我有跃跃欲试之感。
       诗的世界,古典文化又一美丽画卷在我眼前展开,深感古典之美,学海之无涯……
    诗读过,可真正下笔,却愁煞人。随讲义一点点深入,慢慢领会起承转合,学习渔阳十二法。才知道短短二十八个字,要表达情感,要议论要抒情,用笔炼字,,需要那么多的讲究。
单知道技法当然还远远不够,“意在笔先”,古人云:胸有成竹。才能下笔如有神。文化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让人越来越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体验。诗,只是冰山一角,古典文学,浩如烟海,我已深陷其中,乐而忘返。而这些文化,是诗的营养和基础,

当然格律技巧是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谈得上入门,提高。
下面人最基础打绝句几种平仄格律形式,是需要大家熟练掌握的哦。

五绝

(1)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

(1)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面发几首拙作,有的附带老师点评,看我的不足,一起进步,共同学习哈,话说,虽然写得并不好看,但本人很享受写的过程,文字的魅力,可意会不可言传。

题图.居处二君子
文/烟雨濛濛
从来清气绕穷庐,堪共窗边万卷书,
更映雪时梅竹趣,夜来月下影疏疏。


芄兰01-烟雨濛濛作业
《父亲》
文/烟雨濛濛
少年戎马闯京师,待到还乡鬓白丝。
世事浮云消散处,斜阳京韵弄弦痴。

莲藕
文/烟雨濛濛
玲珑玉色水中栽,身陷淤泥不自哀。
七窍柔情藏傲骨,一朝出水化莲开。
(起承转都有模有样,合句脱靶,莲藕出水化成莲花了?)

夏雨
文/烟雨濛濛
猛风突起扫荷亭,云走雷行四野冥。
敛坐暂收心腹事,如麻雨脚落浮萍。

《学诗有感》
文/烟雨濛濛
清词丽句只为邻,提笔无言枉费神。
天下诗才分已尽,芄兰做个赏花人。
(这首其实挺好看的,下笔独到,从另外一个侧面来写,写不好我就赏读呗,合句的赏花人不如改为读诗人更切一些)

异地逢秋
文/烟雨濛濛
飘飞一叶似轻叹,异地菊开谁共看?
长路单车无尽处,何堪冷雨助清寒。
(比较扣题,可能你那里的初秋真是这样。我个人认为承句和合句的表达位置互换效果更好。)

好了,就分享这几首吧,写的时候吧,总想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有时候想法很好,没表达好,觉得储备量不够,文学功底差太多,有的时候是自然而然的借鉴读过的诗,比如,那首《夏雨》我就想到了l李白的那首《横江词》中的第一首,“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们山,白浪高过瓦官阁。”

非常感谢老师们不嫌俺愚钝,不吝赐教,认真提点。非常感谢。
俺也不会写论文,硬着头皮凑了这些,只希望在诗词古典文化的天地里,能和同好一起携手,一直学习,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